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1-11 15:27

启蒙经典——三字经

本帖最后由 古月胡 于 2011-11-11 15:30 编辑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每个人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性情也都差不多。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

的学习环境不一样,人的性情也就有了好与

坏的差别。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1-29 09:13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

要父慈子孝;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尊重,

相敬如宾;哥哥对弟弟要谦让,弟弟对哥哥则

要尊敬。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1-13 13:14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窦禹钧教育孩子严格有方,这

种教育方法很成功。他教出来的五个孩子学有所

成,相继科举登第。所以他们的声名远播,,名

扬四海。

讲故事,懂道理

      窦燕山教子

五代时期的窦燕山,家里非常有钱,他喜欢行

善事,是个有名的大好人。他经常接济那些贫

困得无法生活的人,借钱给他们去做小生意。

为了要救苦济人,窦燕山自己生活很俭朴,丝

毫也不肯浪费,每年的收入除了供给家庭必要

的生活外,都用来做善事了。窦燕山有五个儿

子,他总是以自己的行善之举,来教育儿子们

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他还采取良好的教育方

法教导他们。五个儿子也都以父亲为榜样,求

学进取,努力向上。后来,五个儿子都先后中

了进士,个个声名远扬,成了对国家有用的人

才。当时的人们都说,窦燕山教子有方。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1-28 09:23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译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己、

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九代称为

“九族”。“九族”代表着亲族间的长幼关系,

是一种最基本的伦理关系。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1-27 09:21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译文】我国古代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

即匏瓜、陶土、皮革、木头、石头、金属、丝线

与竹子。匏瓜能用来制作匏笙、匏琴等乐器,陶

土能用来制作陶制吹奏乐器,皮革能制作鼓一类

的革制乐器,木头能用来制作打击乐器,石头能

用来制作敲击乐器,金属能制作锣、钟等乐器,

丝线能做丝弦类乐器,而竹子能制作笛子等吹管

乐器。它们被合称为“八音”。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1-26 09:10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译文】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悲伤叫做哀,

害怕叫做惧,喜欢叫做爱,讨厌叫做恶,贪欲叫做

欲,它们合起来叫做七情。这是人生就有的七种情

绪。

ltzk 发表于 2011-11-11 15:49

:handshake:lol:lol:lol

北冥之鱼 发表于 2011-11-11 16:11

:time::time::time::hug::hug::hug::victory::victory::victory:

海豚大侠 发表于 2011-11-11 17:39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1-14 09:24

养不教,父子过,

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而不好好

教育,换言之,只尽抚养的义务,而不尽教育的

义务,这就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

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没尽职责了。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1-12 12:48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孩子,孩子善良

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专心致志、坚持不懈。战国时,孟子的母

亲曾三次搬家,就是为了让孟子有个良好的学

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子的母亲就

折断织布用的梭子来教育孟子,学业不可半途

而废。

讲故事,懂道理

      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教育家叫孟子。

孟子小的时候很贪玩,孟子的母亲为了把他教

育好,曾经搬过三次家。他家最初在墓地旁边

,孟子总和邻居小孩一起学大人跪拜、哭嚎的

样子。孟母认为这样对孟子的影响不好,就把

家搬到闹市附近,结果孟子又学起商人跟客人

讨价还价的样子。孟母认为这样的环境也不好

,于是又把家搬到学校附近。孟子就开始跟着

学生们学习礼节和各种知识。这时候,孟母才

满意地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下来的地方

啊!”从此母子就在学校附近定居下来。后来

孟子通过不断地学习,终于成为一个非常有学

问的人。


南极仙翁 发表于 2011-11-12 16:38

:handshake:handshake

双飞雁 发表于 2011-11-12 17:41

:handshake:handshake:victory::victory: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1-15 13:23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了既不懂

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石如果不经过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

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和为人处

世的道理。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1-16 20:58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

一边从他们那里学习到更多为人处世的礼节和知

识。东汉的黄香九岁是就会替父母暖被窝儿。

孝顺父母,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1-17 10:02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东汉的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

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谦让兄长的道理

(同孝顺父母的道理一样),是每个人从小

就应该知道的。

读故事,懂道理

   孔融让梨

孔融是我国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在他四岁

那年,有一天,他的祖父过六十大寿,来了

很多客人。有个客人端上一盘黄澄澄、鲜亮

亮的酥梨。孔融和他的几个哥哥看到后,都

馋得要流口水了。祖父看出来了,就吩咐孔

融的父亲把梨分给几个孩子吃。因为孔融是

最小的孩子,父亲便让他先挑,孔融毫不迟

疑地拿了一个最小的梨。父亲暗自惊喜,问

孔融为什么要这样做。孔融有板有眼地答到

:“我的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哥哥们比我

大,应该吃大的!”看着孔融那稚气而认真

的样子,在场的人都连连称赞,夸孔融有礼

貌。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1-18 09:19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尊兄

爱弟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知识

,还要知道基本的算术,以及认识文字,阅读

圣贤文章。

数学从一开始,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

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一直变化下去,无穷无尽。

蓝色海湾 发表于 2011-11-18 09:51


经典启蒙,卓有成效。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1-19 20:44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人之所以能孝敬长辈、学习知识,是因

为他们具备生存的条件。这条件即是“三才”和

“三光”。那什么叫“三才”呢?三才就是指天

、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

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感激的人 发表于 2011-11-19 20:46

本帖最后由 感激的人 于 2011-11-19 20:46 编辑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1-19 20:44 http://bbs.china-ws.or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说的太好了!学习了!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启蒙经典——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