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倒性攻势:解放军168小时彻底控制台湾 战争动员:中国政府意识到无法和平统一台湾,开始在东南沿海集结重兵。成建制、成规模快速兵力投送成为我军联合作战的重要基础。兵力快速投送的方式有三种:搭载飞机、舰艇等作战平台投送;动用运输机和民航客机远程投送;动用军用运输船或动员民用船只进行投送。南京战区,除了总部在厦门的第31集团军积极备战之外,直属军区第1、第12集团军也向沿海开拔;济南军区第20、26、54集团军的部分部队向南移动,广州军区驻防广东的42集团军部份部队也进入闽粤边境的战术位置,解放军军编成约四十个师、旅级部队,约五十万人。征调各式商货轮一千三百余艘。若干武警师也抵达东南沿海。在空运方面,东南沿海距台六百里内机场有九十五处,其中军用机场三十余处、军民合用机场二十八处;可容纳1300余架飞机。
**空中打击力量从兵力部署情况来看,分两线基地部署:一线基地主要是福建、浙江、广东沿海。二线基地主要是距离台湾战区较远的地方,作战距离超出飞机的作战半径,海南岛;包括苏恺系列高性能战机、空中预警机、大型运输机。解放军对台空中兵力运用是由防空兵及各型战轰机组成,约三千四百余架具有效作战能力;尚有超过九十架侦察机、约三百余架运输机,其中十余架属大型运输机,用以支援作战。解放军完成空中力量的作战部署,大致能够在战区集结各类飞机1000-1500架,巡航导弹1000-1600枚左右。从空中力量部署的情况来看,其特点为:战略空袭与战术空袭相结合。歼轰7、轰六两种轰炸机将全部投入作战使用,以配合一线和二线战术飞机进行联合作战。解放军歼-6无人战机,歼-7、歼-8、苏-27、苏-30战斗机与轰-6轰炸机,总数超过1500架。装备AA-12空中格斗导弹。 AA-12是一种"超视距"导弹,同时弹身装置有主动雷达探测器,最大射程90至100公里,比美国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IM-120)超出 50公里,携带30公斤高爆弹头,飞行速度4马赫。***岸基打击力量:"东风"系列短程战术弹道导弹,除配装现有各类子母弹头外,还可配备误差在40米内的石墨或燃气弹头,仅约7分钟即可攻击台湾本岛,到2005年底,大陆已对台部署784枚"东风"系列短程导弹,并以每年约75至100枚速度增加,同时开始部署误差可在10米以内的陆基巡航导弹。海基巡航导弹主要是东海10GPS制导导弹,射程1000公里。弹道导弹对交通枢纽的攻击包括集束和高爆战斗部直接摧毁以及地雷战斗部封锁,在较短时间内瘫痪和封锁通往交战地区的交通线。中远程巡航导弹和机载飞航式导弹则可以直接摧毁桥梁等设施。****海上打击力量部署: 在海上兵力方面,解放军海军约六十艘大型水面作战舰、四十艘攻击潜舰、超过四十艘中大型两栖运输舰,以及约五十艘近岸飞弹巡逻舰在内的大型舰队。
另外,有三分之二的舰艇编属于东海及南海舰队,立即投入对台作战,包括三艘现代级驱逐舰及8艘基洛级常规潜舰。*****两栖登陆部署两栖战舰艇登陆作战的舰艇,一个典型的两栖戒备大队通常由3艘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和两栖船坞运输舰组成,可携载1个2500人的两栖陆战远征分队。两栖戒备大队自带全套坦克装甲车辆、直升机和所有两栖战装备装具,可在距岸50海里的距离上,使用直升机、气垫船遂行" 超地平线"垂直和两栖登陆。解放军特种大队总兵力约一万七千余人,具陆上、空中快速机动及跨海登陆等三栖应急机动作战能力。空降部队总兵力约四万余人,配备各型作战输具八十余架。若对台发动特攻快速突击,可于六小时内飞抵台湾本岛进行空降、空投作战,以遂行远程机动及快速突击。解放军陆战队总兵力约八千余人。可遂行正规与非正规登陆作战。目前在两栖输具方面,已陆续换装新式两栖装甲车辆、登陆气垫艇等装备;在火力支援方面,陆续换装新式自走火炮、反坦克飞弹发射车等;在先遣作战方面,主要用以担任联合登陆第一梯队的滩头攻占、建立滩头堡的任务。据称解放军在小型水面舰艇上装备了对岸作战的导弹武器,能够在近海发起对岸攻击,用导弹摧毁临海公路的桥梁,甚至直接攻击行进中的目标。海军陆战队的一些支援飞机、运输直升机、多用途直升机等。 从近岸到陆地大约300公里作战空间(陆、海、空、天、电磁)的控制权;为两栖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打击陆岸纵深目标并对岸上作战提供近距支援;从海上向陆地投送兵力,独立遂行或支援陆军部队进行地面作战。两栖攻击舰有5-7艘,其他两栖舰船20余艘,可携载建制两栖远征分队5-7个,总人数12000-20000人。前72小时:*信息作战: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对台军所有目标方位及特征均已记录在案,打击方案已经过多次训练模拟,一直保持继续监控电磁频谱和电子信号,为信息攻击提供动态情报依据。同时继续掌握机动目标,进行远程导弹火力战的先决条件是确定目标的位置。台湾海峡的宽度对于解放军实施电子侦察并没有影响。解放军的图154大型电子侦察机,有多种大孔径侦察天线罩,并已安装了宽带电子侦察接收机。这种飞机定期在台湾海峡大陆沿岸上空作侦察飞行,台湾的固定雷达台站和通信台站情况大陆尽可掌握,至少对台军雷达和通信台站的常备位置和频道情况已经了解。任何一支军队在战时都要使用另外的备用频道或波段,同时有战备机位阵地等,解放军的电子侦察机在战时也能在大陆沿海上空保持监视巡航,连续跟踪台湾雷达和通信的频道和位置变化情况,而东南沿海建立的网络系统能够立即将侦察信息综合到指挥部的系统中,发动导弹快速攻击。
台湾电子战系统仅仅对有雷达或光电末导系统的导弹起作用,对惯性制导和地形匹配的导弹以及弹道导弹毫无作用。在有电子干扰的情况下,解放军可以利用这类导弹对事先确定的目标位置进行轰击,或者结合电子侦察攻击台湾雷达系统,不必使用容易受到干扰的反辐射导弹。依靠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打击方式,能够大大削弱台湾电子战能力。台军远程雷达天线通常有20至30米,甚至更大,接近解放军弹道导弹的圆概率误差,因此能够进行直接摧毁,或用集束战斗部进行摧毁。战术导弹的制空作战包括对台湾机场、雷达台站和通信台站等相关设施的袭击。摧毁一定数量的这些目标后,将严重削弱台湾的防空体系和空军出动能力。 台湾防空依靠由空军和海军的31个雷达站以及10多台机动雷达和4架E-2T预警机组成所谓"强网"系统,系统范围可覆盖台湾岛及周围广阔空域。该系统指挥中心设在台北贡关山地下指挥司令部中,在澎湖、花莲、屏东、高雄等处设有5个分指挥中心,在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地区设有16个联络雷达站,各个联络站能够整体联网并能与分指挥中心传递交换情报。这些固定阵地的雷达站能够在平时进行定位和探测,雷达或大型通信站天线系统不可能隐蔽,而且中远程雷达天线尺寸大,容易被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摧毁或命中。这些雷达系统和通信系统被摧毁后,台湾防空网将出现很多雷达盲区和通信盲区,解放军的作战飞机便可以通过这些盲区接近台湾腹地,进一步扩大战果。导弹火力急袭与航空兵协同打击台湾预警机,由于解放军的导弹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台湾防空系统遭受沉重打击,而且对机场的轰击可使台湾无法及时组织足够的战斗机升空拦截,因此解放军的战斗机出动能力不受影响,能够采取多批次多方向进攻,即便台湾预警机能够探测,也没有能力进行拦截。少量升空的台湾战斗机会遭到解放军部分航空兵的纠缠,无暇顾及保护预警机。 解放军的战斗机完全能够直接进攻台湾雷达预警机,削弱台军整个防空体系的预警能力。中国已研制出最新的 L-16型高速反辐射导弹。性能超过美国的AGM-88反辐射导弹。反辐射导弹是专门用于对付雷达的导弹,它利用雷达辐射的电磁波发现、跟踪雷达,并将其摧毁。在近几年来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都是用反辐射导弹摧毁敌方雷达,使敌方预警系统瘫痪,为大规模突袭行动开路。PL-16型是一种新型高速反辐射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地面和舰载防空雷达,可搭载于歼-10、歼-8、歼-7等多种飞机之上。该型导弹发射重量360公斤,射程约80公里(比美军AGM-88反辐射导弹要多30公里),最大射速2280公里/小时。
**空中打击 打击关键节点:指挥系统、信息系统、武器系统、后勤系统以及这些系统间的联络。在几小时内集中火力,同时遂行大规模的制空、制海并打击战役纵深高价值目标,在台湾防御体系和海空军遭受重创后,开始进行持续性的封锁和压制作战,切断台湾武器装备的补充渠道,至少减缓台军得到补给的速度。空袭主要是三种方式:一是摧毁地下加固目标。可能使用新型掘进武器或钻地炸弹,摧毁地下十几米以上的加固目标;二是监视跟踪并定点清除特殊目标。使用侦察监视打击一体化的歼六无人机,或使用隐身飞机和巡航导弹对台军雷达站等重点监控目标进行跟踪监视,一旦发现立即进行空中打击;三是彻底摧毁关键设施。可能使用歼轰7、苏30MK等飞机投放普通炸弹或大威力集束炸弹,毁灭性轰炸和破坏台军仓库、机场、野战部队等目标。为配合重要战役行动,在特定战区内将全面摧毁台电力设施、能源设施、生产设备和交通枢纽,瘫痪一切战争支援潜力和战争机动能力。 在台海战争中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比例可能会控制在60%-80%左右,主要攻击台湾具有高价值、高防卫目标,大量的空袭还是使用常规无制导炸弹。在精确制导武器中,激光制导炸弹的使用数量最多,主要是为了减少台湾平民的伤害。其中一种可能采用的武器为高空电磁脉冲武器。该武器作为一种精确打击武器,既能摧毁台湾的电子战能力,也能摧毁台湾的民用电力和交通网络。
按照1000架飞机和3000枚精确制导弹药的估计,在前三天的空袭过程中,日均空袭架次可能会维持在1500~2000架次。其中,第一阶段空袭强度,将会超过1000架次,个别情况下可能将达到1500架次以上。巡航导弹主要在第一波次及第一阶段中的关键时刻中使用,主要任务是袭击高价值目标和威胁性较大的目标,为后续的有人驾驶飞机进入创造条件。空军战机与海军舰艇展开战力保存与疏散作业,中国二炮部队机动发射车在首日陆续发射二百枚东风十一、十五型战术弹道飞弹与东海十号巡航导弹攻击台湾瘫痪台湾战力。 解放军导弹的对陆支援作战首先是清除威胁登陆地区的台湾中远程重型武器(包括反舰导弹和"雷霆"2000火箭炮)、陆军重型火炮和装甲部队的阵地、集结地,而轻型武器火力点则交由登陆兵的两栖坦克和步兵武器摧毁。解放军的侦察机也将担负目标指示和打击任务。最初登陆的部队是最为艰苦的,最需要导弹火力支援,需要导弹采用高爆战斗部或集束战斗部。"东风"11导弹携带集束战斗部将能够摧毁一个装甲连的阵地,效果相当于15000吨级的空爆核武器。为阻止日美干预台海,解放军必须在四日内登陆台湾。解放军二炮部队机动发射车在战争开始的第一日以多波次方式,陆续发射700枚东风-11、东风-15型战术弹道飞弹与东海-10型巡航导弹攻击台湾地区重点军事基地和军政首脑部门,瘫痪台湾地区战力。导弹集中攻击台北政军中枢,中南部的清泉岗机场、嘉义、台南机场、左营与马公军港、雷达站、炼油厂、电厂等地都遭到攻击。北部虽有防御网仍有40%的飞弹穿透命中,落点包括台北市中正区、台北县新庄市与桃园县等地,政经设施建筑物与设备损失达20%、军商港补给设施70%、机场功能损害80%、雷达通信站70%、飞弹阵地65%。
消灭台湾海上目标并为登陆船队提供火力保障,是解放军导弹火力作战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台湾附近活动的解放军舰艇或登陆船队,在离台湾本岛100千米左右时就已经进入了台军岸舰导弹的射程。尤其是向台湾进发的登陆船队,更要在台湾岸舰导弹射程或舰舰导弹的射程内航行数小时之久。在航渡过程中,解放军开辟海上通道并制止台湾海空军对编队的袭击都只能依靠导弹火力,直到编队靠近台湾海岸,护航舰只才能有效打击陆上目标。解放军弹道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台湾的岸防系统,包括对海雷达、海军通信中心以及导弹发射阵地。开辟通道的火力战中,解放军的弹道导弹并不需要打击清除区域外的台军武器,因为那些系统并不能威胁编队的海上走廊。 在限定范围内的台湾远程武器系统数量是非常有限的,部署阵地部分是固定式,部分为机动,解放军可以通过侦察系统的连续跟踪确定其位置,用导弹火力进行预防性清除。台湾对海防御同样是海空军以及陆军联合作战,在开辟通道的作战中,解放军的弹道导弹火力既要压制台防空系统,又要打击小型舰艇基地。
威胁海峡的台湾海军舰艇不仅仅是海峡区域内的导弹艇,还有西太平洋的大型作战舰艇,其装备的"雄风"2和"捕鲸叉"导弹射程足以覆盖海峡以内大部分海区,与导弹艇、岸舰导弹和空军战斗机构成了综合火力。解放军对付这些远距离目标需要动用轰-6丁或歼轰-7战斗轰炸机携带反舰导弹进行突击。射程达250千米的导弹,这类远程导弹有雷达主动制导和电视红外制导的反舰型号,这使得解放军能够从靠近大陆沿海的海面发射,打击台岛以东的台湾海军舰艇。在开辟编队走廊的火力战中,解放军同时发起压制台湾空军、摧毁台湾防空体系和指挥系统的攻势。 台湾将陷入损失惨重的半瘫痪状态,使解放军的后继攻势能减少损失并给予台军更沉重的打击。台湾陆军AH-1W型攻击直升机*后九十六小时以东海与南海舰队组成三支登陆舰队,在海空军兵力的掩护下分成北西南三方向航向台湾,北部为主力,另两个方向为佯攻牵制。解放军陆军踏上台湾土地并且处于数量优势,最后穿透台湾陆军的海岸防御线,进入北、桃、竹等县境,插入侧背,海岸防卫线失守,内陆激战十余天。具体作战样式为大纵深机降或武装伞降作战。首先,实施空中遮断和近距空中支援。使用空中力量彻底摧毁台湾桥梁、公路、铁路等交通枢纽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消除各部队之间进行相互联络支援的所有媒介,使之全部处于孤立无援、各自为战、自身难保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地面作战力量发动空中和地面突击行动,等对地面作战部队提供低空或超低空近距支援。
其次,在掌握制空权并摧毁台军地面60%以上火力的情况下,空中突击师使用数百架直升机进行大规模空中机动。进攻方向可能在 以北,任务是切断 通往 的所有交通要道,并建立前进基地。基地建立之后,可能继续进行两次或多次大纵深空中机动,以快速分割和歼灭台军。出动轻型机械化装甲部队进行城市进攻作战,在此种作战样式中,解放军全部乘车战斗,主要是依靠无人机提供的动态情报信息或侦察机器人等提供的地面侦察信息,对目标进行跟踪和打击。为防止环境污染,保证战后电力、能源、工业、交通、金融等设施的快速恢复,保证商品和物资的战后初期供应,维持解放区内的安全稳定,地面部队将负责对重点目标进行警戒和保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