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汇泉湾泳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才是农历新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6-1-18 19:46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帖子,长了知识,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6-1-18 09:31 | 只看该作者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1-18 05:58
每个人心中的腊八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6-1-18 0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6-1-18 09:4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6-1-18 10:25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了,谢谢,长知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6-1-18 1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6-1-18 11: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6-1-18 12:24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对腊字有了如此多的了解,谢谢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6-1-18 13:14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6-1-18 06:0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6-1-18 07:35 | 只看该作者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1-18 05:58
缘何在“八”

过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6-1-18 07:36 |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6-1-18 08:05 | 只看该作者
过了腊八就是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6-1-18 08:13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05: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1-17 13:59 编辑

缘何在“八”


腊八节最终得以形成和确定“初八”这个日期,是佛教进入中国以后的事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是最早的关于腊日为某一固定日期的记载。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受官方提倡而日益兴盛,而在传说中佛祖成道之日的十二月初八,佛家会举行纪念活动。于是,作为君王祭祀节日的腊日,便与佛教中的“佛成道节”合流,腊八节也借此扩大了它在官方和民间社会的影响,成为了一个民俗节日。在《荆楚岁时记》中,宗懔还说:“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这里提到了行傩仪逐瘟疫的古俗,不过“金刚力士”乃是佛家之神,可见此时佛教文化与腊八节的关联。

食腊八粥是后世腊八节里最重要的习俗。佛家对此有其自己的解释。传说中,释迦牟尼未成道前在深山苦行六年,每日仅食一麻一米,日复一日,骨瘦如柴。这时候恰遇一位牧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乳糜即乳粥,是用牛、马的乳汁和米粟煮成的。后来佛门僧众很看重这种给了佛祖力量的粥,于是在佛成道日举行诵经活动,并且仿效牧女煮粥给俗众食用,广结法缘。之后民间依照佛家,也在这一天煮腊八粥食用,并且在人与人之间互相馈赠。

腊八节起源于中华民族对于农耕文明的“时间自觉”,它的延续又是通过佛教文化对世俗民众的影响。关键的是,从佛门施粥,进而发展到民间赠粥,是以佛教的“乐善好施”精神,为腊八节提供了一种关于“仁爱”和“感恩”的核心文化内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18 07: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05:58 | 只看该作者
腊八粥在民间,与岳飞和朱元璋有关吗?


关于腊八粥的起源还有别的民间故事。有一说是纪念岳飞。岳家军抗金于朱仙镇时,正值数九寒冬,衣食不济,于是百姓们送来了“百家之粮”做了粥吃。而岳飞死后,人们也在腊八日煮粥食用,用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这个故事里的腊八粥有“精忠报国”的味道。

还有一说是关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他幼时家贫,缺衣少食,时常挨饿,有一天在屋里发现一个鼠洞,里面是老鼠的粮仓,有米有豆,还有干果。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此事,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这一日正是腊月初八,于是粥便以“腊八”来冠名。这个故事里的粥有“忆苦思甜”的味道。

民间无论什么样的故事,其实都不必深究其真实性——传说故事的讲述,不过是为了确立食俗仪式的合法性。在众多认证的方式中,“皇权”这个金闪闪的戳印无疑是老百姓乐于认同和甘于遵循的。所以,中国的民间故事里有那么多被“御口”亲临过的食物,像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的“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菠菜烧豆腐)、慈禧太后吃过的栗子面小窝头,均是如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18 07: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05: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1-17 14:03 编辑

腊八粥究竟要用哪些食材来熬制?


腊八粥的习俗是在宋代逐渐兴起的。南宋文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说到了十二月八日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等作粥之事。而从陆游“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诗》)的诗句来看,此时的腊八粥已然是世俗之物,不仅流行于都市,乡村地区亦如此。

腊八粥是否一定要用八种配料来做?答案是:并不。我国幅员辽阔,食物文化多样,地域特色很强,一般来说粥的材料只要是些杂粮豆果就行。而腊八粥之俗自宋后一直很兴盛,所以也演变出了各色花样和口味。《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了清代北京的腊八粥做法,十分精致:“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而制作和食用腊八粥也是件讲究而隆重的事情:“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

腊八粥也不一定非是甜的。江浙一带有咸味的腊八粥,粥里放青菜,以及虾仁、火腿、鸡片之类,吃起来也很有风味。“甜党”、“咸党”,在这个节日里,皆可得其所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18 07: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05:58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心中的腊八粥


腊八粥中寄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粥在做时需用文火慢慢熬到粘稠,这是因为要取其“粘连”谐音,寓意“连年丰收”。至于那些配料,桂圆好比“富贵团圆”,百合象征“百事和睦”,核桃代表“和和美美”,红枣花生则是“早生贵子”。关于“好日子”的愿景,就这样通过食材的美妙寓意而与舌尖上的味道联结了起来,它炸开在味蕾之上,也被安放到了心底里。

美食与爱都是不会被辜负的。现代作家冰心曾这样写过她的“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

而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里,都会有一碗属于自己味道的腊八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18 07: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3 07:14 , Processed in 0.05019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