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810鱼象鱼说【菩提花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10 1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7-8-10 14:03 编辑



佛教法器丨磬


佛教之“磬”,是禅林中最为神圣的一种法器。《禅林象器笺·呗器门》引《祗园图经》说:“佛衣服院,阿难所止,常护佛衣。执玉槌,用击磬,声闻三千世界。音中变亦说诸佛教诫弟子法。磬是梵王造之,及佛灭度,娑竭罗龙王收入海宫。”


△ 夏代石磬
“磬”起源于我国古代,在很早时期便成为重要的乐器。种类很多,有玉磬、铁磬、铜磬、编磬、笙磬、颂磬、歌磬等。初期使用玉料和石料所造的“磬”,是把石块磨成石片,形状如“矩”,中间折曲,两端低垂,如日本字母的“へ”字。到了南齐时代才有铁造的“磬”,梁代才有铜造的“磬”。利用一枚到十六枚的石片或铁片组合起来,由于利用石片或铁片的长短厚薄的差异,而发出不同的音律。如编磬,是用十六枚石片,按照十二种音律的次序,横列成上下两排而组成的。

△ 玉磬
佛教的“磬”有别于中国古代乐器的“磬”。乐器“磬”板样曲折,《考工记》所谓倨勾,一矩有半者。僧磬如钵形,《祗园图经》说:“可受五升。”可知天竺磬亦如钵器矣。
△ 大磬
佛教的“磬”,大致有“圆磬”(即“大磬”)、“匾磬”、“小手磬”(即“引磬”)等三种。“圆磬”有如钵状,多用铜铁等金属所造,大者径约二、三尺,高不足二、三尺。小者径约半尺,高不足半尺。“匾磬”是石造的。《禅林象器笺》说:“小磬如桃大,底有窍,贯绪,连缚小竹枝为柄,以小铁桴(槌)击之,名为引磬。盖因导引众故名。”现今之引磬,已改用木柄,贯以铜线。
△ 引磬
“大磬”的敲用,多半是在“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佛号”等处。“磬”是“法器”中的主脑,在寺僧集体行动时,由“维那”或“悦众”用它指挥大众进退起止,号令赞诵。维那管用“大磬”,“悦众”持用“引磬”。上殿时,“悦众”一人或数人,站在维那师身后,悦众是维那师的部属。维那起腔,悦众接腔;维那转腔,悦众跟腔。他们必须声声响朗、字正腔圆,以防大众高低失准,参差不齐。
佛教之“磬”,是禅林中最为神圣的一种法器。《禅林象器笺·呗器门》引《祗园图经》说:“佛衣服院,阿难所止,常护佛衣。执玉槌,用击磬,声闻三千世界。音中变亦说诸佛教诫弟子法。磬是梵王造之,及佛灭度,娑竭罗龙王收入海宫。”
本文来源:南海普陀山佛教 作者:正闻熏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17-8-10 14:0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5-2 07:59 , Processed in 0.03608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