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默如雷:“板凳”廿年冷,深藏功与名 首战“一鸣惊人”,并没让方平兴奋太久。随后几年的攻关未果,使他终于看清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真面目。 这项工作涉及的领域,可以用“高难”“高冷”来形容。方平所开启的,是一场可能无法到达终点的寂寞长跑;他所面临的,是一生很难获得鲜花和掌声的清冷坚守。 2003年6月,方平完成学业,转岗到刚刚成立的理论研究室工作,正赶上一项攻关多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大课题重新启动。 研究室负责人陆兴国将打头阵的任务交给了方平。方平明白,打头阵就好比建楼打地基,自己的工作做不好,楼就有坍塌的危险。 他一遍又一遍地拟订各种可能的工作方案,穷尽各种复杂情况,细致地梳理出每一种处理方式……经过60天近1000小时高强度攻关,方平出色完成了任务。 2004年,方平领命拓展某攻关手段。拓荒的道路充满艰辛:技术储备为零、参考经验为零,摆在他面前的除了几台电脑,再无他物。 没有基础,就从头学起;没有装备,就自行研制;没有路数,就在茫茫信息海洋中一点点摸索。失败了,反思教训,从头再来;成功了,总结经验,继续前行。 事非经过不知难。研究员洪德盛回忆说,有一次跟方平聊天,得知他把某系统源代码完整读完,感到惊讶不已。“这是什么概念?”洪德盛说,相当于精读了一部1000万字的“大部头”! “天才”的方平就是通过这样的“笨功夫”锤炼,不断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2011年11月的一天,一道军令传来:“现将一项紧急课题下达你部,望尽快完成。” 挂断电话,方平看了看表,时针指向下午3点。此时,兄弟单位的同志匆匆赶来,急匆匆地向他介绍任务情况:“一个月前,我们领受了这项任务,可到现在还没能取得突破……” “赶紧收集相关材料,以最快速度进入情况!”方平一边听着,一边给同事布置任务。 这是怎样的速度啊!18点,资料准备完毕;21点,方平看完材料;24点,方平找到突破口;凌晨2点,任务完成! 20年来,方平和他所在的课题组在我军某领域开辟出一片全新战场,2次实现历史性突破,7年完成13项重大专项任务,有效提升了我国国防实力和我军核心战斗力。 但这一切,方平从未对亲朋好友提起。不仅如此,2009年,某突破性重大课题申报全军奖项时,主要完成人方平主动退出,把机会让给了年轻同志。2011、2012年,方平连续两次谢绝组织推荐他参评正高职的好意:“研究员是很神圣的,我还不够资格……” 2015年6月,方平去世后不久,某重大课题正式申报全军一等成果奖。申报表上课题完成人一栏里,方平的名字赫然在列。 这一次,他没能推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