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明节:祭祀游乐不妨并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1 2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到清明节,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祭祀、扫墓,那一抹淡淡的哀伤挥之不去,清明节似乎总是脱离不了悲伤、肃穆、沉痛的基调。其实,清明时分,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正是一派好风光。宋代吴惟信就曾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写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中国民俗学

会理事黄涛说,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旧时,清明时节的郊野之中,众人春游的场景是非常盛大热闹的。当时游乐活动在清明节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差不多与祭祀平分秋色。至少不像今人这样一提到清明节,就把主要注意力都放在清明扫墓上。

  有学者认为,清明节是一个快乐的节日。那么,祭祀与游乐能并行吗?黄涛认为两者并不矛盾。第一,中华民族有很强的天人合一观念,在自然界生机萌动、气候宜人的清明前后投入自然的怀抱,是出于人的本能冲动,是合于人的本性的,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体现。这一时光,人的这种冲动或要求是难以抑制的。第二,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在庄重的仪式之后纵情欢乐的节日文化传统,而清明节的源头之一上巴节正是一个这样的节日。第三,清明节的节期前后有十来天,祭祀可在一天内完成,其他时间可以纯做春游。第四,民间对生死向来有一种流传广泛的旷达观念,认为人出自黄土又归于黄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只要是尽寿而终,不是早夭,就不是很令人悲伤的事情,甚至老人的高寿而亡是一件喜事,所谓“红白喜事”正是这样。(《北京日报》

2#
发表于 2008-4-1 20:31 | 只看该作者
好主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4-1 21:21 | 只看该作者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4-1 21:2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漫步冰河[/B] 发表:          说到清明节,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祭祀、扫墓,那一抹淡淡的哀伤挥之不去,清明节似乎总是脱离不了悲伤、肃穆、沉痛的基调。其实,清明时分,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正是一派好风光。宋代吴惟信就曾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写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中国民俗学

会理事黄涛说,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旧时,清明时节的郊野之中,众人春游的场景是非常盛大热闹的。当时游乐活动在清明节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差不多与祭祀平分秋色。至少不像今人这样一提到清明节,就把主要注意力都放在清明扫墓上。

  有学者认为,清明节是一个快乐的节日。那么,祭祀与游乐能并行吗?黄涛认为两者并不矛盾。第一,中华民族有很强的天人合一观念,在自然界生机萌动、气候宜人的清明前后投入自然的怀抱,是出于人的本能冲动,是合于人的本性的,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体现。这一时光,人的这种冲动或要求是难以抑制的。第二,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在庄重的仪式之后纵情欢乐的节日文化传统,而清明节的源头之一上巴节正是一个这样的节日。第三,清明节的节期前后有十来天,祭祀可在一天内完成,其他时间可以纯做春游。第四,民间对生死向来有一种流传广泛的旷达观念,认为人出自黄土又归于黄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只要是尽寿而终,不是早夭,就不是很令人悲伤的事情,甚至老人的高寿而亡是一件喜事,所谓“红白喜事”正是这样。(《北京日报》

这篇文章发表的恰好时机   不要辜负这大好春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4-2 08:57 | 只看该作者

  清明即将到来.对一些出门在外的人及行动不便的朋友来说,不能去祭拜亲人,我提议去网上来祭奠也是不错的.

  沈阳祭祀网

沈阳祭祀网 华夏祭祀网 中华祭祀网 炎黄祭祀网 长春祭祀网
中国祭祀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25 04:40 , Processed in 0.05176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