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双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國學天地】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取象於天,下取象於地,中取则於人,人所以群居和一之理尽矣。《荀子·礼论篇》

   【赏析】礼的制定,上取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中间取法于人,人们共同居住、和谐统一的道理全在这里了。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2-12 20: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 u! b9 t0 f- ?% B# m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矣。《荀子·礼论篇》

   【赏析】刻薄死者而厚待活着的人,这是墨家的主张,刻薄活着的人而厚葬死去的人,这是糊涂,杀死活着的人去陪葬死者,这是害人。大致模仿一个人活着时候的情形去为他送死,使得生死始终无不合宜完善,这是礼义的法则仪式,是儒家的主张。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2-12 20: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11-3-28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礼记        经解第二十六
2 L9 m. a9 J8 k7 x! ~( T  孔子曰:3 \, ~; V* }# V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
! u! o  M  k& L# C' T    温柔敦厚,诗教也。$ R! z- |* i2 z; O
...
& ^. A# [5 i& R; g文苑 发表于 2011-3-28 00:30

5 A  {  e& K3 m3 |- E/ e% C8 _0 e' a! F3 \. C

7 T/ O# N+ ]  f& a5 i    文苑老师客气了,对于国学略知皮毛,是我们这代人应该学而缺失了的中国文化,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鱼 于 2011-3-29 10:07 编辑
' ]3 j& N4 `, @8 r; X
" M9 R6 i. F7 o: U/ z

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学国学,魅在领悟,工在体味,效在吸纳。读国学经典,能助今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品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

让我们一起来品迭它之精髓吧!

愿大家在这片园地能感悟国学的魅力,读有所悟、学有所得,收获人生的财富。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6-12-12 2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出於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於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赏析】突出于所属的类,超拔于所属的群,自从有人类以来,还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2-12 2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孟子·公孙丑上》

  【赏析】子贡说:“学习而不知满足,是明智;教育而不知疲倦,是仁爱”。

点评

这  发表于 2016-12-12 2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赏析】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小孩。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6-12-12 2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五十步笑百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赏析】逃跑了五十步的人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人,(前者)只不过还没跑到一百步,但也是逃跑啊。


; x& R' ~9 E4 G* H: t5 \
0 i# N  V3 A0 T2 C- D# U% S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2-12 2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庄子杂篇·天下》

   【赏析】以仁来施行恩惠,以义来建立条理,以礼来规范行动,以乐来调和性情,表现温和仁慈,称为君子。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2-12 2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 y+ q9 y0 l+ J$ A$ ]. e$ n
) J1 ?' o1 H5 L8 a8 y6 H* n( ?
   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庄子杂篇·天下》)

   【赏析】君子不求苛刻计较,不使自己为外物所役。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2-12 2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礼者,谨於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荀子·礼论篇》

   【赏析】礼,对于生死之事的办理最为慎重。活着,是生命的开始;死亡,是人生的终结,生与死都能按照礼处理得十分妥善,人道就全了。所以君子敬畏生命而慎重对待死亡,态度如一,这就是礼义文理了。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2-12 2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厚者,礼之积也;大者,礼之广也;高者,礼之隆也;明者,礼之尽也。《荀子·礼论篇》

  【赏析】厚重的德行,是积累礼仪所致;君子博大的精神,是处处遵循礼仪所致;君子高尚的品德,是推崇礼的结果;君子能够明察,是因为完全做到了礼的要求。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2-12 2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篇》

   【赏析】礼,上是用来祭祀天的,下是用来祭祀地的,也是表示对祖先和君师的尊重,这是礼仪的三个根本。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2-12 2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荀子·正论篇》
" L( G+ y" l: K: i1 B  G6 {# P

  【赏析】浅的东西不足以测量深的东西,愚昧的人不足以与智慧的人相谋,坏井里青蛙无法和它谈论遨游东海的乐趣。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2-12 2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 W1 i* f: A# D" l4 f6 z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荀子·天论篇》

  【赏析】君子尊重自己的努力,而不羡慕那些由上天决定的事;小人放弃了自己的努力,而羡慕由上天决定的事情。所以君子日益精进,小人每日退步。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2-12 2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 a0 A- R( Q: [3 I$ D7 u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唯圣人为不求知天。《荀子·天论篇》

   【赏析】万物都得其(天)调和以生,都得其长养以成,看不见它化生万物的痕迹,只见到它的功效,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妙啊。人们都看得见大自然所生成的万物,却不知道它生成万物的那种无形过程,这就是称其为天的原因。天道难测,所以只有圣人才知道只尽人事,而不费力气去寻求了解天的道理。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2-12 2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 l$ y% h, j" s4 M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王制篇》

    【赏析】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讲究义气,所以人在天下万物中最为尊贵。人的力气不如牛大,奔跑不如马快,但牛、马却被人役使,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能结成社会群体,而它们不能。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2-12 2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荀子·王制篇》

  【赏析】仁德高于天下,所以天下没有人不亲近他。道义高于天下,所以天下没有人不尊重他。威严高于天下,所以天下没有谁敢与其为敌。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2-12 2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0 f, c; k1 F9 Y; c- a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赏析】倚仗力量来使人服从的,并不是真心服从,只不过力量不足相敌罢了;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却是心悦诚服。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2-12 2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孟子·公孙丑上》

    【赏析】子贡说:“学习而不知满足,是明智;教育而不

知疲倦,是仁爱”。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2-12 2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6-14 02:31 , Processed in 0.04725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