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风流贪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厮阅览室【中国与日本德国的差距/最古典十大名曲之《阳春白雪》】

  [复制链接]
321#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2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风流贪官

     半小时换来一世从容
      经验之谈。回想自己几十年上班的经历,特别是1975年开 ...
杨万滨 发表于 2011-7-12 09:13


   这个是绝对管用的,特别是在机关事业单位一类的可以少奋斗3年,至少能说明你很敬业,很勤奋,对于提拔升迁评比等都很有用,只要你能坚持下去,效果很快就能看到的,不信你可以试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20:42 | 只看该作者
       朋友应该做的事情(美,作者不详)

  杰克把建议书扔到我的书桌上——当他瞪着眼睛看着我的时候,他的眉毛蹙成了一条直线。
  “怎么了?”我问。
  他用一根手指戳着建议书。“下一次,你想要做某些改动的时候,得先问问我。”说完就掉转身走了,把我独自留在那里生闷气。
  他怎么敢这样对待我,我想。我不过是改动了一个长句子,纠正了语法上的错误——这些都是我认为我有责任去做的。
  并不是没有人警告过我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的前任——那些在我之前在这个职位上工作的女人们,称呼他的字眼都是我无法张口重复的。在我上班的第一天,一位同事就把我拉到一边,低声告诉我:“他本人要对另两位秘书离开公司的事情负责。”
  几个星期过去了,我越来越轻视杰克。我一向信奉这样一个原则:当敌人打你的左脸时,把你的右脸也凑上去,并且爱你的敌人。可是,这个原则根本不适用于杰克。他很快会把侮辱人的话掷在转向他的任何一张脸上。我为他的行为祈祷,可是说心里话,我真想随他去,不理他。
  一天,他又做了一件令我十分难堪的事后,我独自流了很多眼泪,然后,我像一阵风似的冲进他的办公室。我准备如果需要的话就立即辞职,但必须得让这个男人知道我的想法。我推开门,杰克抬起眼睛匆匆地扫视了我一眼。“什么事?”他生硬地问。我突然知道我必须得做什么了。毕竟,他是应该知道原因的。
  我在他对面的一把椅子里坐下来,“杰克,你对待我的态度是错误的。从来没有人用那种态度对我说话。作为一名专业人员,这是错误的,而我允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也是错误的。”我说。
  杰克不安地、有些僵硬地笑了笑,同时把身体向后斜靠在椅背上。我把眼睛闭上一秒钟,上帝保佑我,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我想向你作出承诺:我将会是你的朋友。”我说。“我将会用尊重和友善来对待你,因为这是你应该受到的待遇。你应该得到那样的对待,而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对待。”我轻轻地从椅子里站起来,然后轻轻地把门在身后关上。
  那个星期余下的时间里,杰克一直都避免见到我。建议书、说明书和信件都在我吃午餐的时候出现在我的书桌上,而我修改过的文件都被取走了。一天,我买了一些饼干带到办公室里,留了一些放在杰克的书桌上。另一天,我在杰克的书桌上留下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希望你今天愉快。”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杰克又重新在我面前出现了。他的态度依然冷淡,但却不再随意发脾气了。在休息室里,同事们把我迫至一隅。

“看看你对杰克的影响。”他们说,“你一定狠狠责备了他一通。”
  我摇了摇头。“杰克和我现在成为朋友了。”我真诚地说,我拒绝谈论他。其后,每一次在大厅里看见 杰克时,我都会先向他露出微笑。
  因为,那是朋友应该做的事情。
  在我们之间的那次“谈话”过去一年之后,我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当时我只有32岁,有着3个漂亮聪明的孩子,我很害怕。很快癌细胞转移到了我的淋巴腺,有统计数字表明,患病到这种程度的病人不会活很长时间了。手术之后,我与那些一心想找到合适的话来说的朋友们聊天。没有人知道应该说什么,许多人说话语无伦次、颠三倒四,还有一些人忍不住地哭泣。我尽量鼓励他们。我固守着希望。
  住院的最后一天,门口出现了一个身影,原来是杰克。他正笨拙地站在那里,我微笑着朝他招了招手。他走到我的床边,没有说话,只是把一个小包裹放在我身边,里面是一些植物的球茎。“郁金香。”他说。我微笑着,一时之间没有明白他的意思。
  他清了清喉咙,“你回到家里之后,把它们种到泥土里,到明年春天,它们就会发芽了。”他的脚在地上蹭来蹭去。“我只是想让你知道,当它们发芽的时候,你会看到它们。”
  我的眼睛里升起一团泪雾,我向他伸出手去。“谢谢你!”我轻声说。
  杰克握住我的手,粗声粗气地回答:“不用谢。你现在还看不出来,不过,到明年春天,你将会看到我为你选择的颜色。”他转过身,没说再见就离开了病房。
  现在,那些每年春天都能看到的红色和白色的郁金香已经让我看了10多年。今年9月,医生就要宣布我的病已经被治愈了。我也已经看到了我的孩子们从中学里毕了业,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在我最希望听到鼓励的话的时候,一个沉默寡言的男人说出了它们。
  毕竟,那是朋友应该做的事情。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25 15: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21:05 | 只看该作者
          富有更多表现在内心里转)
有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发现停了很多车,车位很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不少。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那儿。
“噢,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说。
“我来付。”朋友坚持道。
“这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
在盖茨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找了个普通车位。
盖茨最讨厌物不等值,对应花的钱,他从不小气,看看他这些年为慈善机构捐款的数字就知道了。
 
  二
洛克菲勒到饭店住宿,从来只开普通房间。侍者不解,说:“您儿子每次来都要最好的房间,您为何这样?"
洛克菲勒说:“因为他有一个百万富翁的爸爸,而我却没有。”
话是这样说,洛克菲勒在捐资支持教育、卫生等方面却毫不含糊,数以亿计。
 
  三
一次,李嘉诚上车前掏手绢擦脸,带出一块钱的硬币掉到地上。天下着雨,李嘉诚执意要从车下把钱捡起来。后来还是旁边的侍者为他捡回了这一块钱,李嘉诚付给他100块的小费。他说:“那一块钱如果不捡起来,被水冲走可能就浪费了,这100块却不会被浪费,钱是社会创造的财富,不应被浪费。”
点评:热爱珍惜财富是获得财富的前提条件,但不囿于财富是获得幸福的前提条件。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25 15: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4#
发表于 2011-7-15 0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22# 箱子


    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时代,种一年地不如打一个月工,再加上农活辛苦、风险极大,农民自然会“用脚投票”,选择离土离乡、告别农业。农村实际情况的确如此。我每年都会回老家(莱州平里店)几次,有时还会帮表兄弟家干几天农活。我注意到,现在下地干农活的全是老年人,村里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而且年轻人基本上都不打算再回来了。真不知道,十年二十年以后,谁来种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发表于 2011-7-15 1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箱子


    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时代,种一年地不如打一个月工,再加上农活辛苦、风险极大 ...
杨万滨 发表于 2011-7-15 08:50



     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学习一下马克思级差地租的理论,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中国的农业必将走集约化生产的道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随着农产品价格必然性地上涨,10年后应该是城市资本或劳动力向农村转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6#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14:08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学习一下马克思级差地租的理论,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中国的农业必将走集 ...
龙王 发表于 2011-7-15 12:43



      等到种地有很高的利润时就能把农民吸引回来。问题是粮食价格要涨到多少啊?今年麦收一个郊区农民种了3亩麦子打了1000斤多点,麦子卖到10块钱一斤才10000来块钱,这能吸引农民或资本吗?那到多少钱才可以啊?20或者50吗?那面粉要卖到多少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发表于 2011-7-15 14:46 | 只看该作者
面粉10块钱的时候差不多了,一不压制就该上来了。我买了一颗小点的大白菜就8.3元一斤了,大点的10块多,比较一下成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发表于 2011-7-15 15:17 | 只看该作者
面粉10块钱的时候差不多了,一不压制就该上来了。我买了一颗小点的大白菜就8.3元一斤了,大点的10块多,比较 ...
水中游泳的鱼 发表于 2011-7-15 14:46



    楼上是不是笔误啊。应该是8.3一棵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9#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2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流贪官 于 2011-7-16 08:34 编辑
回复  钓鱼得龙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无惧!
    以仁心悦,以学心听,以公心辩。
悠悠素心 发表于 2011-7-14 08:49



      己怎样是一个标准,要求你怎样又是一个标准,坚持己见,折中,还是顺应环境,很难的。记得毛泽东那会儿也有迫不得已说了很多违心话的时候,这是主席自己流露出来的无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20:24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没什么不好意思,有进步,自己知道就是了,特别是有点小小的进步哈,没必要显摆 ...
箱子 发表于 2011-7-14 13:39



      箱子火起来了,想拦都拦不住,最近怎么没见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21:0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航母首舰舰长即将就任(转)

   美国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刊登了题为《谁将成为中国航母指挥官?》的文章说,现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副院长柏耀平将成为“瓦良格”首任舰长。

接二连三的消息让人心痒,而那艘巨舰依然静默,无论是对于身边的新伙伴,还是未来的掌舵者。

“海陆空三栖明星舰长”

随着“瓦良格”改造接近尾声,有关中国第一位航母舰长的猜测也更炽热。细心的人们其实可以从图片、电视新闻中看到,在海军中有一些舰长的胸徽与众不同:下半部仍是海浪船锚,上半部却是一枚飞行员胸徽。

这群人就是所谓“飞行员舰长”。根据一些回忆录和公开报道,1987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在广州舰艇学院开办首届也是唯一一届“飞行员舰长班”,挑选海军航空兵优秀飞行员改学水面舰艇指挥专业,为航母进行初期的指挥人才储备。

最后有10人来到海军广州舰艇学院学习,开学一个月后有一名学员因学习跟不上退回部队。剩下9人经过3年半学习,分配到各驱护舰部队担任副舰长。

根据时间推算,他们如仍在部队,目前不到50岁,应该拥有大校或上校军衔,处于副师职或师职岗位。

其中特别令人关注的是被称为“海陆空三栖明星舰长”的李晓岩。
据新华社和军队媒体报道,李晓岩1961年7月出生于吉林长春,进入广州舰艇学院前已担任飞行中队长。他毕业后分配至南海舰队驱逐舰第二支队,到1995年开始担任护卫舰舰长。

1996年3月,李晓岩赴俄罗斯库兹涅佐夫海军指挥学院学习,回国后出任“深圳”号驱逐舰见习舰长、舰长。2007年,他率军舰参加多国海上演习时,职位已是南海舰队第九驱逐舰支队参谋长。

2002年,李晓岩在深圳参观了改建成海上游乐园的“明斯克”号航母。当时他对香港媒体坦陈,中国要自行建造航空母舰,除了经济因素外,还要考虑外交、技术水准,以及使用、维护等各方面的问题。他还特别深入地查看了“明斯克” 号的驾驶舱、飞行指挥舱、航母作战指挥中心等核心部位。

李晓岩具有丰富的远洋经验,到2007年已率舰出访亚洲、非洲、欧洲的7个国家。这使他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不过从2008年开始,李晓岩似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在有关海军出访的报道中也看不到他的身影。这似乎别有深意。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25 15: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发表于 2011-7-15 21:13 | 只看该作者
箱子火起来了,想拦都拦不住,最近怎么没见到?
风流贪官 发表于 2011-7-15 20:24



    官;真是风流啊 箱子良家美女啊 想也别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3#
发表于 2011-7-16 05:24 | 只看该作者
箱子火起来了,想拦都拦不住,最近怎么没见到?
风流贪官 发表于 2011-7-15 20:24



   最近忙学网球,教练月底出差前,想多教我们这些学生几次,二三六七下午都在学,其他傍晚休整或者有别的事了。 谢谢。现在还没火起来。。。。。。   ,也没什么能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4#
发表于 2011-7-16 0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31# 箱子


    样样精通  前途无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5#
发表于 2011-7-16 0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箱子


    样样精通  前途无量
金鲳鱼 发表于 2011-7-16 05:50



    样样门外汉。。。。。。 杂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0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箱子


    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时代,种一年地不如打一个月工,再加上农活辛苦、风险极大 ...
杨万滨 发表于 2011-7-15 08:50



      大都如此,有的村6-70岁的农闲时也去城里打工,这是个风气和意识的问题,有的村则不然,40左右岁就在家里混了,扎堆打麻将,吹牛什么的不出去找活干,而村里面还穷得很,越穷越不思进取,赛伴的穷吧,反正有东西吃饿不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7#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08:25 | 只看该作者
   “欲把西湖比西子”背后:苏东坡恋上杭州雏妓
本文摘自:《重庆晚报》2011年5月6日31版,作者:梁迎春,原题:《苏东坡情动杭州朝云》

“欲把西湖比西子”———那么,令苏东坡为之心动的这位美人又是谁呢?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首诗首脍炙人口,世代流传,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所作。一代文豪落笔挥洒自如,杭州西湖的秀丽风光跃然纸上,这不足为奇。但是下句笔锋一转,将西湖的风光和西子比,西子指的是什么呢,在古代西子指的是美女。西湖的旖旎风光和美人的浓妆淡抹,总是那么的相称和谐,超凡脱俗的比喻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那么,令苏东坡为之心动的这位美人又是谁呢?

在古代唐宋时期,大诗人们饮酒对诗,出入妓院是很正常的事,况且很多的风尘女洁身自好,只卖艺不卖身,苏东坡两任杭州,可以说是阅女无数了,可偏偏令他心动的是一位风尘女,而且是当时红遍杭州的雏妓,她就是王朝云。

王朝云是穷人家的孩子,身子并不高贵,幼时因家贫沦落青楼。可是朝云立志改变自己,潜心学习歌舞,并研究诗词歌赋,没几年功夫,从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一跃成为杭州城著名的歌舞伎。雏妓当然是指未成年了,可见朝云在学习上下了多少功夫啊,随着知识的积累,她也出落得越发的清秀漂亮。这一出名,惦记她的男人就多了,但是朝云并不接客,她在保留着贞洁,在等待一份美好的爱情。是啊,妙龄少女谁不期盼能遇到白马王子呢,而朝云的命运转变,就是从苏东坡出任杭州开始。

苏东坡是在1089年任杭州太守,这时候的他已经52岁了,这之前他经历过丧妻、丧父、再娶、仕途受挫等等。或许一个男人经历的多了,也就看得开了,来到杭州的苏东坡似乎更加放纵自己。在众多的名妓中,苏东坡接触较多的是琴操,民间有很多佳话流传,琴操也有很多的诗句流传下来。可是苏东坡最终还是纳朝云为妾,可见是朝云触动了苏东坡心底那久违的情愫,苏东坡的爱找到了归宿。而琴操呢,只是苏东坡精神上能够产生共鸣的红颜知己,爱的割舍真的令人疼惜又身不由己!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可见苏东坡对朝云是怎样的一种喜欢和疼爱啊。事实上朝云确实是位贤妻良母,她也被苏东坡的才华感动着。而琴操的离开选择,琴操宁愿牺牲自己的感情,放弃并祝福着,这也是爱,而且是大爱!历史永远铭记着这两位女子,是她们成就了永远的苏东坡!

后来苏东坡被贬密州,在离开杭州的前一天,最后一次见了琴操,而朝云则跟随着苏东坡。之后的十几年,苏东坡饱受波折,朝云一直都没有离开,直到苏东坡去世,朝云才隐居田园,忧思成疾,终年34岁。苏东坡没有看错人,王朝云才是他灵魂的伴侣,纵使天涯亦为君奔赴,纵使地狱也要与君同眠!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25 15: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8#
发表于 2011-7-16 09:00 | 只看该作者
“欲把西湖比西子”背后:苏东坡恋上杭州雏妓
本文摘自:《重庆晚报》2011年5月6日31版,作者:梁迎春, ...
风流贪官 发表于 2011-7-16 08:25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据说苏东坡被贬惠州时,王朝云常常唱《蝶恋花》词,为苏轼聊解愁闷。朝云唱了几句,忽然歌喉哽咽,满目噙泪,苏轼问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的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25 15: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9#
发表于 2011-7-16 09:06 | 只看该作者
“欲把西湖比西子”背后:苏东坡恋上杭州雏妓
本文摘自:《重庆晚报》2011年5月6日31版,作者:梁迎春, ...
风流贪官 发表于 2011-7-16 08:25


朝云先于苏轼去世。

    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0#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21:07 | 只看该作者
  云南高院又一惊天腐败案正在上演,李昌奎只是铺垫小虾                       RKYM


   云南高院出面解释的意途很明显,先将没有经济实力的李昌奎案抛出来,迷惑网友而真正腐败的吴倩案才是云南高院司法腐败的根源,不然一个如此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命两年多的时间判不下来。请网友不能备云南高院所迷惑,请关注这个案子。

    原来云南高法是拿李昌奎的案子在为这个案子作铺垫,即使李昌奎案如果真的没有司法腐败,那么吴倩这个案子一定有司法腐败,一定要查!!!
我先来说一下这全案件的概况:


  《 云南高法,请你们再来解释这个:“警二代”捅女孩37刀,该不该死??

  
    这个案子也是你们云南的,和李昌奎案,和惨死的王家飞。王家红姐弟一样是昭通的,也是昭通中院一审死刑,就等你们云南高法审核了。我们倒要看看,结果是不是和李昌奎一样,是死缓?这个是37刀!女孩喉管被割断,头部被砍下!

  
    2008年6月18日下午7时,云南省昭通卫生学校中专27班班长吴倩被以难以想像的凶残方式杀害了。

  
    吴倩是一位品学兼优的21岁农村女学生,她被害的理由是因为她拒绝了一位混混无赖赛锐的求婚。于是30多岁的无赖赛锐恼羞成怒将吴倩欺骗挟持至昭通市钻石广场,在公众场所对吴倩发泄逼婚不成的不满。可怜的女学生吴倩用双手紧握凶手的刀刃狂喊住手,凶犯赛锐猛抽刀口,割烂吴倩双手,向吴倩连砍37刀,吴倩的心脏、肝脏、肺部、胃腹、背部等各个地方均遭屠戮,喉管被割断,头部被砍下,只有一点皮与身体相连,鲜血溅满墙壁,现场惨不忍睹。

    杀人后,凶手赛锐在其父母和姑姑的精心策划庇护下,成功逃离昭通城区。逃亡之后,由于昼夜奋战的公安干警追捕得力,终于抓捕归案。被杀者吴倩所在的昭通卫校以全体师生名义向公检法司各部门呈交请愿书,严正呼吁要求杀人偿命;吴倩全家及父老乡亲712人签字盖手印联名上书党政机关和司法部门,请愿要求将罪大恶极的凶手赛锐正法。此案震动昭通全市城乡。



    发案一年后,直到2009年5月8日,昭通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以“昭中刑一初字第26号”判决书,一审宣判凶手赛锐死刑。这个赛锐能够如此猖狂并非没有依持,他的姑姑赛兴兰的丈夫李兴华(50岁左右)是昭通中院的法警,而且他的家庭比较富裕。在此期间,凶手家族即开足马力企图为凶手开脱和庇护。

  
    公开表现的要点有三:

  
    第一,凶手家中的人公开叫嚣“没啥了不起,无非是死个农村姑娘。花上那么点钱,有钱使得官拉车,没有摆不平的!今天的事情哪桩不是这样?花再多的钱也要打通各个环节,让省高院改为死缓,过两年活动一下就出来了”;

  
    第二,凶手方面竭力强调是“投案自首”,而故意不提是在公安追捕走投无路之下归案这个事实;

    第三,凶手家族的努力已经卓有成效,法院已经为凶手开脱做出舆论准备。一审法院(昭通中院)的直接经办人、刑庭庭长杨格明确对死者父母讲:“去年我们给凶手判死刑,是为了稳住你家的思想。现在要改判,要你家接受经济赔偿,不要凶手偿命了,这才正确。凶手在公安追捕无法逃脱之下投案,也算投案,十年八年都算投案,凭这投案两个字就可以不杀了。”



    而当死者吴倩的父亲吴关云在2009年8月4日上午打电话咨询云南省高级法院刑庭(该庭电话号码是0871-4095123),不料得到的回答竟然是这样的语言:“昭通一审判了死刑,就不得了啦?我们可以改判嘛!”吴关云说:“赛锐穷凶极恶杀了我的女儿,手段之残忍,情节之恶劣,性质之严重,这是你们改得了变得掉的吗?”此时的省高院刑庭人员就挂断电话从此不再接听了。

  
    上述迹象说明,凶杀犯赛锐家庭的活动已经起到了庇护效果。腐恶势力竭力开脱庇护,是能够置道义和法律于不顾,置死者全家和712位父老乡亲的请愿于不顾,置昭通卫校千余名师生正义呼吁于不顾的。

  
    死者父母,虽然是穷苦的农村人,但为了告慰含冤死去女儿的在天之灵,绝不进行任何交易,不接受任何经济收买,他们要的是为了正义得到伸张,要的是杀人偿命!

    被杀害的在校女学生吴倩的父母:吴关云、张绍琼

  
    家庭住址: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洒渔乡巡龙村29社

  
    电话:13638890099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25 15: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6-28 10:57 , Processed in 0.05278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