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宏图(左)尹西明(中)沈江锋(右)在西湖泳池冰面上合影。本文图片都为受访者提供。
提起冬泳,大多数人想起的都是小河或者大江,把衣服脱在岸边,随时跳进去就能游的“野路子”。
其实冬泳也有“学院派”,清华大学的一群学生,就拿出学霸的态度来玩冬泳,从游泳池到肾上腺素研究个遍,不但如此,还有着严格的冬泳资格审核,甚至有可能把冬泳发展成一门正式的选修课。
尹西明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在读博士,也是学生冬泳协会的创始人,从2013年就开始尝试冬泳。2017年,清华学生冬泳队改革成为正规的学生社团,目前报名人数有40人左右,能坚持游到冬天的有20多人,本科生到博士生都有。
尹西明在西湖泳池冰面,他刚刚下水游了几十米,上岸后行动如常。
清华的西湖游泳池分为深水和浅水,都是露天的。1月18日中午,泳池里水温接近零度,空气温度更是零度以下。
尹西明介绍,物理角度来看,冬天泳池里的水结冰体积膨胀,可能会损伤泳池壁,现在每天都有人砸开冰面,在池子的一侧留一条泳道,可以有效避免损伤泳池。
尹西明和朋友们见面后,边嘻嘻哈哈聊天,边为冬泳做准备,他们几个人经常在一起玩各种极限运动。沈江锋是现任清华冬泳协会负责人,他这次没有下水,专心做起了摄影师。
尹西明和罗宏图数着123,一起跳到水里游了几十米,再上岸沿着泳池边来回跑一跑,在旁人看起来好像很轻松,气氛就像普通的体育课。慢慢的,两个人露在空气里的皮肤就泛起了红色,据他们说,身体也会感觉有些发热。
尹西明(左)和罗宏图(右)在冰水中。
沈江锋是生命学院的在读博士,他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一是到了极端的环境,人的肾上腺素会增加,把人体的潜力释放出来。另一方面在水里,血液肯定是流的很慢,但是离开水以后,血流会加速,所以有一个释放热量的过程。”
据他介绍,每次冬泳上岸以后,都会逐渐有种“很舒服的感觉”,这其实是大脑释放的内啡肽起了作用,内啡肽也被称为快乐素。
清华的西湖游泳池,是校内的冬泳“圣地”。
用尹西明的话说,现在冬泳协会好多人都是他“忽悠”来的,“我最开始没有忽悠他们冬泳,是忽悠他们秋泳和夏泳,游着游着大家都开始冬泳了。”
被“忽悠”对冬泳产生兴趣只是第一步,对于学霸们来说,冬泳的资格是有明确制度规定的,不是谁想游就可以游。尹西明说:“我们是从夏天开始游,一直游到冬天,基本上不间断,而且随着天气变冷我们游的距离会越来越短。”
不但如此,出于安全考虑,还要考到学校颁发的游泳深水证,并有两个以上的冬泳老队员介绍,才能加入冬泳协会,下水以前,还要签署安全承诺书。
西湖游泳池边为冬泳准备的热身工具。
沈江锋解释,人在参与冬泳的时候,下水的瞬间血管会收缩,如果没有几个月游泳的铺垫,很容易发生意外,这样严格要求,是对大家负责。
但是如果身体能够承受这样突然的强刺激,血管弹性会变得更好,就类似于短跑冲刺,把自己身体承受能力的域值冲开,很多参与冬泳的老年人心脑血管都比同龄人健康。
今年9月份,冬泳协会将继续招新,吸引更多的人来尝试参与冬泳。根据规定,夏天学生游泳每小时要收7元钱,但从9月份到第二年4月游泳池都是免费开放的,学校对于学生冬泳是非常支持的。
尹西明告诉记者,这其实是清华“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体育传统和育人理念的体现。据了解,在校方支持下,各项群众体育项目近些年都发展得不错。清华的学霸们,不仅可以在校内玩冬泳,还可以参加跳水、越野等多项运动。
在不久之后,冬泳甚至可能会成为清华的一门选修课,“学院派”冬泳真正变成学院派。冬泳协会的指导老师魏庆芃介绍,目前学校的体育教研部比较支持这个提议,已经在讨论具体实施方案。
西湖游泳池今后可能迎来更多参与冬泳运动的学生。
魏庆芃本人也是冬泳爱好者,但平时工作很忙,经常出差。据他观察,国内除了清华以外,开展冬泳活动的学校几乎没有。他认为,冬泳对于人的身体和意志都有锻炼价值,“这不是为了寻求刺激,或者显示什么,这是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近几年来,冬泳溺亡的新闻并不鲜见。究其原因,一是在江河里游危险系数高,二是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三是出现危险没有急救设备和人员的保障。
“学院派”冬泳毕竟是少数,但对于大多数冬泳爱好者来说,不妨也听一听这些理论知识。毕竟安全、快乐和健康,无论哪一“派”冬泳人,都是他们的共同心愿。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