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2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空军能追上美国,得感谢国际主义战士盖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30 1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5-30 20:13 编辑

中国空军能追上美国,得感谢国际主义战士盖茨




资料图:美国前国防部长盖茨

原标题:席亚洲:谢啦,国际主义战士盖茨!

本周,美国空军参谋长发表公开谈话表示支持国会关于复产F-22战斗机的计划。自美国国会今年早些时候提议复产F-22以来,这是首次有空军高官表示支持这个建议。作为局外人看来,恢复F-22战斗机生产似乎是美国空军重新走上“正轨”的必经之路,但在过去的这么长时间里,为何偏偏是美国空军自己一边对手头的F-22视若珍宝,另一方面又对复产F-22如此心存芥蒂?本周我们再来说一下这个话题。

此外,不久前1991年后首次北约组织的国际坦克竞赛在德国结束,美国未能进入前三。美陆军参谋长为此事专门在本周的《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解释原因。北约的这个坦克竞赛和中、俄等国共同竞技的“坦克两项”究竟有何异同?我们能从这两场比赛的对比中借鉴些什么?这将是本周的第二个话题。

当初是你要停产……

要谈今天复产F-22,我们得从一个问题说起:美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在战斗机领域一枝独秀的呢?

掰着手指算算,或许这大概要从F-4“鬼怪”说起了。有很多人要说,“鬼怪”身上有很多“糗事”,比如在和中国空军歼-5对抗的时候“自相残杀”,比如在越战中因为没有机关炮眼看着越南人的米格机没办法……然而,从总体战损比来看,F-4在越南的表现是压倒性的。此后以色列、伊朗等国使用的F-4战斗机也在它们各自参加的实战中,对苏联、法国等国同期研制战斗机表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

现代空战,电子设备和先进机载武器的作用越来越大,苏联人当然知道这一点,从早先美苏战斗机分代观点差异就能看出来:苏联认为F-4已经比米格-21先进一代,应算作第三代战斗机。之后,苏联人放弃了以早期米格-21为代表的轻巧、简单,不装复杂电子设备的设计思路,米格-23成为第一种真正将战斗机和导弹、雷达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设计的苏联战斗机,从而可以与F-4相提并论,这更凸显了F-4的成功。




赎罪日战争中,以色列F-4发射 AIM-9D“响尾蛇”导弹击中一架米格-21的照相枪照片

也是从F-4的研发服役开始,苏联主力战斗机始终就比美国同时期战斗机落后那么一点:在苏军使用米格-21为主的时候,美军使用的是F-4;米格-23在1970年开始列装的时候,F-14/F-15已经接近入役,能与之对应的米格-29和苏-27,直到10年后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姗姗来迟。

客观来说,20世纪80年代刚入役的米格-29和苏-27在电子设备领域与同时期的F-14/15/16相比也存在着差距。包括中国空军的苏-27战斗机在内,其火控系统都是相当简单的,在使用R-27导弹的时候都存在需要“心算”导弹命中目标时间的问题,而且判断是否命中要依靠飞行员“注意观察爆炸火球”。

可以说到了冷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国空军对苏联依然掌握了战斗机性能优势,但这种优势已经不是像F-4对付米格-21时那么明显。

就以中国空军为例,我国的苏-27SK和歼-11战斗机在“金头盔”比赛中摸索出了一套极具特色的超视距空战战法,在对抗电子系统对自己有压倒性优势,不亚于现代西方先进战斗机水平的歼-10时,可以相当有效地缩小差距。可想而知,冷战末期苏联空军也一样可以从战术上入手,从而与F-15/16对抗。

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美军要上马F-22战斗机了:他们需要一款“革命性”战斗机来确保先进性。

1991年,美国空军宣布YF-22原型机在竞争中获胜;

同年底,冷战结束。随着俄罗斯空军的迅速衰落,F-22成了屠龙刀。此后,F-22的研制生产节奏整个就慢了下来。

按最初计划,1996年F-22战斗机就应该入役,但事实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好整以暇地对YF-22做了大幅度修改。最终在1997年才制造出了第一架我们现在所看到的F-22战斗机。

但随着冷战结束时间日久,美国人觉得F-22没有了用武之地,这款被禁止出口的战机似乎越来越看不到前途;尤其美国开展JSF计划,推出了“廉价第四(五)代战斗机”概念之后,F-22就显得更加“鸡肋”。




F-22生产线

多说一句。今天的F-35虽然已经被抱怨贵贵贵,但按照2012年汇率,每架F-35算上研制经费的采购成本也还没超过2亿美元;而F-22算上开发经费的单价耗资高达恐怖的4.12亿美元。忘记所谓1.83亿美元的说法吧,那只是一个“制造费用”,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很多零部件都没算在里面。相比之下,F-35真是称得上“便宜”。

在这种背景下,F-22产量被一削再削,从最初的750架,削减到339架,又削减到277架。虽然美国空军在2004年提出至少要381架F-22才能满足未来需求的建议,但国防部驳回了这一提案,硬是将生产数量砍到了183架。

2008年11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亲自对国会陈述说F-22在后冷战时代的冲突,例如伊拉克和阿富汗毫无用处;2009年,盖茨又提出将在2011年停产F-22,并在第二年宣布之前的提案已成为国防部最终决定。为推行这个方案,盖茨还不惜开掉了一票呼吁生产更多F-22的空军高级官员。

虽然当时F-35项目已经开始暴露出问题,但盖茨的计划似乎还很美,180多架F-22足够满足要求,相对廉价的F-35看起来可以满足所有需要;俄罗斯的T-50虽然在2010年首飞,但那顶多能算是四代半战斗机,还是无法和F-22相提并论,中国的第五代战斗机更是连影子都看不到,当时国际上普遍的说法是,中国五代机确实在研制,但其首飞可能起码要到2020年……




盖茨绝对想不到歼-20会在这个时间点横空出世

所以,笔者很想知道2011年盖茨来到中国与胡锦涛主席会面时怀着是怎样的心情。双方就在歼-20首飞后的数小时进行,会后,盖茨说“我直接向胡主席询问此事,他说这次试飞和我的访问绝对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一次预先计划好的试飞,我们就没有谈更多。”同年7月1日,罗伯特·盖茨黯然离开五角大楼——有报道称,盖茨后来曾说:“我永远不会原谅胡锦涛。”

我们能说啥呢?或许应该说,正如小布什总统为我们送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盖茨先生用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代价,为中美空军差距的缩小,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据消息,歼-20战斗机的武器测试工作也已经接近尾声,接下来可能将赴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某基地开始为服役做准备。装备了霹雳-15和霹雳-10的歼-20战斗机凭借巨大的内油量和极佳的气动力学设计,以及先进的电子设备,完全具备和F-22抗衡的能力——事实上这是歼-20设计的基本要求,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怎么好意思送盖茨先生一程呢?

相比之下,随着F-35问题不断曝光,到现在这种战斗机作为一种空优战机基本上已经可以宣告“没有治疗价值”了。它基本上就只能去欺负没有反隐身能力的老四代机,碰上歼-20的话,基本就是“看不见”(雷达反射面积的区别导致歼-20对F-35的发现距离要比F-35发现歼-20远一倍)、“打不过”(超视距空战中要面对PL-15导弹的射程优势和歼-20的先敌发现优势,近距离空战你再怎么着也打不过稳盘性能赶上F-16A的歼-20)、“逃不掉”(F-35不具备超巡能力,而歼-20内油量够大,可以很大程度上无顾虑开加力,且由于减阻设计好,歼-20不开加力也能勉强飞到超音速),其实和四代机面对五代机的时候没啥区别。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最合理的选择就只剩下复产F-22——然而这并不容易(详见施洋之前的军评)。但那又有啥办法呢?除了维护空军这些当初支持F-22停产的高级官员的面子,现在美国空军实在没有啥理由能拒绝复产了——尤其是国会都表示“钱不是问题”的时候。

说到这里,我们要再次感谢盖茨先生,他的果断决策让美国空军原地徘徊了5年——事实上,从F-22复产的各种麻烦来看,搞不好他给中国空军送来的宝贵时间甚至可以达到10-15年。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10-15年的追赶时间,这是多么宝贵的财富。

啥都不说了,这都是感情啊!

转播到腾讯微博


谢谢您啊,罗伯特·盖茨同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我心向佛 +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6-5-30 2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5-30 21:58 | 只看该作者
科技进步、我们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5-11 23:29 , Processed in 0.04052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