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3 | 一个清纯可爱的小姑娘,却变成讨人嫌的长舌妇了(之23)
一个清纯可爱的小姑娘,却变成讨人嫌的长舌妇了
7月24日 小雨 巴塘→芒康(觉巴山)
6:00,天刚蒙蒙亮起床,沿巴楚河继续西行。
巴楚河从海子湖下来时,还是一个清纯圆润、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小婆嫫)。一路上我们是看着她长大的,现在她已变成讨人嫌的长舌妇了。从巴塘出来9公里,汇入金沙江后,更象一个臃肿、迟缓、浑浊的老太太(嫫拉),表面似乎安详,内心却隐含着更加可怕的暴躁。
7:49,竹巴龙,金沙江东岸,这是进藏前的最后一个村庄——对面就是朝思暮想的西藏了。
西藏,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
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
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
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
他说:在这一千年里我只热爱我自己
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
没有任何泪水使我变成花朵
没有任何国王使我变成王座
——海子《西藏》
冒着阴冷细雨,我们下车到桥头“长漂烈士纪念碑”前,默哀拜祭一番英灵。纪念碑是1987年9月30日,由中国长江科学漂流指挥部、白玉县、巴塘县和得荣县人民政府共同建立的。
1985年6月20日,尧茂书将“龙的传人”号放入长江源头,开始了悲壮的单人“首漂长江”之行。
然而,在人迹罕至的长江上游漂流了1200余公里, 7月24日,却翻船遇难于金沙江通珈峡中,壮志未酬——写到这里,我忍不住大吃一惊——这天不正好是英雄殉难十七周年的忌日吗?
1986年6~11月,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中美联合长江上游漂流探险队三支队伍漂流长江,其中又有10名队员不幸遇难。依稀记得当年还在集美读书时,我们学校就曾邀请到漂流队长王岩——集美航海专科的一个校友,给我们作了一次报告会。他描述的沿途壮丽景色,以及种种非人经历,令我十分神往。
金沙江大桥,318国道穿越天堑要津之一。大桥两端留有桥头堡,鉴于其战略位置重要,一般不允许外人拍照。桥西头已是西藏地界的朱巴村。
进入西藏地界,沿着金沙江,江上浊浪滔天,道路泥泞异常。3371公里~3373公里间,路边立着塌方飞石△标志,全国公路少见的标志牌。天上的雨闷闷不停,石块从山崖频繁抛坠下来,上面象躲着一个精力充沛、居心不良的捣蛋鬼——磨盘大的石块滚到江中,溅起几米高的浪头。泥石流堵住的地方,已被前面车辆勉强压出两道车辙。而洪水冲垮突然中断的瓶颈处,修路民工就临时往山壁凿出一条过道,这种无奈的疏通,犹如饮鸩止渴。路不断塌,不断往山腹掏挖,呈倒岩状,形势只会越来越危急。当地路政部门为控制山体滑落,石砌护坡再罩一层巨大的钢丝网,强劲的崩裂仍把护网扭曲,撑挤得支离破碎。
3376公里处的二道班,是座被遗弃的砖房,这种地方太危险了!不能留人住人。
3377公里碑处,我们不约而同闻到刺鼻的汽油味,徐榕新慌忙停车,用雨衣垫在稀巴烂的路上,钻进车底,是底盘的油管被刮,漏油了!
幸好及时发现,否则,如果油箱里没有油,在这种危机四伏山路上,后果恐不堪设想。
慌乱中,我把军用大衣上腰带扯出一截,剪下。老徐在车下用以绑扎,止漏。
海通兵站附近,几处低洼路面已被水淹浸上来,不容片刻拖延。洪水岸边前进,急急如律令!
3414公里处,加色顶村。开始登山。宗巴拉山是我们翻越川藏线上第七座大山,海拔4139米。山顶草坡绿油油,美得象女子凝脂般的肌肤,没一丝瑕疵。在云雾飘渺的山坡上,还安扎着几顶牧民毡包。
我的水笔、圆珠笔,这时都写不出东西来——原来水笔也有高原反应——只好用备用的铅笔。
也许我们经历了一段怪坡?还是真的高原反应?视力竟产生邪门的反差——是误差?车子行在缓坡,上坡好象下坡,下坡又似乎上坡。我们相互打赌,不信,停车,站到路上一看,都连连摇头,嘿!真见鬼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