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1-4 04:42 编辑
![]()
资料图:钱学森 【编者按】 2016新年伊始,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消息引发了军迷们的热烈讨论。其实,早在60年前,“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就已发出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呼声,而且这件事就发生在1956年的元旦期间。本文原题《钱学森与“火箭军”》,载微信公众号“三思派”(Science-Pie),经编辑部和作者授权,澎湃新闻转载,现标题与小标题为编者所拟。 彭德怀、陈赓对话钱学森:中国也要造导弹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回到新中国。新政府对这位国际著名科学家极为重视,事前已对钱学森回国后的工作安排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尽管回国后钱学森名义上是中国科学院新成立的力学研究所的所长,但实际上,钱学森的工作重心是在领导中国火箭武器的研制上。火箭武器的俗名“导弹”,就是钱学森建议的。“导弹”一词,两个字表达了两层含义,既表达了可控之意,又表明是一个炸弹,是火箭武器的最好表达,一直沿用至今。 钱学森回国后,赴东北考察,其中很重要的一站,就是考察著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哈军工第一任院长陈赓大将亲自陪同钱学森参观哈军工。考察参观期间,陈赓与钱学森关于新中国研制导弹的一段对话,已成经典台词,屡被引用: 陈赓问:钱先生,你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 钱学森不假思索地答道: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 陈赓豪气顿生:钱先生,我要的就是您的这句话! 陈赓当时是兼任哈军工的院长,他实际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因此是可以代表中国军方高层的。正如钱学森所回忆的那样:“我回国搞导弹,第一个跟我说这事的是陈赓大将。” 12月26日,病中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在北京医院的病房中会见了钱学森。彭德怀也是最为关心火箭武器的军队领导人之一,他和陈赓都是打过朝鲜战争的,对中美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异,有着痛切的亲身感受,故而对发展尖端武器格外上心,对钱学森这样的人才也格外关心。钱学森回答了彭德怀关心的导弹研制的一些关键问题,这让彭德怀看到了中国导弹事业的希望。彭德怀还指示陈赓,要请钱学森给军队高级干部讲课,让军队高层指挥员知道导弹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要用导弹武装起来。这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彭德怀对发展导弹事业的良苦用心。正是有了彭德怀的这个指示,才有接下来钱学森在给高级将领讲课中呼吁成立“火箭军”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