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玄学论坛0408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8 1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什么是「轮回」?有人给了一个定义,说是「不完美」、「不圆满」,我觉得说得很好。的确,人生总是苦乐参半、毁誉参半,不要太在意,否则只是和自己过不去。——大宝法王噶玛巴《龙树亲友书》

证悟是什么?它不过是认识了自己的心。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心能够知晓世间所有事情,却很难了解自身,这就像眼睛能够看见全世界却看不见自己一样。——丹津.葩默《雪洞》

悉达多为什么舍弃王位?为什么做苦行?为什么最后到菩提树下禅修,然后证悟实相?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促使他这么做?这是因为他见到了生、老、病、死这些痛苦显相,这激励了他,最后他在菩提迦耶,成为了一位出离轮回、远离生老病死的殊胜觉者,也就是佛陀。——大宝法王噶玛巴(2009.1.1)

我们应该要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孩子无法上学,甚至没有足够的食物、干净的水或医疗的照顾。当我们想到这些,我们会发觉相对来说自己真是好太多,并且发现自己有多幸运。但是这种幸运感...是一项提醒,让我们了解自己有责任,帮助那些不具同等机会的人——大宝法王噶玛巴《会见欧洲新生代》#周五不剩饭#

大家都为各种原因努力工作。如果上班时你在想:“唉,我要养活家人,他们都得靠我。”工作便成为惩罚。若反过来想:“我为他们工作,他们将安心。”那么工作就不再是苦差,而是一种布施与精进。因此,修持不需要到其它地方,你只需要正确的态度。——苏曼噶旺仁波切《良言》

只要心中保有一念不害众生的心,这就已经是功德一件了。因为这念心已经帮助你自然而然地在自利利他了,希望大家铭记在心。——大宝法王噶玛巴《菩提道灯论》

【药师佛心咒】药师法门是最适合病苦的人修。众人有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字,一经其耳,众病悉得除身心安乐。【喋雅他 嗡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喇杂萨目 嘎喋 梭哈】祈愿世界和平、无有灾厄、有情众生吉祥安泰!病苦众生得以康复!

在大慈和大悲里,没有丝毫分别'我的'或'非我的'成分。正因为没有分别,因此也就没有执著。大慈和大悲只会导致快乐和减轻痛苦。它们不会带来忧伤苦恼。没有这种爱,生命便没有意义了。有了慈爱和悲心,生命必会充满平和、喜悦和满足。所有人真正渴望着的爱,是慈爱和悲心。@佛教微博

我的东西给人家用了,我自己怎么办? 这是饿鬼的逻辑。 这东西我用了,别人怎么办? 这是菩萨应该学习的规矩。——寂天菩萨

在佛教中,用空性可对治实有,但最后,空性也是空性的。就像洗衣服时,用洗衣粉可去掉污渍,但最后,洗衣粉也不能留。

#星雲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淡泊可以使人宁静,宁静也可以使人淡泊,当我们懂得淡泊的生活,那才真正拥有了人生。

有些父母对儿女特别溺爱,为了儿女什么都能付出。但是,感化对方了吗?你越溺爱,他们越不满足;你越想办法满足他们,他们的抱怨越多。为什么?因为你的发心错了。你把他(她)当成“我”的儿女,这是贪心,所以感化不了。怎么改变?把儿女当成有缘的众生,以慈悲心来对待。心清净了,才能感化哦!

当你想行动或说话时,首先检查你的心,然后,坚定地如法行动。当你觉得心中有贪欲或嗔恨时,就不要行动或说话,就像木头一般如如不动。——寂天菩萨

利益之念——代表对所有人伸出援手的善念,不论对方的地位高低、好坏,不考虑对方是否曾经帮助过自己,或是否相识。它不只是对你自己的朋友、亲戚、儿孙和妻子充满爱与感情。——《遇见.巴楚仁波切》

今日4月8日,藏历三月初一,禅定胜王佛节日,作何善恶成百倍。值此殊胜日请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善业、吃素、放生、供灯、持咒、诵经。回向、祈愿世界和平、无有灾厄、有情众生离一切苦难及苦因、平安喜乐、吉祥如意、福德圆满、自利利他!

有人还写他的恨写了一本书,这真的很不容易──其实,这只是苦了自己,你若怀恨,首先受伤害的是自己,对你所恨的人可能一点都没影响,结果你自己饱尝记恨的后遗症,首先是睡不好,接着易怒,最后朋友也会远离你,仔细想想,记恨真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呀。——大宝法王噶玛巴《龙树亲友书》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到人群、到外面的时候,就特别打扮自己。事实上这种打扮是一种“你并没有利益他人或降伏他人”的烦恼。你为什么要打扮的目的,是你希望要诱惑别人,甚至引起别人的贪欲心。让别人生起一种烦恼,或者引人注目,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大宝法王噶玛巴《生活中的佛法》

大部分的人都没办法作正式的闭关,原因当然是必须工作。既然每个人都不得不工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把工作和修行结合在一起。工作之所以能和修行结合,主要的关键是我们的态度。心正行正,功德自然累积;心邪行邪,就造作了恶业。——天噶仁波切《正见与修行》

在直至成佛之前,都是会有过失的,我们要静下来反省自己是不是有错,即使是一般世间人,都会重视是非对错,一个佛弟子更要往内心去看自己是善是恶,才可以说自己是佛教徒、是修行人,我希望大家都要记得。——大宝法王噶玛巴(第28届噶举祈愿法会开示)

最好是活在当下,无悔于过去、无求于未来。对于任何出现在眼前的事物,我们必须能够看到它的好;能看见它的好,这样好事才能从中而来。——大宝法王噶玛巴《百段引导文》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16-4-8 15:03 | 只看该作者
淡泊可以使人宁静,宁静也可以使人淡泊,当我们懂得淡泊的生活,那才真正拥有了人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5-15 22:00 , Processed in 0.03037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