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02鱼象鱼说【今日关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2 1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时评:别金庸,游侠传有家国情
冯源/新华社

2018-10-31 17:04

字号
新华社杭州10月31日消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副并不工整的对联,浓缩了一十四部武侠经典,营造了千秋家国英雄梦。94岁高龄的金庸先生在香港辞世,“金大侠”与我们就此别过。
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金庸小说,首先是一章中国当代文学史。从首部作品问世算起,60余年间,它们光大了中国通俗文学的传统,成为全球华语文学的一张名片。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华人群体,就必然有金庸的读者。华人相聚,不问家乡,不分职业,哪怕素昧平生,纵使政见不同,只要提起金庸的作品,就会心生惺惺相惜之念。
金庸小说,也是一章传统文化的回归史。在他的笔下,既有家乡海宁的夜半潮声,也有负笈地衢州的烂柯对局,从白山黑水到苍山洱海,从天山塞北到巴蜀台海,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尽收卷中,读之者无不为中华文化之精、山川之美而心驰神往。
金庸小说,还是一章民族心性的启蒙史。少年心,英雄梦。随着金庸走笔如龙,历史事迹、稗官掌故信手拈来,虚构角色与真实人物穿插在文本之中,传递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气概,在年少的心胸中播下浩然正气的种子。
金庸小说,更是一章中国文化开放史。40年前,大门初启,伴随同题材改编的影视剧作品,金庸小说开始进入祖国内地。不少读者也因此首次知道了香江流淌着与长江、黄河一样的炎黄血脉,对“东方之珠”更生亲近之感。而一些外国读者从武侠文化入手,对中华文化兴趣也日益浓厚。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又沐浴了全球文化交流的风尚,从某种意义上讲,金庸和他的作品既推动了大中华文化圈的交融互鉴,又是这段交融互鉴历史的见证者,也同样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叶书简。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金庸和他的作品真正感染我们的,是鼓荡其中的浩然正气、家国情怀。它来自中国的文化血脉,给国人以文化的温暖。文学的天空星斗明灭,人间的豪情驰骋纵横。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山水游 + 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11-2 22:25 | 只看该作者
  武林大师“缔造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8-11-3 14:59 | 只看该作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4-27 13:08 , Processed in 0.02459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