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国际长跑节,在20000名跑友当中,有一位跑友是第一次完成自己21.0975KM的半程马拉松。他以2:19:54的成绩完赛,在20000多名跑友中排名第7372位,也许这样的成绩并不亮眼。但达到这一成绩的,是一位81岁的老人——汤伯成。 初次见到汤伯成,会觉得他与其它耄耋之年的老人并无两样。一旦他开始跑步时,则会发现他和年轻人一样,把智能手机攥在手里,不时地查看跑步APP,熟练地翻看自己运动的轨迹和这些天的历史记录。汤老就是这样坚持用跑步改变自己,身体力行去影响大家的一个跑步老人。 1962年大学毕业后,汤老被分配到了北京光华木材厂,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建起来的一家中央级企业。进厂后他担任起技术管理,汤老非常自豪地说道,火车站、飞机场、人民大会堂、北京饭店等北京十大建筑的门窗和地板,他们厂都参与建造过,这份工作一干就是36年。 回忆起工作那会,汤老说:“我那个时候,不爱运动,天天只琢磨工作,觉得自己还是个小伙子,身体好。”直到厂里的一次技术改造,100多台设备需要升级,工作量特别大。那段时间吃饭、睡觉他都在想解决方案,之后有一段时间经常拉肚子,自己一度怀疑身上长了瘤子,去海军总医院检查后并未发现什么异样。直至一位朋友与他聊天时一语道破,你这是思想负担太重,工作太认真,死心眼的结果。 1986年,汤老决定,在工作之余,开始跑步训练。 相较于工作,跑步对他而言还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用他的话说就是:“是很艰苦的跑步。”平时上班一心扑在工作上,连去离家最近的龙潭湖公园跑一跑的时间都没有,所以他只能利用出差的时间去跑一跑步。有一段时间汤老经常出差开会,每次临行前老伴都会为汤老收拾行李,但每次汤老都会趁老伴不注意的时候拿出行李,为的是腾出空间带上自己的跑鞋和运动裤。汤老说,“生活用品都可以不带,唯独不能缺少的是他的跑鞋和运动裤。”到一个地方开会,下火车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张地图,仔细研究。看住地附近哪里有地方适合跑步,就用笔开始标记、绘制,制定自己的跑步路线。在外忙完工作,他都会挤出时间去完成自己的跑步计划。 1998年,老爷子退休了,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跑步中。每天起来都很早,去公园跑步。即便是大年初一,一家人团聚之时,他依旧起个大早,独自一人北海跑了一圈,景山跑了一圈,天坛跑了一圈,初一人少这一圈下来觉得特别痛快,心里很愉悦,直言比吃一顿美餐还要高兴。有一年春节,湖面上结了厚厚一层冰,老爷子见状十分欣喜。平日里需要划船或是环湖才能抵达对岸,今天跑着直接就能到。于是他就在冰面上,跑过来,跑过去。 “跑一跑,跑脏了,涮一涮脚丫子,继续跑”。这句话成了汤老一个人尽情奔跑时的真实写照,他一个人跑着跑着,慢慢地就遇到一个又一个跑友。他们的加入让汤老的奔跑不会觉得枯燥,不会像没头苍蝇一样缺失方向。他们组成一只“老中青”跑团,汤老任团长,其它人有的刚刚退休,有的40出头,还在为生活奔波。汤老说:“和他们一边跑,一边聊,这样不觉得有疲劳感。”现在他们每天基本上是4点45分从龙潭湖北门出发,6点左右结束,跑的快时,或许跑回来龙潭湖公园大门还没开(6:00开门)。从他跑步APP上的历史记录来看,70分钟的时间大约能跑11-12km,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简单了。汤老还直呼:“跑5km、10km,不过瘾。” 汤伯成展示了这些年来,他参加长跑比赛所获部分完赛奖牌。2016年,汤老时年80岁时,完成了自己参加长跑比赛以来的首个半程马拉松(北京国际长跑节)比赛,这项赛事在2005年还只是一项10km的长跑赛事,他特意将这两块奖牌举起,展示他长跑比赛收获的荣耀和新的突破。 为了参加更多长跑比赛,汤老对不同比赛都做了功课。他发现很多比赛都设置有最低和最高参赛选手年龄的要求,年龄的增长让汤老很是担忧,他离那些长跑赛事已渐行渐远。 2017北京国际长跑节在4月举行的消息一出,汤老立刻查看参赛规程,年龄有下限但没有上限,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之后。可又让他头疼的是,今年的北京跑比赛,因为去年的火热而增设了抽签环节。汤老自己报完名后,又怕自己抽不上签,他又主动联系组委会,希望在自己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再跑一个半马,能够参加2017年的北京跑。
汤伯成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