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谱写友谊篇章 1956年,刘忠义进入青岛第二针织厂工作,因为聪明好学,很快从学徒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技术能手。在日常工作之余,他依旧保持多频率的运动锻炼。高超的球技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刘忠义成为大家公认的“运动达人”,担当针织二厂足球队队长。1958年,有一个成为职业球员的机会降临到刘忠义身上,对方表示每个月可以获得36块钱的零用钱。而当时刘忠义已是厂里的二级技术工人,最终他放弃了这次机会。对于这个选择,刘忠义解释道:“母亲和妹妹都在青岛,需要有人照顾。我是厂里的技术工人,不能说走就走。” 1992年,刘忠义从针织二厂科研科退养,但由于具有维修针织设备的丰富经验,依旧被多家针织厂聘为技术顾问。1999年,根据中国与赞比亚经济合作协议,刘忠义被青岛市针织总公司特聘为专家顾问,前往赞比亚卡布韦市的赞中合资穆纺公司进行技术指导。一行班组成员中,刘忠义年纪最大,有人担心他的年纪适应不了当地气候和工作强度。但刘忠义凭借出色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让同事打消了顾虑。 当时,刘忠义所在的班组要从早上8点工作至晚上8点,很多同事休息不好,导致免疫力低下。此外,卡布韦市气候比较恶劣,雨季长达半年。高温雨季伴随着蚊虫肆虐,很多同事被蚊虫叮咬不幸患上疟疾。当地没有很好的医疗条件,为了预防疟疾,刘忠义坚持每天起床锻炼半个小时,增加自身抵抗力;同时他在房间会养上能吃蚊子的一种珍珠鸟,搭建“内外屏障”。班组组长感慨,“刘忠义年龄在班组中是最大的,但是他的身体却是最健康的。” 刘忠义表示,仅是建厂生产,还不足以达到援助标准。“卡布韦有很多土地,非常适合种植棉花,但不能直接转换为经济价值,没有人愿意种植。”刘忠义说,为了能更好发展经济,他和班组成员会给当地人普及棉花种植知识,免费向他们发放棉花种子和农药。正是他们的努力,当地人开始转变思想,选择尝试种植。当棉花丰收时,公司会以合适的价格进行回收,用作服装原材料。就是这样,刘忠义与当地人很快打成一片,每到周末他都会和当地人踢上一场足球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