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阜新工作的两条指示
毛泽东主席没有来过阜新地区,但是对阜新地区的工作做过两条指示。其中一条无疑是正确的,而另一条则反映了他“左”的错误思想。
第一条指示是对阜新发电厂的嘉勉电。阜新发电厂的前身始建于1936年8月,是日本侵略者为掠夺阜新煤炭资源配套建成的发电所,生产能力很低,到1938年1月投产时,装机容量仅为7000千瓦。1948年3月阜新解放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到1949年末,阜新发电厂完成发电量32万千瓦时,初步完成了恢复生产任务。
1952年,国家把阜新发电厂改、扩建工程正式列入国家“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后,阜新发电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高潮。1952年1月2日,东北电业管理局机电工程公司阜新发电厂工程队开始安装建国后的全国第一台装机容量为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同年9月17日竣工,比原计划提前一个半月,质量合乎标准,节约投资60万元。竣工当天,阜新发电厂工程队向毛主席致报捷电。2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经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给阜新发电厂工程队发来嘉勉电:“九月十七日电悉。庆祝你们在透平发电机安装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望继续努力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发扬积极性,在今后的建设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毛主席的嘉勉电使阜新发电厂的干部职工深受鼓舞。此后至1956年4月底,阜新发电厂共安装机组4台,装机容量扩大为15万千瓦,年末实现发电量83532万千瓦时,提前3个月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5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为彰武县“三合一网”经验写了按语。
1948年,彰武县土地改革以后,贫苦农民虽然分得了土地、牲畜和农具,但由于个体经营,劳力、车马农具不足等困难仍然是十分突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中开始出现了变工生产和互助合作生产的新形式。
这种新的生产形式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最初是农民在个体经营土地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互助组,分临时性的、换工插具的或三大季的。不论那种都实行自愿互利,男女同工同酬,实行民主管理。后来,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又发展成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因为这种合作社要统一经营,需要记账、核算,又出现了缺少会计的难题。
当时,彰武县第三区(今大德乡)为了解决这种困难,把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会计员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会计网,每月集中一段时间帮助农业生产合作社会计处理账目,培养提高会计水平,并形成制度坚持下来。这样,就解决了农业社缺会计的难题。
1955年,由彰武县第三区福巨昌供销社会计陈福庭、信用社会计王海涛等总结了这一经验。这年12月27日,《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编入了这篇文章,题为《一个由农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的会计员组成会计互助网的经验》。毛泽东主席为本文写了按语:“这一篇很好,各地均可依照办理。‘没有会计’是反对合作化迅速发展的人们的籍口之一。全国合作化,需要几百万人当会计,到哪里去找呢?其实是有的,可以动员大批的高小学生和初中毕业生去做这个工作。问题是要迅速地加以训练,并且在工作中提高他们的文化和技术水平。以区为单位,由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的会计员组成会计互助网,就是这种提高会计员的文化、技术水平的好办法。彰武县第三区的会计互助网,不但帮助会计员提高了他们的文化、技术水平,而且做了许多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县和区的党组织,都要注意去领导这项工作。”
1955年,毛泽东主席主持编辑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并为此书写了两篇序言和104条按语,总计4万字。序言和这些按语,充分表现了毛主席对社会主义事业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度革命热情,对于迅速改变中国农村落后面貌的坚定信念和急切希望,许多按语的内容,包含着科学的真理。但就总体而言,按语是以批判当时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为主旨的,助长了超越客观实际的“左”的倾向。
彰武县农民积极参加“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