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31鱼象鱼说【今日儒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31 1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国藩:人要常怀愧对之意
2018
10/31
11:20
祖道影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作者:游宇明

原载于《学习时报》原文有大幅修改.

曾国藩与胡林翼关系极好,书信、日记里提到他,大多数用的是“胡润帅”(胡林翼字润芝)这样明显有着亲切意味的称呼。曾国藩一遍遍地跟家人、朋友述说胡林翼对自己的好,比如胡林翼怎样为他筹饷,如何替他分忧,在皇上面前怎样替自己美言。胡林翼不幸早逝,曾国藩以两千两白银做奠仪,这笔钱可以轻而易举在京城买一所房子,足以见出曾国藩对胡林翼的感恩。


曾国藩书法

曾国藩从来没有对人讲过,胡林翼当年离开贵州归入湘军不久,朝廷责怪他没有及时赴鄂,让曾国藩命令其迅速前进,曾国藩曾在奏折中极力为胡林翼辩护,还说“胡林翼之才胜臣十倍”“将来可倚以办贼”。只要胡林翼取得一点军功,曾国藩一定会在奏折中大加赞赏。胡林翼后来由正四品的道员升为从二品的巡抚,曾国藩的举荐功不可没。

李元度是曾国藩的老部下,打仗很英勇,跟曾国藩个人的关系也非常好,曾国藩曾说:“次青于我,情谊之厚,始终不渝。岳州之败,星驰来赴。靖港之挫,从人皆散,次青追随贱躯,不离左右。出则呜咽鸣愤,入则强颜相慰。”但像许多有本事的人一样,李元度这个人优点金光四射,毛病也十分显眼:一是报喜不报忧;二是说得头头是道,做起来轻率敷衍;三是冒禀军功。徽州失手之后,不得已,曾国藩向朝廷参劾了他。然而,越到晚年,曾国藩越是想起李元度所做的那些好事,后悔自己的行为太激烈,几次向皇上上奏,千方百计加以补救。

在曾国藩看来,一个人有愧对之意,便少有得失心。得失心少了,对个人利益不那么在乎,你就会看到别人对你的友好,也就愿意向他人付出善意。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曾国藩没有这样说,但他以另外的一种表述,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意思。


曾国藩书法

曾国藩主张人要常怀愧对之意,也有勉人上进的意思。曾国藩智商平平,一个秀才考了三次,考进士最后中的也是“同进士”,左宗棠评价他:“欠才略”“才太短”“才艺太缺”“兵机每苦钝智”,他的学生李鸿章当面说他“儒缓”,他自己更是毫不掩饰地说过:“余性愚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时时有愧对之意,尽心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做京官,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身兼五个部的副部长;只是受命帮办团练,却成为剿灭太平天国的主帅,晚年更是官居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的高位。假若他没有这种理念,怎会有如此成就?

在六十寿辰之际,朝廷特赐曾国藩“国之柱石”的匾额以示褒奖。曾国藩病故后,左宗棠的挽联上联是: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元辅”指的就是曾国藩。即使如此,曾国藩还在日记中真诚愧悔:“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检视曾国藩的“愧对”之心,是要借鉴和学习他在自身所为与自身所得的对照上的态度与方法。曾国藩的“愧对”之心,反映出的是对自己的严要求和对他人的感恩之心。


曾国藩书法
2#
发表于 2018-10-31 18:08 | 只看该作者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4-27 19:18 , Processed in 0.02658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