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风流贪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厮阅览室【中国与日本德国的差距/最古典十大名曲之《阳春白雪》】

  [复制链接]
40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8:53 | 只看该作者
个高官愿帮我爸维持正义,我愿当他二奶

    本人叫王婷,大学生,辽宁省鞍山市人, 电话:13614920672  QQ:1746927676。
现在我有个心愿:哪位高官有能力出来给我爸爸主持公道和正义,本人愿意当他小老婆。

生活到现在,经过爸爸被冤枉抓进监狱,全家为此事耗尽储蓄,受尽折磨,身疲精惫,难道这社会真的如此黑暗,当官的只认钱,官权大于一切,随便抓人,随便给他定罪?

两年多来,我和妈妈、奶奶,妹妹,为了给爸爸申冤,跑遍了鞍山市的公,检,法,辽宁省的公,检,法,纪检各部门,为了节约钱我们吃不饱睡不暖,很多时候是挨着饿跑法院走看守所,800多天没一天睡过好觉,每天都要看对方的面色,听着侮辱人格的话。真是受够了,气够了,心也累了。

很多时候真想把自己早些嫁出去,不再理会家里事,但受害者是我爸爸啊,我舍不得,我更不忍心让妈妈、妹妹、奶奶每天在泪水中过日子……
在此只想说的是,我爸爸没有害人没有犯罪,我以性命担保。
若有哪些法院或者政府高官能为我爸爸主持正义,本人情愿服侍他一辈子,满足他所有的男性需要。非诚勿扰!

点评

深思  发表于 2017-8-25 15: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10:05 | 只看该作者
[灌水]俺下岗的敢向美国政府要债


2514 次点击
54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y0731 于 2011-7-29 19:13:31

[size=1.25em]

若美债违约,可把美债均分给国人。

俺下岗的来带个头,可率先把分到的一份连本带利全要回来。

若有人不想亲自去要,可转让给俺,也可授权委托俺去要。

俺下岗的敢向美国政府要债,先从依法冻结美国政府驻各国大使馆的财产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3#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10:10 | 只看该作者
[灌水]走遍了南北西东,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


13166 次点击
219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玩弄猫粪3 于 2011-5-31 12:09:02

[size=1.25em]我是如此的爱着北京,入了骨,融了血。

  总想,到底什么才是北京。是厚厚的砖红色的城墙,有几缕青柳沿墙而垂,泄露了多少春意,亦或是,一声吆喝,几叠薄薄的被单,在阳光下,生出暖暖的宁静。

  一直以来,就寻访着北京。喜欢拿着小小的高科技产品,从城北,走到城南。听听胡同中清脆的鸟啼,看着袅袅的烟雾,在锅盖打开的瞬间,湿了哪家的眉眼。

  因为深爱红楼,所以执意探访大观园。大观园是美,如诗如画的美,但那毕竟是江南风光。北京有什么?北京有的,是似诗似仙的闲淡。

  北京人有着太多的自信,他们是皇城根下的人,生在城根,长在城根。他们是离皇城最近的人,他们的自信恍若天生。在外地人匆匆而过时,他们却在下班的路上,赏着最熟悉的风景,独立于着忙碌之外,含笑的看着这座古城。

  他们着太多的自信,总是给人太过悠闲雅致的景象。穿梭于大街小巷,在高楼林立中寻找着古老的北京,镜头里摄入了太多平凡的景象。穿着红袄红鞋的女孩儿,站在废弃粮店的门前,眼神直直的,仿佛又回到了潘冬子的时代,初升的太阳带着懒懒的阳光洒进这家小店,那么暖,那么静,柳条随着风,穿过湖面,吹进这些胡同的缝隙,谁家的老人,正费力的拿着被单,晾在衣架上,在这洋洋洒洒的阳光下,留下一片静好的时光。

  曾经的梁思成,冒死保护着这古老的北京城,多少的努力,却最终换得周总理一声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对这座老城的最后一句无奈的回答,终也湮没在了明明晃晃的高楼大厦中。

  古城已废,不过还好,还有这高高的红墙,静静的后海,从胡同里辗转到的,暖暖的南锣鼓巷。这几乎是这座古城遗留下的最后一点味道,虽然残破,好歹也有着气息。

  寻找北京也是一个独享的过程。雪小禅曾写过:北京有一种浓重的大气,很磅礴,很有气势,像压得住场的老生一样,一出场,就凛凛的,这一点,任何城市不能比。这才是北京,溢的满满的自信,却那么淡,那么静,在一声声唱腔中,一声声吆喝里,一口茶香残留,一缕青丝作古。多少故事,多少传奇,在北京的雅静中,淡了,散了,静了。

  花开花落,月圆月缺,相信无论多少个四季,多少座高楼,北京还是会在这些缝隙中,静静的独行,那么悲伤,那么美好。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25 15: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4#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0:25 | 只看该作者
[转贴]美国成功下潜11000米 探秘最深海底


14070 次点击
94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逍遥山庄 于 2011/7/26 8:34:09

[size=1.25em]


    北京时间6月3日消息 据美国《探索》杂志报道,当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跋涉探索,赢得人们关注和喝彩时,在地球上最难以到达的海洋最深处却有机器人在进行探秘。美国时间5月31日,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制的“海神”号机器人潜艇成功下潜6.8英里(约11000米),探秘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首个探秘最深海底的机器人

    “海神”号机器人潜艇一路下潜,成功抵达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11000米深的“挑战者深渊”。这是1998年以来,第一个抵达“挑战者深渊”的探索装置。“海神”号也是有史以来抵达海洋最深处的第一个自动工具。之前只有两种由人操作的工具拜访过这个地方。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中西部马里亚纳群岛东侧,海沟的形成据估计已有6000万年, 全长2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这条海沟以近乎壁立的陡崖,深深的切入大海的底部。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挑战者深渊”深达11000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比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要深2000米。该深度的压力是地球表面的1100倍。

    1960年1月,科学家雅克·皮卡和唐·沃尔什乘坐“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器,首次对成功地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进行科学考察。在9小时的任务中,两人只在洋底停留20分钟,并测量出下潜的深度为10916米。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底,科学家们竟看到有一条鱼和一只小红虾在游动!

    35年后,日本的遥控潜艇“海沟”号出现在“挑战者深渊”,并创下10911米的无人探测的深度记录。它也再次发现了沉积岩心,拍到了许多生物照片,包括海参、蠕虫和虾。与“海神”不同的是,“海沟”必须依靠一根与水上船只相连的缆绳才能获得动力和得以控制。2003年,因与水面船只相连的缆突然断裂,日本的“海沟”号潜艇在一次潜水中神秘失踪。



海神”号抗压、功能强大

    为了这次海洋最深处的探索活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专门设计研制了功能强大的“海神”号机器人。“海神”号能够远程控制,因此它比任何其他探索工具都下潜的更深,同时还能进行拍照、采集海底样本。科研人员在海面船上通过纤维光纤光缆对“海神”号进行远程控制,“海神”号在海底探索时的实时视频数据和其他数据通过这根纤维光纤光缆传输。这种光纤光缆直径只有一根人的头发粗,由玻璃纤维制成。由于这种纤维光纤光缆很容易折断,其外部包覆了塑料保护膜。“海神”号携带了40000米长的纤维光纤光缆,下潜时就会像滚轴上的线一样慢慢释放。“海神”号不仅能够在科研人员远程控制模式下工作,而且能够以自泳式自动模式工作。

    由于在“挑战者深渊”的压力是地球表面的1000倍,因此“海神”号必须非常坚固抗压,因此设计人员用新的轻量级材料取代传统的建造潜艇的材料,如钛和玻璃。设计人员介绍说“海神”号应用了特制的陶瓷材料,不仅重量轻而且比较薄,能承受巨大压力。考虑到海底的巨大压力,设计人员在设计“海神”号时还摒弃了带缆潜艇的传统系链。传统系链一般有钢套筒、用于导电的铜和用来收集数据的光导纤维组成。但是设计人员表示,再坚固的传统系链也无法抵抗海底的超强压力,因为我们无法建造能下降到11000米深处不断裂而且还足够灵活、足够强韧的缆。因此“海神”号没有传统的系链,只通过细细的纤维光纤光缆同控制人员通信联络。

    “海神”能执行预定的任务,绘制海底地图。它还能通过使用化学传感器、声纳和数字摄影找到特别重要的区域。目前,科研人员只发布了一张“海神”号在世界最深海底工作的照片。照片显示“海神”号正在用机械臂挖掘海底沉积物。(唐宁)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25 15: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5#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0: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铁道部:马英九每年吃一百多个饭盒,你信不信?


6591 次点击
70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愚言 于 2011/7/30 19:31:45

[size=1.25em]我终于明白大陆与台湾的差别了。

马英九身为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经常下乡体察民情,他说自己每年要吃一百多个饭盒。铁道部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次追尾事故的调查组来温州还住五星级的酒店,奢华无比,在遇难家属悲痛欲绝的时候,你们还不忘记自己的特权,还要高高在上。

狼吞虎咽的官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6#
发表于 2011-7-31 16: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铁道部:马英九每年吃一百多个饭盒,你信不信?

6591 次点击
70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
风流贪官 发表于 2011-7-31 10:33



     斩立决.可惜俺不是包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7#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22:17 | 只看该作者
斩立决.可惜俺不是包公.
肥妮 发表于 2011-7-31 16:31



      为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8#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09:57 | 只看该作者
[转贴]21世纪的“中美竞争” 美国可能因其政体输掉21世纪?


565 次点击
6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为50后呐喊 于 2011/7/31 16:35:26

[size=1.25em]近日,皮尤全球态度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无独有偶,著名杂志《时代杂志》主编扎卡利亚则在7月14日提出,在21世纪的“中美竞争”中,美国也许会因为其政治体系输给中国。

[size=1.25em]美国著名印度籍记者、时事评论家和作家扎卡利亚(Fareed Zakaria)7月14日质疑,在21世纪,美国可能会因为其政体输给中国。

扎卡利亚指出,目前,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期,这个世界可能不会在被美国的意志所左右。美国很可能被其他大国而代替。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是否能够在世界上继续保持“超级大国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赖对经济以及社会资源的掌握。扎卡利亚指出,20世纪,掌握世界的关键是“劳动力”和“资本”。

显然,中国在20世纪后半期已经凸显了其优势。中国有廉价的劳动力,同时引进了大量的资本。中国成为最大的生产市场,世界各地的商品都标有“中国制造”。扎卡利亚认为,20世纪,中国并没有成为“最重要的经济体”,源于中国没有掌握价值链,没有“创新思想”。

扎卡利亚提出,21世纪,如果想掌握世界,关键在于“思想”和“能源”。当世界步入21世纪以后,情况却有所改变。扎卡利亚指出,中国作为经济体,也有其缺陷,比如中国和美国一样,属于能源消耗国,而非能源生产国。

但是,在能源方面,中国显然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法。中国已经成为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利用方面的“领头羊”。而在价值链方面,中国也在极力发展其知识产业,大力建设高校,发展研究所,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扎卡利亚表示,美国具有在21世纪决胜的所有因素,比如美国拥有世界最好的大学、最先进的企业(Facebook, Apple & Google)。值得骄傲的是,美国的知识界和经济方面有很好的沟通。同时,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能和美国的资本市场相比拟。美国社会具有更多的包容性和多样性,这更有利于传统社会的革新和活力。

但是,扎卡利亚表示,美国即使有这些有利的因素,但是美国却没有最合适的政治体系来驾驭这些基本的因素。

举例说明,迄今为止,美国没有对未来30年能源管理的政策,没有长久的移民政策,没有对于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长期政策、甚至没有应对预算赤字的对应措施。

扎卡利亚分析指出,美国政界更注重各自政党的得分、更倾向于对立,而不是团结一致、解决现存的问题。美国政治模式的典型就是,议员提出议案,提交两党,谈判妥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要通

过议案,必须得过所有人的同意。扎卡利亚嘲讽美国议员出名的途径,通常是在议案的谈判过程中,不断的提出异议。

扎卡利亚讽刺道,就拿现在债务法定上限谈判来说,共和党只会说:“不,我们不能接受这个的谈判。”

扎卡利亚表示,也许这种做法真的可以在政治上有很多革新,但是也许会使美国社会会处于一种破碎的边缘。

扎卡利亚2007年就发表过一篇文章指出,美国虽然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从9.11事件以后,它就像笼中困兽一样,谁限制它的行动就攻击谁,这种行为的本质是对新世界的恐惧。

在当时的文章中,扎卡利亚就已经提出“后美国”世界的理论,在当时引起广泛注意。

而近日公布皮尤调查显示,人们认为美国正在经济上日益落后于中国。这种看法在西欧最为明显,过去两年中,认定中国是世界“领先经济力量”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他们认为中国最终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

[size=1.25em]温:客观的说,我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正在复苏,尽管这个复苏的过程有些漫长,充满曲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相信现实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我希望美国经济能够快速的恢复,因为美国经济实力毕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奥巴马总统最近的一些经济政策,包括美国出口倍增以及对基础设施大量投资的计划,是解决问题的正确之道。尽管这些政策来得稍晚了一些,但总算及时。
      
       这让我想起了我决定四万亿投资刺激中国经济的时候。当时人们对这一政策有着各式各样的看法,但是现在的经济态势显示我们一揽子刺激计划是有效的,成功的
        Z:你的经济刺激计划,从占GDP的百分比来说,是美国计划的十倍, 真是一个异乎寻常的举动。是否存在这样的担心,如此巨量的投资将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产生泡沫?政府投资了这么多钱,是否会带来通货膨胀呢?现在投资计划减弱了,有没有什么影响?政府的钱会不会不够?
[size=1.25em]温:从你的问题来看,我认为你并没有对我们的刺激计划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的经济刺激计划有四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大规模的公共投资,结构性的减税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2.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3.科技创新以及发展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4.改进社会保障体系。整个4万亿人民币的投资计划并不是都来自于公共财政,政府只提供其中1.18万亿人民币,余下的会从非公有市场以及金融市场中筹措。刺激计划的实行,保证了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它帮助中国经济能够保持30年来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同时也让我们避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由于外部条件剧烈变化而产生大的波动。同时,经济刺激计划为将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对在你问题中提到的那些挑战保持着高度的警觉。
      
       我从三个方面回答你:第一,中国确实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这也是我们提出要小心调整好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管理通胀预期这一重要任务的原因。这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我对中国管理通胀预期确实存在担忧,这也是一直以来我着重要妥善管理的地方,因为我认为腐败以及通货膨胀会对我国政权的稳定造成负面的影响。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这是我对中国通胀问题的看法。
      
       第二,随着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地方政府会有一定财政金融上的风险。地方政府有融资工具,也有一定的债务。但这并不是一个经济危机之后才存在的新问题,其实在1980年代中国就已经存在。现在地方政府通过各种融资渠道,累计了7.6万亿人民币的债务。地方一级的这些债务,仍然在我们可以管控的范围内。但是在地方政府层面妥善的管理这些债务是很重要的,以免对公共财政和金融部门带来风险。预算赤字占中国GDP的比例为3%,而中国所有债务占 GDP的比例是20%。也就是说,目前仍然在我们可控的范围之内。
      
       第三方面,当前所有的投资必须要有利于我们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不是阻碍。这一点有关我们长期的发展前景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Z:冒昧的问一句,你从金融危机中学习到了什么?你是否对美国宏观经济的管理失去了信心?一个中国朋友这样对我说:“我们就像课堂上的学生,听美国的教导,但是现在看看,可能这个老师也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size=1.25em] 温:在金融危机面前,任何对国家,对全体人类有责任感的人都会从中学习。我学到最重要的一课是,在管理国家事务时,关注经济结构非常重要。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赢得了世界的赞誉。然而,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很早就表明我们的经济发展仍然缺少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金融危机加强了我的这一观点。一方面,我们必须要防止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仍然要强调我们自己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同时做好是很难的。
      
       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内需有相当大的潜力。中国仍然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阶段。刺激国内需求可以巩固并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机会,提高发展速度,稳定中国经济。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必须着眼长远,清楚的意识到在经济结构中的各种挑战。至于美国的经济,我始终认为它有牢固的基础,不仅仅是在物质上,更重要的,在科技和管理人才这两方面都有着强大的力量。200年来美国在经济发展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其中有曲折往复,但是我相信,美国会克服各种困难,度过这一次金融危机,要对美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美国经济的恢复和未来的增长对全球经济的恢复和稳定有重要的意义。
       温:是的。我想我给他的历史做出了一个公允的评价。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第一,他大力推动了有关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通过这一讨论,他为中国解放思想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第二,面对众多阻力,他毫不畏惧,为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广大党政干部平反冤假错案。第三,他采取行动,切实推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
[size=1.25em]Z:在你的演讲中,你提到从经济上看,中国依然不是一个强大的创新型国家。有着如此多的言论自由限制温:我认为言论自由对每一个国家,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宪法保障言论自由。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你并不了解中国。在中国,有4亿左右的互联网用户和8亿左右的移动电话用户。他们可以接入网络,表达他们的观点,包括批评意见。我在网上经常能看到对政府工作的尖锐批评和建设性意见。我经常说,不但要让人们享有言论自由,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对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只有人民能够监督和批评,政府才会做得更好,公务员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当然,监督和批评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这样国家才会有秩序,秩序对于一个有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是更为重要的。
[size=1.25em]       以及互联网管制怎么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创新型国家呢?难道不应该取消这些限制吗?
[size=1.25em] Z:温总理,说实话,我去中国的时候,发现很多我要上的网站都被屏蔽掉了,非常难以获得资讯,似乎任何挑战共产党政治地位的言论都是不允许的。比如胡耀邦,直到您写的文章出版,在《人民日报》上从未被提起。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些限制——对互联网监控的这些设备,让你的人民很难真正有创造性,去做那些你想让他们做的事。
      
[size=1.25em]温:我相信,我和所有的中国人民都有这样的信念,那就是中国会有持续的进步,人民对民主和自由的向往和需求是无法阻挡的。我希望你能慢慢看到中国正在持续的进步。
[size=1.25em]Z:在过去几周,你做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演讲,在深圳的讲话真的把我震住了,你说“不仅要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也是在我们上一次专访中你的观点。但是很多中国人说过去六七年间,经济体制倒是在不断改革,但是政治体制改革并没有多少。那些听你的演讲的人,他们说 “我喜欢温总理的讲话,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政治体制改革的行动啊”,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size=1.25em] 温:其实,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多年以前由邓小平提出并推动的,我想任何一个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这一点深入思考并投诸行动。上次见面之后我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更深入的思考,我的想法是,一个政党在取得政权之后,应该要和在取得政权的过程中不一样才对。最大的区别就是,政党的活动应该要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政党的政策和主张可以通过合法途径上升到宪法和法律的高度。任何党派、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过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我认为这是现代政治体系中的重要特征。我将我的政治理念归纳为四句话:让人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让人感到安全可靠,让社会充满公正,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尽管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议论,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阻挠,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在我能力范围内,贯彻我的理念,加快政治改革的步伐。
      
       我想用两个词来表达我的决心“风雨无阻,至死方休”。
       Z:货币问题最近又成为了热点,让我这样提这个问题:在得到中国的保证后,人民币在过去两年只升值了1.8%。中国对人民币再多升值一些难道不感兴趣吗?
      
       最近,中国通过压榨普通工人,对出口进行了隐形的补贴。这样就会有通胀的风险,造成了你刚刚提到的缺乏平衡性。因此,人民币汇率要再提高难道不是一件好事情吗?
温:我想你的观点仍然是美国的观点,或者说,美国国会中一小撮人的观点。中美两国经济联系紧密,双边贸易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已经超过600亿美元,中国已经购买了超过9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没有人会相信中国的领导人没有紧跟美国经济的发展。然而,一些美国人,特别是美国国会里面的一些人,对中国缺乏全面的了解。他们将中美关系中的问题政治化,特别是两国贸易不平衡这一问题。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
      
       我感谢你给我这个专访的机会,因为你让我能够更进一步解释实际的情况。有关汇率和中国贸易顺差,有三个要点往往是大家都不了解的:1.中国并没有主动追求顺差。我们外贸的目标是在各国交易中维持平衡和可持续贸易,我们希望在我们的支付科目中能够达到基本的平衡。这是我们一直在强调和行动的。在 2008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是9.9%,2009年这一比例下降到5.8%。2010年的上半年的数字是2.2%。2.一个国家贸易顺差的增长和它的货币政策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从1994年开始,人民币启动了改革汇率的进程,从那时算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了55个百分点,同时,主要经济体和中国周边国家的货币大幅度的贬值。中国对外贸易的急速提高也是在这一时段。实际上,在美国历史上也有这么一段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是一个贸易顺差的国家。这一现象,是国家发展的必经阶段。第三点是更为重要的一点,你恐怕也知道,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中国在加工贸易上有顺差但是在一般贸易上存在逆差。交易物品上中国有顺差,但是在交易服务,在交易服务上有逆差。中国在和美国以及欧盟的国际贸易中有顺差,但是在和日本,韩国以及东盟国家的交易中存在逆差。很多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在美国已经是不生产我想也不可能再重新生产了的——那些附加值比较低的产品。即便美国人不从中国买这些产品,你们也会从印度、斯利兰卡或者孟买购买。这并不能解决两国之间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我回忆起你曾经举过有关ipod的例子。在美国一个ipod售价是299美元,但是加工ipod的中国工厂只能从中获得4美元的加工费。
      
       还有一点可能你和国会中诸君都不太了解,在华的5万美国公司中,2万2千家是出口公司,制裁中国的出口公司无异于制裁美国的公司。
      
温:我的书架上经常摆着的是有关历史的书因为我相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外的历史书我都很爱读。在我出差的时候,我一般会随身携带两本书,一本是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另一本是沉思录。我并不是同意这两本书中的所有观点,但是我相信古人的理想和思考会为今人提供思考的食粮。现在有太多自夸自卖的回忆录,我并不喜欢读。我相信一个人应该留给世界的是真相——那些真实的东西,但即使是真实的东西也终将消散。

Z:最后一个问题,温总理,你的坦诚让我感动。你刚才提到你不管国内党内的阻碍有多大你都要继续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你对于腐败和通胀会动摇社会稳定的忧虑,以及对胡耀邦领导能力的赞扬,即使他是一个危险的“自由化”领袖。
      
       你相信中国即将上台的新一代领导人,会和你有共同的远景吗?他们会不断努力深化你正在力推的事业吗?
温:你可能认为这是今天最难回答的问题,但在我看来这很容易。我从两点回答你有关未来的问题。1.正如中国老话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对中国未来领导人超过他们的前任我深有信心。2.是人民以及人民的力量决定了国家的前途和历史。人民的希望和意愿不可阻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谢谢你的专访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25 15: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9#
发表于 2011-8-2 06:51 | 只看该作者
您的位置:新华网主页 - 理论频道  

朱德、彭德怀鲜为人知的 “固执”  
2011年08月01日 10:34:20  来源: 人民网  


【字号 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老一辈革命家的严于律己,一心为公的美德是人所公认的。关于他们的固执却往往是鲜为人知的。下面两则小故事说的就是他们令人难以想象的“固执”------

  朱德“一口也不吃”

  话说朱德1957年2月,到昆明视察,来到昆明后,省委领导考虑到朱老总已经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健康,让工作人员把伙食搞得好一些。可是朱德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一贯要求十分严格,再三嘱咐工作人员不能超出他的伙食标准,只要把饭菜做得清淡一点就行了。所以宾馆工作人员就做一些朱老总平时喜欢吃的“金雀花”、“马豆荚”、“苦刺花”等山野小菜。朱德吃了非常高兴。有时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很久没有吃到这么新鲜的山野小菜了,真是不虚此行啊!”

  朱德在宾馆住了一段时间,省委领导在检查接待工作时,发现朱德每天的伙食费用大大低于规定标准,生怕影响朱老总的健康,就批评了宾馆接待人员,并吩咐以后可以做一些燕窝、银耳之类胶质性的食物给老人家吃。

  一次,接待人员根据省委领导的指示,做了一个“燕窝鸽蛋”。一端上桌子,朱德就有些不高兴,立刻把接待人员叫去,十分委婉的批评说:“你们每天对我的照顾得很好,饭菜也很可口,不要再搞这些高贵的东西给我吃了,要看到普通工农群众的生活还很苦。”工作人员非常不安的解释说:“省委领导怕不能保证您的营养,影响您的健康。”朱德非常严肃的说:“我的身体很好,不需要那些高级食品,这次燕窝的钱我自己付,你们必须把燕窝端走。”硬是固执的一口也没吃。还让康克清到商店调查了燕窝的价格,付了燕窝钱。

  打那以后,工作人员经常给朱德做一些青蚕豆焖饭、炒香椿、豌豆头等地方风味的家常便饭,朱德吃了十分满意,经常说那句寓意深长的话:“几十年不吃了,别具风味啊!粗茶淡饭最相宜哦!”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任俊明)   






请点击进入 新华社区 的 深水论坛 发言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新华博客  新华拍客  新华播客




 相关报道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25 15: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0#
发表于 2011-8-2 07:07 | 只看该作者
您的位置:新华网主页 - 理论频道  

朱德、彭德怀鲜为人知的 “固执”  
2011年08月01日 10:34:20  来 ...
箱子 发表于 2011-8-2 06:51



    创业者与富二代不是翻版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07:54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平常百姓眼里的中国人(高娓娓)


                                      -
        经常有人问我:美国人到底是怎样看中国和中国人?今天这篇博文告诉你一点点,这些评价是否准确,各位自己鉴定。-
      大家都知道,这些日子我因为工作的关系,要在北京待一段时间。过去,我在美国时,经常想念中国;现在在中国时又想念美国,想念美国的朋友们。所以,我经常和美国的朋友们通过邮件和电话往来。-
       一老美给我发了一组关于中国人海边度假的相片,还有英文说明,可以看出其中充满了他们对中国的好奇,天啦,那么多人,不知他从哪里弄来的。-
       看到这些相片,我突然想起平常美国朋友对中国人的看法评价,有些很可爱很有趣:-
                                       Have A Nice Day at the Beach in China !!!-
                                                在中国海边疯玩了一天!!!-
                               (无疑,老美觉得中国哪里都是人山人海,这倒不是误解)-
                                -
                                               Can you believe this!( 你能相信吗?)-
                        [/url]-
                            Love This!(真喜欢!)-
                            When you need to relax and just get away from it all.....  -
                             (当你需要放松时,就放下一切,彻底放松吧 )-
                            May I suggest.....'A Day at the beach in CHINA '-
                                       我可以建议....“中国海边的一天”-
                           [url=http://b56.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8086bd272bc1364083adad17f345431b387f5f1b49bb39daf99d446e37d7abece9d240bb5230d093c0c5294feee9ea307f54516ee417561de25fbaa2f935754518a6e54eaf202e18e9a0c9318bd00ed7feb81378&a=53&b=56]
-
                       I WONDER WHERE THE BATHROOMS ARE????  我不知道卫生间在哪儿?  -
                        Where do they park their cars??? 他们把车停在哪儿?-
                         Do they have lifeguards??  他们有救生员吗? -

                          How do you get a tan?  你们怎样晒黑呢?                               -
                             -
                                       (朋友们,你知道这到底是哪个城市的海滨吗?)-
        上面那些问题,都是我的老美朋友的疑问,可以看得出来,他的确是对中国很好奇,才会有那么多疑问。-
       其实,很多老美也和他一样,对中国非常好奇,因为在国外了解中国的窗口并不多,所以他们对中国的印象真的是千奇百怪,让我这个华人看了苦笑不得-
我们先来看一些比较正统评价:-
   20年前,翻开华尔街日报,只有在后几页偶尔能发现有关中国的“豆腐块”,现在世界任何论坛已经达到了无中国不论坛的地步。-
    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美国人看中国存在两极趋势,一种是好得不得了,认为中国很快将统领世界经济,另一种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对于中国的一切都带有意识形态的偏见,觉得中国到处都是问题,美国社会缺乏对中国客观中肯的评价。”-
      不少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
    现在来说说我们多年来,平常和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美国朋友交往时听到的草根评价吧,这可是我们打入美帝国主义内部的第一手资料哦:-
   当然,我接触的美国人只是一部分,所以他们的说法也只是代表一部分美国人对中国和对中国人的印象,不全面,谈不上对错,只是觉得很有趣,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中国人多,满世界都是-
    奥运会开幕式很精彩,但老美看后说:中国好多人哦,上面的相片也充分说明他们的观点。-
二、中国人喜欢开餐馆-
   在美国无论大小城市,就算是最最边远的小镇,都会有中国人开的餐馆,据开玩笑说,上月球的太空船,都有中国外卖店的传单。-
    还有老外也知道中餐馆很多时候只收现金,这样在美国可以“合理避税”。-
三、中国人什么东西都吃,还不长胖-
   中国人很稀奇古怪,鸡爪,鸭爪,鸡头,鸭头,内脏,什么都吃, 这些在美国被他们称为“PET FOOD”, 用来喂猫,喂狗的东西,都是中国人的最爱。-
    最让美国人受不了的是中国人吃狗肉,美国人认为狗就是宠物,而一个宠物在美国人心里就是家庭的一份子,中国人吃狗的肉,就好比吃自己家人的肉那样不可理解。-
四、中国人比较沉默,遵纪守法,不惹是生非-
   所以在任何好的区,都可以看到中国人,老美也比较愿意与中国人为邻居。-
五、中国女人很多都是同性恋或者有同性恋倾向-
    好多朋友问我中国女人是不是有同性恋倾向,他们总是不理解中国女性为什么逛街时会手牵着手,还经常睡在一张床上,在老美看来就是同性恋的表现。-
六、中国人比较内向,含蓄,不谈性-
    不喜欢把自己的感情外露,更不喜欢随时随地把“我爱你”挂在嘴边,不会在公共场所搂搂抱抱,也不谈性方面的事情,但中国人比较重行动,所以人口那么多-
七、中文很难学-
    老外经常开玩笑:如果比喻什么事情很困难,他们会说像学中文那么困难(不得不解释一下,教他们中文的很多都是台湾同胞,因为他们移民早,所以他们多半都是教老外繁体,不难才怪呢!)-
八、有美国人称中国人“杏仁眼”-
    有个美国朋友的孩子在学校班上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有一次回家,很伤心地告诉父母“自从班上来了杏仁眼,我就再不是排在前面的人了。”“杏仁眼”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九、中国人个子矮小-
    他们普遍认为中国人个子很矮,因为他们看到很多早期的移民,多半是中国南方过去的,我经常告诉他们,中国的北方有很多比较高大威猛的.-
    还有上海的姚明,世界第一高也是中国人。-
十、以为中国人个个都会打乒乓球。-
    有次我和一个外国朋友打乒乓球,他赢了,然后就很高兴地四处吹嘘:“我打赢了高娓娓,我的乒乓技术比中国人还高。”让我气不打一处来,我的乒乓球水平很差,根本就不能代表中国的水平,各位同胞,在这里我还要向大家道歉,有损国家的乒乓球大国形象。以后我一定奋发图强,苦练打乒乓。-
十一、以前,很多美国朋友都认为中国人个个都会武功。-
    因为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在美国很出名,中国武馆也在国外遍地开花,还有一些教中国武功的是老外,所以时不时有朋友问我是不是会武功?-
十二、中国人勤劳,很知道节约钱,经常身上带现金-
    看到在美国的中国人,工作很勤奋,只知道苦挣钱,不乱花,中国人很喜欢买房子,经常身上带现金,所以容易被抢劫。-
    金融危机来时,许多美国人一失业,房子就被银行收去了,而中国人银行里总有足够的存款度过难关。(有个老外朋友金融危机前用26万美金买的房子,现被银行收回后才卖10万)-
十三、中国人爱国,对祖国忠心耿耿-
   就算加入美国国籍,只要有机会中国人都会帮中国。  不是出过好多次说华人是间谍的事情吗?李文和事件大家还记得吧?-
十四、中国人喜欢群居,很多城市,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有中国人聚集的“中国城”。-
   这倒是,不管在哪里,你都会看到中国的牌坊,中国城,城里有中国的超市,中国的餐馆,中国的一切的一切。-
十五、中国女人的心难以琢磨。-
    美国人说什么东西难以猜测,就会说像中国女人的心,因为他们总是摸不透中国女人在想什么。其实他们不知道,也许是中国女人因为英语不好,不方便表白,也可能是中国女人向来比较含蓄,即使有意见,也不会说得太直白。-
十六、他们说谁开车开得不好,就说:像中国女人开车-
    有一次,一个美国朋友在无意中我面前说了这句,很不好意思,问我介不介意 ?他们还说,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一种说法而已。-
十七、中国女性比较传统,忠于家庭-
    在好多美国人眼里,中国女性善良,美丽,会持家,又是那么传统,保守,放在家里可靠,中国女性是很传统,注重家庭,所以现在老美以找到中国女性为骄傲-
十八、博友 叶子 在美国生活,她的先生是美国人,在生活中有不少趣事趣闻,她加的这些很有意思-
  *他们也惊讶于有些中国人吃蛇肉,没长出来的小chicken,还有部分中国人吃猫肉。-
  *看到大街上的所有亚洲人脸相,就说那是中国人-
  *中国物价便宜,我到大使馆办委托公证需要四十美元,他就说not very chinese...(这个不太像中国人)-

  *一说到中国cooking(做饭),就是garlic(大蒜), ginger(姜),soy sauce(豆油), shaoxing(绍兴) 料酒...-
  还有他们认为中国人买房都是付的全——现金,不需要到银行贷款。所以在他们眼中,中国人有钱!-
博友 二月的雪 她也生活在美国,先生也是老美,她的留言:-
    我这边听到最多的关于中国人的谈论就是中国菜好吃, 奥运,如果来过中国的美国人更是说高楼多.-
      等等,现在想起来的,就是这些。。。。哪天想起来更多的,再写,还特别请在博友们,特别是在美国的博友们补充。。。。-
   怕自己这篇文章不准确,我还特意把稿子给在美国的Judy,听听她的意见,做事一向认真的Judy,还号召了在西雅图的好朋友Helen,一起来讨论,谢谢她们-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25 15: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21:21 | 只看该作者
朱德、彭德怀鲜为人知的 “固执”

    那都是过去式了,现在再也找不到那么固执的了,说无官不贪没冤枉哪个,找个不贪的会难死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21:29 | 只看该作者
                      心中的垃圾(转)
我曾跟一堆垃圾展开了四天的心理战。
  这堆垃圾,是一楼的一家人丢出来的。星期一上班时,我就看见了,可是我不去理会,心里觉得委屈。按单位卫生条例,住户的生活垃圾应该装袋,让清洁工上门回收。可这家人图自己方便,把垃圾扔到窗外了事。对这样的人,我从心里鄙视。
  星期二,我从那堆垃圾旁走过,想着:好吧,我就不扫,让你自己受罪。
  星期三,我想如果他们还不扫,就让这堆垃圾保留到月底,让他们家肮脏一个月。对这样的人,就应该这样对付。
  星期四,那堆垃圾还在,我已经没有了败兴的感觉。有些事情看多了,就会在心里慢慢冷淡。这天,我因为一件事情和女儿闹矛盾。内心生出许多感慨,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发现我们都少了宽容的心态。与女儿握手言和后,我想到了那堆垃圾,想到自己每天见到这堆垃圾时心理的斗争、那种埋怨、那种愤恨、那种感叹。我们在抱怨别人的时候,却是给自己种下了黑色的心情。
  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堆垃圾,自己扔出来时不自知。我每天面对着那堆垃圾,何尝不是面对自己的心灵?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25 15: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21:34 | 只看该作者
                         年龄问题(转)
朋友在法国巴黎碰到了一件趣事:和导游、妻子一起去参观博物馆,博物馆门口的工作人员却只肯卖给他们两张门票,原因是工作人员认为他的妻子还不到十八岁。我这位朋友也很生气,他认真地让导游帮他翻译,告诉工作人员说,妻子只是看上去年轻,其实已经年过三十。工作人员却执意不肯多收一张门票的钱,让他感动而不解。后来他了解到,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待遇和博物馆的门票收入是不挂钩的,法国人设立博物馆的宗旨,是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更多地接近艺术。
  同样,移民加拿大的朋友说起年龄则是一副懊丧的表情,她说,西方人永远都看不懂东方人的年龄,每次去酒吧,都被要求出示身份证,真想跟他们说:拜托,我已经是中年了。
  博物馆和酒吧,同样是对待青少年的年龄限制,一个极宽松,一个却极严格。仿佛一个好园艺师对幼苗的心态:对给予阳光、水分、营养和爱毫不吝惜,对于可能的侵害,则一概拒绝。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25 15: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
发表于 2011-8-3 06:1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发表于 2011-8-3 0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11# 风流贪官

想起我们亲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们第一次爬泰山,同行的单位女会计长的年轻,又比较瘦小,工作人员以为她是未成年人,只是没有像法国博物馆朋友那样给与免票,而是一再提醒我们她也必须购买成人票,我们告诉工作人员她也买了成人票,人家还不相信,反复检验了好几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发表于 2011-8-3 09:28 | 只看该作者
      
       官;转的文章和写的文章都好 学习了 谢谢 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8#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0:37 | 只看该作者
官;转的文章和写的文章都好 学习了 谢谢 辛苦了

    好文章要赶快进来看,稍微一晚管理员老师们就来了,你就无法看到了。说好听的文章都没事,有提出异议的,有比较的,发现问题的都不行的,总是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这样的是他们最喜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9#
发表于 2011-8-3 14:56 | 只看该作者
年龄问题(转)
朋友在法国巴黎碰到了一件趣事:和导游、妻子一起去参观博物馆, ...
风流贪官 发表于 2011-8-2 21:34

    并不是说国外的月亮圆,我们并不崇洋媚外,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但是中国的国情和国外比起来,在很多方面,有巨大的差距,随着改革开放,国际接轨,但愿这些差别能慢慢的缩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0#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21:36 | 只看该作者
并不是说国外的月亮圆,我们并不崇洋媚外,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但是中国的国情和国外比起来,在很多 ...
蓅氓兔 发表于 2011-8-3 14:56
    兔姐说的真对,看到差距看到问题看到不足并不是否定我们自己,应该来说是一件好事情的,裤子磨破了屁股或者内裤露出来了很难看很不雅,但我们不能总是遮着盖着或者干脆不出门,这都不是好办法,最简单最实用的办法就是想办法补上或者不穿这条裤子换别的裤子穿,多明白的道理啊!为何有些人就至死不悟呢?一个人不明白大家都笑他笨笨,LDZ们也这样那就是一个MZ一个GJ的悲哀了。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25 15: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6-4 17:00 , Processed in 0.07922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