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7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往事,百岁老人寻91年前救命恩人 资助贫困学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18 1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5 b: V( _/ X# J

4 m' V3 q. M* G  N/ }) h5 E图为刘家元老人来到恩人当年救助的百年老屋前# J+ [4 ~7 i* j" ?2 s8 k
# E3 H8 s! |$ _2 r- `
8 k, c7 G3 {& k2 K2 U" a9 U
+ {5 H( l+ N# w$ r

10月17日消息,湖北武汉。“就是这里,我有印象”,102岁的老人刘家元精神出奇的好。几处已废弃的旧屋,墙壁斑驳,梁椽倾倒,雕花、飞檐隐约可见,依稀能看出当年的奢华。村里老人说,这些房子都有200多年历史了。91年前,就是这里一位纪姓好心人的一碗米饭、一担谷子,让幼年的刘家元度过最难熬的灾荒年。


! M; u' @( j5 Z' U$ L
, \2 `1 v. k+ E& ?1 E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山水游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8 16:47 | 只看该作者

! P2 ~2 X+ R1 ]! d1 L- h
/ x1 C4 X1 \" A$ F: k8 G
上世纪20年代,战乱不断,灾荒不断。鄂州、大冶等地“县志”均有记载,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130年间出现比较大的旱灾就有19次,洪灾有25次。1924年,甲子年,和大多数穷人家一样,鄂州(时称武昌)涂家垴镇万秀村刘祥柏湾的刘家早揭不开锅了,树皮、观音土……能吃的不能吃的,只要能活命,就往肚子里吞。这时,传来一个消息,大约20公里外的大冶陈贵镇纪家乐湾有个大户人家救济穷人,赈灾放粮。图为刘家元老人与纪家后人查看纪家族谱。
+ Y$ t4 E0 k1 j. [5 F( u- U5 w& Z
" ?  A" m) j7 J1 k2 U% Z&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8 16:48 | 只看该作者

1 {' T2 I$ s& n9 D8 r8 n4 d
1 ?, U9 U) G7 [% @3 ?
大清早,刚满10岁的刘家元就和父亲一起出发,父亲挑着一副箩筐,他手里拿着个大粗碗。到了地方,他才知道富人姓纪,绰号“七闷子”,在当地是个大家族。当时还杀了几头猪,饭菜管饱。父子俩每人吃了一大碗米饭,走时父亲挑了一担谷,刘家元又装了碗米饭带走。这碗米饭,这担谷子救了刘家元一家。刘家元儿女们说,老人多年前曾说过这段往事。老人跨越多个年代,经历坎坷,传奇故事多,子女们也没太往心里去。图为刘家元老人站在当年恩人救助的老屋前回忆往事。1 C+ O- S, X* d6 E- `! R( B
( S/ M, k0 x) j  n*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8 16:49 | 只看该作者

: n7 x, I1 H8 V! {

2 F7 I3 [4 q( X9 s3 Q+ y- q& s儿子刘会兴说,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父亲的意愿特别强烈,想寻找这段恩情,想到当年的地方去看看。毕竟是百岁老人,这两年身体大不如以前。子女们分析,可能是父亲已感知来日不多,想了却心中的这个最后意愿。亲属们开始四下打听。毕竟过了90多年,当时又是个孩子。仅有的线索就是:姓纪,“七闷子”,纪家乐(音)。刘家元的侄孙在鄂州工作,他的连襟姓纪,大冶人,便托他回老家打听。今年国庆节,传来好消息,纪家编修族谱,并设“编修局”在大冶灵乡镇大庄村。图为刘家元老人来到乡村找到当年恩人的后辈。' r* e1 |4 g4 x1 y- m

5 _% U3 |4 N% X)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8 16:50 | 只看该作者

$ g  T/ F' {) _0 y, W

/ G% V! Z. @4 U, d9 T1 C几经辗转,大家找到了当年纪家其中一支的后人,从鄂州一家船厂退休的纪重章,“七闷子”和纪重章的爷爷是兄弟。纪重章说,祖上赈灾济困的事小时候听父亲说过。因年代久远,加之他这一支很早就到鄂州了,所以了解的情况不多。虽然身体不太好,刘家元还是决定亲自去一趟大冶。老人特意换上红色的唐装,来到了大庄村。" u- e8 Y  p/ g. B

0 m) r' B; {% T- n  D"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8 16:50 | 只看该作者
2 C- {7 D+ e$ C. D2 h/ e9 m  m
! g# N5 W- R7 W" w  W
当地纪氏族谱编撰负责人纪光厚介绍,当地老人都知道“七闷子”,七指排行老七,“闷”就是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当时纪家田很多,一种说法是附近9个县都有他们的地,另一种说法走上3天走不出他们家的田。“七闷子”传下来的故事和刘家元儿时的印象十分吻合。刘家元说“七闷子”只救济穷人,不会帮助装穷的人。去要饭的人会得到一碗米饭,“七闷子”会暗中观察,那些埋头一口气就把米饭吃完的人,就会得到一担谷,他们是真饿的穷人,而吃饭慢吞吞的,时不时把糠挑出来的人,可能还没有到真正活不下去的地步,就不能得到他更多的帮助。
* Z$ H) f9 ]9 w, d, w: q0 Y2 b# X; ~5 J- c; y,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8 16:51 | 只看该作者
  n+ r) V8 E, _( ]+ E3 s# W

" s: G' B" V, t2 W3 S刘家元来到纪家乐湾,在一本泛黄、破损的纪氏族谱上找到了“七闷子”:纪敬安。纪重章也从鄂州赶来。见到纪家后人纪重章,老人握着他的手不愿意撒手。纪重章尤为感动,没想到祖上做的一点好事,竟被记住这么久,年逾百岁的老人还上门感恩。女儿刘祥秀说,父亲这两年从来没这么精神过,平时出去一个小时就受不了,要躺着休息。而这次,往返折腾了5个小时,还有说有笑。回家路上,刘家元想捐出自己的退休金资助当年救命恩人所在地的贫困学子,让这种恩情传递下去。刘家元是1972年从武汉市装卸运输公司退休的,是恢复退休制度后的第一批退休工人,已经领了43年退休金,退休工资也从31块钱涨到3500多块钱,已经攒了20多万。2012年,他捐款10万元给了华中科技大学,资助了40名大学生。2013年,他捐款3万元,给受灾最严重的雅安芦山县双石镇中心小学建一间“板房教室”。他告诉儿女们,这次要拿出12万元,资助大冶当地贫困留守儿童和武汉市贫困中学生。
# B7 [$ F. E9 {2 }3 k8 @3 L% t/ x: ?! 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10-18 17:13 | 只看该作者
感恩

点评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  发表于 2015-10-19 17: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10-18 18:11 | 只看该作者
当代楷模!世纪楷模!

点评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  发表于 2015-10-19 17: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8-9 10:27 , Processed in 0.07205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