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5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清明节为何要吃刺蓟面(蒲公英的营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3 1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概因了蒲公英满身是刺的缘故吧。四月初上正是刺蓟生长的旺季,初长成的刺蓟,犹如孩童般稚嫩的面,青翠欲滴,于翠绿的叶上轻轻拿捏,必定满手染成绿色。刺蓟大多生长在田野,属野生植物,麦地里的极多,且极好,如闺中少出门的姑娘,叶定是嫩的,水灵灵的,容易叫人喜爱,做出来的面也比较圆润,是我们采挖的对象。不像野地里的刺蓟,太多的暴露于外,没有小麦的遮挡,又长时间的经历风吹日晒,看起来也便粗糙的多,刺长且更硬,太多的沧桑,我们便零落了。采了这稚嫩的刺蓟的幼苗,自然是为了用而采的,不只是为了好采而采的。
??
??清明节上坟,大概只要是国人便都知晓的,而我们家乡的清明节上坟更显着了地方上的风俗习惯。清明节上坟家家户户必是要带上刺蓟做成的面,相当于现在面馆里热卖的菠菜面。这习俗的由来,从来不知,也无人讲过,更没想过要问个明白,因觉着本来就应是如此,从一知事大人们便都是这样做的。
??
??采刺蓟大多属于孩子们的事,相当于三月里采荠荠菜。线索大都是麦地,雪亮的眼睛沿着惯常的线路,我们必定是满载而归的。采这些东西常常是我们孩童的绝技,大人们从来不用操心我们会没有收获。刺蓟是野生的草本,不需要什么种子,自然的繁殖力相当的强,你不用担心她会突然消失,每年的清明,她必定会与你相会,而且从来都不失约。我们把采来的满筐的刺蓟奉给母亲,接下来便就垂涎的等着,等着母亲用巧手把那翠绿的刺蓟变成香喷喷的绿色的面条。
??
??刺蓟不比菠菜,是要煮的很烂的。轻轻的滤过多余的水,把煮好的刺蓟绿泥直接的放于面粉里,一般是不需要再放置水的,这活计我到现在都掌握不了。成年后离开母亲,因谗那香喷喷的绿面,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做过几回,都不大成功,也就罢手不再弄了。
??
??活好的面是相当硬的,母亲使出诀窍把面擀成一提子绿,扑好面薄,又一层一层叠成方块,方才用刀一屡一屡把面犁成细细的面条。这种面是要做成特别精细的那种,这样吃起来才别有滋味。
??
??清明这天,全村的人家都要做好多的绿面。由家里的男子用盘端了,去到祖先的坟地,敬献祖先,这仪式名曰清明节祭祖扫墓。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刺蓟做成的绿面,我只知道清明节祭祖的事,至于与蒲公英又是什么关系,为什么用蒲公英做成的面来祭拜祖先我便不得而知了。不过,那面确实好吃。吃过的人是不会忘的,单就要过那扎嗓子的关,有些人便不适了。
??
??用快子轻轻的挑一口面,放进嘴来,微微的扎着嗓子。吃的就是这种扎的感觉,这才叫做香。还小的时候,不能适应,也曾一边喊着扎,一边又一口一口把那扎送进嘴里,仿佛征服了扎人便长大了似的。香喷喷的拌着红辣子的翠绿的叫人垂涎的刺蓟面。至今不能忘怀,想起来都觉得谗。
??
??过了清明,刺蓟便更快的生长了,刺更长了,也更扎手了。有谗嘴的竟自去挖了来,贪婪的做成面,调料的香喷喷,又馋涎欲滴的张大了嘴。这时候的面必定更是扎着喉眼的,又扎又香又刺激,要的就是这样的感觉。据说这刺蓟可以凉血,止血,还能降血压。


[此帖子已被 天地一沙鸥 在 2008-4-3 16:23:57 编辑过]
2#
发表于 2008-4-3 21:56 | 只看该作者


已经垂涎三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4-3 19:01 | 只看该作者
已经垂涎三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4-3 21:27 | 只看该作者
啊,现在还在下雪呀,想起来就觉得很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4-3 18:35 | 只看该作者

好是好,我们这里季节不允许,今天普降中到大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4-3 18:42 | 只看该作者

活好的面是相当硬的,母亲使出诀窍把面擀成一提子绿,扑好面薄,又一层一层叠成方块,方才用刀一屡一屡把面犁成细细的面条。这种面是要做成特别精细的那种,这样吃起来才别有滋味。

精细的绿面条,看看就已垂涎欲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5-10 07:00 , Processed in 0.03855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