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与此同时,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历史。论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在这方面,文艺界走在了前面,尤其是影视界,拍摄了许多历史题材的作品。改变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模式。不再把所谓的旧社会描绘成漆黑一团,统治阶级肆虐,人民反抗,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毫无乐趣的生活之中;还了历史的本来的面貌。近期上映的电视剧《闯关东》是其中之一。 电视剧《闯关东》的收视率高,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为什么?因为《闯关东》的内容告诉我们的是.历史的真实。电视剧《闯关东》通过主人公一家人的遭遇反映了从清朝末年到“九一八”事变时期的中国山东和东北地区的.真实的社会生活.。. 《闯关东》与当前流行的.戏说历史剧不同,它反映的是现代的历史,包括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一段历史。.同时,它又.与讲述和描写这段历史的教科书和文艺作品不同。教科书自不必说,在文艺作品中,遵循的是阶级性的原则,以阶级斗争为纲,为政治服务。.将社会中的一切都归结为阶级矛盾,是阶级斗争的表现。这种倾向的.文学作品最为典型的是《红旗谱》。.改革开放以后,情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文学影视作品开始逐步扩大主题范围和全面反映历史真相。《闯关东》这种类型的作品相继问世了。. 《闯关东》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历史时代。剧中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剧中人物的思想,活动,处事之道,相互关系,都是根据当时社会正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进行的。这些观念和准则大部分仍然通行于我们现时代人中间。所以剧中的情节,为我们现代人理解并感到亲切。那个时代的善与恶,美与丑的标准是与我们现代人相一致的,这是历史性的继承。剧中对人物的行为的评价.标准也是传统的道德规范。何况电视剧对人的恶与丑的描写,不是公式化和脸谱化,而是人性化,每个人都各有其复杂而又矛盾的内心世界。这一切充分表现出我们的民族特性。 电视剧客观地反映和表现了那个时代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并给以实事求是的评价。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中的人都是为了生存(自己的生存与繁衍后代),享受(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发展(实现理想,事业有成)而从事自己的活动。剧中主要描写的是一个农民奋斗当地主资本家的过程;二是以统一的全民的社会性和民族性代替了阶级性分析,用传统的民族的文化来描绘人们的生活百态。下面分头详述: 一、如何看待农民和地主 首先讲农民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 《闯关东》塑造的是一个与教科书和以前文学作品中不同的地主和资本家,一个正面的具有中华民族特性的形象。.随着社会的进程,有事业心的农民.朱开山走的是一条创业致富的道路。从家乡小山沟到关外,先到农村,后到城市。从农村的地主到城市的工商业者(山东菜馆老板),再到民族资本家(山河煤矿总经理)。另言之,农民奋斗的目标,在农村就是当富农和地主,到乡镇和城市当资本家。 . .几十年来,我们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农民的理想是什么?”.一般是不做正面回答。强调的是教育农民,抛弃小农意识,走向革命,打倒地主阶级,走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如,《红旗谱》中的朱老忠的形象。实际上,农村的农民的理想是当富农和地主。曾经批判过的当时在农村普遍流行的所谓的小农意识“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当富农,甚至是地主。在人均1——2亩地,户均6——7亩地的农村。三十亩地的人家的成分可想而知。朱家长子与鲜儿在前往关东途中一席话语,说得非常明确,“。。。早晨。。。长工出工,马车出行,回到屋里早餐。。。“ . 电视剧中的对地主致富的手段的描写与以前也大不相同。过去一向认为。地主依靠残酷地剥削与压迫农民发家致富。而剧中描写的是主人公朱开山依靠的是辛勤的劳动和自己的聪明才智,顽强的意志,遵循的是社会的正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成为地主的。他同雇工的关系不是气势汹汹誓不两立的死对头,是协调的。 他不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阻碍,而是社会的精英。他的妻子文他娘也是兢兢业业,辛勤劳动,不是传统的地主婆的形象,阴阳怪气。她不是使奴唤婢,而是身系围裙,忙里忙外。他心地善良,精明而不尖刻。 与此相关是对闯关东的缘由的描述。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民的迁徙是由于农民因不堪忍受官府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闯关东》从整体上表现了历史的真实,这样的迁徙是由于天灾和人多地少造成的。.据统计,山东清初人均还有两亩地,到了晚清人均只有一亩地了。如遇天灾,则将衣食全无,东北的土地辽阔足以供养更多的人口。.闯关东是历史的必然,不是由阶级矛盾引起的。 总之,如何看待地主和地主与农民的关系。电视剧中抛弃了传统的的滚点,即.地主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的封建势力的代表,地主残酷地剥削与压迫农民,其代表人物是黄世仁,周扒皮,南霸天,刘文彩。.地主与农民之间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这种斗争是旧社会的主体活动.。. 。 二、人类社会中的普遍性的社会关系 电视剧的另一个特点,在表现社会关系及其变体具体的人与人的关系时,是从.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出发的。社会中人们之间普遍存在的关系有两种类型,一是合作,一是争夺,即竞争。在这方面是不分阶级的。不能否认社会中存在有相对立的阶级关系,即在经济,政治利益上相对立的关系。这第二层次的,是社会中部分人在特定情况下存在的关系。不能将这种阶级关系置于全社会的社会关系之上。... 人作为一种动物有两大生物特性:生存与繁衍。.人的生物属性是人的社会行为的最初的来源。为了满足生存和繁殖这两大需要,社会中的人产生两大社会关系,一是合作,一是争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彼此之间是相互需要的关系。为了生存与繁殖而需要合作,如群居,男女结合,共同劳动,组成社会共同参与社会生活活动。.与合作同时并存的是争夺的关系,为了获得.生存,享受和发展的资源和机会而彼此争夺。. .合作与争夺的关系很复杂,是由主体,活动的性质,目的等决定的。如家庭成员之间主要是合作,同行之间主要是争夺,同事之间是合作又争夺。有时候是先合作后争夺,或是先争夺后合作,合作的目的是为了争夺,争夺的目的是为了合作,更多的是合作中有争夺,争夺中有合作。。。。。. 由此可见,人们之间在利益上的相互满足而产生互助的合作和在利益上的对立而引起的争夺.普遍存在于社会的各个组成员之间,如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村寨与村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等等。.只有合作社会才能生存和发展,而争夺虽然为社会带来难以避免的灾难和不幸,但它又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两大因素,一是启发和调动人的最大的社会积极性从事社会活动;一是为社会提供优胜劣败,淘汰弱者的机会。.下面就剧中涉及到的反映时代特征的社会的关系作些分析。 1.地主与地主的关系 电视剧所描绘的主要是.朱开山与韩老海两家地主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势不两立的斗关系,同时又有合作。电视剧采用了戏剧性的手法,通过儿女亲事展开。韩家的女儿秀儿看上了朱家的儿子传武,而传武不领情。韩家为促成这件婚事给朱家制造不少麻烦,使地主间的争夺具有喜剧色彩。不管怎么说还是有合作的意向。最后.朱韩两家和好并结为亲家。. 2. 地主与雇工的关系 电视剧中的观点是,地主与雇工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和争夺,但合作是主要方面。没有合作,也就没有生产。合作是有条件的,地主要尊重雇工的人格和劳动的自觉性,提供能维持农业劳动能力的饮食和居住条件,付给的工资要使雇工养家糊口,.正如马克思所说,要保证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否则生产不能进行,社会也会停止存在。, .朱家为雇工提供了这样的条件。朱家的雇工时而不满,消极怠工甚至罢工。朱家采用非暴力手段,用收买,离间和制作把柄等,使雇工安于现状.。 . 3。商家与商家之间的关系 商家与商家,正如俗话所说,同行是冤家,商场如战场,是生死的较量。争夺的不仅是经济利益,还有社会地位,甚至把争夺作为表现自己的机会,获得精神的满足。当然不排除合作。这种争斗关系在市场经济中是永恒的。剧中主要描写三宗商家与商家之间的关系。 1) 朱家与潘家的关系 朱家人来到了哈尔滨,开办山东菜馆,与当地热河商人潘五爷发生利害冲突。朱家一方面经营自己的餐馆,同时应付潘家与之对市场的争夺.。关系如同水火。最终,朱家以善和德感动潘家,不再为敌。2)刘掌柜与潘家的关系。刘掌柜与潘家是世仇,上一辈与潘家相争失败,刘掌柜无力复仇,寄托于儿子刘大宝。刘大宝为了报仇离家去当兵。最后伙同异性兄弟火烧潘记绸缎庄,绑架潘家长子。事发被杀,刘掌柜疯了,败于潘家。 3)夏元璋和商人吴老板、邵先生的关系 在元宝镇,商家与商家争夺,主要是在夏元璋与吴老板之间进行,此外还有邵先生和佟先生的参与。起初吴老板不按规矩出牌,乱抬价。夏元璋用计,逼得吴老板最后把货全部低价处理给了自己。后来吴老板和佟先生合伙用假人参欺骗夏元璋,被识破。吴老板因此破产。邵先生伙同吴老板欺骗夏元璋做松茸生意,夏元璋失败。 .三、剧中人物之间的交往遵守的是统一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人们在社会生活活动中和相互交往中,他们的思想,行为和相互关系,不论是合作,还是争夺,都是由共同的社会意识决定的,遵从的是全社会通用的社会规范。.庆幸的是,我们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丰富文化遗产,我们的任何行为,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尤其是解释历史,这就为我们用文艺的形式描述和评价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在这方面,电视剧有自己的特点。 剧中人物大大小小数十名,从将军到乞丐,从格格到匪首,从地主到雇工,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可谓之五湖四海,三教九流,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各自的社会角色,他们的行为活动不是按照阶级的不同而描述和评价的。.他们的行为表现与我们现时代所理解的阶级出身和阶级地位没有必然的联系。人们之间的不同是社会角色的不同。剧中我们也看到,每个阶层里都有坏人,也有好人。坏人并非全坏,好人也有瑕疵。两者还有转换。 社会规范包括的范围很广,如法律、道德、风俗习惯,凡是支配与评价人的行为活动的思想意识都包括在内。.对个人来讲,不论从事哪种角色都要求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的道德.准则,诸如,爱国,仁义,诚信,讲理,忠厚、善良、勤俭、宽容,热情、坚忍,孝顺,公平等等。 应强调的是,这些规范是全民性的,不是阶级的,.在社会生活活动中,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立的观念体系同时支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动。比如说,我们到现在也找不出在传统社会只为农民阶级所具有的与地主阶级相对立的思想意识体系和行为准则。因为社会生活是统一的,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人们才能共同从事社会活动,才能相互交往,才能协调一致。在电视剧中,朱家的家庭状况可以说是典型代表。 从朱家父子本身来说,朱开山本人最初是贫苦农民,闯关东后,成为地主,而后又是资本家,但他的思想观念,处世之道和行为作风,没有变化。他的长子和三子成为掌柜和经理以后在精神世界也没有截然相反的变化,二子成为军官,他的性格和思想品质前后是一致的。 从家庭组成员的关系.来说,朱家是一个复合体,大杂烩。除了父母和儿子以外。大儿媳是出身贵族的格格。.二儿媳是地主之女。三儿媳是商家的独生女。他们共生活在一起。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遵从的是统一的社会规范,他们按照正统的道德行为规范各自扮演自己在家庭中角色。孝顺父母,长幼有序,妯娌和睦,兄弟相亲。 乞丐与资本家也有共同的语言。在潘家与朱家争斗中,潘五爷请来叫花子三番五次来山东菜馆闹事,朱开山以礼相待,说之以理,道之以情。使叫花子深受感动,不仅说出真相,还传授了“爆炒活鸡”的做法.。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在彼此的争夺中使无序变成有序,而制定行为规范。正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就是为了制止不利于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为的。可见,违反这些规范和准则的行为是与合乎社会规范与准则的行为同时并存的。在工商业领域的竞争中,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往往是两者并用的,社会提倡的是诚信。仁义,人道,等。剧中通过两者之间的冲突,表现和歌颂了主人公的和其他人物遵守正统的道德规范的优良品质。 四、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格 首先说,人的个性是民族性格的具体表现,个性不等同于阶级性,尽管有的个性具有阶级色彩。《闯关东》中的各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在彼此交往和活动中表现出来。是民族性格的具体表现,与阶级出身和阶级地位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剧中着重颂扬了如下方面。. . . 1.义气 在人们的交往的相互关系中讲究义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主要流行于平民社会中。在非正式群体中,是用作为最一般的行为准则,故也称江湖义气。义气的含义很多,主要的是:忠于朋友,忠于集体,忠于信仰,忠于誓言。义气是维系人们之间的友好互助合作关系的纽带。 剧中主人公朱开山是讲义气的,妻儿.来到元宝镇不久.得知故友贺老四遇害,他发誓报仇冒死二进金场。 在非正式群体中,剧中描写的土匪群体,靠的是义气将内部人员团结成为整体,对群体以外的人的交往中也是义气为先。朱家与二龙山匪首震三江的友好互助合作的关系靠的就是义气。朱家主动帮助镇三江,曾两次救镇三江性命。镇三江讲义气,在经商中帮助朱家。 .剧中有关义气在平民社会中的表现,是对刘大保结义三兄弟的描写。刘大宝和赵班长及冯二铁三人结拜成了兄弟,他们生死与共,如大宝为了救冯二铁负伤,替赵班长受罚,为赵冯二人今后的生活费,三人绑架了潘老大.。事发后刘大宝夺枪自杀,为朋友两肋插刀。 2。恩怨相报 恩怨是个古老的话题,有仇报仇,有冤报冤,有恩报恩。同时又强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以德报怨和化干戈为玉帛,剧中重点描写的是后者。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恩怨相报主要用于政治领域,在阶级和民族的层次上使用。如提出阶级仇,民族恨。农民要向地主报仇雪恨,工人要向资本家报仇雪恨。在实践中,面对的不仅是具体相关的人,时而是敌对阶级的任何人和为他们服务的人员。对报恩,一般是限制在非个人层次对自己所属的群体,如报答党的恩情,报答组织的关怀,报答领导的帮助与教育。 电视剧中,对恩怨的描述的特点是,一方面表现了恩怨的普遍性,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必然会结成的关系。在相互合作中有恩,在彼此争夺中有怨。人们时时处处都处在恩恩怨怨之中。剧中强调的是报恩和化解冤仇。 主人公朱开山就是这样做的典范。他同谭家,潘家在争夺中结成的怨都通过他的努力化解。.朱家的儿子对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传武为放排的老独臂送终。传杰认张驼靶为义父,为他养老送终。 在对待冤仇态度上的宜解不宜仇,特别是以德报怨,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性格。表现了中国人宽容,大度。突出表现在对日本孩子一郎的态度上。当时日本人已经侵入该地区,民族冲突加剧,在几个日本人自己准备将他活着火化时,救了他,医好病并收为养子。这同尔后在开办和经营山河煤矿时与日本人的生死较量形成鲜明的对比。 3.亲情 .亲情是指具有血缘与姻亲关系的人之间的关系。如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婆媳、姑嫂,妯娌以及他们的远近亲戚..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人的最基本的关系,是亲情关系的纽带。剧中在这方面表现了中国的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的特点之一是热爱家庭.。为了维护家庭,制定了许多家规。如孝顺父母,教育子女,兄弟为手足之情,妯娌和睦,等等。在人们的观念中,个人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父母和子女。养家糊口,封妻荫子,是神圣的职责,家庭的地位高于自己的生命。这种观念,尽管受到革命的冲击,被当做“家庭观念太重”受到批判。但是直到达现在,仍然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了家庭可以牺牲自己,如传文是为了保护家庭而屈服于日人,而当传文得知传武的死讯后,用传武生前的手枪打伤了森田。. 与此相关的是,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有一种很独特的现象,可称之为半亲情。在中国的文化中,有义父义母,异姓兄弟姐妹,谓之干亲。在没有亲情关系,即没有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的人之间.在关系的密切性上等同于亲情关系,相互之间承担与亲情关系相同的责任和义务。剧中在异性兄弟方面,表现突出的是张大宝三人的金兰之好。 义父义子的关系有张垛爷和和传杰,垛爷死后传杰给他修坟送终,尽子孙之道。最后朱开山令儿子拜潘爷为义父,作为和好的手段和标志。朱开山认鲜儿为干女儿,使鲜儿和传文、传武成了兄妹固定为姐弟的关系。 4.热爱故乡 人们常把故乡与祖国联系在一起。有的民族将故乡和祖国用同一个词表示,如俄罗斯人。热爱故乡是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吸引人对家乡产生如此巨大感情有两大因素;一是那里的大自然,安葬祖辈和生养自己的土地;二是家族的人和代代相传的亲友的互相依存的关系。乡亲之间的这种亲切和依恋感情,是源于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使用的方言和共同的道德观念。人们在共同的社会规范下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正是这种情谊使人们热爱和怀念故乡。外出者最后都想返回家乡,哪怕是死后也安归故土。这种感情也是在关东地区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有亲疏不同的原因。 .朱开山一家和其他闯关东的山东人一样,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家乡。事业有成之后,回家乡,修祖屋,祭祖先,临终中也要落叶归根。遗憾的是,剧中没有通过情节说明热爱家乡的原由,也没有揭示出热爱家乡和闯关东两条道路抉择时的心理矛盾和斗争。只是用参加义和团为契机,作了简单的处理。 5。爱国主义问题 电视剧表现爱国主义精神有自己的特点,不仅是通过与日本人公开的斗争,朱开山参加义和团和以后的开办山河煤矿,尔后的是在哈尔滨参与对日的战斗和手刃日人,更重要的是通过人性中的矛盾来体现国家利益和民族气节高于个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朱开山.投资企业开煤矿,完全出于政治目的,.不能将.山河煤矿的开采权落到日本人手里。在这方面,中国的官吏省矿业厅的姚厅长,大资本家吴先生也是如此。 爱国主义有时是同人性相矛盾的,面对敌人要作生与死的抉择。如朱家大儿子传文在日本人危害家庭的威迫下,屈服于敌人,.受到父亲与妻子的申斥.,虽然最后射击敌人。剧中对爱国主义的描写是浮浅的,过于简单,只限于日人如何侵占中国的经济资源和为非作歹,中国人如何保护国家的资源等等。没有描绘出在这些人身上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也没有表现和反映当的社会情绪。 .. 五、澄清对历史的某些误解 现代人。由于受传统历史教育的影响,对我们祖辈的历史,有很多误解。其中有两个在剧中做了实事求是的澄清。 1. 热爱生活和享受生活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热爱生活和享受生活,是现代人的话题。实际上是为人类社会所固有的,历来如此。电视剧中种种人物,都在追求自己生活的幸福与乐趣。 我们习惯于将建国以前的社会,称之为旧社会。人们备受磨难,这是事实,应该怎样认识?这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天灾人祸,生老病死,其中特别是人们之间的彼此争夺,等等,造成了人们的种种灾难和不幸。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只是一个方面,人类生活的主要方面是幸福与欢乐,尽管幸福与欢乐标准不同。喜怒哀乐是人生的交响乐。 这里的生活指的是什么?包括三大内容;生存,享受和发展。在满足这三大需要的过程中,人们感到快乐与幸福,同时也会遇到痛苦与悲哀。.需要得到满足时,会感到“喜与乐”,得不到满足,会感到“怒与哀”。作为人来讲,追求欢乐是人的本性,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人都努力追求欢乐。电视剧中充满了欢乐,这也是人们爱看此剧的原因。剧中的主要人物在各自的追求目标而奋斗过程中,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剧中描写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寻求快乐和情趣。比如说大儿媳那文这个的角色看来主要是为了调和气氛的。她赌钱,出主意,制造把柄控制雇工,戏耍二儿媳.。婆母文他娘年事已高,还恶作剧,叫三儿媳假装怀孕流产耍弄二儿媳与三儿媳。开镰的头一天晚上,带着女眷在堂屋里喝酒,弹弦子,唠嗑.,喝多了还去地里唱歌跳舞。 2.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观念的另一误区,是将官方或主流社会倡导的道德准则与社会的实际情况等同起来。比如说,以前人们将封建的妇女观,如男尊女卑 ,“三从四德”,当作是传统社会的绝对的唯一的现象。实际上,社会所倡导和宣传的与实际状况,两者从来是不等同的。在历史的现实生活中,男尊女卑是存在的,严格遵守三从四德的妇女大有人在,但男女平等,不按照三从四德从事的妇女也大有人在。历来如此。.电视剧中巧妙地将两种情况结合起来,特别是表现了传统的妇女的美德,使剧情的发展具有民族特点,同时又有现时代的人情味。 在朱家的儿子与媳妇的婚姻中有父母之命,也有自由意志。女主人公文他娘是个继往开来的人物,她继承了传统的美德,作为妻子,母亲和婆母的角色可谓之贤妻良母。善良,忠厚,有人性。 朱家二儿螅“秀儿”,与丈夫从未有夫妻之情。但她严恪遵守妇道,尽儿媳之职,孝敬公婆。后来转嫁一郎,属于自由恋爱。 在事业上《闯关东》里的女人们,也不全是三从,她们在事业上也参于决策。勇于面对危机,.朱家老母文他娘.迎亲时虽遇土匪抢劫,但她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在街坊邻居受潘家唆使.进行恶意刁难时,.她们挺身而出,以性命相拼以保护尊严。在长子传文被迫投靠日本人后,妻子那文怒不可遏,决定手刃自己的亲夫,为朱家清理门户。. .与朱家密切相关“鲜儿”,先后与传文和传武相恋。她颠沛流离,几经磨难,最后当了二龙山土匪的压寨夫人兼作二掌柜。“鲜儿”是对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从一而终观念的直接的背叛。她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完全不同,虽然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她们各有自己的个性,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存在。 后语. .. 电视剧,终归是文艺创作,不是历史著作。为了达到艺术的效果,满足观众的情趣的要求,必然会有非历史甚者非现实的情节出现。如朱家儿子的婚姻关系,不可能是当时中国社会中的典型实例,但又没有因此而削弱历史的真实性。比如说,彩儿的经历是是脱离实际的,是为了配合其他主人公的情节发展的需要。大儿媳那文的所作所为,为电视剧增加了喜剧色彩,有的情节是不符合实际的,如从家里要了十块大洋,到镇上和韩老海打牌赌钱,结果赢回了韩老海等人的半个家当。作为王爷府的格格,即使有机会学会牌艺,但不可能有江湖赌徒的经历。诸多的虚构情节为剧中突出主题作了铺垫。 总之,电视剧《闯关东》为新时期的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又向史学研究提出了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