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汇泉湾泳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猴年到!致敬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转基因猴"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6-2-11 09:15 | 只看该作者
猴年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6-2-11 10:15 | 只看该作者
猴年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6-2-11 1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04: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2-10 14:55 编辑

 猴的王国

  太湖边的西山岛,研究平台建立不到7年,590余头猴。猴年新春天气不错,猴儿们也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宽敞的猴房,享受的是阳光空调房的待遇。“给猴子住单笼,当然更便于管理。然而,猴子在大自然中是群居的,在一个狭小的密闭空间里离群索居,它们容易抑郁,健康和精神状况都会变差。”所以,除非有特殊情况必需单独操作,西山的猴舍通常都是22-28平方米的大开间,顶棚部分透明可采光,适合10-15只猴集体生活。大猴房里有水源热泵,单笼里有中央空调,绝对不会让猴子们冻着。据孙强介绍,食蟹猴不怕热,夏天都不用开空调,冬天则保持18℃-22℃的室温。

  猴的一日三餐足量、丰富,营养均衡,不仅管饱,还管预防肥胖。除了标准化饲料,每餐都要补充蔬菜水果,“因为食蟹猴不能自然合成维生素C”。香蕉、苹果和花生是它们最爱的食物。猴舍里还为它们配备了玩具:地洞、拉杆、吊环、秋千……生活如此多姿多彩。于是,和自然界中一样,室内的“猴的王国”也会出现“等级高下”,每一间猴舍都会有猴王,也会有最受欺负的那一头。因为担心最弱的猴子每况愈下,工作人员不时会来一次“强强配”“弱弱配”,为猴儿们重新“分地盘”。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6-2-11 0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04:34 | 只看该作者

 科学世界

  “致敬,为人类生命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的实验动物们。”苏州灵长类研究平台的院子里,立着这样一块碑,表达着人类对实验动物深深的感激。

  小鼠是我们最熟悉的实验动物。但是,很多复杂的疾病啮齿类动物无法模拟,好多药对啮齿类动物也不起效。所以,猴是另一种必不可少的模式生物。不仅可用于脑功能、艾滋病、生殖健康等复杂研究,而且诸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研究,猴也能更好地“扮演”人的角色。

  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所长、著名科学家蒲慕明告诉记者,如果人类不求助于灵长类实验动物,恐怕二十年后,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自闭症等复杂疾病患者快速增加,却依旧无药可医,会让全世界的医疗系统都崩溃。

  其实,人类对实验动物最好的回报,是源源不断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人类生活。比如,为了将食蟹猴从出生到性成熟和怀孕的一代时间由5.5年缩短至2.5年,孙强团队找到了精巢异体移植的捷径。取1岁多的小猴子一侧睾丸,切片后移植到不会出现排异的裸鼠背部皮下孵育,第10个月便可看到猴的精子。再不多久,便能得到试管猴。“如果伦理上许可的话,这个方法可以帮助那些童年时接受过放化疗的男孩,保留拥有下一代的机会。”

图说:科研人员实验过程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6-2-11 0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04:34 | 只看该作者

人猴情谊

  “照顾一只猴子,真的就跟照顾一个孩子似的。”成功培育一只试管食蟹猴,需要观察月经周期、采精、超数排卵、腹腔镜手术、新生猴护理……相处久了,科研人员不仅分得清每只猴的不同长相,还能将猴驯得服服帖帖——实验师上前观察母猴月经情况时,猴子非但不会满世界乱跑,而且主动配合检查。

  这里开展的全部研究与实验,均通过中科院的伦理审查。每一次操作,都是竭尽所能的细致与温柔,谁都不舍得不让猴子受苦。孙强举例说,取卵用的针,比圆珠笔芯还要细很多;腹腔镜手术最大的开口半厘米,而猴子之间家常便饭的打一架,伤口就好几厘米。最大的伤害来自于互相打斗,而其它的健康问题,多数能提前发现和精细治疗。“曾有一只猴,几乎快死了,但我们都不愿意放弃,千方百计治疗与照料,一周后终于把它救了回来。”每一只猴子,即使是不再有实验用途,都要为它养老送终。

  在西山研究平台,人们是没有自己的时间的,一切围着猴子转。孙强至今仍记得2010年国庆节的那个晚上,黑灯瞎火跌了一跤,摔断了锁骨,本应立即手术给接上的。但是,超数排卵的猴子已经候着了。忍着痛,他硬是站着完成了操作,这才有了后来闻名于世的自闭症转基因猴。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6-2-11 0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04:34 | 只看该作者

【记者手记】

  灵长类动物研究平台实施严格的检疫制度,记者终于还是未能获准进入猴舍。不过,听说除了孙强团队和相关课题组,哪怕神经所的其它科研人员都未曾入内。一方面,怕人们进进出出将病毒和细菌带进了猴舍,尤其是怕肺部感染,所以专职工作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两次做两次胸透。另一方面,科学家们也担心突然出现一张生面孔惊着猴子。这大概是记者最心甘情愿接受的一次“拒绝”了。感谢你们,为人类健康而奉献着的实验动物们。不给你们带来不必要的干扰与伤害,大概是我力所能及的唯一致谢了。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6-2-11 08: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26 02:50 , Processed in 0.10808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