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8 16:47
书法金句100条,经典养眼,字字珠玑,值得收藏2019
09/06
20:30
书画文化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3、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4、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5、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6、 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7、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真至理名言也。作书亦当知此意。8、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9、“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作书须有此气象。而其细心运意,则又如穿针者束线纳孔,毫厘有差,便不中窍。10、 明窗净几,笔墨精良,于时抽纸挥毫,以绘我胸中之所有,其书那得不佳!若人声喧杂,纸墨恶劣,虽技如二王,亦无济矣。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05366305/1000唐 顏真卿《祭侄文稿》11、一部《金刚经》,专为众生说法,而又教人离相。学古人书,是听佛说法也。识得秦汉晋唐书法之妙,而会以自己性灵,是处处离相,得成佛道之因由也。12、每日焚香静坐,收拾得此心,洁洁净净,读书有暇,兴来弄笔,以自写其性情,斯能超乎象外,得其寰中矣。惜余未之能也。13、作字须敬,非仅欲字好,即此是学。味明道此语,谓作字能主一无适,是亦收放心之一法。14、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15、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16、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17、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18、黄山谷曰:“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余谓书亦不可凿空强作,神与古会,便自工耳。19、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20、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05366309/1000唐 欧阳询 《季鹰帖》21、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22、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23、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24、用笔最忌妄发笔力。笔锋未着纸,而手已移动,则浮而轻,盖力在外故也。25、“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此两句极尽书法之妙。意到笔随,不设成心,是上句景象也;无垂不缩,欲往仍留,是下句景象也。26、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27、作楷最重宾主分明。譬如写一“日”字,左竖为宾,宜轻而短;右竖为主,宜重而长;中画为宾,宜虚而婉;下画为主,宜实而劲。28、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29、无垂不缩,欲往仍留。《兰亭》之妙,尽乎此矣。30、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05366311/1000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31、书贵熟后生。32、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33、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34、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35、初学,但求间架森严,点画清朗,断勿高语神妙。36、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37、笔画极繁之字,当促其小画,展其大画。如《九成宫》“凿”、“鉴”、“台”、“萦”等字皆是。38、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39、意居笔先,形随法立。40、不贵多写,无间断最妙。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05366313/1000唐 张旭 古诗四帖(局部)41、宾主、操纵、开合、虚实、顺逆诸法,可以语人。外此,则欲语不得,有语反惑。42、既曰分间布白,又曰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何其言之不相谋耶?不知前言是讲立法,后言是论取势,二者不兼,焉能尽妙。唐代北海、河南书,真是善于取势者。43、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44、疏势不补,密势补之。《九成宫》“圣”字上画,“舜”字下点,皆补法也。若“乃”、“力”等字,左上右下皆缺势,无可补。45、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46、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47、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庄子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善夫!48、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49、强毫弱纸,强纸弱毫,刚柔相济,书乃如志。50、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05366314/1000五代 杨凝式 《韭花帖》51、渣滓未净而遽言浑厚,不可也。须俟笔无点尘,微嫌薄弱,乃向浑厚一路写去,方妙。52、字心贵聚,不可并头。53、蝇头楷宜用大笔提空写,势乃开展。54、字越小越要清晰,稍留纤毫渣滓不得,作小楷,宜清而腴。笔头过小,虽清不腴。55、工夫深,虽枯亦润;精神足,虽瘦亦肥。56、晋人书,形不贯而气贯;唐人书,形气具贯。57、唐代诸贤,运笔有静躁之分,立体有夷险之别,实则殊途同归,无所分别。58、欧书用笔,不方不圆,亦方亦圆。学者欲其方,易板滞;欲其圆,易油滑。此中消息,最宜微会。59、唐人严于法,所谓法者,不过左顾右盼,前呼后应,笔笔断,笔笔连,以及修短合度,疏密相间耳。60、欧书貌方而意圆;褚书貌柔而意刚;颜书貌厉而意和。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05366315/1000北宋 黄庭坚 《黄州寒食诗卷跋》61、临汉碑宜有石气,然非拳曲之谓也。问:何谓石气?曰:不可说。62、颜书极神妙,以深墨重笔效之,辄不合度。问:神妙何在?曰:凡学人所不能到处,即其神妙处。63、学汉魏晋唐诸碑帖,须各各还他神情面目,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迨纯熟后,会得众长,又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64、古碑无不可学,如北朝诸摩崖,手不能摹,可摹以心。心识其妙,手亦从之。65、李北海书,每字上半右边皆极欹,至末画两边放平。欹故峭,平故稳,不独北海为然,北海其尤显者也。与其肥也宁瘦,与其肆也宁谨。66、褚书高明,欧书沉潜。学欧不成,刻鹄类颊鹜;学褚不成,画虎类狗。67、唐碑最难学,一画有一画之步位,一字有一字之步位。一画走作,即为一字之累;一字走作,即为通幅之累。若汉与六朝,自可因失得救,因难见巧,非若唐碑之一无假借也。68、汉隶为篆、楷中间过脉。《石门颂》篆意多;《西狭颂》楷意多。69、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70、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05366316/1000南宋 赵佶 《夏日诗帖》71、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草之道千百万化,执持寻逐,失之愈远,非神明自得者,孰能臻于至善耶。72、颜书贵端,骨露筋藏;柳书贵遒,筋骨尽露。73、山谷擘窠书,学《 鹤铭》,瘦劲清栗,真出铁石手腕。74、临书,易得意,难得体;摹书,易得体,难得意。75、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便能如人意。76、不熟则不成字,熟一家则无生气。熟在内不在外,熟在法不在貌。77、学一家书,知其好不知其恶,学诸家书,好恶了然矣。78、不见真迹,不知妙境;不观古刻,孰辨败笔。79、字有三品,曰庸,曰高,曰奇。庸之极致曰时,高之极致曰妙,奇之极致便不可知。80、古人法书,篇有篇法,行有行法,字有字法,画有画法,是以名帖,只字半行不可苟且。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05366320/1000明 唐寅 《落花诗》81、好古不知今,每每入于恶道;趋时不知古,侵侵陷于时俗。82、字熟必变,熟而不变者,庸俗生厌矣。字变必熟,变不由熟者,妖妄取笑矣。83、初学书,先须大书,不得从小。84、钟太傅云:多力丰筋者胜,无力无筋者病。卫夫人云:意在笔前者胜,意在笔后者败,二语皆佳绝。85、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86、小心布置,大胆落笔。87、结字因时而转,用笔千古不易。88、篆字必须正锋,须用饱笔浓墨为之。89、学篆字必须博古,古器之款识,神气敦朴,可以助人。90、篆书中小篆、真书中小楷,非强纸不可。二体行笔,不得急就故耳。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05366322/1000明 董其昌 草书手札91、未曾从事于汉隶,而欲识晋唐楷法,恐数典忘祖,终不济事。92、晋唐媲美,晋以韵胜,唐以力胜;晋人法度,难以揣摩,唐人法度,历历可数。93、智永、世南得宽和之量,少俊迈之奇。94、欧阳得秀劲之骨,而乏温润之容。95、颜柳得庄严之貌,而失之板。96、李北海得豪挺之气,而失之疏窘。97、过庭得逍遥之趣,而失之俭散。98、旭、素得超逸之兴,而失之怪。99、米元章书得纵逸之致,惜时有谐笔。100、赵孟頫得温雅之态,然过于妍媚。别忘记在右底角点个在看哦~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9 19:43
当汉隶遇见古诗,岂止是美?2019
09/08
21:14
书法理想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书法理想| 雅趣横生、理想长存一个有理想的书法号汉隶典范《史晨碑》集字古诗16首,来源:《集字古诗 史晨碑》,徐庆华编,上海画报出版社。《史晨碑》为著名汉碑之一,碑字结体方整,端庄典雅。笔势中敛,波挑左右开张,疏密有致,行笔圆浑淳厚,有端庄肃穆的意度,其挑脚虽已流入汉末方棱的风气,但仍有姿致而不板滞。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522011122/1000储光羲·长安道二首西行一千里,暝色生寒树。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522011233/1000崔颢·长干曲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522011378/1000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522011499/1000东方虬·春雪春雪满空来,独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522011658/1000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522011779/1000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522011993/1000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522012096/1000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522012221/1000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522012340/1000卞同·倪云林画云开见山高,木落知风劲。亭下不逢人,斜阳淡秋影。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522012440/1000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522012568/1000杜牧·题水西寺三日去还住,一生焉再游。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楼。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522012692/1000罗隐·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522012847/1000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522012951/1000崔道融·夜泊九江夜泊江门水,欢声月下楼。明朝归去路,犹隔洞庭秋。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522013143/1000岑参·忆长安曲(二)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明日归长安,为君急走马。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0 15:42
老师晒出“高颜值”粉笔字,我彻底被迷倒了2019
09/10
12:07
书法理想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书法理想| 雅趣横生、理想长存一个有理想的书法号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41218057/1000板书是老师的基本功也是这个职业的鲜明烙印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778551480/1000虽然近年来,电子课件逐渐代替传统板书。但是,亲手写出形神兼备的板书仍然是老师们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也有着多媒体技术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快来感受一下!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778551481/1000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778551482/1000医学老师板书像艺术家。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169171927/1000地理老师的板书像是一幅简易版中国地图。至于书法老师的板书,那就更不用说了: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169171899/1000这幅可媲美练字帖的板书,出自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一位书法老师之手。最近有学校专门举办了教师板书大赛。而且,还发现了不少隐藏的高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各科老师们的“高颜值”粉笔板书吧!语 文语文老师们的板书大多走的是端正风雅的路线,但也有许多童心未泯的老师,喜欢用彩色粉笔画几幅萌萌哒小插图,黑板上的横撇竖捺瞬间生动起来: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169171843/1000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169171983/1000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169171859/1000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169171845/1000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169171996/1000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169171900/1000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169171885/1000数 学谁说理科老师只擅长写数字,随手一笔画圆对他们来说已经算是小儿科了,要知道他们讲勾股定理时,用粉笔在黑板上随手几笔,就能勾勒出一幅毕达哥拉斯肖像(注:公元前六世纪,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证明了勾股定理,因而西方人都习惯地称这个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169171901/1000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6123755096/0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169171890/1000图中是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169171833/1000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6123754912/0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169171819/1000英 语看完了中文板书,再来看看英语老师们行云流水的英文板书,也个个是绘画兼书法小能手: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169171856/1000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169171887/1000物 理物理老师们不仅字写得好看,连一根直线都画得仿佛用标尺量过一样: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169171904/1000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6123754864/0生 物你见过粉笔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吗?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778551504/1000历 史和其他老师不同,历史老师的板书里,总带有岁月的厚重感: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778551505/1000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778551480/1000音 乐配合不同风格的歌曲,音乐老师的板书风格也各有不同: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778551506/1000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778551507/1000美 术美术老师画起头部形体结构图来,感觉比福尔摩斯还厉害:看!教师能写得一手好字,在PPT占据绝大多数课堂的今天,依然可以平添不少讲课魅力,依然能赢得更多学生的喜爱。板书是门学问,也是门艺术,值得每位教师去用心探究,去为课堂增添更多的亮色。老师们,你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准备拿起粉笔了,那就快行动起来吧!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写一手漂亮的板书,学生能遇上写的一手好字的老师,无疑是幸运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0 15:55
羲之嫡系,一字之师2019
09/10
10:25
书法入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总第一六一七期;欢迎关注。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042036865/1000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40142077/1000“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矣。”——《淮南子 说山训》这句话的意思是,总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的人,即使有了时间也不会学习的。淮南子此语,很有东方式格言的意味。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其六》杜老此诗,尤其值得注意。在学习中,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辨别学问之真伪,多学多问多思考,才是真正的学习之道。如何“亲风雅”,向真正的书法之“法”学习?当然是“王法”,王羲之之法。王羲之嫡系一脉,留下的法帖不少,我们今日择其一字“师”,略作分解,聊当一次亲近王字“风雅”。释字的同时,阅读韩愈《师说》,敬曾经授吾课本知识之师,敬古往今来传承书法之师,敬持恒修习切磋书法裨我多益之书友,均为吾师。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40142078/1000《集王圣教序》之“师”字《集王字》中,此字为悬针竖,此为笔法之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40142079/1000《集王圣教序》之“师”字《集王字》中,此字为垂露竖,此为笔法之二。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40142080/1000智永《真草千字文》之“师”字智永为“乌衣王”后嗣,其中蕴含的“王法”,一直为后世所重。仔细看入笔,可知其起笔即为侧势,尤其第一笔竖笔,落笔即下,侧也;右第一笔横画,落笔即走,运势存矣。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40144166/1000颜真卿《白告身书》之“师”字颜真卿于张旭处参得屋漏痕之笔,从其墨迹来看,所谓枯笔非无墨也,而是因为其运笔之法,必然会产生屋漏痕、锥划沙之效果。搞清楚偶然与必然之间的逻辑,即是入法门之路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40144167/1000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之“师”字褚师的字,可做课徒稿看待。牵丝引带、连环缠绕处,都是讲的运笔之势。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40144169/1000王羲之草书之“师”字草书有规矩,王羲之此字写法,其实后世并不多见。常用的写法见后。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40144171/1000王羲之《破羌帖》之“师”字这个字的写法,有点绕,后世也不常用。关键是右边断连,显得不顺手,徒增绕笔。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40144172/1000智永《真草千文》之“师”字从概率上来看,后世“师”字草书的写法,多以智永此例。尤其是右边的写法,与上述王羲之二字相比较,更为顺畅。反过来想,《破羌帖》之“师”字,或许刻工有误,不可全信,存疑。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0 16:42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1 15:39
米芾“造假”五招,真是令人防不胜防!
2019
09/10
08:54
书法观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论书法“造假”,米芾堪称千古圣手!
中国字画“造假”古来有之,因为大多书画家学习,都是从临摹古作开始的。而历代书画大家也都经历过“摹古”的阶段,大书画家米芾也是其中一员。
“苏黄米蔡”四大家,米芾因为办事不靠谱,人送外号“米颠”。神经兮兮的米芾是个全才,文辞字画金石器玩无所不好无所不通,论“造假”,米芾也是天才级选手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米芾足以以假乱真的作品~
米芾的书画模仿能力堪称千古圣手,单论作假,世间也少有匹敌者。凭着这一身精湛的技艺,他手下的仿品混过了多少行家里手的法眼。
传为米芾临《王献之中秋帖》
米芾对笔法、墨法和章法有着出色理解
他作书讲究“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笔笔率意,却从不大意
没有现代人不临帖却有妄胆的盲目自信,
而是恪守笔笔有来处的虔诚
这一点,几千年来,无人超越
米芾的仿摹大作《十七帖》
他临摹的十七帖
力求每一笔与晋人仿佛
无一笔荒诞与草率
十七帖在他的笔下
行气十足,动如流水
王羲之的风流和洒脱“顿还旧观”
他的那句“颜鲁公行字仅数行可观
真便入俗品”的狂言
正是他精湛技艺后的自信
也代表着对书法的那片狂热和尊重
他的那句“颜鲁公行字仅数行可观
米芾仿摹《十七帖》局部
他的那句“颜鲁公行字仅数行可观
关于书画收藏
米芾与周边亲友
有很多相赠和交换的记录
正因为有极多的鉴定收藏经验
他对于辨伪也练就了
一套火眼金睛的超人本领
米芾《画史》记录了大量这样的事情
当时的作伪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他的那句“颜鲁公行字仅数行可观
传为米芾临王羲之《行穰帖》
他的那句“颜鲁公行字仅数行可观
01/
添加作者名字
凡画牛的题上戴嵩
画马的题上韩幹的名字
这样张冠李戴
胡乱编造作者名字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蹭名人热点
02/
故意作旧
王羲之《大道帖》传为米芾仿本
03/
临摹
模仿是为乱真
乱真是为冒充名家,抬高身价
高手模仿不易区分
甚至可以骗过名家的眼睛
04/
修改落款
实际上就是将原画上的题款挖去
添上名气更大的书画家姓名
王献之《东山松帖》传为米芾仿本
05/
分割作品
也就是将原画分割为数段
一件作品就成了几件独立作品
虽说这些手段
都是米芾《画史》中记录的
但他本人大抵只是临摹
目的是显示自己的高超技艺
那些以假换真
以骗人赚钱为目的的事
估计米芾是干不出来的
颜真卿《湖州帖》传为米芾仿本
今人徐邦达说
此帖用笔侧媚多姿
完全不像颜书中锋多“屋漏痕”之意
但和米芾行书很接近
从书体上来看, 完全可以定为米书
颜真卿《湖州帖》仿本局部
长子米友仁描述米芾的日常起居,日临帖,“所藏晋唐真迹,无日不展于几上,手不释笔临学之。夜必收于小箧,置枕边乃眠。”那些心头好,得放在枕边,才能睡得着。
家富时,“遇古书名画,极力购得”当然没问题,但生活窘迫时,日子照旧有声有色——朋友蔡肇在京城遇到他,请去家里,蔡肇见屋子破败,还是租的,米芾却照旧兴高采烈,捧出一堆书画珍藏,相与把玩。人生里重要的不重要的,米芾分得清清楚楚,于是他写:
棐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
功名皆一戏,未觉负生平。
纵观宋元明清千年以来,像这样一个不世出的奇才,尤其是在鉴定作伪方面如此专业的做派,的确是再也未曾出现过。这就是一个自信成熟的米芾,一个虔诚敬业的米芾,一个只能被模仿不能被超越的米芾。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2 11:49
王羲之小楷《黄庭经》,竖、撇中的细微笔法,精彩之极
2019
09/12
11:25
书法入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总第一六一九期;欢迎关注。
#3竖法
竖,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悬针竖、垂露竖、木柱竖。
悬针竖如“中”、“神”等字竖笔。书写时折锋(逆锋)起笔,垂直向下,并逐渐提笔,露锋收笔。整体呈现上重下轻之感。
垂露竖如“不”、“下”等字竖笔。以四十五度角切锋(逆锋)起笔,行笔均匀向下,至尾回锋收笔。由于回锋叠加之故,收尾处线条较其它部分圆厚,因此与悬针竖正好相反,呈现上轻下重之感。
所谓“木柱竖”,即其形如木柱,上下无粗细。如“清”、“见”等字中之竖。此竖逆锋起笔,行笔粗细均匀,收笔有藏锋意识或作顿笔即可。
#4撇法
撇,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长撇、短撇、点撇。
长撇如“会”、“存”、“合”等字的撇。折锋(逆锋)起笔,行笔逐渐轻提笔毫前进,直至露锋收笔,呈尖锐状。
短撇如“人”、“衣”、“侠”等字的撇。
点撇如“受”、“我”、“欲”等字的撇。其用笔方法完全与长撇同,唯有撇分长、中、短而已。
【王羲之《黄庭经》】小楷公益课:“书法入门”首发,欢迎学习分享01、王羲之《黄庭经》:小楷的点法、横法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3 14:32
阿弥陀佛!
冬晨泳
发表于 2019-9-13 17:38
学习分享了。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4 15:35
王羲之小楷《黄庭经》,竖、撇中的细微笔法,精彩之极
2019
09/12
11:25
书法入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总第一六一九期;欢迎关注。
#3竖法
竖,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悬针竖、垂露竖、木柱竖。
悬针竖如“中”、“神”等字竖笔。书写时折锋(逆锋)起笔,垂直向下,并逐渐提笔,露锋收笔。整体呈现上重下轻之感。
垂露竖如“不”、“下”等字竖笔。以四十五度角切锋(逆锋)起笔,行笔均匀向下,至尾回锋收笔。由于回锋叠加之故,收尾处线条较其它部分圆厚,因此与悬针竖正好相反,呈现上轻下重之感。
所谓“木柱竖”,即其形如木柱,上下无粗细。如“清”、“见”等字中之竖。此竖逆锋起笔,行笔粗细均匀,收笔有藏锋意识或作顿笔即可。
#4撇法
撇,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长撇、短撇、点撇。
长撇如“会”、“存”、“合”等字的撇。折锋(逆锋)起笔,行笔逐渐轻提笔毫前进,直至露锋收笔,呈尖锐状。
短撇如“人”、“衣”、“侠”等字的撇。
点撇如“受”、“我”、“欲”等字的撇。其用笔方法完全与长撇同,唯有撇分长、中、短而已。
【王羲之《黄庭经》】小楷公益课:“书法入门”首发,欢迎学习分享01、王羲之《黄庭经》:小楷的点法、横法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6 10:43
文徵明的手札,书法温润秀劲,谦谦君子之风!
2019
09/16
10:08
书法入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总第一六二〇期;欢迎关注。
文徵明的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
他在形成这两大类风格之前,同样经历过博采阶段,他不仅搜遍尽可能见到的王羲之法帖,还深入临习过颜真卿《争座位》、《祭侄文稿》、《刘中使帖》、《瀛州帖》、苏东坡《前赤壁赋》(并为此以苏体补书所缺三十六字)、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竹枝词》以及米芾、赵孟頫等行书大家的墨迹。
有时他也能像祝允明那样,以苏、黄、米等人的笔意书写自己的诗文。当然他并未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是入后知出,对古法进行了扬弃,最后求得适合己性的自家笔法。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组文徵明系列手札欣赏,在约A4大小的信纸上,文徵明一展笔势曲屈环绕,线条清瘦明朗,结体疏放空灵,字形以欹侧取势,纵横跌宕,多见长画短点,峭劲多姿,章法错落有致,雄放奇肆。
除了书法,文徵明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才子,文徵明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评传】01、文徵明的淡泊人生02、文徵明,“文风”所及400年03、“生子当如文衡山”,他为什么如此优秀?04、文徵明山随的笔墨特征05、文徵明是如何学习倪瓒的?06、除了书法,文徵明还有更多伟大艺术贡献07、大师之路:文徵明书法风格的演变08、文徵明的处事哲学,如何影响他的书法?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6 11:58
怀素晚年草书,为何不再狂放,反而含蓄、简约之美极
2019
09/16
09:15
书法入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总第一六二〇期;欢迎关注。
编者按:现在的草书学习,主要集中在孙过庭《书谱》。然而,“转益多师是汝师”,兼收并蓄,才是进步。怀素晚年小草《千字文》,被评为“一字值千金”,所谓“千金不换之帖”也。我们从今天开始,逐集解析怀素晚年内敛的草书笔法,以帮大家揭开此帖神秘面纱,为进一步临习提供一把钥匙。
#2
行笔速度变化
行笔中的快与慢,是形成节奏感的关键,它不但产生线条质感的丰富变化,同时也是抒发、表达情绪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小草千字文》总体书写的速度比较从容、舒缓,与他的大草书《自叙帖》“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速度相比,不是同一种“时间节奏感”。
像“岂敢”两字,饱蘸浓墨,下笔果敢,走笔轻松,无滞无碍,快慢适中。
“剑号”两字笔涩墨枯,拎笔裹锋,气凝笔端,走笔不是很快,线条枯润,富有弹性。
“德建”、“既集”两个字组是《小草千字文》典型的书写速度,短笔画,简洁干净,有“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从容。
“命临”、“车驾”两组字,书写的速度明显快于上面两组。笔断意连,在走笔调锋之间,笔锋凌厉,可见运笔在提按之间连带下一笔画,笔画的连接之处没有起收笔的动作过渡。
“天地”与“玄黄”,字型简洁到了极至,在书写过程中,笔墨简省,似不愿多走一点笔迹,使得速度有最大程度的提高。笔画与笔画之间,有些字与字之间直接连接在一起,书写的速度接近大草的速度。
这使得《小草千字》在书写的速度变化上有了丰富的时间节奏。(待续)
【名帖解析系列】
01、怀素晚年小草《千字文》,特殊的笔法,“千金不换”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6 16:35
《灵飞经》小楷,不愧为天下第一
2019
09/15
08:30
书法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灵飞经》又名《六甲灵飞经》,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无名款。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为唐钟绍京书。《灵飞经》笔势圆劲,字体精妙。后人初习小楷多以此为范本。
我们分页看看:
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右下笔潭》中称其:“如新莺歌白啭之声”,杨守敬评:“灵飞经一册,最为精劲,为世所重”。《灵飞经》的章法为纵有行,横无列。由于整篇字的大小、长短、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变化自然,且整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照应,通篇字浑然一体,虽为楷书,却有行书的流畅与飘逸之气韵,变化多端,妙趣横生。
《灵飞经》是灵道教的一部经。主要阐述存思之法。今道藏有《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一卷。《汉武内传》谓此经用于请命延算、长生久视、驱策众灵、役使鬼神。
《灵飞经》以其秀媚舒展,沉着遵正,风姿不凡的艺术特色为历代书家所钟爱。明董其昌说:“赵文敏一生学钟绍京终十得三、四耳”。近代大书家启功先生的书法也受益于《灵飞经》。可见《灵飞经》有着超凡脱俗的艺术感染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7 11:30
阿弥陀佛!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7 15:51
学书法须懂“五合五乖”
2019
09/17
09:25
大众书法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成功的书法作品,除了书家本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以外,还依赖于主客观条件的好坏。换句话说,好的书法作品,需要作者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这个属于内因,天时、地利、人和的主客观条件就是外因了,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经典作品。孙过庭《书谱》就外部条件对于书法创作的影响做了深入的总结,五合五乖,就是阴阳相生相克的外部条件。
孙过庭《书谱》局部
五合五乖原文如下:
“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
“合”就是和谐、适合、融合;“乖”就是违背、违犯、不和谐。
具体看五个“合”和五个“乖”
1
“神怡务闲”:是指精神状态良好,无杂务缠身,身心处于极为放松之自然状态,在此心境下作书,定当和谐。此第一种和谐状态。
“心遽体留”:与“神怡务闲”相悖,对应为一种极差的创作状态,俗务缠身,身心疲惫,精神涣散,身心处忙乱之中,无法娴静。此第一种不和谐状态。(所以临帖创作,最好关掉手机!~)
2
“感惠徇知”:酬谢知己,或以书法形式表达亲朋对自己之恩惠。此种心绪可充分调动书写者积极性。此第二种和谐状态。
“意违势屈”:违背自身心意,或迫于某种情势,在极不和谐、舒畅之情境下作书。此第二种不和谐状态。
3
“时和气润”:指天朗气清,空气湿润,气候宜人,优良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作书。此第三种和谐状态。
“风燥日炎”:泛指不利之气候条件,或空气干燥,或赤日炎炎,或寒冷异常,或电闪雷鸣。此第三种不和谐状态。
4
“纸墨相发”:指笔墨、纸张俱为精良,得心应手。此第四种和谐状态。
“纸墨不称”:笔墨、纸张等书写工具俱不趁手,影响水平发挥。此第四种不和谐状态。
5
“偶然欲书”:指有时灵感突现,创作欲望异常强烈。此种情形易激发兴趣,下笔有由,成功率高。此第五种和谐状态。
“情怠手阑”:情绪低落,身心疲惫,精神倦怠,无创作欲望。此第五种不和谐状态。
这十种不同创作状态,可概括为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
“神怡务闲”、“感惠徇知”、“心遽体留”、“意违势屈”此指主观精神、情绪、情感等乖、合情形。
“时和气润”、“纸墨相发”、“风燥日炎”、“纸墨不称”则指客观上气候、温度、纸张、笔墨好坏等乖、合情形。
因而,“五合五乖“是主、客观相生相克,互相关联、牵制的综合关系。由于相生相克的相互变化,使得在这种状态下创作的书法作品会有优劣不等的各种层次。
其实,在孙过庭之前,也有很多大书法家对书法创作的状态有过论述。
蔡邕《笔论》: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蔡邕认为在作书之前,要舒散怀抱,随意所适,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这似与孙过庭“神怡务闲”、“心遽体留”有异曲同工之妙。
虞世南《笔髓记》:
“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虞世南强调书法创作前的心理准备,创作主体处在一个极为虚静、专注、凝神静思的状态下作书。
此外,“偶然欲书”的灵感,是指创作灵感的突然降临,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冲动,这个时候“偶然欲书”,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作品的创作成功率较高。
东坡云:“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
虞世南曾说:“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
当灵感来临时,创作主体处于一种异常亢奋的精神状态,内心激情涌动,思维活跃,往往会收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传世的《兰亭序》、《韭花帖》、《黄州寒食诗》等无不在特定的环境、气氛和创作者非常好的书写状态下诞生的!
孙过庭的“五合五乖”论,既是多年书写实践的总结,也是书作品评的要诀。这些创作观点明显超出前代,他把创作过程中的各方面因素都总结归纳为乖合不同的各种情形,计十种不同的创作状态,论述系统而全面,见解独到而深刻!
此后的众多书家在论及书法创作这一理论时已很难超越孙过庭的思想高度,仅此便足令孙氏奠定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9 10:34
高位截瘫患者20年的坚持:书法是我的精神支柱!
2019
09/19
09:11
大众书法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8月28日
第六届湖南艺术节齐白石奖书法面试
在湖南省文化馆举行
在众多报名者中
有一位坐在轮椅上挥毫泼墨的人
格外引人注目
面对参赛他从容不迫
不仅完成了规定的作品
还在剩下的时间内创作了第二幅作品
他叫杨文彪
湖南新化县炉观镇人
1997年因为一次意外
从十余米高的悬崖上坠落
造成高位截瘫
腰部以下不能动弹
在无情的命运面前他没有低下头
从小喜欢写字的他想到了书法
练字让他的心安定下来
但对于一个穷困农村出身的人来说
练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从一堆废旧书中翻出一本
《颜真卿多宝塔》
成为他书法入门帖
300多字的帖他整整临摹了三年
2009年杨文彪的条件稍微改善
他搬到县城并且拥有了自己的电脑
可以在网络上遍搜诸家名帖
让他打开眼界
同时他也认识了新化书法界的朋友
他深感以前练的字太不入流
但也激励了他更加勤奋地练习书法
苏轼《水调歌头》 作品尺寸 45cmX45cm
因为多次手术,杨文彪身体很虚弱
每个月要感冒发烧,一烧就是40多度
一次就是10多天
但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
他就坚持练字
冬天边烤火边写字
由于下半身没知觉
写字又入神脚后跟烤焦都没发觉
最严重的一次
脚趾头烧糊了
家里的狗闻着味道而来
当成肉骨头撕咬
要不是他母亲发现及时
脚可能保不住了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品尺寸 45cmX45cm
练习书法的20多年里
虽然经历各种各样的苦难
但书法是杨文彪唯一的精神寄托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年的坚持让杨文彪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杨文彪擅长楷书
遍临诸帖,兼收并蓄
写的字既有古意又有灵动感
韩愈《马说》 作品尺寸 33cmX25cm
他的作品入展了
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首届中国作家书画展等数十次大展
湖南文化馆副馆长曹隽平忍不住感慨:
别人练字,是墨染的
杨文彪练字,却是血染的
李白《月下独酌》 作品尺寸 45cmX45cm
书法艺术给了杨文彪精神的支柱
同时又陶冶了他的情操
净化了他的心灵
杨文彪在艺术中完成了自我的超越
陆羽《茶经·茶之源》 作品尺寸 33cmX40cm
卢纶《晚次鄂州》 作品尺寸 45cmX45cm
韩愈《龙说》 作品尺寸 33cmX25cm
《洛神赋》局部
陆机《文赋》 作品尺寸 138cmX35cm
《陈子昂诗选》 作品尺寸 138cmX35cm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19 14:41
古人的书法为何更耐看?8个秘诀
2019
09/19
09:11
大众书法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1、折笔
方笔多用折笔。折笔最初是两笔写成,一横一竖,而后演化成笔锋的翻转,从而显出棱角方正,从而显出方劲刚健,痛快遒劲之势。
2、提笔
书法上的提按是相对的,笔锋有粗细,根据笔画的需要要有提按。因此,提与顿是相对而言的,互为依存的。提笔大多用于横画的中间及字的转折连接处、露锋出锋时。即前人所说:“密处险处用提”。注意提不要过虚、过细。
3、驻笔
驻笔的用笔力量小于“顿”与“蹲”。在运笔很短的转换间隙使用,即“稍停”,力到纸面即可。这样驻笔一下,是为了准备下个笔势的开展。如横划的起笔、收笔之前都要顿,在顿之前先要稍停驻一下笔,然后再铺毫按顿。其它如转折处顿笔前,捺笔顿笔出捺前都要驻笔,以蓄势为顿笔作先导。清·蒋和曾说:“驻,不可顿,不可蹲,而行笔又疾不得,住不得,迟涩审顾则为驻”。
4、顿笔
顿笔相对于按笔,根据笔画的需要,用力下按,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字的收笔处或转折处常用顿笔,其顿的力度大于“蹲笔”与“驻笔”。在书写过程中提与顿时常交错使用,有时提在前、顿在后,有时是先顿后提,所以要注意协调性,提按顿笔在行草中交互使用更是密切,正是由于提与顿的交互使用才形成了点画线条的轻重粗细变化。
5、衄笔
即是运笔时既下行又往上,在写钩和点时,原来顿笔后挫锋下行的笔,突然地又逆转而上,即为衄笔。由于衄笔取逆势,增加了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充实加强了笔力,使点画线条更加苍劲。如颜真卿的楷书多“鹅头钩”,就是把钩衄回到一个鹅头形的势态后,再出钩。
6、蹲笔
蹲笔与顿笔类似,但力度较轻。粗细变化的过程中有过渡性的动作,即是用蹲笔法,唐·张怀灌在用笔中说蹲笔是:“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蹲笔和顿笔常用于笔画的转换过渡处。因此,起着调节换笔的作用。
7、挫笔
就是运笔时突然停住,以改变方向的笔势,大都是在转角处,先顿笔,然后把笔略提起,使笔锋转动,从而变换方向。可见挫笔就是顿笔后又有一个微小位置移动,使笔法表现的更加完美,以弥补顿按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写钩或转折处,顿按完笔后还不足完成笔姿,这时把笔锋微微提起挫动一下,既可作调整,又可作转换笔势以利于行笔。注意挫锋要有分寸,过分则做作,太微小又不便表现笔姿和转换运笔。
8、抢笔
抢笔相对于折笔而言,折笔速度较慢,抢笔速度较快。当提笔入纸时,空中先落笔起势,或提笔离纸时在空中的回力动作。如写横时,一般在起笔处先竖下再折笔向上,即横画直落笔,向右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内折线,而采用抢笔时,即可临空作成这一折笔动作,而后迅速落纸,即“虚抢”。写行草时,行笔较快,运转幅度增大,就可用抢笔起笔或收笔。
内容源自书法思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0 13:55
国博大展“回归之路”,最热《伯远帖》,代表哪种“晋人书风”?
2019
09/20
10:25
书法入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总第一六二六期;欢迎关注。
据@国家博物馆 消息#遇见国博#【大展剧透 | 《五牛图》《伯远帖》等知名书画作品现身展览】因书画作品较为脆弱,以下书画作品展出是有时间表的,提醒大家密切注意!这是国博君目前收到的最新消息:《中秋帖》卷和《韩熙载夜宴图》卷,展期内均为复制品展出;《五牛图》卷和《伯远帖》卷,9月17日-10月16日为原件展出,10月17日-11月17日为复制品展出;《潇湘图》卷和《祥龙石图》卷,9月17日-10月16日为复制品展出,10月17日-11月17日为原件展出。
想前去看展的书友,请注意原件与复制品的不同时间,提早安排。
王珣与王羲之同属琅琊王氏后代,他的父亲王洽与王羲之是堂兄弟,素有书名。王氏一族,书法大家辈出,其中的翘楚自然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而王珣的弟弟王珉在当时的名气亦超过王珣。
参阅:《追寻王羲之笔法,两条路径:“乌衣王”和“马粪王”》
王珣的祖父王导、父亲王洽的书法,在南朝梁庚肩吾的《书品》中被同列为第六等,属“中之下品”,而其弟王珉则以“筋力俱骏”列第四等,为“中之上品”。唐代张怀瓘《书估》中,将王导、王洽同列第三等,而王珣与卫瓘、王徽之、羊欣等29人列第四等,评论王珣说他“才有得失,时见高深,绝长补短,智均力敌”。由此可见,王珣的书法,在时人眼中,并不能代表东晋的最高水平。
图片来源:@疯人二院院长 摄于国博大展
无论是东晋时期还是后人从书法史角度考察,王羲之都是关节点的人物。赵孟頫说他开“魏晋新体”,他的书法正是处于书写方式从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比王羲之更早的钟繇擅长“铭石书”、“行押书”、“章程书”等多种书体,各体均有不同的用处。用于书写诗文、信件的行押书越来越多地成为晋人书法的代表。王羲之早期的《姨母帖》仍有着浓厚的隶意,后期的字体则更加流妍姿媚、遒润秀丽。王珣也身处这个书体转变的大潮流之中,然而较之王羲之的字体,他留下来的唯一书迹《伯远帖》在运笔和字体上都更近于“古”。
图片来源:@疯人二院院长 摄于国博大展
《伯远帖》中横向的线条多呈向下的曲弧,行笔线路多方折之势,使线形硬朗,而且线条的形态往往是顺笔势形成,行笔路线的变化,成就了线条的多样性,并且较多保存了当时楷书一笔一画的用笔特点。
图片来源:@疯人二院院长 摄于国博大展
书法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认为,这些笔法正体现了典型的晋人书写风格。“人们最开始拿笔写字涉及不到笔法,后来慢慢地摆动,写出来像柳叶一样形状,有了粗细的变化。然后是连续摆动的笔法,导致了隶书的产生,并且带到了后世的草书和行书里。这种连续摆动的笔法的本质就是不停的控制,从始到终贯穿书写的动作。”然而最关键的变化就在于楷书慢慢出现。“为了书写的方便,人们把动作的变化移到笔画的两端,起笔和落笔的顿挫,而中间的线条没有变化。这就是唐代以后的楷书,全是这样写法,直到今天也是。”
图片来源:@疯人二院院长 摄于国博大展
邱振中认为东晋时期处于转变之中的书写方式是最为复杂的——尤其以王羲之为代表——行书的书写,通过不停地摆动来实现对字形、线条的控制,而不是后人一提、一顿那种板正的书写方式。简而言之,书写依靠的全是线条的变化,而非笔锋的顿挫。
这种写法在人们看来也正符合晋人风格,在多变的线条中可以更多地体现个人的面貌。因而同样是行书,王羲之被认作“骨肉和畅”,王珣的《伯远帖》则是“骨力挺健”。尽管王珣书名不如王羲之父子,但人们对他们书法的评价,多少与个人偏好的风格有关。
图片来源:@疯人二院院长 摄于国博大展
在《晋书》和《世说新语》的记载中,王珣和人们通常想象的魏晋时人任诞不羁的形象并不完全相符。王珣曾为桓温的掾吏,深得器重,深谙政治,也颇懂得保全自身之道。在权臣王国宝当政时他会避其锋芒;与桓温之子同游时,他颇有“捷悟”,能够保持自己作为下属的尊严与体面。
不同于王献之的淡然萧散,也不同于王珉的才气纵横,他是一个很有处世智慧的人。桓温之子桓玄后来评价他“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世说新语》中关于他的记载,都收入“识鉴”、“雅量”、“品藻”、“赏誉”等条目中,也体现了魏晋风度的多种侧面。
图片来源:@疯人二院院长 摄于国博大展
彼时王、谢两大家族交恶,王珣甚至因为太傅谢安当权而被贬官,然而《世说新语》中记载,王珣与谢安同坐时,“神意闲畅,谢公倾目”,以至于谢安还向刘夫人说:“向见阿瓜(即王珣),故自未易有。虽不相关,正是使人不能已已。”对他颇为想念。
图片来源:@疯人二院院长 摄于国博大展
而谢安死后,王珣前往“欲哭谢公”,被谢安下属督帅刁约阻拦,认为谢安“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这时的王珣颇有典型的魏晋之风,对此不加理睬,径自上前“哭甚恸”,然而之后又并不与谢安少子谢琰握手致意,孑然而去。
图片来源:@疯人二院院长 摄于国博大展
古人喜欢将“文”与“人”齐而观之,虽然并不科学,却颇有趣,并非全无道理。王珣在史料记载中的那种近于儒家的入世之风和与之并存的决绝峻峭,在短短的《伯远帖》书风中倒也可以窥见一二。而让乾隆赞之为“江左风华”的,也并不仅仅是书法字迹,还有卷帖之中所能传递的那个时代士大夫的气韵与风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0 14:02
学王羲之楷法,读懂《黄庭经》三大结字特征,就领略到晋人书风了
2019
09/20
10:14
书法入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总第一六二六期;欢迎关注。
#1“扁”与“长”的结合
在结字上,《黄庭经》还是保留了钟繇诸表的一些结体特征,与《荐季直表》、《力命表》两表及六朝碑楷中的墓志书法如《张黑女》、《董美人》等较接近。
即结体偏扁,多横势,较类似隶书的结体。如“心”、“五”等字。
同时,又增加了一些“今妍”的成分。即结体在纵势上有所发展,与《倪宽赞》、《九成宫》等有所接近,向唐楷跨近了一步。
如“养”、“身”等字,应该说,此帖在结体上为钟繇楷书与唐楷之间的过渡形态。
#2“疏”与“密”的对比
黄庭坚跋《书王周彦东坡帖》曰:“东坡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此确论也。余尝申之曰:结密而无间,《瘗鹤铭》近之;宽绰而有余,《兰亭》近之。”可见,小字结体贵在宽绰而有余,而《黄庭经》正有这一特点。
总体来说,此帖结体偏于宽博松懈。
在这一基调上,通过在单字中突出主线,如“之”、“人”、“受”、“其”等字,使结体显得收放自如,并因此增强了疏密对比。
#3匀称整饬与变化多端的统一
钟繇的小楷被形容为,“似正还斜,欲斜反正,随机应变,信手拈来。”
虽然王羲之小楷不全如此,但在规整的基调中,也间有斜正、攲侧的穿插。
如“本”、“端”、“长”、“入”等字,通过自然笔势的连带,使这些字与周围字自然地组合在一起。
《黄庭经》中也有正与草的结合,如“洗”、“心”、“正”等字的书写,带有明显的行书意味,这些字与其它的端楷之间也形成了 一种对比。
在帖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同一偏旁或同一字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之”、“心”、四点底、三点水等的书写,多有变化。
通过整体的匀称整饬与局部的变化多端,并有机地将两者统一起来,使整帖显得丰富、活泼。(待续)
【王羲之《黄庭经》】小楷公益课:“书法入门”首发,欢迎学习分享01、王羲之《黄庭经》:小楷的点法、横法02、王羲之《黄庭经》:小楷的竖法、撇法03、王羲之《黄庭经》:小楷的捺法、钩法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9-20 14:20
这些就是你的书法作品入不了国展的根本原因
2019
09/20
09:14
大众书法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7
“国展”是一项全国范围的书法活动,暂不论国展是不是能代表全国最高水平,但从一届全国性质的书法展览的技术水平来看,仍然可以为我们今后参加同类型的展览提供帮助。由于展览的需要和影响,能够入选的作品水平就必然要达到某种共同的层次,我们通过观察这个层次的整体面貌,就能从中窥见一些技术性的特点。只要总结这些特点,确定创作标准,强化训练自己的创作,就能尽快实现目标。接下来,我们从“取法”、“笔法”、“字法”、“章法”四个方面来解读。想要参加国展的人可以照此检验自己作品。
一、取法
董其昌说“学书不临古人,必堕恶道”,无论是否参加国展,取法古人是首要的条件。
此届国展,草书创作受到兰亭奖的影响,很多作者取法章草,这是历届展览都有的跟风现象。跟风比较保险,至少不会走向野路子。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如果没有自己喜爱的取法对象,跟风上届的热点风格也是一个选择。令人欣喜的是,虽然草书大部分是章草,但还是有一些作者取法经典书家,如怀素草书、黄庭坚草书、孙过庭草书等等,这说明取法耳熟能详的经典对象并不是死路一条。当然,取法这一类经典书家的人群非常庞大,要想在国展中脱颖而出,必须写得好(如何写得好?这一点会在下文提到,此处只谈取法问题)。行书取法依然是“二王”风格较为突出。隶书取法,经典和流行参半,有规规矩矩写经典隶书的,也有夸张结构关系写现代隶书的。有一件作品取法经典汉隶,每个字如原碑字那么大小,写得非常精到,令人印象深刻。篆书取法较为规矩,有大篆和小篆也有战国各国风格的篆书,如《中山王鼎》等等。楷书取法多在魏晋以上,也有偏向书史上过渡性质的书体,看起来不楷不行、不楷不隶,容易吸引眼球。与取法紧密相关的还有一个关键词“气息”,即作品中要体现出取法对象的气质,这涉及书法的所有内容:笔法、字法、章法等等,通俗来讲,就是感觉要“很像”。无论取法何家,必须要能完全理解这一家的所有内容,神形都要兼备,让人一看就知道学的是哪一家,并且精华尽显。在此基础上从中再略微体现一些自己的个性,这可以显示出作者的创作能力而不是亦步亦趋做古人奴隶。当然,不能显示出自己的创作个性也没关系,只要在章法上调整一下即可。
二、笔法
笔法的精到与否是检验一件作品和一个书法家技术的关键,笔法不精到,其它方面做得再好,最多只能是入展水平。王僧虔说“纤微向背,毫发生死”,可见笔法精到是多么重要。与笔法相关的一个矛盾就是“书写性”,也就是说笔法不但要精到,并且还要具备流畅轻松的书写性,即不能刻板、不能描画,要在快速书写中完成精到的技术要求。否则,作品容易死板。从获奖作品来看,基本上都达到这两项要求。
而入展作品(主要是行草书)多是在其中一项有所缺憾,大部分是整体效果好,但笔法略有一些粗糙,主要表现在起收笔处变化较平,线条中间和连接处较为僵硬、平直。这也给我们传递出这样的讯息,笔法不精到问题还不大,重要的是要有轻松的书写性,整体章法效果也一定要好,也就是要有墨色变化、轻重安排、疏密处理等等方面,这是视觉艺术的基本要求。字写得稍微差一点或者说“天真”一点,问题不大。但千万不要以为把字写好了就什么都没问题了。
笔法的精到在于笔画的完整性和弹性以及线型的变化。无论何种书体都离不开这些要求。完整性可以体现作者控制毛笔的能力。我们可以自己试验一下,用毛笔依次写一个三角形、菱形、梯形、甚至更为复杂的形状,看看自己在快速书写中能否连续、准确地完成这些形状并使笔画完整、干净不拖泥带水。除此之外,笔法还有诸如圆润、起伏、粗细等等要求。
在书法学习中,唐楷,可以训练提按技术;
隶书,可以训练线条摆动和起伏的精微控制能力;
小篆,可以训练线条的稳定控制力。
每一种书体都是构成我们整个笔法系统的关键,古人常常是学到老才将这些技术锻炼成熟。而今天我们则可以将隐藏在各书体中的关键技术单独抽出来进行训练,这样就高效了。弹性的问题就是笔画的起伏,我们写直的和方的笔画较容易,例如写三横,不仅要注意每一横都要有起伏的摆动,还要求线条中间具有一定的韧劲,凝练如“折钗股”。线型变化就是各种线条质感的变化,如清秀的、粗糙的、笨拙的、灵巧的等等之类的线型质感,在一篇作品中线型变化要有主次、互为补充。精妙的作品在一字之内甚至一笔之内也有线型的变化,耐人品赏。
三、字法
字法就是结构,可以说是书法中最为精妙最有难度的一部分。董其昌说“书家之结字,画家之皴法”,可见结构之重要。书法家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结构的变化,结构是书法家感受世界和表达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径,这是书法的生命力所在。在书法中,汉字结构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系统,这个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统。一个汉字的结构可以怎么写、不能怎么写,都与这个传统有关。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应该体现出这个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有个人的创造,创造出新的传统,成为经典、杰作。传统是由第一件杰作开始的,此后不断有人继承、并创造出新的杰作,成为新的传统。今天我们面对的就是由一件件杰作构成的历史。在这个历史中,字法结构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积累和作用形成了一定的变化范围。也就是说一个字可以怎么写、不能怎么写在书法中是有约束的。在国展中,所有的作品基本上都体现了这个传统, 但都没有体现较好的创造力。
字法结构还与章法布局密切相关,掌握了一个字的历史上的所有结构还只是走了一半路。字法结构还要和章法布局配合,每个字的结构必须适应不同的位置环境,随时变化,构成新的整体。结构分为单字结构、单字变化结构和结构神态。
单字结构
单字结构是变化结构的基础,变化结构是单字结构的发展。国展作品中,单字结构都做得较好,能体现基本的审美要求,但仔细推敲其单字变化结构仍不够和谐,而获奖作品在这两方面问题都要少一些。单字结构的关系就是我们常说的各种矛盾关系:疏密、粗细、正欹、曲直、向背、黑白、长短、肥瘦、大小等等,这些矛盾关系是由我们的文化而形成的审美习惯,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单字结构中。优秀的作品任意截取一个单字出来看,其结构都要是无可挑剔的。
单字变化结构
单字变化结构受章法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变化的范围比单字结构要小,因此要求书法家对结构关系有出色的处置能力。其变化的原则还是上文提到的各种矛盾关系,只不过这些矛盾关系发生在各个字之间、各字组之间,应用的范围扩大了,把握起来更有难度。孙过庭《书谱》说“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下笔就是结构、就是处置各种不同的结构关系。第一个字的写法影响第二个字的结构,如此一环扣一环。赵宧光说得更清楚:“配合数字,须字字锻炼,始成篇章。”
在以上两种结构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结构是造型动态,这是书法家造型才能的表现,考验书法家对造型的感受力。造型动态就是古人常说的“象”,如张怀瓘说“书者,法象也”,给人一种抽象的意。杨慎《墨池琐录》中也说“行行要有活法,字字要求生动”,没有造型生命力的作品,实际上是在抄袭古人。在国展获奖作品中,能表现出结构动态的作品并不多,而入展作品的单字造型几乎没有什么造型动态,没有体现造型的创造力。这是一种艺术创作精神的缺失。
四、章法
章法就是画面构成的整体印象。无论什么书体、无论入展还是获奖作品,共同特征就是章法效果都非常好,也就是整体性非常强。行行有变化、段段有呼应,古人对此早有论及。智果《心成颂》说:“覃精一字,功归自得盈虚。统视连行,妙在相承起复。”这是书法作品的基本要求,也是入展的起码要求。一件作品的章法要有轻重、疏密、大小、曲直、连断等关系的体现,根据作品风格和书体的不同,各种关系所占的比例也不同。除此之外,一件作品中还要体现:大字和小字、正文和款字、多种书体的搭配、纸张色块的搭配、印章的补充,每件作品的整体视觉效果都要非常丰富,这也是现代文化发展对视觉效果的审美要求。
章法的具体要求有:
一、每一个单独篇幅中必须要有笔画粗重的几个字错落其中,此为重节奏;
二、每一个单独篇幅中必须有几组细笔画的字,此为轻节奏;
三、每一个单独篇幅中必须有几组连续的两个以上的字,笔画大部分断开形成空白,此为疏;
四、每一个单独篇幅中必须有几组连续的两个以上的字笔画全部连接引带成为一组,增加流畅性,此为密;
五、墨色
在创作中,我们必须时刻做到以章法为统筹,在章法的要求下控制书写效果。做到这几点,一件作品的章法就基本能过关除了基本章法要求之外,还有一些别的手段可以丰富画面效果。诸如大字和小字的配合,书体的不同,一是能在书体上产生变化,在大小字体量上增强对比、丰富画面;二是能体现作者驾驭两种书体的能力,体现创作实力。很多人都认为投稿国展就要做形式,搞拼接,其实不然。纸张和色块的搭配并不是入展的必要条件,它仅仅是一个辅助手段而已。在这一点上,只要创作搞好了,有没有各种形制和色块的拼接别并不重要。入展作品中就有一些是整张纸一种书体一个颜色一个内容,从头到尾没有任何拼接,写得简洁、明快,令观者看起来非常轻松。
我们可以把国展看成一个代表当代书法某种水平的窗口,从这个窗口中可以看见很多人的集体智慧,看到他们是如何努力的,朝什么方向努力,我们可以从这些方向上找到自己的努力目标。当然,书法中远不止国展一个窗口,集体智慧再大也比不上几千年积淀的书法传统,古人的集体智慧能给我们更大的视野和平台。我们不仅要站在国展的肩膀上,还要站在历史的肩膀上、世界的肩膀上,站在这门艺术的最前沿,才能创造出新的经典和传统。技近乎道,技术的娴熟虽然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驾驭这门艺术,但任何艺术都不可能在艺术创造上定下什么标准。当我们的技术都完善的时候,希望更多的人注重凭借娴熟的技术表达自己心中的艺术理想,达到真正的创作,实现艺术的自由。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