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重要对谈”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关系以及防治腐败的根本之道 无论是与郭沫若的“甲申对”还是与黄炎培的“窑洞对”, 两次对谈实际上是一个主题,即如何防治腐败,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什么李自成农民军亡得这样快?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腐败。他的大多数将领贪图享乐,奢靡成风,无心打仗。吴三桂带着清军进关,当年威风凛凛的闯王大军溃不成军。“窑洞对”将这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现象,上升为“周期率”。黄炎培将问题提得尖锐,毛泽东回答得非常正确。 腐败亡国,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凡被造反推翻的,无不是腐败使民心丧失殆尽。在中国和外国,概莫能外。当今世界政党政治,腐败仍然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顽症”,甚至是“癌症”。许多政党由盛而衰,腐败是致命之根。共产党会不会重蹈覆辙,成为李自成呢?“甲申对”和“窑洞对”时,毛泽东思考了这个问题。“窑洞对”后,毛泽东和党中央仍在思考这个问题。 1948年12月,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虽还在进行,但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经确定。刘少奇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讲话说:现在革命形势发展太快,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现在不是怕太慢了,而是怕太快了。历史上从来有这个问题,得了天下要守住,不容易。“很多人担心,我们未得天下时艰苦奋斗,得天下后可能同国民党一样腐化。他们这种担心有点理由。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一个村长,一个县委书记,可以称王称霸。胜利后,一定会有些人腐化、官僚化。如果我们党注意到这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纪律性,就会好一些。”他还指出:“我们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后,要领导全国人民组织国家,如果搞得不好,别人也能推翻我们的。”刘少奇讲的这个问题也很尖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