|
保健知识-糖尿病基础知识 0 b. } u4 o+ t
吉林大学 贾贵忱
9 o) X: m5 S/ ]4 ]+ D' h0 l9 J0 v3 a# w9 q) L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由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发所致,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终身性疾病。形成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乱。# N7 D) N( v+ @0 y" w# G8 c) c+ ~
一、胰岛素功能& k8 d/ p" K7 x+ R) ` h9 o6 } M
当我们进食后,食物分解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刺激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释放进入血液中)血液中的胰岛素只有在与肝脏、肌肉和脂肪的组织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到细胞内,供身体各器官利用。因此,胰岛素的功能是促进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合成代谢。最主要功能是降低血糖。正常人血糖浓度空腹时在3.9~6.13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小于7.8毫摩尔/升。( C$ K9 f5 M: P' e* {
二、糖尿病发生机理
# Q* y' y# x/ B# r& v当人体中缺发胰岛素,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或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时,使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正常进入组织细胞内进行代谢,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增加。
@3 [, @! q/ l7 ? 三、糖尿病的基本类型3 R9 l6 n4 a3 e2 I0 P# R% C0 X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协会规定:糖尿病基本类型是I型和Ⅱ型糖尿病。! d, I' m, W; D) s" x& w
1、I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指胰岛素细胞被破坏,使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引起的糖尿病。
- w8 ]! E; m4 m4 y2 w { 2、分类:从发病形型分为:①急性期的I型糖尿病(半年内,人出现糖尿病症状到自发酮症酸中毒)和②缓慢期I型糖尿病(从起病到酮症酸中毒平均3~4年)。$ Y Q! G% r; P8 b, y; v
3、急性发病的I型糖尿病特点:①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尤其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②起病急,多数患者常因病毒感染、外伤、情绪激动或饮食不当起病。③极度饥饿和口喝、小便频繁、体重减轻、虚弱、疲劳。④晚期出现白内障、视网膜病变、视力障碍及糖尿病、肾病表现。$ p( u3 L5 k' e0 N. } `% {
4、缓慢进展期的I型糖尿病特点:①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上。②起病缓慢,人从起病到发生酮症酸中毒平均3~4年。( G# b; q0 _" `' @4 k
5、Ⅱ型糖尿病:多发病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胰岛素不敏感或分泌胰岛素不足,使血糖升高,产生并发症,会损害心、脑、肾。Ⅱ型糖尿病又叫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其特点是起病隐匿,不易诊断。- `2 k: T+ \ B$ w
6、Ⅱ型糖尿病高危人群:①45岁以上的脑力劳动者。②有糖尿病家族史中的亲属。③肥胖者。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的人。⑤上述人群要定期查血糖。- H8 |$ I; j7 E* n
四、糖尿病发病早期现象# _5 J) o2 A' E' e
1、视力下降:糖尿病引起白内障急性视网膜病变,造成视力下降。
! B# {/ |& t% m, C5 O' H! `! U 2、皮肤瘙痒、女性瘙痒更为严重。) I. w, K* @: y0 ~/ _. O1 r1 m
3、手足麻木,糖尿病引起未稍神经炎,造成疼痛及烧灼不适感觉。
1 v- h. ?4 w% c7 C8 M$ B; X" P1 [ 4、尿路感染。0 f8 I# R+ }: y4 T( b; ~
5、胆管感染,同时并发胆囊炎。; B j8 V7 g6 ~, V$ @. S: \
6、排尿困难,除前列腺肥大因素外,还需考虑糖尿病可能。
# h. c$ C6 k8 I3 n, O* {7 g 7、腹泻与便秘,由糖尿病引起内脏神经病变、胃肠功能失调,出现腹泻与便秘。
6 b) c9 ~& l) r; l! t8 G 8、阳痿,由于糖尿病引起神经和血液病变,导致男性的性功能障碍。
0 G |. J3 D2 p" @ 9、女性上体肥胖,腰围与臀围之比大于0.7~0.85。* {. `) X0 }% y" g' L) G+ ^
10、脑梗死:糖尿病患者易诱发脑梗死。2 D; G# X8 e3 n$ t' ~
五、糖尿病的并发症
/ W; Z r i) B5 e" i 糖尿病可引发心、脑、肝、肾、肺、眼、肢体、皮肤的急性或慢性病,主要以下几种:
, e% K/ }; W) o- _7 [ 1、糖尿病性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性心脏病通常是指:糖尿病患者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及微血管病变、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失常。: b$ }# W8 M( S5 l
2、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可损害肾脏,造成肾炎、肾盂、肾硬化、尿蛋白及肾小球硬化症。
% Z' z9 x. w1 N% ~8 r( j( v# [- j 3、糖尿病性眼病。并发症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青光眼、糖尿病性屈光改变。- q" T+ X! c$ x* M
4、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引发自主神经系统病变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运动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 e1 _7 c! p" q8 P8 S0 r9 g" m 5、糖尿病性性功能障碍。由于血管病变,骨盆自主神经病变,造成阳痿、早泄、性欲低下、月经紊乱等性功能障碍。
2 A+ [6 W% w% `3 L' ~, h7 O3 R 6、糖尿病下肢疽病变造成下肢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集聚,形成血栓,引起管腔狭窄以致血管堵塞。
u! J5 ]) g) U8 r# c- v 六、糖尿病的预防8 H( V/ Y* F$ y$ {, u
预防大于治疗,糖尿病采用3级预防措施:
" O+ I7 c) ^( k 一级预防:(对公众进行糖尿病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糖尿病发病率). I& v6 E' K3 g F- h) J
1、糖尿病教育,了解糖尿病发生机理,了解不良生活习惯(热能摄入过多、缺少运动)是产生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测和咨询,对糖尿病有足够重视。4 x" ~4 b5 |" i. h
2、行为干预。对不良生活习惯这此危险因素进行干预:①选择最佳饮食配伍(输入适当热能、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充足维生素)②对体重进行监测,使体重指数=19~24kg/m2防止肥胖③掌握运动常识和方法,增加运动量。④改变不良习惯,戒烟、限酒。5 X1 Y" c5 Z' U: M
二级预防:, h3 U% q9 Q/ d
由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尽可能早期发现病情并进行积极治疗。定期检测血糖,空腹血糖在6.13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7.0毫摩尔/升以下,尽早发现症状。
; |4 Q8 M6 S# a* i9 g J7 }% t 三级预防:4 n4 B* j2 a( j+ t% r5 G
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是糖尿病预防的补救措施,是三级预防主要目的。因此,不是糖尿病患者要规范自己生活,使生活方式科学化。已是糖尿病患者、不要悲观,只要长期控制得当,同样有效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一样可以长寿。" A( z2 c0 w4 l1 V; M
" l) H0 |7 [0 c- }5 c4 u[ 本帖最后由 长泳 于 2009-4-17 21:0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