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83|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普】郑州水灾可能是一个信号,地球正面临气候临界点…… 2021-07-25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7-29 0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21-7-29 04:19 编辑

@香官愚叟  @山苗  @DLW @尘埃落定 @蓝色海湾 @崔大嘴 @山水游@牛弟的阿哥 @wan老兵新传 @小鱼儿外婆 @沈阳天路 @岸上人 @威海杆哥 @今来 @铁锚 @大道致简 @冬晨泳@洪499683166   @Q八大关

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与气候变暖关系密切。
回溯历史,中西方文明中都有不少关于极端天气气候的记载。今年以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是频繁发生,创纪录的暴雨、寒潮和异常炎热天气相继登场。
一面是极端高温。
据新华网报道,新华社华盛顿7月1日电(记者谭晶晶),近日历史性高温席卷美国西北部、加拿大西南部等地,一些地区气温飙升至110华氏度(约43.3摄氏度)以上,热浪致数百人丧生。
加拿大西南部地区气温高达117.5华氏度(约47.5摄氏度),创下加拿大历史最高气温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西雅图、温哥华等地向来以“温和宜居”著称,气温不高不低,夏季平均气温通常不超过30度。气象专家表示,本次高温实属罕见。
“这次热浪,是北美洲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紊乱所致:本该自西向东运动的西风急流,突然剧烈振荡,变成南北运动;本该待在夏威夷的太平洋副高,突然跳上北美西海岸并强烈发展。”有媒体刊文表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8威望 +55 收起 理由
刘建华 + 8 淡定
冬晨泳 + 6
铁锚 + 8 赞一个!
小鱼儿外婆 + 5
今来 + 8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04:19 | 只看该作者
一面是暴雨不断。
近日,欧洲多地持续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冲毁大量房屋和道路。截至目前,已有百余人在洪灾中遇难。在受影响最严重的德国西部地区,倾盆大雨导致的水灾至少造成一百余人死亡,仍有约1300人失联。
世界气象组织近期发布的题为《极端夏季:洪水、高温和火灾》的报告指出,西欧部分地区在7月14日至15日两天内遭遇平时两个月的降雨量。
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洪灾造成的破坏是“超现实的”,“这令人震惊——我几乎可以说,德语中没有能够形容这场灾难的词语”。
根据日本放送协会7月10日报道,日本西南部的部分地区正面临几十年来最强暴雨,日本政府已向南部一些县的超12万居民发出了疏散请求。
从7月4日到12日为止,日本鸟取县与岛根县观测到的累积雨量,已达整个7月平均雨量的两倍,境港市、出云市短时间累积雨量均创下统计以来的新高纪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04:19 | 只看该作者
郑州大水可能是一个信号,灾情让人揪心。
7月17日以来,河南郑州、焦作、新乡、洛阳、南阳、平顶山、济源、安阳、鹤壁、许昌等地出现特大暴雨,强降雨中心位于郑州,最强时段集中在7月19日至20日。从7月17日20时到20日20时,郑州的过程降雨量达到617.1mm,相当于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雨量。
此次河南暴雨具有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短时降雨强、极端性突出的特点。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解释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大陆高压、台风“烟花”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了河南持续特大暴雨过程,而非某种因素单独影响。
大气环流形势稳定,降雨持续时间长。据河南省气象台副台长苏爱芳介绍,副高和大陆高压分别稳定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导致两者间的低值天气系统在黄淮地区停滞少动,河南中西部因此出现长时间降水天气。目前,只有等台风“烟花”更靠近我国后,环流形势出现调整,截断水汽来源,河南的雨才能停。
台风远程“操控”,水汽条件充沛。7月中旬,河南处于副高边缘,对流不稳定能量充足;
7月18日,台风“烟花”在西太平洋生成并向我国靠近。
“‘烟花’虽然还没有登陆我国,但其北侧和副热带高气压之间形成联通气流,持续向我国黄淮一带输送,在偏东风的影响下,大量水汽从海上向河南一带汇集,再加上河南本地的地势抬升,以及天气系统稳定维持的效应,造成了此次河南特大暴雨集中的情况。”
地势抬升,即地形原因。太行山区、伏牛山区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起到抬升辐合效应,强降水区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稳定少动,地形迎风坡前降水增幅明显,雨势更强。
对流“列车效应”也是导致极端强降水的原因。“列车效应”是指多个风暴单体(雷雨云团)先后经过同一个地点,就像列车的不同车厢先后经过同一铁轨一样,间歇性的短时强降水将最终导致发生局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在稳定天气形势下,中小尺度对流反复在伏牛山前地区发展并向郑州方向移动,形成‘列车效应’,导致降水强度大、维持时间长,引起局地极端强降水。”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收起 理由
铁锚 + 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04:19 | 只看该作者
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引发科学界注意。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表示,气候变化是今夏席卷西欧地区的暴雨和洪水的根本原因,在减缓气候变化取得成效之前,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将越来越多。
“如果没有气候变化,人们不会在加拿大和美国的西部地区观察到如此高的温度,这是气候变化的明显迹象。”塔拉斯说。
“地球大气每升温1摄氏度,就能多吸收7%的水蒸气,并在日后形成降水。”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教授斯特凡·拉姆斯托夫表示,测量数据已证实,在包括德国的中北纬地区,下小雨的天数在减少,而下暴雨的天数在增多。
柏林洪堡大学地理研究所的研究组组长卡尔-弗里德里希·施劳斯纳认为,在2021年已无需怀疑“气候变化能否促成气象灾害”,问题是这种影响的程度有多大。“我们知道,(全球)变暖会导致大雨增加,进而导致更频繁、更具破坏性的洪水事件。”
德国锡根大学建筑系教授拉米娅·梅萨里-贝克尔说,多年研究显示,极端天气可以更快、更剧烈、更频繁、更集中地发生。气候适应与气候保护同样重要,人们须完善城市排水和气象灾害早期预警系统,确保关键基础设施在极端天气下的承受性。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地球正面临气候临界点。在人类的影响下,地球气候系统正从“缓慢”量变转为“激烈”质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收起 理由
铁锚 + 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04:19 | 只看该作者
临界点有三个特点尤其值得警惕。
一是不可逆性:一旦触发临界点,系统是回不到从前的。
二是难预测性:尽管人们知道有临界点,却无法得知触发临界点的准确时间,这是最危险的。
三是蝴蝶效应:使得大系统转向全新状态的,往往是人们感知不到的微小变化。

这些气候临界点正在颠覆全球气候系统,导致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比如这几天的河南创记录暴雨。
很多人看到北极熊因为脚下的海冰融碎而掉落海里时,会觉得离自己很远。但最近的洪水其实已经告诉我们,在气候变化面前,没有一个人能够置身事外。或许,也到了思考自己能为减缓全球变暖做些什么的时候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收起 理由
铁锚 + 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04:19 | 只看该作者
其中永久冻土,更为可怕。
永久冻土下面有着大量的碳,都是数千年来从死去的动植物中积累起来的。科学家估计,冻土层中的碳甚至是目前在大气层中的两倍。
随着永久冻土解冻,土壤中的微生物结束冬眠,开始分解有机碳,释放二氧化碳,还有小部分甲烷,一种比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严重30倍的气体。
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2019年北极报告得出结论,北极地区的永久冻土解冻之后,每年可以向大气释放约6亿吨净碳。
因此,雨林的大面积干旱和永久冻土的大规模解冻,将会永久破坏一些固碳的地方,转而成为释放碳的源头。
根据《自然》文章引用的研究人员的测算,如果目标定在1.5摄氏度以下,全球碳排放剩余空间约为500吉吨(Gt)的二氧化碳,永久冻土解冻会占掉100吉吨,如果亚马逊雨林全部枯死,会再占去90吉吨,再加上北极附近的树林死亡释放出的110吉吨,接近一半的剩余空间就不见了。
2018年的一篇《科学》论文提出,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大西洋环流速度已经放缓了15%。
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欧洲更多雨,北非将更加干旱。
然后,这个北半球的循环被减弱了之后,将把更多热量留在南半球,将使得亚马逊雨林更加干旱,南极冰盖加速融化。
所以,这些气候临界点之间都是互相影响的,就好比多米诺骨牌层层下跌,越来越严重。
全球将会更频繁出现极端天气,直接后果可能是农作物减产、森林大火和洪涝灾害等。最后的严重后果,便是氧气含量减少,海平面上升,花费了几十万亿修建的海滨城市都将要后撤。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收起 理由
铁锚 + 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04:19 | 只看该作者
联合国气候理事会成员威尔·斯特芬表示:“如今全球的15个已知的气候临界点,已经被触发了9个,气候变化变得不可逆转,人类文明崩溃将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全球变暖都说了几代人了,但无论是从这9个临界点的动态表现来看,还是最近的河南暴雨,都在告诉我们,气候系统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已经是事实了。
除了发现气候临界点,我们还需要关注人类、社会和技术系统的临界点。
渺小的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大国之间必须达成共识,从根本上应对这场危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7-29 04:51 | 只看该作者


  渺小的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大国之间必须达成共识,从根本上应对这场危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04:57 | 只看该作者
蓝色海湾 发表于 2021-7-29 04:51
渺小的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大国之间必须达成共识,从根本上应对这场危机。

谢谢老朋友海湾大哥第一时间关注,点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蓝色海湾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7-29 08:26 | 只看该作者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7-29 04:19
联合国气候理事会成员威尔·斯特芬表示:“如今全球的15个已知的气候临界点,已经被触发了9个,气候变化变 ...

大自然的威力不可忽视,气候的变化与人类的破坏有着不可退却的责任。不是哪个国家能与之抗衡的,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反思。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7-29 08:56 | 只看该作者
极端天气频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7-29 09:20 | 只看该作者
敬畏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才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7-29 10:28 | 只看该作者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7-29 04:19
联合国气候理事会成员威尔·斯特芬表示:“如今全球的15个已知的气候临界点,已经被触发了9个,气候变化变 ...

敬畏自然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1-7-29 13:01 | 只看该作者
渺小的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大国之间必须达成共识,从根本上应对这场危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16:00 | 只看该作者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21-7-29 08:26
大自然的威力不可忽视,气候的变化与人类的破坏有着不可退却的责任。不是哪个国家能与之抗衡的,必须要引 ...

谢谢老朋友杆哥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16: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朋友山苗长老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16:01 | 只看该作者
868584 发表于 2021-7-29 09:20
敬畏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才好!

谢谢老朋友868584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16: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朋友今来兄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16:02 | 只看该作者
小鱼儿外婆 发表于 2021-7-29 13:01
渺小的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大国之间必须达成共识,从根本上应对这场危机。

谢谢老朋友小鱼儿外婆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1-7-29 16:22 | 只看该作者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7-29 16:00
谢谢老朋友杆哥关注,点评

不客气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2 01:09 , Processed in 0.05342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