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冬泳,有什么秘诀 刘老介绍说,三九寒冬,通常水温只有三四摄氏度,需要很强的毅力才能坚持下去。冬泳从开始到结束,都伴随着“冷”和“麻木”。 “那是身体和刺骨的湖水抗争的过程,刚下水的时候,有针刺般的感觉,皮肤遇冷受刺激后,等到内脏的血液回流到体表才稍微好受些,上岸后身体也是麻木的。”只有等到结束一段时间后,才会感受到冬泳带来的回报,身体变得格外暖和、轻快。 另外,冬泳还得控制好在水中的时间,刘老冬泳初期一次经历让他至今难忘。 “那天,零下8摄氏度,天空还飘着小雪,下水后,游了大概有四五百米,上岸来,寒风一吹,泳裤冻得硬邦邦的,身体不停地哆嗦,换上衣服后想跑跑步,暖和身子,但已经冻僵了,腿根本就迈不开。” 那时候,刘振军老人知道,这一次在水里呆的时间太长了。 后来刘爷爷慢慢摸索出冬泳的一些经验:通常是水温一摄氏度一分钟,比如水温是4摄氏度时,入水时间不能超过4分钟,“出水时以身体不发抖为标准,如果身体发抖就表明在水中时间超限了。” 两位老人没有“三高”和慢性病,感冒发烧都很少。他们说:“我们得益于游泳,但也不提倡大家贸然去冬泳,更不希望贸然去河里或者湖里游泳,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容易丧生。” 刘振军老人说,冬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从秋天开始连续游到冬天不要间断,如果没有这个过程,突然下水不但对身体有害,而且还特别容易发生危险。 “前几年,有一个三十几岁的年轻人,在岸边看我们几个老人在冬泳,他也下去了,向湖中游了20多米,返回岸边的时候基本上是一边喝水,一边回来的,最后筋疲力尽爬不上岸。” 刘老说,后来所有的冬泳者都在为这个人服务,把他拖上来之后,年轻人基本冻僵,也不能说话,大家轮流帮忙搓揉身体,喂热水,这才让那个年轻人慢慢缓过来。 事后了解到,这个年轻人平时是游泳高手,身体很棒,看一群老年人在冬泳,自认为自己也能做到,没想到就出现了这么个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