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0 16:15
用魏碑写唐诗,是何等豪情!
2019
09/20
12:12
书法理想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书法理想| 雅趣横生、理想长存
一个有理想的书法号
魏碑书法大体分两种,一种如《始平公》那般雄强霸气,一种像小墓志那样,有些生拙的小趣味。《张猛龙碑》是个特例,它内涵丰富,有雄强开张的一面,也不乏清秀灵动。
若以《始平公》写唐诗,大概只能写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之类;而张猛龙一伸手,则边塞写得,田园玩得,没准还可以谈谈情,说说爱……
下面就是“张猛龙”写唐诗,大家开开眼吧!
《张猛龙碑》集字唐诗24首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1 11:40
你写的隶书,为什么就这一笔,被人说是不懂“隶法”?
2019
09/21
09:49
书法入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总第一六二七期;欢迎关注。
敬告:学习书法,隶书是必修科目。我们收集整理这个系列《汉隶入门》,并经过重新编辑排版,以飨书友。本文为《汉隶入门》系列之九。
#9
钩之法
楷书在魏晋成形,后来学习书法者大多从楷书入手,这一做法延续至今。经历过楷书训练的人,往往会不自觉地带着楷法理解隶书。
譬如唐代人写隶书,总见有明显的楷书笔法痕迹。因为从小识字课从楷书起步,所以今天学习隶书者,也难以避免地以楷法去“套”隶法。
其实,许多楷书的笔画是无法与隶书对应的。如楷书中的钩,与隶书中的钩大不相同,因为钩这个笔画在汉代隶书中尚未完全演变成熟。
两汉隶书中,还没有出现后来楷书形态的钩画。也就是说,楷书的钩画如横钩、竖钩、斜钩、弯钩等笔画在汉代隶书中只是略具雏形,或者干脆就不钩。
我们将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中的一些字与秀逸一路隶书作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在“钩”画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图9-1 钩之比较上图:颜真卿《多宝塔》例字
下图:隶书例字
图9-2 钩之比较上图:颜真卿《多宝塔》例字
下图:隶书例字
在汉代秀逸一路碑刻隶书中,如果有“钩”画的意思存在,一般写成撇画, 如“穹”字下部的“弓”的最后一笔与“事”字的最后一笔:
图9-3 《小子碑》“穹”字
图9-4 《礼器碑》“事”字
或者作捺画,如“气”字与“地”字:
图9-5 《小子碑》“气”字
图9-6 《曹全碑》“地”字
而像“定”字与“令”字这样的横钩画,在形态上较为接近后来的楷书中的横钩,但是笔法却并不相近。“定”字是两笔完成,“令”字则不像楷书有顿折笔的折角。
图9-7 《曹全碑》“定”字
图9-8 《曹全碑》“令”字
正是因为隶书的钩画较少,也不太明显,所以我们不可以楷书的形态去臆测隶书,以为楷书有钩之处,隶书亦有,否则隶书的味道就不够纯正、不够古雅。
或者说得更严重一点,其实就是不懂 “隶法”。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1 11:45
中国十大草书大家及其作品
2019
09/21
07:58
大众书法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NO.1 张芝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尤善章草,有「草圣」之誉,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评价相当高,尤以草书为最。
张芝书法的原迹流传极少,只有宋刻的《淳化阁帖》卷二载张芝五帖,这些是真品还是伪品,众说纷纭,至今难以论定。
NO.2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NO.3 王献之
王献之(344年-386年),东晋书法家、诗人,字子敬,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为与后世书法家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象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的书法艺术,主要是继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家学的承传及自己另辟蹊径的踪迹。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
他还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书迹有宋米芾临的《中秋帖》等。
由晋末至梁代的一个半世纪,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其父王羲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扬王羲之而贬抑王献之,一些书法评论家才开始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比不上他的父亲王羲之。但是宋代书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献之学习。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胡小石更认为张旭、怀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献之草书发展而成的。
NO.4 孙过庭
孙过庭,648年生,703年逝世,字虔礼,其籍贯有二说:一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一说富阳(今杭州西南部)人。一般均称富阳人,可是他自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人。陈子昂为其作墓志铭,谓过庭“四十见君,遭谗慝之议。”他是唐高宗、武则天时人,官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擅长书法和书法理论,他博雅能文章,真行草书尤工。草书师法“二王”。“工于用笔,俊拔刚断”(《书断》),如“丹崖绝壑,笔势坚劲”(唐韦续《续书品》)。以草书擅名,尤妙于用笔,隽拔刚折,尚异好奇。他又善于临摹古帖,往往真赝不易分辨。
唐高宗曾谓过庭小字足以迷乱羲、献,其逼真可知。陈子昂《祭率府孙录事文》说:“元常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把孙书迹,比作魏的钟繇,可见对孙氏的书法造诣推崇备至。过庭又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著有《书谱》,深得书法之旨趣。至今流传,成为学习草书的楷范。宋高宗评述:“《书谱》匪特文词华美,且草法兼备。”可见此《书谱》不但书法浓润圆熟,而且文中有很多精辟的独到见解,可以说是书文并茂的典范。
孙过庭书法,上追“二王”,旁采章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
NO.5 张旭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
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NO.6 怀素
怀素(737~799),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因他出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或“释长沙”。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忽发出家之意”,父母想阻也阻止不了。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喜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蕉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在长安怀素声誉青云直上,歌颂他草书的诗篇有37篇之多。他的草书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七帖》、《北亭草笔》等等。其中《食鱼帖》极为瘦削,骨力强健,谨严沉着。而《自叙帖》其书由于与书《食鱼帖》时心情不同,风韵荡漾。真是各尽其妙。米芾《海岳书评》:“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唐代诗人多有赞颂,如李白有《草书歌行》,曼冀有《怀素上人草书歌》。
NO.7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
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
NO.8 董其昌
董其昌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于明毅宗崇祯九(1636)年,他字玄宰,一字元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人称“董华亭”。万历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华亭(上海松江)人。一作上海人(上海在唐为华亭县地,清属松江府。华亭、云间、松江、上海、娄县俱为一地)。
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备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
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王文治《论书绝句》称董其昌的书法为“书家神品”。谢肇称其“合作之笔,往往前无古人”。周之士说他“六体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苏,入乎米,而丰采姿神,飘飘欲仙”。
NO.9 王铎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福王南京称制等待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官至大学士,擢礼部尚书。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宗荆、并、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
王铎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NO.10 傅山
傅山,明万历三十五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07──1684,78岁),字青主,号真山,山西阳曲(今太原)人。是我国明末著名的学者、书法家、诗人、医学家。傅山出身于书香门第,祖上多有文名,但至其父,家道开始中落。傅山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兄与弟都是平常之人,惟独傅山自幼聪敏,博文强记,勤奋好学,善于思考。他继承家学,并发扬光大,著有《霜红龛集》四十卷。
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他的《上兰五龙洞场圃记》为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作,与宋人风范毫无二致。邓散木《临池偶得》中说:“傅山的小楷最精,极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书应人求索,但他的草书也没有一点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象他的为人”。他的颜体写得非常好,流传至今的颜体大字楹联和榜书多件,皆端庄遒劲,刚健有力。他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他以大草形式写行草,增加了联绵的线条与组合,更加丰富,更有表现力。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1 15:29
人民日报:书法宛如中国人的性命
2019
09/21
11:32
书法观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书法对于中国人宛如性命,生死相随。从晋代战乱之时,王导仓惶过江也不忘把钟繇的《宣示表》缝在衣带之中,誓言“帖在人在,帖亡人亡”,到唐太宗指使萧翼骗取《兰亭序》真迹,临终又立下遗嘱,让太子李治把《兰亭》放入昭陵陪葬,再到黄炎培出借王羲之真迹给毛泽东,因过于贵重提前索要,被毛泽东评为“不够朋友,够英雄”的传说,书法与中国人的关系可用8个字来形容:言志明心,血肉深情。
观照中国文化的便捷方式
哲学家熊秉明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应该说,中国的文字乃至书法艺术的特性,契合了中国文化的某种特质。从书法角度来观照中国文化,是一个比较便捷的方式。唐太宗李世民提倡王羲之平和淡泊、温柔敦厚的书风,既是出于初唐时期确立文化典范的政治需要,同时也是个人的喜好。上至历代君王,下至普通百姓,书法都与之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书法是最能代表民族特质又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
老子崇尚的天人合一、阴阳辩证在书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阴阳相生、刚柔相济、虚实相间、计白当黑、“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等,这些书法中常见的矛盾关系,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原理。另一方面,儒家崇尚温良恭俭让的道德规范,影响着书法的风格品评标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体现出符合儒家标准的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形象。
实用文字的发展和作为艺术的书法的发展,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实用文字的发展讲求整齐简洁、美观规范,由繁至简;艺术则追求变化和特点。所以,一种字体在出现初期至成熟之前,往往是艺术成就最高的时期。商周甲骨文已经是高度成熟的文字,至东汉末,书法的各种字体和风格样式都达到完备的状态,出现了一大批以书法名世而载入史册的书家,也出现了一批书法理论专著。这些理论不仅影响着书法艺术的发展,也为绘画以及其它艺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字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领先并影响着其它门类艺术的发展,使得中国艺术从形成到发展始终注重意象化表达。中国画强调线条勾勒和书写性,正是书法影响力的体现。中国人对书写至始至终的情结、对书写特征的迷恋,在其他民族是极为罕见的。先哲许思园说:“书法为最普遍最实用之艺术,中国人审美修养,实基于此,因而陶冶成世界上最能鉴赏形式美之民族。中国之篆隶行草山水花鸟画幅,玉器与园庭布置,皆无上美妙。发扬民族文化,必经恢复此艺术境界始,而其根本则在书法。”
表情达意的基本手段
半坡文化中,有作为装饰性的陶文。很多陶文是线面的结合,也有一些是用线勾描出来的。线条的形态丰富多彩,本身已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与后世书法的一些特征相当接近。
书法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是“书写性”,所谓“书写性”是指作品中笔触的运动感和连续性。中国书法就是把这种书写性发挥到极致的艺术。这种书写性在原始刻画符号中(包括文字的雏形和原始图画等)已有所体现。岩画中表现的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界的其它物象也是文字的雏形,后来演化为象形文字,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象形文字符号呈现的绘画形态美,也体现出原始先民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在人类发展早期是共同的特征,但在很多民族并没有得以延续,只有在中国的书法中得到充分发展至高度成熟,又贯通于绘画等其它艺术领域之中。郭沫若说:“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和装饰化,是春秋时代末期开始的。这是文字向书法的发展达到了有意识的阶段。”
中国人具有诗的灵性,崇尚心灵自由的诗意人生。“书者抒也”(许慎《说文解字序》),“书,心画也”(扬雄),“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蔡邕)……书法艺术这种直抒心意的表达方式,非常符合中国人直觉感知世界的方式。因此,书法能通透地表达中国人的诗性心灵,成为中国文人表情达意的基本手段。
王羲之书《兰亭序》,记叙兰亭山水之美和集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了“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感慨;颜真卿书《祭侄稿》于亲人罹难、“父陷子死,孤城围逼”的情况之下,借其文其书表达对叛贼的痛恨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书文辉映,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苏东坡于困顿之中书《黄州寒食诗》,“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寓忧患之意于点画之间,将抑郁却旷达之情倾泻于笔端……历代志士的家国情怀无不体现在书法之中。
在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中,作为静态书体的篆、隶、楷书,用笔内敛平和,更多地表达一种静穆平和的秩序感;作为动态书体的行、草书,用笔跌宕飞动、变化莫测,追求犹如交响乐般的强烈节奏。这种节奏性在草书中发挥至极致,尤其是张旭、怀素的狂草,变动如鬼神,不辨端倪,对书法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表达在草书中合二为一。某种程度上,草书与原始刻符中体现出的人性本初有意无意的表达方式尤为契合。
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书法是古代文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明清文人追求所谓“三绝”——诗书画,近代文人要求做到诗书画印四全,还有所谓琴棋书画、书房四艺……这些对文人基本技能和素养的要求都离不开书法。书法在传统社会里一直都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利,既是书斋雅玩,也是必修功课。于读书治学之余,挥毫染翰,即可证经悟道,又可消磨时日。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古代君子立身的四个原则,也可看作一个层层递进、人生境界不断提高并最终升华的过程。为学始于立志,致力于道德,终于优游于艺术境界。只有依靠艺术达于“游”的精神自由境界,才可体味如“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人生大境界。
书法能表达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对力、气、韵、势、节奏的追求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意识;穿插、避让、担夫争道,又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笔法之意”,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自此草书长进”;怀素自述草书所得,“谓观夏云多奇峰,尝师之”;黄庭坚“于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以古人为师和以造化为师是书法学习的两条重要途径。师古人,就是学习历代积累的书写经验;师造化,是要参悟宇宙人生和自然万物之理,以技进道。
硬笔、电脑等新型书写工具的介入,使书法的实用功能逐步弱化,艺术的功能却得到发展。新时期持续不断的群众性书法热潮即是很好的佐证。书法在当下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强化视觉的表现力上,很多美术化因素融入进来,例如强调单字结构的造型,甚至出现极力变形夸张的方式,还有强调章法的构成,融入现代构成设计意识,甚至出现各种色纸拼贴等非书写手段来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这些尝试不管成功与否,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书法的表达空间,丰富了传统书法的表现形式。
宋代陆游有诗云:“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雨后的春光下,明窗净几,铺毫展纸写上一通草书,闲情疏意,随纸斜行,不着意,不求工,写累了就晒晒太阳,细细地品鉴雨前春茶。这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快意人生!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3月30日第12版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丨关注后每天第一时间阅读精彩书法内容丨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1 15:51
amtf !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2 14:41
几人能书自作联
2019
09/22
10:30
新民晚报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虽然很早就听说山西有个书法家刘锁祥,但真正认识其人其艺,却是近几年的事。因其古道热肠的弟子梁毅,大约在四五年前,我们在北京认识。其时刘先生已经从大学的书法教学岗位荣休,移居北京,专职从事书法研究与创作。我们在一起喝茶饮酒,坐而论道。他的寓所在前门附近,工作室在中山公园里面,与我工作之地皆为近邻,但因各自忙碌,一年能见面的次数实在是屈指可数。虽然如此,却并不妨碍我对他的了解。随着信息的畅达,偶尔也会在各种媒体中见到他的书法,或者收到他的短信或书信,仿佛每天都在见面。
今年五月,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举办的山西画家赵球画展开幕式及研讨会上,我和刘先生再次相聚。他说最近写了很多对联,稍后会出版一本图录,如有可能希望能为他写几句。作为后学的我,能为刘先生新书奉序,当然是受宠若惊的事。其实在此之前,我在收到他的信札和多种书法集时,就很有一种捉笔为文的冲动,只是一直冗务缠身,未能如愿。最近又收到刘先生寄来的《刘锁祥书法联作二十四品》打印件及信札,他在信中谈到:“吾甚喜联作,亦多少下过点功夫。先师姚子多给指点,朋友们亦多有评论,此二十四件中有最早一件为九二年书”。这当然是刘先生的自谦之词,他岂止是“多少下过点功夫”,简直是用力甚深,浸淫其中而卓然所成,这在当下书坛,确是极为难得的。信中“姚子”,即学者兼书法家姚奠中(1913—2013),乃章太炎(1869—1936)高足,刘先生业师。刘先生曾追随其学习书法多年,沾溉良多。从学脉上讲,刘先生师承有序,秉承了章、姚学术与艺术双修的治学传统。
值得一提的是,刘锁祥的对联作品非但联语乃自己原创,且所用的书体亦与联作相得益彰。这与时下很多书法家最喜抄录前人对联有着霄壤之别。他的联语,有励志、劝勉、怡情,也有问学、吉祥及家国情怀。其书体有楷书、行书,亦有草书、隶书。正如其一幅对联所说:“秉承古典笔法,书写自家情怀”,纵览其联语及书作,此联恰是其书法生涯的真实写照。在这些联作中,无疑体现出刘先生深厚的学术涵养与长期临池的定力,格调高雅,笔法稳重,字里行间流露出学问文章之气。很显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轻易达到的。
刘先生为人谦和,彬彬有礼,每每相见,总有如沐春风之感。今观其书法,书与人交融,也难分伯仲了。他将书法作为一种修行和修身,在厚重的墨韵中,我能想象其长期潜心砚田、笔耕不辍的形象。刘先生刚过花甲之年,这在其艺术与学术生涯中,属年富力强的壮年期,也正是其学艺专精,渐入佳境的发展期。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以其学养的支撑与长期的积淀,其书艺和学术必将渐臻化境,更进一层。
有趣的是,在酝酿多日而为文煞笔之日,我正要准备行装去山西阳曲参加“今日中国美术高峰论坛”。阳曲是清初书法大家傅山(1607—1684)的故里,而刘先生亦是山西人。山西向来是中国书法重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古往今来产生了很多书法奇才、怪才,在书法史上可圈可点。在赴晋之时,我却又写起晋籍书法名家刘锁祥来,这不啻是巧合,更是一种绵延数百年的文缘。在刘先生的为人、为学与为艺中,这种缘分和文脉得到了延续。(朱万章)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2 14:51
怀素草书简淡,线条中的曲与直,充满禅意的书写
2019
09/22
10:37
书法入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总第一六二八期;欢迎关注。
编者按:现在的草书学习,主要集中在孙过庭《书谱》。然而,“转益多师是汝师”,兼收并蓄,才是进步。怀素晚年小草《千字文》,被评为“一字值千金”,所谓“千金不换之帖”也。我们从今天开始,逐集解析怀素晚年内敛的草书笔法,以帮大家揭开此帖神秘面纱,为进一步临习提供一把钥匙。
#4用笔曲与直的变化
用笔的“曲”与“直”,是笔法上的另一节奏,上面我们讲到时间节奏和力量的节奏,那么曲直是空间上的节奏。从人对节奏的敏感度来讲,空间上的节奏是最容易、最直接被我们视觉所体认的。线条的时间节奏和力量节奏只有通过一定专业训练后,才能感觉出来。
那么在笔法上,走笔的曲和直在书法的表达上又有什么作用呢?
在书法中追求简洁的方法也有两种,一是字的结构,一是线条,当对书法的理解有了相当的深度以后,简洁的表达,有“洗尽铅华不著妆”的天然之美。
怀素书写的过程,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线条的变化,直线条相对来讲是简约的最常用的手段。所以在《小草千字文》中怀素会把很多字的线条化直为简,把缠绕分化为短而直的线段,在尽量减少线条变化的用笔中,删繁就简。怀素简洁的线条,同时又更多地保持着圆劲绵实的效果。这种简洁的线条,也造就了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明朗、轻盈的格调。
“少”字将带有弧形的撇拉直,竖与横都拉直,整个字刚劲明了。
“从”字短线条直化,通过线条的粗细形成轻重的变化,极为简洁。
“政”通过笔画连带、简省部分笔画形成直线,如右边的“又”是两点和反文旁简化而成的,也是线条直化的手段。
“存”也是将弧形的长撇拉直,并在草法里简省了一竖。
在《小草千字文》中除了简化的直线条外,也有不少的曲线,这一方面是增加表现力的方法,因为书法创作中只有变化才能体现不同的节奏,才有多向度、多维度的表达空间。
比如“箴”、“乃”个别笔画很弯曲。
另一方面是个人书写的习惯。比如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全包围结构和个别半包围结构中,右边的横折弯钩,走笔的中段都会有微微向内后又往外拐的行笔轨迹,当一再重复这一用笔轨迹时,就说明这是个人的书写习惯。
以上是我们对怀素的《小草千字文》进行的较为系统的笔法特点的分析和讲解。(待续,接下来讲怀素小草的结字)
【草书笔法公益课】连载列表,系统学习
一、杜牧《张好好诗长卷》“书法入门”首发,欢迎学习分享01、唐代大诗人杜牧的笔法,超乎你的想象之“奇”02、早米芾200年,他就“刷”出天际03、唐代法度森严,他却如此浪漫03、诗人的意义:风骨凛然,不以书法讨好世人
二、怀素《小草千字文》“书法入门”首发,欢迎学习分享01、怀素晚年草法“千金不换”:特殊起收笔02、怀素行笔速度变化带来的含蓄、简约之美03、怀素老和尚,轻描淡写玩转“提按”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2 15:25
清査昇行书作品赏析《咏竹诗四首》
2019
09/22
08:34
大众书法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査昇行书《咏竹诗四首》
查升(1650-1707),字仲韦,号声山,浙江海宁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时康熙帝选儒臣侍值以备顾问,他经荐入直南书房多年,累迁至少詹事。书法秀逸,得董其昌神韵,小楷尤为精妙。康熙帝称赞说:“他人书皆有俗气,惟查升乃脱俗耳。用工日久,自尔不同。”查升办事又谨慎勤敏,备受器重,康熙帝赐书、画、御笔、砚台,赐第西华门,并御书“淡远”堂名。品行高洁,待人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四方求书法者甚众,他经常在晚上燃烛挥毫。著有《淡远堂集》。时人称查升书法、查慎行诗、朱白恒画为“海宁三绝”。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2 15:28
怀素老和尚,轻描淡写玩转“提按”,书法基本功炉火纯青!
2019
09/20
17:59
书法入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总第一六二六期;欢迎关注。
编者按:现在的草书学习,主要集中在孙过庭《书谱》。然而,“转益多师是汝师”,兼收并蓄,才是进步。怀素晚年小草《千字文》,被评为“一字值千金”,所谓“千金不换之帖”也。我们从今天开始,逐集解析怀素晚年内敛的草书笔法,以帮大家揭开此帖神秘面纱,为进一步临习提供一把钥匙。
#3“提”与“按”的变化
“剑号”两字笔涩墨枯,拎笔裹锋,气凝笔端,走笔不是很快,线条枯润,富有弹性。
“提”与“按”是书法用笔的基本笔法之一,在用笔的“快”与“慢”之间产生的节奏我们称之为时间节奏,那么“提”与“按”之间的节奏是用笔中的力度节奏。
从“良知”两字看,从起笔横画“按”的动作到折开始“提”笔,又到“良”字的尾部加大往下压的力度,开始边走边按,“良”与“知”中间又提笔断开,起笔再按,“知”的中部再提,结束又按。
这中间的提按动作丰富,变化明显。
与之相反“严”、“与”两字从起笔到结束提按的动作很小,保持着一种衡定的力量运行,使得线条的粗细一致。
在《小草千字文》中,提按的变化在一字之间有起伏,更多的体现在字串里,有时一组字串都是用重笔调来写,有时就拎着笔用轻笔调来写,形成大大小小、粗粗细细的组合。
像“笙升”,是由轻到重的转换,“优登仕”则是由重到轻的组合转换。
【草书笔法公益课】连载列表,系统学习
一、杜牧《张好好诗长卷》“书法入门”首发,欢迎学习分享01、唐代大诗人杜牧的笔法,超乎你的想象之“奇”02、早米芾200年,他就“刷”出天际03、唐代法度森严,他却如此浪漫03、诗人的意义:风骨凛然,不以书法讨好世人
二、怀素《小草千字文》“书法入门”首发,欢迎学习分享01、怀素晚年草法“千金不换”:特殊起收笔02、怀素行笔速度变化带来的含蓄、简约之美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2 15:32
启功:我是怎么成为“书法家”的呢?
2019
09/20
18:58
飞鸟孤独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正文字数387
幽默风趣的启功先生
回答这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我是怎么成为“书法家”的呢?
答案尽在笑泪中
启功:我是怎么成为书法家的呢
自动播放
<>启功:我是怎么成为书法家的呢山西无臂男子身怀绝技,用“嘴”写字,如今是书画家书法家走进社区 喜迎佳节送春联书艺-赵云龙老师书法家范崇立自创如意字体,真是栩栩如生书法家许鸿基:评审青少年书法作品更要做到公平公正《杨再春——克罗地亚书法摄影展》专题之问道第三届“中华诗词有奖征集”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通渭书画协会会长紫垣秋草 翰墨人生-纪念刘炳森诞辰八十周年作品暨文献展短片青年书法家走进安海古镇搜影专访:走进胡宝岐的书法生活,感受民间书法活力我市举行首届芍药花文化旅游节暨辽宁书法家协会创作基地挂牌仪式传统也有变奏——春联里的台湾年味李耀峰:著名书法艺术家田英章先生书法教学第17讲:诫子书之明字
附录资料:
很多人都听过启功先生说自己的书法是文革写大字报练成的,今天就发点让大家看看 ,这是启老的应该是最早期的粉丝冒着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的风险夜里偷偷从墙上的大字报上偷撕下来的,撕大字报在当时的罪行比现在的抢银行都严重。
启功先生“大字报体”原始墨迹
好汉留步!留个言再走!
往期导读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坦腹斋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2 15:36
重读唐诗三百首1:五绝虽只有20字,却内蕴200年历史兴衰
2019
09/20
15:36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从今天开始,我们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重读唐诗300首。唐诗300首收集了最经典诗人的最精彩古诗,虽然不见得每一部分都做到了尽善尽美,但对于最经典的唐诗作品,也基本上都做到了囊括其中。
首先赏析五言绝句,这一类诗歌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实现了以小见大。本来唐诗字数都不会太多,但是细品其中却有万千沟壑。比如今天我们分享的这首唐诗,虽然只有20个字,却内蕴200年历史兴衰,字字堪称神来之笔。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唐诗就是唐代诗人元稹的《行宫》,我们初读这首古诗就能感觉到其中有几分悲凉。确实如此,因为诗人描绘的历史,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之后的残酷现实。
这首古诗的最后有两个字,玄宗,显然指的就是唐玄宗。唐玄宗这个皇帝很有意思。盛唐的辉煌和堕落都是在他的手中完成的。
他亲手把这个国家送上巅峰,又亲手把它毁掉。
关于他的历史评价,我们在此并不进行展开,我们谈到的是这首古诗。因为这首古诗入笔非常的细微,但是却把王朝的历史兴衰都融入其中。
诗歌一开始就是一副寂寥的画面。“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曾经富丽堂皇的行宫,现在早已经是一片荒凉。宫中的花朵也在其中落寞开放。本来的画面就有几分伤感,这花朵的开放才有更加凸显了背景的凄凉。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些宫女也就如同第二句的花朵一般,曾经也是青春靓丽,她们亲眼见证了唐玄宗的英明神武,也亲手见证了他把这个王朝送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她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评价者,所以在这里说着唐玄宗。说着他曾经的潇洒,也说着他曾经的昏庸。
整个画面看起来描绘得非常简单,但就是在这样一个画面当中,一二百年积累的盛唐由盛转衰就完全展现出来了。诗人就借助行宫花朵和这些已经白发苍苍的宫女,展现出盛唐王朝的一去不复返,可以称得上字字称奇。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3 16:38
赵孟頫:征服你,只需用这9个字
2019
09/23
09:46
书法观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书法的魅力在于美,美才能吸引人,相信你看了这9个字,你一定会爱上书法,感受到书法的魅力。赵孟頫说,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初看这个字,你会觉得和《兰亭序》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这就说明赵孟頫得王羲之的神髓,网友评论说,这种出峰的方式,我是真心服气的,膜拜也不为过,每次看到男神的字都有种五体投地的冲动。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关于他的字,流传下来的每一幅都有古人评点、今人传颂。好的书法首先是悦目,给你心灵的震撼,感觉见到深爱着、阔别的爱人,不忍释手。“笔法纵逸”、“圆转流美”、”入书俱老”、“圆活遒媚”的媚评都不为过。每个字都是一首歌、一幅画、一份情、一两金。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4 11:48
原来这就是明代皇帝的楷书教材,还附带口诀
2019
09/24
10:58
书法网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这本楷书教材叫《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是明代大臣李淳奉明代宗朱祁钰之命所撰写的御用书法课本,主要讲楷书的结体。
1.天覆
要上面盖尽下面法,宜上清而下浊。
2.地载
要下划载起上划,宜上轻而下重。
3.让左
须左昂而右低,若右边有谦逊之象。
4.让右
宜右耸而左平,若左有固逊之仪。
5.分疆
取左右平而无让,如两人并相立之形。
6.三匀
取中间正而勿偏,若左右致拱揖之状。
7.二段
要分为两半,较其长短,微加饶减。
8.三停
要分为三截,量其疏密,以布均停。
9.上占地步
要上面阔而划清,下面窄而划浊。
10.下占地步
要下面宽而划轻,上面窄而划重。
11.左占地步
要左边大而划细,右边小而划粗。
12.右占地步
要右边宽而划瘦,左边窄而划肥。
13.左右占地步
要左右瘦而俱长,中间肥而独短。
14.上下占地步
要上下宽而微匾,中间窄而勿长。
15.中占地步
要中间宽大而划轻,两头窄而划重。
16.俯仰勾趯
要上盖窄小而勾短,下腕宽大而勾长。
17.平四角
要上两角平,而下两角齐,法忌挫肩垂脚。
18.开两肩
要上两肩开,而下两脚合,法忌直脚卸肩。
19.匀划
黑白喜得均匀。
20.错综
三部怕成犯碍。
21.疏排
疏排之撇须展,不展则寒乞孤穷。
22.缜密
缜密之划用蹶,不蹶则疏宽开散。
23.悬针
悬针之字,不用中竖,若中竖则少精神。
24.中竖
中竖之字,不用悬针,若悬针,则字不稳重。
25.上平
上平者,则小者在左,而莫错方隅。
26.下平
下平者,则小者在右,而勿差地位。
27.上宽
上宽者,下面固然难大,惟长趁而方佳。
28.下宽
下宽者,上面已是成尖,用短蹶而方好。
29.减捺
减捺者宜减,不减则重捺难观。
30.减勾
减勾者宜减,不减则重勾无体。
31.让横
让横者,取横划长而勿担。
32.让直
让直者,要直竖正而勿偏。
33.横勒
横勒者,但放平而无势。
34.均平
均平者,若兼勒以失威。
35.纵波
纵波之波,惟喜藏头收尾。
36.横波
横波之波,先须拓颈宽胸。
37.纵戈
纵戈之戈,但怕弯曲力败。
38.横戈
横戈之戈,尤嫌挺直勾平。
39.屈脚
屈脚之勾,须要尖包两点
40.承上
承上之撇,宜令叉对正中。
41.曾头
曾头者,用上开而下合。
42.其脚
其脚者,用上合而下开。
43.长方
长方者,喜四直而宽大。
44.短方
短方者,贵两肩而平开。
45.搭勾
搭勾者,勾须另搭,不则累苟笔之态。
46.重撇
重撇者,撇须宛转,不则犯排牙之石。
47.攒点
攒点之点,皆宜朝向,不则为砌石之样。
48.排点
排点之点,须用变更,不则为布棋之形。
49.勾努
勾努之字,不宜用裹,若用裹,字便不方圆。
50.勾裹
勾裹之字,不宜用努,若用努,字最难饱满。
51.中勾
中勾之字,但凭偏正生妍。
52.绰勾
绰勾之字,亦喜妍生偏正。
53.伸勾
伸勾之字,惟在屈伸取体。
54.屈勾
屈勾之字,要知体立屈伸。
55.左垂
左垂者,右边不得太长。
56.右垂
右垂者,左边须索要短。
57.盖下
盖下者,左右宜乎均分。
58.趁下
趁下者,两边贵乎平展。
59.纵腕
纵腕之腕宜长,惟怕蜂腰鹤膝。
60.横腕
横腕之字嫌短,不宜鹤膝蜂腰。
61.纵撇
纵撇之撇最忌短,仍患鼠尾牛头。
62.横撇
横撇之撇偏喜长,惟怕牛头鼠尾。
63.联撇
联撇之法,取下撇之首,对上撇之胸。
64.散水
散水之法,超下点之锋,应上点之尾。
65.肥
肥者止许略肥,而至于浮肿。
66.瘦
瘦者但须少瘦,而休反为枯瘠。
67.疏
疏本稀排,乃用丰肥粗壮。
68.密
密虽紧布,还宜自在安舒。
69.堆
堆者累累重叠,宜重累处以铺匀。
70.积
积者总总繁紊,用繁紊中而取整。
71.偏
偏者还须偏称。
72.圆
圆这则喜围圆。
73.斜
斜者虽斜,而其中要取方正。
74.正
正者已正,而四方无使余偏。
75.重
重者下必大。
76.并
并者右必用宽。
77.长
长者原不喜短。
78.短
要写得短些
79.大
大者既大,而妙于攒簇。
80.小
小者虽小,而贵在丰严。
81.向
向者虽迎,而手足亦须回避。
82.背
背者固扭,而脉络车自贯通。
83.孤
孤者划孤,而惟患于轻浮枯瘦。
84.单
单者形单,而偏重于俊丽清长。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4 14:40
隶书这一笔非常有讲究,你若写不好,就只是一位“电焊工”!
2019
09/24
10:06
书法入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总第一六三〇期;欢迎关注。
编者按:学习书法,隶书是必修科目。我们收集整理这个系列《汉隶入门》,并经过重新编辑排版,以飨书友。本文为《汉隶入门》系列之十。
#10碰笔之法
碰笔是指笔画与笔画之间相接之处的用笔处理法。
在流传下来的古代碑刻书法中,最可见碰笔之魅力。古代碑刻书法,经历了岁月沧桑,以及自然造化的磨砺,变得斑驳苍莽,因此许多笔画的相接处,原本或许比较实、比较牢固,现在来看则比较虚,有些连笔甚至成了断笔。
碰笔的似连非连,似断非断,虚实相间,极令人玩味不尽。
图10-1 横向碰笔
碰笔之处,存在于每一种秀逸隶书字帖中。隶书的碰笔方向,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如图所示。
图10-2 纵向碰笔
图10-3 纵向碰笔
碰笔的写法,只需借助笔锋,稍稍一触即可,最不可将它碰接得实实的,像电焊那样焊接牢固。
图10-4 走之底碰笔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6 12:07
田英章四字楷书作品欣赏,工整美观!
2019
09/25
20:00
书法观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4
当今书坛,二田(田蕴章、田英章)是争议比较大的两个人,在书法圈子里形成了挺田派和贬田派两个观点对立的阵营。
挺田者认为,田氏以一手“劲秀挺拔、端庄疏朗、瘦硬遒健、法度严谨”的欧体楷书享誉书坛,被称为“当今欧体楷书第一”。田氏欧书,不为所谓创新流风所影响,默默固守着传统并不遗其力地传播古典笔法,如混沌中的一束曙光,在腐朽变异的当代书坛中维护了楷书的最高荣誉和书法最后的尊严。
贬田派则认为,参差变化才是艺术之美。田楷过于整齐没有变化,程式化过于严重。田楷亦没有收放,韵味平淡。在单纯的用笔方面,欧阳询已经适度简化了二王系统的笔法(但在结构上匠心独具),到了田氏楷书,则又简化了欧阳询的笔法。田楷基本上继承了欧楷的典型写法,而舍弃了欧阳询的一些变化写法。从结字上说,田楷更趋向于标准规范,不追求欧楷的一些险绝变化,进一步走向了庸俗。
田楷只是写的工整,品相很好,让人看了觉得很美观。田粉,则被认为是不懂书法或不特别了解书法的一群人,审美趣味停留在工整的审美层次上。
其实在小编看来,因为学养、眼界、艺术品位的高低,决定了欣赏趣味的不同,随着年龄、学识的增长,看问题的观点也许会有很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为书友推出了田英章四字楷书书法,供大家欣赏批评!
室靜蘭馨
室雅人和
行云流水
惠風和暢
冰清玉潔
人壽年豐
笑傲煙霞
雲蒸霞蔚
與時俱進
泉韵风声
竹風蕉雨
松泉高致
寧靜致遠
凝視思遠
清函玉照
紫氣東來
大智若愚
大聖不作
浩然正氣
聞雞起舞
业精于勤
和气致祥
坐卧随心
厚德载物
广学甄微
桂质兰仪
精深博远
春华秋实
德艺双修
清风入怀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6 14:26
要成为书法家必须具备的六种高级素养
2019
09/26
09:04
大众书法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导读:功夫在书外!一个书法家需要20、30年以上的书外功夫。出色书法家都是书外功夫和综合修养非常高的。
书法家必须具备的六种高级素养
功夫在书外!一个书法家需要20、30年以上的书外功夫,文化、学养、哲学、宗教.......等等这些书外知识。
而那些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书法家,就是因为缺乏书外功夫,而断绝发展前途。
出色书法家都是书外功夫和综合修养非常高的,他们与生俱来有六种高级境界。
1
溯源传承
学习书法必须了解书法发展的渊源,并且从源头开始认识、学起,有助于把握正确的书法学习方向,深刻书法的认识和理解。书法是传统艺术,讲究传承、出处。我最痴迷行草,以为行草之宗必追“二王”。“二王”既是行草之源,又是行草最高峰。唐代以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帝、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二王”。学行草若能从“二王”其中得到一二处,便能受用无穷。
2
慧根悟性
练书法贵在“悟”。俗话说,只学不悟,难得真谛;只练不悟,只练筋骨。“悟性”决定了书家的高度,从古至今,大多数学书者都只能算是书法的票友,甚至有些连票友都算不上。不少学书者即便是学书十数载或是数十载,终因悟性太差而抱终天之恨。学习书法缺少“慧根”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而有“慧根”而无“悟性”的引导,而这“慧根”也会夭折。禅书上说“从门入者,非是家珍!”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悟德悟功悟己,一个悟字,渗透书法之玄妙,一个悟字,筛尽世上无缘人!
3
厚积薄发
书法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钻研的学问。勤学苦练、博览群书,没有一颗沉静的心是不成的。“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学书者多有次感慨。现在是个浮躁的年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这浮躁的社会往往使我们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茫茫然的跟着社会的主流旋转,待到觉察时,只有更多的叹息和感慨。“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学书法须人静才能靠近古人,才能字静、境静,宁静致远。
4
博览群书
“十年寒窗”这种状态已经不适合今天的书法学习了。寒窗苦练,闭门造车只能造就书呆子。苏轼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胸中有万卷书,才能避免写字俗气。苏东坡书法笔墨之间洋溢的浓厚的学问文章之气,恰恰是其它书法家赶不上他的原因所在。在网络发达、展览频繁今天,不仅要读书万卷,更要多看看,勤交流。很多时候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要比自己在家埋头苦苦钻研要来得好许多。
5
畅怀古今
王羲之书写《兰亭》的过程应该是尽兴的。“惠风和畅,游目骋怀”这种境界正是羲之“魏晋风骨”所在。有朋友说学习书法真痛苦,晚上也睡不好。我哑然失笑,没听说过古人学习书法有多痛苦的,人生有太多的烦恼,何必再多找一个学书法的痛苦,悲哉!不如放弃。书法学习应是快乐的:读帖、品茗、挥毫,满纸烟云,如再沾点酒气,鼓掌喝彩还真是“老子天下第一”的乐事了。
6
返璞归真
学书贵在积累,沉淀,正如绍兴老酒一般越陈越香。学书不能急,历史上能在年轻时艺术成就即被当世认可、推崇者实属凤毛麟角。白砥讲得好:书法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始境(稚拙)——雕琢(求美)——尽境(返璞)。当代不少学书者怀着超越历史发展轨迹的理想和追求,创作缺少底蕴的作品,是不可取的。我以为书法的最长时间应该是在经历雕琢(求美)的过程,书家的水平在这样不断锤炼中成长,学识逐渐提升,作品经受历史的考验,最终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6 15:32
钢笔书法的初学者,如何临帖?
2019
09/26
08:00
书法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硬笔字比毛笔更有实用意义,对工作、生活、修身养性都有益,尤其在键盘时代,谁若能写手漂亮硬笔书法足以羡煞旁人,若用一手漂亮字给心爱的妹子写封情书那还得了?
但想要让硬笔字成为书法,就要有书法的要求。
说起练硬笔字,可谓千奇百怪,学现代人的钢笔字就不说了,甚至还有抄印刷体、宋体甚至黑体的。不是所有的硬笔字学习都叫学书法。下面书思为大家整理了些硬笔书法临帖的建议,这样学硬笔字,才叫硬笔书法。
正确的硬笔书法之路
1、临帖尊法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注坚持
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
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它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4.字外功夫
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
学硬笔为何要临古帖?
1、书法审美由传统书法建立,硬笔书法不能背离。传统书法建立起了千年共识的书法审美标准,因形成美丽的“定势”,硬笔书法审美标准当然是要跟随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书法。
2、传统书法字帖养分多。书法法度是传统古帖书法建立的,硬笔字都是从毛笔字里面吸取养分的。尽管钢笔字退化了大量毛笔字的笔法,但是以结构、提按等大量营养,依旧保留。
3、结构法度在古帖。用钢笔临古帖最主要的是学习结构,在于模拟毛笔运笔轨迹,字体间架结构等,提按也可以通过钢笔的弹力去解决。
4、书写习惯的培养
你既然热爱书法,有一天你还得学毛笔字,你要回归,你就不能积累太多硬笔的书写习惯,尤其是不能学习个人风格很浓厚的字,比如“庞字”。积累了太多“恶习”的话,原本纯净的书法灵性就几乎被扼杀了。
图/水性笔临《灵飞经》
硬笔临帖选帖
1、楷书入门。首选《灵飞经》,或王献之《十三行》,赵孟頫《道德经》等小楷,这些小楷容易上手,且古意十足,结构精良,笔法营养丰富,应是首选。有位思友用钢笔练习褚体也不错,提按有致非常出彩,大家也可一试。
2、楷书升级 。硬笔入门后,颜体和柳体也可以考虑,然后再考虑高难度的比如欧体、虞体等,这些对于硬笔而言,已经不再是满足基本的使用了。
3、行书方面,推荐临写二王的《兰亭序》《圣教序》,或唐寅的《落花诗册》等也不错。主要注意对行笔及结构的练习,至于折笔、顿笔留意即可,不必刻意学之;
图/临《圣教序》可优化硬笔结构
那么,学习硬笔书法如何临帖?
1、选帖以古帖优先。如果有意练习楷书的话,可以考虑临摹《灵飞经》。如果对行书练习有兴趣的话,对初学者来说,比较推荐的还是笔画明朗,法度严整的行楷吧。所以在行书方面,我的推荐是陆柬之的《文赋》。
2、杜绝“字模”,所谓字模就是用硬笔字在凹槽里写,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低级办法,甚至还有很多恶习隐患。
3、不建议“摹”。
硬笔字不建议拿透明纸摹写(毛笔书法倒可以),硬笔字比毛笔字更注重结构,而描摹更多是毛笔字的用笔练习,硬笔字的描摹效果甚微。
4、以米字格来对临字帖,这个方法可取。
尽量做到每个笔画的位置和大小一致,每个字练习上百遍,写完一本字帖,然后从头继续开始,如此反复,直到不看字帖,也能把每个字写的很像就算成功了。
5、练的多不如练的精。
不要着急一下子把所有字都练完。甲乙两人同时练字,甲精临100个字,远比乙粗临1000字要好的多,即使甲有900字没有临过,但写起来也会比乙好。
6、工具的选择很重要。
铅笔,笔画粗细表现力极强,初学者利器,高手的玩具;圆珠笔,不好用,果断丢弃;钢笔,是硬笔书法之王道,挑支好的,好好熟悉它,融为一体;中性笔,性价比最高,易掌握,表现力也强,可以使用。
7、不要过于指望书法老师和教程,不要纠结天赋有限,重要的是多用心练习,坚持就能成功。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7 10:24
书法欣赏:弘一法师《华严集联三百》
《华严集联三百》是近代高僧弘一大师之书法代表作。内容精选自晋、唐译全本华严及普贤行愿品。
此集联,句句皆为《华严经》中精美偈语,皆是“菩提心、菩萨行”的展现与开阐。同时,从艺术角度言,拜读书法如拜见大师本人。若能静心细赏书法,必能感受到弘一大师心地之明净与悲愿之深广。
弘一大师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他的书法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老成之后的稚朴,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他的书法犹如浑金璞玉,清凉超尘,精严净妙,闲雅冲逸、富有乐感,朴拙中见风骨,以无态备万态,将儒家的谦恭、道家的自然、释家的静穆蕴涵书艺之中,闻字犹闻佛法,爱而宝之者顿生欢喜心,得者珍如拱璧,堪称中国历代书法中的逸品。弘一和他的书法亦谓国之至宝,华夏之光。
弘一法师临近中年放弃诸艺和身外之物遁入空门后,惟书法不辍,书写佛语,广结善缘,普度众生,秉持文艺应“以人传文艺,不以文艺传人。”弘一法师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7 15:37
原来,书法基本功不是楷书………
2019
09/27
08:42
大众书法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8
钟繇《宣示表》
关于书法的基本功问题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最常见的一种提法是将楷书写好了,才算基本功扎实。究其原由,大概是从古人所说的:“欲学草书,先通楷书”那里来的。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要学草书,必须要首先通晓楷书的法理。从实践的意义上看,这句话说得非常对。因为草书(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行书)的许多法理是源自楷书的,行草书与楷书有着非常密 切的“血缘”关系。
但是这句话指的只是学楷与学行草的一种第进关系,是一种由一及二的逻辑关系,并不是说的基本功的问题。
如果依照认为“楷书是行草书的基本功”的判断的话,那么就可以认定“隶书是楷书的基本功”,“篆书是隶书的基本功”了。还可以推断成“大篆是小篆的基本功”,“甲骨是金文的基本功”了。如果再往下推,那什么又是甲骨的基本功呢?这显然不成逻辑。
《毛公鼎》拓片(局部)
另外,“楷书 写好了,才算基本功好了”的说法也非常偏颇。
如照此说来,写《毛公鼎》、《散氏盘》者肯定是没有基本功的,那时期的人根本就不知楷为何物。显然,这样的提法也是极为不科学的。往往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楷书写得很好的人,行草书未必就写得好。行草书写得好的人,楷书也未必写得绝对好。
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是何种字体,各自都有着本身的内在规律与方法法则,一种字体练好以后,并不意味着其它字体就可以不练而自能。这里,虽然各种字体之间和各种书体之间,有着相应的某种内在规律可以相互借鉴,但其个性的规律与法则是无法相互替代的。还可以肯定地说,专攻一家,不能取代他家,专攻一体也难以取代它体。
散氏盘铭文
那到底什么是书法的基本功呢?所以,书法的真正的基本功,是对书法三种技巧综合能力的表现,既驾驭毛笔的能力、驾驭字形的能力、驾驭墨法的能力、驾驭行气、章法的能力。简而言之,书法的基本功是:“书法家驾驭笔法、墨法、章法技巧水准的综合的能力”。
楷书是书法发展的最后结果,也是如今最为实用性的字体。在书法欣赏上,单以楷书为标准的艺术欣赏是偏颇的,学会看懂更多种字体,这样的审美鉴赏能力,这才应该是书法艺术欣赏的前提条件。有这样的认知,就会明白,一个帖临能力很强的人,远比只能把楷书写端正的人功底要高。
篆书
欣赏书法离不开对篆书的了解,篆书伴随着汉字而相应相生,对于书法艺术而言具有原创性,它历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致使汉字不断规范,艺术性不断增强,由原初的实用性逐渐过渡到艺术性,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欣赏的古典美。小篆经历清代书家的不断创新,其风格由凝重、庄严、规整向自然活泼转化,最终走向独具风格的个性化,为书家注入情感打开了通道。
篆字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书体,不像楷体字有很多不同的变化,其基本组字的方法,是用点、直、弧三者,笔画粗细一致,起止都要藏锋,向左撇出的地方并不用撇,向右用捺的地方也不出捺,一概是曲笔弧线结字。
隶书
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来的一种字体。
隶书在长期的社会性的书写实践中不断进化,不断丰富着自身的艺术内涵。到东汉中期,隶书的审美功用已经超越了实用价值,越来越显示出端庄朴厚、雄浑壮美的风采,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笔法点画、字型结构和审美风格几个方面。
图片节选(中国书法全鉴)
隶书的笔法比篆书更为丰富。从隶书基本点画的形态看,点、横、竖、撇、捺、折等笔画的形成,说明笔法已经有了规定性的要求,即在篆书用笔婉转的基础上,明显的增加了提按、藏露、转折,使得点画出现了丰富多姿的变化。其中折笔、波挑笔法的形成使其点画更加生动。
一种书体的由来,都有它孕育、发展、演变的过程,并且有一个较长时间的过渡阶段,然后才能定型.......
文字由篆到隶,前代文字学家称之为“隶变”。
图片节选(中国书法全鉴)
楷书和魏碑
楷书与其它书体相比,其主要特点有:一时形体方正,提按转折明显。二是横平竖直,笔画形态丰富。基本笔画、复合笔画的变化比篆书、隶书多。三是楷书的书写要求不仅比篆书、隶书多了许多提按连贯动作,而且有程度上的差异。孙过庭《书谱》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形;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性质。”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魏碑书法自成面目,独树一帜,而且流传甚广,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由隶书演变而来尚未成熟的楷体,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体,它上承汉隶,下开隋唐。
图片节选(中国书法全鉴)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认识魏碑:
第一,整体气势美: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精神飞动。
第二,笔法美:笔法跳跃,点画峻厚,骨法洞达,血肉丰美。
第三,结构美:意态奇逸,兴趣酣足,结构天成。
历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都对魏碑进行不同的探讨,从中汲取了极丰富的养分。
行书和草书
行书虽然比较晚出,但产生不久就迅速成为书法领域最流行的字体之一。可以说,在清代以篆隶北碑为中介建立新的书法观念之前的书法传统,相当程度上是以行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因此,要真正了解书法的历史,继承书法的优秀传统,离开对行书的学习是很难深入的。
图片节选(中国书法全鉴)
点划是书法艺术形式的基础因素,用笔是形成点划的手段。特别是行楷的基础点划的轮廓、粗细、弧度等形式要素的变化范围相对较小,同一类型的点划常常要保持相对统一的形态,这是构成楷书形式体系的稳定性和严密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行书的连笔,打破了楷书笔画相对独立的特点,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划组成一个连续的书写环节,形成具有整体性的组合关系。
草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草书,指不论何时何体,凡是写的草率、随便的字,都可以称之为草书。如篆书盛行时代有草篆,隶书盛行时代有草隶,楷书时代有行草等。宋代张栻《南轩集》说:“草书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笔札以来便有之,但写的不谨,便成草书”。
狭义的草书,是指具有一定的法度,自成系统的草写法,是书法艺术中的一种书体。
唐 怀素《自叙帖》
蔡邕说:“书者,散也。预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这是在讲:书法史抒情的事。
写草字尤其是这样,如果不能“豁然心胸,略无疑滞”,是很难写出好的草书作品的。这当然要求书写者心胸开阔,性情豁达。在进行草书创作时完全投入,不受任何杂念干扰。这说来是个思想境界的问题,但不同水平的书写者,有不同的具体问题。
对正在学习书法的人来说,这套书图文并茂,通过名家的品赏指点,让学习者从枯燥的笔画练习中解脱出来,真正懂得欣赏书法的博大精深和精妙之所,从内心深处燃起对书法的浓厚兴趣。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8 12:07
如何把字写“活”?
2019
09/28
08:13
大众书法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书法的美,就是通过线条,营造出有意味的、有感情的各种空间形式,而不是僵死的、机械的美术字。
说到空间形式,就离不开结字,所谓结字,通俗点说,就是字的间架结构。书法的美,从结字上来说,就是造型艺术的美,也是有感情色彩和时间特性的空间艺术。
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而传。”这句话说的太好了,也就是说,从古到今,用笔都是相同的,但是结字是一直在变化的,结字的变化,可以反应书家的趣味高低,品质高下。
比如八大、弘一()的结字特点,就是简远、疏朗,而傅山、王铎()的结字特点就是繁茂,丰富(当然,用笔上的也有丰富和简化的不同),草书更甚。
书法在楷书出现后就逐渐成熟,楷书的成熟就进入了“平而正”的阶段,但是,仔细观察古人楷书,对平正的追求不是在追求“垂直对称、水平对齐”的结字方式,而是努力避开,追求“动态”的平正。
说到楷书,绕不过去的就是唐代,自唐朝开始,多少书法家围着“永字八法”研究字形结构,数数大概有这么多:
唐欧阳询三十六法、张旭永字八法、张怀瑾用笔十法、十体、颜真卿永字八法、颜真卿干禄书、柳公权笔谏...
那么我们看看,楷书大家们,怎么去表现艺术的楷书!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唐楷“五巨头”的范字为例——
01/
“皆”字
有没有特点?
“皆"字上“比"部偏左、下“白”部偏右!
02/
“思”字
“思"字上“田"部偏左、下“心"部偏右。
03/
“和”字
“和”字体势,左“禾”旁偏高,右“口”旁偏低。
对称吗?对齐吗?
答案是“没有”!
从物理学的角度上说,这个就合乎运动力学“合力走向”的原理,不信可以再翻翻字帖,无一例外者!
也就是说,字结构的平正,不是真正绝对的平正。再说的明确点就是,概念上来说是“上下对称,左右均齐”的,但是实际书写是“上左下右、左高右低”,通过物理上的“合力”来实现真正的“平稳”,这种平稳是动态的,是有生命力和审美意趣的平正,而不是美术字的对称平正。
书法是艺术,而不是写字,曾几何时,多少人认为最厉害的是书家是能写的像印出来的美术字一样“漂亮”的人,但其实,从结字上讲,书法的字法原理讲究黑白布局,这个与艺术的追求是想通的,比如变化、对比、平衡、节奏、统一、比例、渐变、夸张等等。这个与艺术的追求是想通的,比如变化、对比、平衡、节奏、统一、比例、渐变、夸张等等。
楷书,你的路子对吗?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