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的德国建筑真的很有特色,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青岛建筑的一大看点。 |
齐摩尔曼住宅的室内布局与欧洲传统别墅式建筑并无太大的差别,进门是宽敞的迎客厅,设于一楼的客厅、交谊厅、餐厅等房间均分布在向阳的南面,北侧则是通往二楼的木制楼梯。可能曾经历过多次的改造,屋内原有的装饰和家具都已不复存在,除了房间内的深褐色人字形地板,我们仅在住宅东面与观海阳台相同的房间里发现有约一人高,与地板色调一致的护墙板,但从护墙板上部的菊花、荷花纹饰判断,可能并不是住宅建成之初的原物。二楼的布局与一楼相似,主要房间应为主人和家人的卧室。在房屋后部还设有供仆人上下出入的楼梯和后门,从后门向下是地下室,从房间的布置上看,应为锅炉房和储藏室等。由于地形的限制,齐默尔曼住宅的庭院稍小,仅后院较为宽敞,院内还另有一座单层瓦顶的小型建筑,可能是后来增建的仆人杂役住房。 在有限的史料中,我们没有找到建筑师的相关记载,不过从建筑的某些细节上,多少可以看到保尔·弗里德里希·里希特(Paul Friedrich Richter)的风格。细部相似的处理手法和对花岗石的成熟运用,我们均可从里希特在这一时期的另外两件主要作品-吉利百货公司和海因里希亲王旅馆客房部当中找到。 记载显示,在投资建造青岛路1号住宅之前,齐摩尔曼已经于1910年在府前广场的东侧建造了一座住房,这座建筑在抗战胜利后成为了英国驻青岛领事机构。根据1913年进行土地登记时的记录显示,青岛路1号住宅被记于齐摩尔曼太太名下。1914年11月,日军攻占青岛,齐摩尔曼成为了战俘并被羁押在日本的俘虏营,直至1920年才释放,回到德国后,齐摩尔曼继续他的律师生涯。他先是住在柏林,后又迁往斯图加特。1961年,82岁的齐摩尔曼去世。齐摩尔曼的这座住宅在德国人离开后的产权变更颇为频繁,大约在1917年房子被一个担任驻华领事的俄国人奥尔格购买。1926年12月,当德国政府决定在青岛设立领事机构时,筹建并兼任德国驻济南领事馆领事的希古贤又从一个住在上海的俄国律师手中租用了这座房子。在此后的近20年,德国领事馆一直设立在这座住宅当中。大约在1943年,一个叫做沃尔特?奥维恩(Walter Ohlwein)的德国人从上海的那个俄国律师手中买下了这座房子,但时距青岛和德国在政治与外交上的联系彻底宣告终结已相去不远。 1945年5月8日,苏联红军攻占柏林,纳粹德国随后宣布投降,德国驻青岛领事馆也随即关闭。二战结束后,曾任青岛实业银行总经理和银行公会理事长的孔祥勉先生购买了这幢住宅,并将其命名为“南园”供自己和家人居住。1986年,孔的后人将房屋捐赠予政府,并设立“南园孔子纪念馆”。住宅的一楼的原客厅被辟为展室,陈列孔子画像和相关的著作与文献。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25 00:13 , Processed in 0.03744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