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5-11-18 06:40 编辑
作者/王夕源 编辑/蔡军剑 制作/大锅 图片来自网络
对市民最为关心的地铁起步票价,听证会提供“你同意3元,还是3元?”的选择题,显然有愚民的智商问题。其实更合乎听证原理的方案应该是“你选择2元、3元还是4元?”
今天(就是2015年11月17日),在微信或微博热传的几条“爆料”信息,把即将举行“青岛地铁票价听证会”的物价局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青岛人说话可谓直接明快:“请问物价局?这,能用‘概率’来解释吗?请问物价局,这样的听证会,能赢得青岛市民的最起码的信任吗?请问物价局,这样的听证会,还有一点公信力吗?你们真的大胆狂妄到无视市民智商,非要向‘白云大妈’学习,薅羊毛也非逮住一只羊使劲薅,就不会换个生面孔吗?你们不要狡辩。证据在这里,我真替你们感到害臊!!”) 对此,官方也算有进步,青岛市物价局官网很快作了回应,但网民显然并不买账或认可。为此,作为多次参加过听证会的市民代表或政协委员,我力求说几句“公道话”,希望能化解各方已有的质疑或委屈。 第一,900万人的城市听证会为何听证代表只有十几个人?其实“代表”就是少数的代名词。所以,只要不是少得没有道理,且能保证听证代表都有足够的发言机会和时间,这个少数就是必然的合情合理。 第二,在本来就不多的听证代表中,为何多数还是精英群体?(有网友对参加地铁票价听证会的12名消费者参加人作了分析,称这12人中,“大致精英阶层的有6个,可以算是关系户的有2个,查不到信息的有4个,这样的组成人员开听证会会代表谁?”)事实上,发言和投票不同,想代表且能代表阶层利益说话的,多数必然是社会“精英”。历史上“无产阶级的领导不会出自无产阶级”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市民为何对主持听证会的物价部门极不信任或质疑?这是因为本来身处“裁判”地位的物价局,却屡屡或不由自主地失去“中立”,站在消费者的“对立面”,充当了涨价的“解说员”或“运动员”的缘故。 第四,半年3次听证竟有连续中签的“市民代表”难免被质疑(“自由职业者”王秀丽“半年不到,仅仅半年不到的时间,她就被物价局两次‘抽中’,作为市民代表,参加了青岛市自来水涨价听证会以及天然气涨价听证会,现在,她又第三次被物价局‘抽中’,就要作为市民代表,第三次参加地铁起步价方案的听证会了!!!”)。对此,物价局“完全公开透明”的回应和随后的“概率论”都难以服众,因为我们本应设立“连续中签代表排除”的规避制度。如今听证报名人数少和代表身份遭质疑的现象,都是市民对以往听证结果不信任的恶果,这需要官方认真反思,做好相应的“洗白”传播。 第五,两套听证方案起步价均为3元,本身就失去了听证意义。对市民最为关心的地铁起步票价,听证会提供“你同意3元,还是3元?”的选择题,显然有愚民的智商问题。其实更合乎听证原理的(坏主意)方案应该是“你选择2元、3元还是4元”,如此,才能有选择3元的更高“概率”。 第六,为了保障听证的公开透明,听证会不仅可以放在周末,也可以放在晚上由电视直播。将市民普遍关注且涉及工薪阶层的民生听证会,避开工作时间是符合公众利益的。当然,物价部门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因为,当你被贴上“愚民”的标签,你要翻身“洗白”只能靠自己的诚心诚意的行动。 最后,我再谈几点对“听证愚民危机”的思考认识: 一是听证会“一听就涨”本是听证的最常态。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调价听证会都是因涨价而听证,而听证不过是涨价的一种监督形式。有人质疑为何少见听证后的降价结果呢?那是因为降价多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一般不需要听证,而且少有民众的反对意见。 二是听证会听的是不同意见的“论述”而不是“人数”。所以说,听证要听“道理”不听“票数”。否则,听证会直接统计或公布票数就行了。因此对听证的结果,媒体或舆论应更多地关注其代表的论述而不是票数,这也是听证会为何应有更多的社会精英来参加的道理。 (作者为山东省政协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