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四川古镇景点指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13 2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阆中--嘉陵第一江山
川北重镇阆中,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4座古城之一。也许没有丽江古城那种小桥流水似的江南风光,也缺乏那种少数民族的韵味,但阆中古城以它特有的厚重的历史,嘉陵江宽广的胸怀以及完全民居化的特色,向人们展示它独特的魅力。是三国文化旅游线的重要支撑点,4大宗教都在此有活动的痕迹,还有醋文化、风水文化、科举时代遗迹、民俗文化巴渝舞、川北灯戏和皮影等。唐代吴道子的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就是以阆中(城南锦屏山)为轴心绘制而成,近代的丰子恺等也在此留下大量墨宝。   阆中有名胜古迹210多处,其中这里的张飞庙应该是所有张飞庙中最有价值的一座。清代重修的镇江楼为古城的标志。进入古城,这里多是明清木结构建筑,也有少量的唐代建筑。你也许会迷离在犹如“阡陌纵横”的90多条大街小巷。在这里,你会惊诧,京都四合院和江南民居竟可以如此和谐贯穿这个古镇。 旅游资讯:   交通:乘汽车从成都、重庆出发,4个小时就可到达。   住宿:有园林式宾馆———桃园山庄、金龙大酒店、安阁瑞酒店、邮政宾馆4家涉外宾馆。   特色饮食:张飞牛肉、白糖蒸馍、“保宁醋”。   古镇亮点:保存完好的清朝贡院考棚、巴巴寺、名城博物馆、阆中民间博物馆等。


2、黄龙溪--千载码头(成都市双流县)
黄龙溪曾经吸引了不少影视界人士的目光,是因为这里清代风格的街肆建筑仍然保存完好。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镇内还有6棵树龄在三百年以上的黄角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给古镇更增添了许多灵气。镇内现还保存有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三座古庙,每年农历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九的庙会,还能再现昔日阳古镇的喧闹场面。
  黄龙溪距成都只有30公里,人民南路南延线通车后,从成都到黄龙溪只需20分钟路程;而随着府河的通航,从水路到黄龙溪,沿途可欣赏到川西坝子的田园风光,将更有一番风味。不仅如此,一条黄金旅游线也将呼之欲出:黄龙溪(双流)———仙女山(彭山)———乐山将连成一线。

3、安仁古镇
大邑县安仁镇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镇内沟溪交错,物产丰绕,民风纯朴。宋代诗人文同在其《安仁道中行》中赞之“饮马江头未晚时,奸风无限满轻衣。寒蝉噪月成番起,野鸭掠沙作对飞。揭揭酒旗当岸立,翩翩鱼艇隔湾归。此间奸像皆新得,须信诗情不可违。” 这无比空灵清新的佳作,正是当年安仁镇自然风光的真实写照。
安仁镇历史悠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地名“取仁者安仁之意” 而名之。现存的旧式街坊建筑多建子清未民初时期,尢以民国年间刘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建筑最多,风格中西式样结合,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号称“川西建筑文化精晶”。
  刘氏庄园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地主庄园。其布局错综复杂,曲折幽深,庄园建筑为高墙深院封闭式院落,融住宅和园林为一体。其造型殊异,均系木质装修,山墙压顶,重门深巷,迂回曲折,宛若迷宫,被赞为“中国传统技法和西方雕塑成功结合的典范”。
  古镇上的建筑群中,被称“洋楼”的仅有建于1937年城堡式建筑同庆茶楼。即使现在看来,它依然显得很洋气,与周围的建筑大不相同。不过,同庆茶楼的内部结构以及房屋顶部则又是典型的“川味”。两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单檐悬的屋顶、加上三角形和圆弧形窗格等装饰,在阳光的映衬下,让同庆茶楼中西合璧的特色更为显著。
  进入位于古镇树人街的起义将领刘元王宣故居时,就如同进入了一个豪华迷宫。这个建于1945年的公馆呈纵长方形,三方被高大墙垣、门房和民房包绕,形成封闭式院落。沿着狭长的过道进入前院、内宅院,随处可见富有川西特色的封火山墙,木制和泥雕图案内容丰富,工艺精湛,具有浓厚的传统审美韵味和川西民间特色和中国封建豪门府邸的遗风。 代表了当时川西地区的最高建筑水平。
交通:成都金沙车站每天若干次班车大邑县城,大邑转车赴安仁镇
特产:唐场豆腐乳
行———自驾车者走大件路或川藏路至新津,往邛崃方向再行约2公里,即右拐,过大邑县的韩场镇、唐场镇,行驶约22公里即到安仁镇。或走成温邛公路至崇州市,再经崇州市的隆兴镇、桤泉镇,行驶约16公里至安仁镇。或走成温邛公路至大邑县,再行13公里即到安仁镇。
4、佛宝--盐道重镇(泸州市合江县)
从成都出发,沿着成渝高速公路往西,在隆昌站出去后往南走隆纳高速公路,到达长江支流沱江边上的重镇——泸州,一小时后到达合江县城,之后便是弯道众多的山区普通公路,在我们略感疲惫的时候,终于到达佛宝古镇——好在,它没有让我们失望。佛宝,又名福宝,位于四川省合江县城东南42公里,贵州、重庆、四川交汇处。有三条江在这里汇合。是明清时代从自贡贩盐到贵州的必经驿站。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后毁,恢复于清朝乾隆年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佛宝古镇是四川民居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山地建筑的典范,这可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论断。古镇依照地形的变化而规划,形成了高低错落、层叠错落的街市空间,体现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结合。高高低低的石级构成的步行系统限制了现代交通工具对古镇的破坏,使古镇得以完整保留。
站在全镇的最高点——火神庙观看,全镇就像一幅古朴的山水画,令人叹为观止。整座古镇建在一座小山包上,三条江从身旁流过,这样的地形赋予建筑师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灵感。建筑多为木柱檀梁,穿斗结构,青瓦屋面,竹篾夹土墙。建筑的门面较小,进深却大,内开天井,且多有三至四进。地势起伏不平,建筑随水而动,依山而建,建筑有的吊脚,有的悬挑,有的附岩架空,有的室内还有高差,显得情趣盎然。婆娑的树木 点缀其中,增添不少浪漫意景。
漫步在迂回曲折、高低层叠的石级路,小孩在玩久违的陀螺,阿婆在钉鞋垫,大爷在抽 大烟。惊叹着木雕细部的精致绝伦,想象着当年客栈、庙宇、戏楼的繁荣鼎盛。佛宝,令人沉醉。

5、罗城--山顶船城
罗城镇位于乐山市犍为县东北面,距县城31公里,西距五通桥30公里。全镇面积95平方千米,其中集镇面积0.7平方千米。总人口53000多人,其中驻镇人口7800多人。
罗城镇于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驰名中外、风格独特的“凉厅街”(船形街),1986年被乐山市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罗城古镇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公元1628年),成形于清代。罗城古镇由于地处边陲,曾是军事要地,明、清两代均是屯兵制夷(西南少数民族)的“军事铺”,故称“罗城铺”,镇西的营盘山就是当年的屯兵之地。罗城镇曾是远近闻名的“旱码头”,与县内“水码头”清溪镇齐名。远离江河,十年九旱。每遇大旱之年,众人簇拥灵官行身,祷念经文,祈求上天恩赐甘露,佑护一方生灵。由于罗城镇周边地下资源丰富,盛产煤、盐、铁等矿物,而农副产品也产量不菲,吸引了上至成都、乐山,西至沐川、马边、雷波,南至宜宾、泸州的客商,集市贸易相当繁荣。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客商终年络绎不绝,使罗城成为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随着商业的繁荣和人口的逐渐增加,罗城镇上的宗教、帮会和其它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也相继活跃起来。据了解,镇上共建有三宫(南华宫、寿福宫、文昌宫),五庙(禹王庙、肖公庙、川主庙、灵官庙、星鑫庙)。此外还有四座小庙(鲁班庙、大福鼎庙、东岳庙、罗成庙)。外地客商还建有广西、广东、湖北、江西、四川五大会馆。由于历史的原因,所有的庙宇和会馆已全部毁损,只留下遗址可寻。其中硕果仅存的是南华宫门前的一对硕大、精巧的石狮。罗城镇座落在一个椭圆形的山丘顶上,主街为船形结构,东西长,南北短,很象一把织布的梭子,所以又有人称它为“云中一把梭”。从高处俯视,又象是一只搁置在山顶上的大船,街面是船底,两边的房屋建筑是船舷,中部的戏楼是船舱,东端的灵官庙好似大船的尾篷,西端的天灯石柱恰似大船的篙竿,灵官庙右侧长22米的过街楼(现无存)犹如船舵。如果你登高远望,会看见这只气势宏伟、奇异独特的大船正劈波斩浪,扬帆启航,因而罗城又赢得了一个美称:“山顶一只船。”
关于这只长209米、宽9.5米的大船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明末崇祯年间,有个外地人张秀才来到此地,坐在茶馆里喝茶,看到茶客们一个个唉声叹气,临行时还把茶杯里的水喝得一干二净,便向邻座的一位老人打听原由。老人叹息一声说道:“这镇上缺水呀!”张秀才沉默良久,念出四句口诀:“罗城旱码头,客商难久留。若要不缺水,罗城修成舟”。众人齐声赞叹,一致推举急公好义的张秀才作造船的领头人。张秀才带领数百名能工巧匠,大兴土木,撤旧屋建新房,不到三年时间,大“船”便修成了。毗邻四州八县的人,听说这山顶修了一只大船,纷纷远道而来看稀奇,一时间,人来人往,罗城镇更热闹兴旺了。船形街两侧长廊当地人称为“凉厅子”,修建上采用四川民居传统的穿逗木构架形式。凉厅内是固定的店铺,临街面是摆摊设点的地方,中间有五米宽的人行道,全用青石板铺地,贯穿全镇。人们在凉厅内喝茶、看戏、集会、贸易,风雨无阻,所以,在明、清时,人们又称凉厅街为“晴雨市场”。船形街中央最宽处矗立着一座古戏楼,与灵官庙遥遥相望。古戏楼四角飞檐高翘,精巧别致,古香古色。戏楼正中的匾额上题写四个大字:“神听和平”,楼台两侧挂着一副木刻对联:“昆高胡弹灯曲绕黄梁,生旦净末丑功出梨园”。想当年檀板敲响,锣鼓铿锵,演员粉墨登场,观众如痴如醉,该是何等热闹的场面!戏楼后挺立着高大壮观的石牌坊,牌坊上镌刻着两副对联。其一:“罗众志以成城倚铁峰枕峨秀跨八百里巫云长驱五海,灵古今而作官纳优孟集高腔通四千年韶乐胞与万方”。其二:“人怀有铁岭松风何须南海,到处是阳春白雪显属灵官”。戏楼前的广场也是镇上居民进行宗教、帮会活动的场所,每逢传统节日和庙会,广场上就要开展耍龙灯、狮灯、麒麟灯、牛灯、花灯、车灯、秧歌、平台和民间高翘等表演活动。家家张灯结彩,凉厅内摆着各色商品、小食摊,人们穿红着绿,摩肩接踵,热闹异常,成为远近闻名的“罗城夜市”,沿袭至今。灵官庙好似船的尾篷,是船形建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建于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罗城是有名的“旱码头”,居民饮用水和农作物全靠老天照应。一遇天旱大雨,众人从灵官庙内请出灵官“行身”,用大轿抬起游街,彩旗前导,青龙随后,锣鼓喧天,家家摆设香案,祷告灵官,降下雨水,普救众生。罗城古镇的特色民俗活动:从清朝康熙年间起,罗城古镇就成为回民聚居地。清雍正十一年,镇上就修建了一座“清真寺”,后几经翻新修葺,有了今天宏大的规模,成为本县乃至邻近几县伊斯兰教教民举行婚、丧、沐浴、讲经、说教等活动的主要场所。整个寺院楠木遮天,环境清幽,建筑工艺精巧,陈设华丽。大门前曾挂有国民党著名将领白崇禧题写的“清真寺”横匾,被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古镇流传至今的民间传统舞蹈“麒麟灯”,在省内一枝独秀,绝无仅有。表演阵容宏大,有不少高难度动作,观赏性强,深受群众喜爱。十多年来,古镇麒麟灯队参加了省、市的民族民间舞蹈调演和庆祝演出,夺得多项桂冠,为古镇争光添彩。罗城古镇历来习武之风盛行,明、清时开有数家武馆,著名的武师不乏其人,至今仍有众多弟子。

6、恩阳--巴山古镇(巴中县)
恩阳镇位于巴中市西17公里,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恩阳镇历史悠久,南北朝梁武帝普通6年(525年)始置义阳郡,同置义阳县,郡县同治。隋开皇18年(598年),改义阳县名为恩阳县。清朝仍为恩阳县治。土地革命时期在此建立恩阳县苏维埃。解放后,一直设立乡镇人民政府。

7、李庄--抗战后方(宜宾市)
李庄镇位于四川宜宾市东郊长江下游19公里的南岸,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自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高六同郡起,迄今已有1465年的历史,其间,又分别于隋、唐、宋代作过戎州(即宜宾市)州治,南广、南溪县县治共计400余年。不过李庄最引人注目的有两点,一个是李庄目前尚存留了大量足可以让人细细品味的古迹,另一个则是抗战其间,有一万多外省籍人士迁到此地。那时李庄的“九宫十八庙”里分布了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同济大学、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等十多家知名高等学府和学术机构,而中国当时的学术精英们,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李方桂、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等,都在这个远离战乱的静土上专心从事他们的研究,并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
  清代前期,"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中,十省五方的民众,溯水路而上,又沿着长江的各个支脉分散到四川各地。历史在这块狭窄的土地上留下了 "九宫十八庙",留下了一个个青瓦粉壁墙的四合院,留下了青石板铺就的小街。戏剧的"高台教化",民间开馆授徒,行业兴办义学……铸就了李庄人重礼义,讲斯文的传统。

8、牛佛——自贡市
牛佛镇位于富顺牛佛区,素有“九街十二巷”之称,交通位置十分重要,下附一传说:  
  沱江静静流淌,绕牛佛镇蜿蜒而去。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居住着几十户人家。这儿河水清澈见底,鱼虾嬉戏游弋。家家户户的闺女面若桃花,十分可人。有一年,皇上选妃,来到这座江边小镇挑选美女,准备次日入宫。不料夜里天下大雨,沱江河水暴涨,顷刻间便淹没了小镇。这时,上游飘来一头牛,几个后生见了,速将老小扶上牛背,这牛驮着人游向对岸高坡上。当人们安全转移后,牛不见了,江边坡上却多了一座大山。小镇人为了感谢牛的救命之恩,从此将小镇取名“牛儿渡”,对岸那座小山称作“牛王山”。整日香火缭绕。大家都说,那牛是玉皇大帝派来振救灾难中的小镇人的。
  清朝年间,一个叫李短裤子的与清军对仗失败了,退到牛儿渡安营扎寨,建都称帝,因此牛儿渡又更名为“牛佛都”。
  牛佛寺座西向东,江水西来东去,一叶叶渔舟漂浮江面,如诗如画,远眺群山起伏,视野宽阔,是游人“余地又回头”的旅游胜地。
9、孝泉——德阳市
孝泉古镇座落在九寨沟旅游环线德茂公路沿线,"距省会成都79公里,距德阴市区21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2.5平万公里,总人口4.2万人,辖20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场镇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场镇常住人口1.8万余人,是四川省首批百镇试点镇和51家重点镇之一,"是德阳市重要的回民聚居地和伊斯兰教协会所在地,回汉两族和睦相处。

古镇孝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东汉大孝子姜诗的故里,汉代叫汛乡,后因“一门三孝”、“孝感天下、清泉满地”而得名,1996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历史著名典籍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左平御览》、《华阳国志》等记载了东汉末年古代孝子姜诗、姜妻庞氏和儿子姜安安姜家一门三位孝子。"一门三孝"自古以来,影响深远,姜诗去逝后,汉明帝下昭在孝泉修建姜公柯,以表彰姜诗一门三孝的孝道,从此至今,已近两千年,这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顶礼膜拜。“一门三孝”。被列入《古代二十四孝图》,作为古代儿童教育的启蒙教材,姜诗被宋代崇宁宗赐为“东双至孝广文王”,孝敬父母、忠于园家的品德被历代统治者和儒家学派列为评判一个人好坏的标准。汉明帝、宋崇宁宗、明成祖、清乾隆等帝王下昭赞评,韩愈、李调元、黄云鹊、谢无量等文人墨客写诗题字,部份墨迹保存完好。元代砖塔、清代藏经楼等部份历史遗迹保留至今。国务委员彭佩云、副省长韩邦彦等领导高度重视,苏联代表团、越南代表团、联合国官员前来参观并题词。由此,孝泉成为孝子故里、德孝文化发源地。孝文化中心-中国德孝城气势宏大,古朴,整洁的青砖瓦房,悠远宁静。古镇内有非常之多的文人遗迹,姜孝伺,姜公坟,白衣阉,临江桥等。还有道教的道场,佛教的寺庙,儒家的祠堂,清真寺等等。充分体现了这里文化的的多容性。三孝园是孝泉人祭祀二十四孝孝子姜诗,庞三春,安安“一门三孝”的场所,园内有始建于汉代的龙护舍利宝塔,古塔的脚下是一座明清遗留的木质结构的藏经楼。目前经楼内还存有一些名人大家的书法真迹,弥足珍贵。 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七至初九会举行传统的上九会,上九会期间有仿古式铁器帮,木竹帮,五金帮,药材帮,铜器帮,饮食帮,字画帮,花草帮八大帮表演,马戏团,唱戏曲的,说评书的,样样齐全,热闹非凡。每年从农历五月初四开始,则会举办颇具特色的庙会,时间长达一周,什么皮影戏,被单戏,打道桶,唱围鼓等表演都将粉墨登场。每年的农历十月初八,还有大型的高僧念经祭塔仪式,重现元朝五龙护塔的盛况。
为进一步弘扬德孝文化,开发旅游产业,孝泉镇按照“整新如旧”的原则修复历史遗迹,建设旅游景点。1988年依托省保文物龙护舍利宝塔修复占地6000平方米的三孝园;1996年又筹资3700万元修建了融省保文物姜公坟等诸多胜景遗迹于一体、占地150亩的中国德孝城;2001年推平德孝城山门广场以待扩建;同年,邀请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整个孝泉镇做了古镇孝泉旅游建设总体规划,形成以中国德孝城为核心景区的五大景区,即德孝文化核心景区、德孝文化源头景区、城镇入口景区、古填风貌景区以及现代人文景区;2003年,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完成了省保文物姜孝祠的维护工作;同年,推出古镇孝泉德孝文化核心景区中国德孝城项目,古镇风貌景区邻姑泉项目,古镇风貌景区传统民俗文化步行街项目等三个旅游招商引资项目。 在构建孝泉德孝文化旅游产业基本框架的同时,注重发展文化旅游,营造派厚的德孝文化氛围。从1996年至今,孝泉镇开展评选新型孝子孝媳和尊老敬老先进个人活动,并将四川省首届十佳孝子、百名孝星的评选活动引到了孝泉。从2000年至今,孝泉镇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德阳德孝文化旅游节,国家、省、市、区20余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组两度赴孝泉来访,收益良好,影响甚大。中国德孝城被授予"四川省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和"四川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的牌子。

10、?V江——三台县
?V江位于四川绵阳三台县,小镇临河,四面环山,?V江河在群山环抱之中静静地穿过老街的吊脚楼,在街尾与锦水合二为一,水面也渐渐宽阔起来,四周坡上除了庄稼就是各种疯长的植物,宁静而美丽。
夏收时节,整条街上最亮丽的色彩莫过于夕晖下黄灿灿的玉米棒子了,一串串或挂于老檐下面,或挂在临街搭的一些简单轻便的竹竿晒架上。这种时节倘徉在老街上,已经没有了夏日火辣辣的燥热,更多的是温情和惬意。
进入老街要经过一株老榕树,过?V江河去乡里,也要经过一株老榕树,这是四川民居的一种特色。大凡选择造房或修建桥梁,均要植上几株榕树,民间称作黄桷树,既保持水土,又提供阴凉。?V江的黄桷树尤其多,老街口子上4棵、镇政府院内2棵、王爷庙内2棵、石板桥头1棵、街尾山坡上面1棵……方圆百米的地域内有10棵黄桷树,都是苍老粗壮、繁茂遮天那种。在以前,许多的新闻和传说都是在桥头的榕树下传播推广的。几个老人,摇着蒲扇,喝一口酽茶,故事就从长满胡须没有几颗牙齿的口中蹦跳出来。
老街两旁的房子都带着木柱支撑起来的宽敞走廊,街有多长廊有多长,像江南的小镇。走廊是老街重要的生活场景。平日,街坊邻居在廊下吃饭、干活、喝茶、摆龙门阵(聊天);赶集的日子,廊下摆起一个个小摊:菜市、肉市、小吃、百货……成了人气旺盛的市场。
夕阳西下,也是晚餐的时候,小镇上的居民端着碗或立或蹲在街檐下香喷喷地吃着说着,这是好久没曾见过的景象了。在吃饭的时间,邻居们各自端上饭菜到屋外聚会是四川最具特色的民俗,要好的几家,在吃饭的时候,还会把好吃的菜肴舀上那么一点,相互交流。吃饭时串门成了一种乡里的生活时尚。时下的?V江,正执着地保存着这种传统,当然还包括质朴、淳厚以及善意的微笑等。 ?V江,在遥远的过去是是?V王国的都城,众多的崖墓就是其当年鼎盛繁华的佐证,大小加起来接近一万座,目前只有少量的墓室已经发掘。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V江,没准哪天会出现三星堆那样的惊世奇迹。 从?V江老街的一条小巷去往河边,过桥往右是一条古官道,坑坑洼洼的石阶,参差的山石和茂盛的林木。我相信这条道曾是“古?V道”的一段,是连接川中、川东的咽喉。古官道为石板铺成,路宽1—1.5米,可过舆轿,驮马,在今天的三台县观桥镇方井乡至鲁班镇还存有几十华里长的“古官道”,这处地方是今天进出?V江的必经之路。这条古老的石板路上,除了通达南北,还与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相关,最为老百姓熟知的就是三国故事了。
?V江镇,依山傍水,环境非常优美,四周分别有宜君山,火烽山、望君山,凤凰山,老君山,云台山六大名山,可谓静卧名山怀,安享清流水。行进在云台山的小径上,望远处山峦起伏,锦江如练,一路的苍翠,一路的花香鸟语,在岁月长河中漂移了1000多年的云台观是巴蜀地区的第二大道教胜地,这里殿宇楼阁鳞次栉比,古树参天郁郁葱葱,诗文楹联笔走龙蛇,红沙条石砌就的登山小道蜿蜒曲折地出没在山林间,一切似乎还在述说着昨日的鼎盛香火。回望老街,那些历经风霜的木结构老房子,那些翘角的封火墙,?V江,在心中陡然凝重。残留的建筑的苍老的影子里,依稀可见当年的富丽风姿。石桥下,流水从古流到今,只是不知道老桥还能否驮动世间的沧桑,戏楼上,偶尔还会有镇上的老人唱上两嗓子,只是不知道老楼还能否承载百态人生……
特色美食:酸辣粉、土鸡、野菜、卤菜、烟熏腊肉。
交通:成都城北客运中心、荷花池车站、新南门车站、梁家巷车站、五桂桥汽车总站、茶店子汽车站、金沙车站均有车发往三台。再转车前往?V江。 成都——三台:18~30元/人,三台——?V江:6元/人,最好乘坐车窗上贴有至云台观、?V江的车。
自驾车线路:由成绵高速公路至绵阳,绵阳至三台,在三台至射洪的大件路7公里处往右便直达?V江古镇,约三小时车程。


11、洛带
洛带古镇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三峨山麓。三国蜀汉时建镇,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全镇客家人占91%,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洛带古镇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其建筑物大多为晚清与民国风格。镇内现存名胜有建筑精美而又独具特色的几大会馆(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川北会馆),洛带公园,以及凤仪馆、博物馆、基督教堂等古建筑。
  踏在小镇凹凸不平而曲折的青石板街上,穿行于木门木窗木柱木梁的古老吊角楼之间,闻着空气中飘荡的似有似无的叶子烟味。
  洛带的古韵,是随满镇人那叽里呱啦的客家话而流动在古镇上空的。他们与外人交往,也能说流利的川西话、普通话,但在他们客家人的圈子内,还是操着那独具韵味的客家话。

12、罗泉
罗泉古镇在四川仁寿、威远、资中三县交界的深丘中,隐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旁。它名于英雄的三国时代。相传诸葛亮南针的时候,在营盘山,秋天马桑落如河中,球朝中叶盐井的发现,那时罗泉镇商贾云集,溪河不能饮用,挖井取水;井似箩筐,泉水如奔涌,被诸葛亮民名为罗泉井。走过古镇的古街古庙,在十弯九曲的音瓦木房间走入古镇人的悠闲。
  你会感受到,历经沧桑的罗泉人勤劳朴实、憨厚大方。女人们喜欢在亲密的聊天中忙碌自己手中的针线活,老人们一边喝茶一边听戏,温暖的阳光照在他们满足的脸上。仅五里长的老街上茶馆就有十多家,生意颇为兴隆。在这里的任何一个茶馆,可以边喝碗盖荼,边摆“龙门阵”。听老人们用地道的天府话讲述古须辉煌的昨天。
  以产盐而闻名天下的罗泉,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秦代,至洁朝时盐业开发已达到顶峰,洁光绪年间,罗泉已有盐井1500余眼,所产的井盐于1925年获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那时的罗泉商贾聚集,马嘶骡叫,热闹非凡,当地的盐神庙便是最好见证。盐神庙建于洁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盐神庙是古须的曾经辉煌的重要标志。庙内供管仲为盐神,关羽和火神则作为管仲的辅佐相伴左右,整个盐神庙重檐三级,翼角高翘,正殿屋顶的群龙嬉戏抢宝图,虽经百年风吹雨打仍栩栩如生。
  如今盐神庙成了古浈人聚会的场所。人们坐在盐神庙大殿的石阶上懒洋洋地晒太阳。盐神庙精雕刻摸金涂彩;庙内的戏台有两层,可为一特,两侧木楼各有五间,露天坝东西两侧是环廊,演员就在这里休息。正殿上的天花板上有很多有关明间传说,戏曲故事,山水风情的浮雕。这里一直是摄影人喜欢的地方。广场,四周的耳楼、侧房、走廊经岁月的冲刷已失去昔日的色彩。拾阶登上大殿,透过大殿的天井,能洁晰看见蓝天上一朵朵白云飘过。十余根粗大的木柱支撑着古庙,房檐上的野草,摇曳在风中像在述说着古镇久远的历史。
  随意穿梭在罗泉的大街小巷,你都会感受到小镇古老而淳朴的气息。不过罗泉现在也面临着和许多其他古镇一样的窘境:不断发展的城镇建设已经越来越大的威胁着小镇的存在。作为旅游者,依然希望希望若干年后,踏上这座古镇的时候,还可以看见古镇人在悠闲而安逸的生活着,还可以感受到那丝古老而淳朴的气息,看到优雅而古朴的古建民居。
  
13、青林口
青林口坐落于梓潼、剑阁、江油三县(市)交界的山沟里,但现在交通十分方面,在绵广高速路(成都到广元高速路)的厚坝站下,再行驶十分平坦的水泥路面10公里就到达了。这是我目前发现古镇中距离高速路最近的古镇,但游客又是十分稀梳的古镇。
青林口有山、也有水(遗憾的是我去的时候下暴雨,而且是100年难预的水,这天,达州城被淹,当然是后来听说的,因此水不是很清澈)。潼江之源马阁水与另一条小河在这里交汇。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交通要道,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商业发达的古镇,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庙堂四布。
在大雨中,我开车进青林口,四处找不到进古镇的道路,沿公路直走是土路了,上到一段山路就可鸟瞰古镇的部分建筑,因为公路边都是杂乱的灌木,挡住了我的视线,于是掉头找到了一个已经倒闭的食品加工厂停车。冒雨先拍了一张古镇的鸟瞰,天就黑了。看见村口有一山坡上有个大型建筑(相对乡村而言),急忙投宿,但被拒因为这里只经营餐厅,二楼空着不知道有什么用。经村民指点,当地有两家旅馆,一是书记开的,一是妇女主任开的。大多数老百姓都指点我们到书记开的旅店,找到后发现非常简陋且无人,所以找到了妇女主任开的,反而是一较性新的二层砖房,房间也干净,窗外就是那条小河,也看得到镇上最到的建筑——火神庙。
住宿价格仅每床10余元,还有公共卫生间可以洗澡。
特别需要提示的是,我们在李氏豆腐庄吃了以豆腐为主的晚饭,美味且十分便宜。
第二天早晨天刚亮起床,雨下了一晚上,终于停了下来。我们抗着照相机,来到古镇的街上。街道显得很破旧,古老的石板路没有了,取代的是水泥路面,这是区别其他古镇非常遗憾的败笔。两边林立的老房子,以及雕刻着精美图案的高大木结构建筑,使古镇风貌依然,但已经夹杂了许多新建的砖房,十分不协调。
新街的尽头是一座建于清代的石拱廊桥,原来叫“合益桥”,也就是现在有名的红军桥。资料介绍,在1935年,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击溃国民党发动派的二十八军、二十九军。红九军、红三十军经剑阁进入江油青林口,并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红军在青林口只住了一个多月,便奉命转移,其中有一个姓刘的女红军战士因重伤不能随队转移,被安置在场镇上的杨姓银匠家里,不幸被国民党“清共队”查出。刘姓女红军战士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中宁死不屈,英勇就义于合益桥头的木柱上。为了纪念那位女红军,该桥在被正式更名后,桥上风雨楼也挂上了“红军桥”的匾牌。如今,桥头上“拥护红军”、“坚决反帝抗日”、“红军是穷人的救星”等标语、石刻还清晰可见,历经沧桑的红军桥和那些朴实无华的红军碑在无声地向后人述说着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红军桥不仅承载着青林口的历史,还连结着新街和老街,使小镇呈T字形结构。老街上的房子沿着那条无名小河一字排开,同新街相比显得低矮破旧,走进去却发现房屋的结构很有特色。外面看上去不过四五米高的房子里面却被分为三层,每一层的空间都足够宽敞。原来,房屋的地基在靠河的一边比大门低1米多,用做喂猪或堆放柴火;正屋用木版隔成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会客或是做饭,一家人的生活全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展开(此段文字引用网上的相关资料)。
老街的最南端是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火神庙,小小的寺庙由火神殿、文昌殿、玉皇殿组成,里面供着的有道教的玉皇大帝、火神、文昌君,也有佛主释迦牟尼。 从老街沿着一条青石板路朝北走,拐过一棵古老的菩提树,就是半边街了,所谓半边街,只不过是一溜稀稀拉拉的房子,可这里才是青林口最早的中心。长达一公里的街道上,冷冷清清,看不到一个人影,很难让人想象出当时这里的辉煌。 新街上的李氏豆腐庄是当地最有档次的请客之地,也是当地经济效益最好的家族企业(此段文字引用网上的相关资料)。

14、昭化古镇
昭化古称葭•萌关,历来为川北战略要地和著名古战场。《三国演义》中描述张飞挑灯夜战马超,老将黄忠、严颜勇退曹兵,姜维兵败牛头山的故事均发生在此地。现有三国古迹天雄关、费yi墓和关羽儿媳、关索之妻鲍三娘等。
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古名葭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公元前316年,曾在此发生过秦国与蜀国的生死较量,秦来蜀后,在四川设置的首批郡县中就有葭萌县,后又改为汉寿县、晋寿县、益昌县,后才心为昭化县。
广元古栈道
  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北五十里处的老虎嘴绝壁上,这段古栈道在先秦时代就已建成,诸葛亮为北伐曹魏,对栈道进行了修整扩建,使之成为调兵谴将,运送粮草的通道。 位于广元城北明月峡中,栈道始凿于先秦,《史记》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时曾修整扩建,为三国时期调遣兵马、运送粮秣的战略要道。古栈道依傍悬崖,翘首峭壁,下视江水,滔滔汩汩,甚为险绝。明月峡谷现集古栈道、古驿道、纤夫鸟道、公路、水路、铁路于一峡,有中国古今交通史博物馆之誉。
由于昭化地处嘉陵江、白龙江交汇处,又是古驿道上的重要关隘,水陆交通方便,战备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千百年来许多重要的战争发生在这里,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许多重要人物也普留连于此。
昭化在古代时还是一重要的驿站,专门为过往官员、公差提供车马、食宿等。现在在昭化镇还立有古葭萌关的石碑。三国时期,昭化古城更是名声大震,三国演义中曾多次提到昭化古城,多场战争也在此发生,张飞夜战马超,老将黄忠、严颜勇退曹兵;姜维兵败牛头山的故事,蜀国大将军病死昭化并葬于昭化等等都发生在这里。但自从1936年川陕公路修通之后,绕开了昭化,从此昭化失掉了地理优势并逐渐萧条。现今的昭化古城仅存几面古城门及一段青石板路供人凭吊,当年的辉煌已不在了,特别是文革期间拆掉了大量的古房及寺庙,使一座本可以在现今的旅游事业中一展身手的古城仅留记忆在人间了。
  昭化古城是川北战略要道,著名古城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古名“葭萌关”。现在昭化古城旁还立有“三国重镇”“古葭萌关”的石碑。城东1km处有古要津“桔柏渡”,是古今文人吟咏之所在,历代诗人杜甫、杨慎、张向陶都有题诵。 一提起昭化,我都要想起哪句顺口溜:“到了昭化,不思爹妈。”说的是这里的川妹子很漂亮。现昭化古城不收门票。
费?t墓位于昭化古城东门一公里处的路边一农舍旁,现存土墓一座及石碑二块供人凭吊。 费?t,字文伟(?--253年),河南人,年少时双亲亡故,随其叔私放罪犯是求学来到成都,公元214年刘备兵围成都,刘璋投降,刘备自令益州牧,费?t留蜀。刘备称帝后,费?t被封为舍人(随侍太子),后又升庶子。刘备死后,太子即位,封费?t为黄门侍郎(侍从皇帝,传达诏命)。费?t在蜀国的功劳主要是擅长外交,常被诸葛亮派往东吴,执行联吴抗魏的使命。
公元227年时诸葛亮进驻汉中,费?t为任参军,地位颇重,诸葛亮也对其信任有加,诸葛亮在五丈原死后,费?t曾任后军师护责断后,可见其才能。回成都后,改任大将军,录尚书事(总领之意)。
公元245年,魏军大举攻蜀,费?t率军固守兴势(陕西洋北县),魏军无法前进,被迫撤退,纲?t趁势进据三岭截杀,魏军损失惨重,费?t因功封“成乡侯”,经蒋琬力荐任益州剌史。
公元251年12月费?t从汉中回成都,不久领兵屯驻昭化(古葭萌)。
公元252年,令费?t在昭化设大将军府,总令前方征魏事宜,这时的昭化实际成了抗魏的前线总指挥部。
公元253年正月,费?t与前方诸将大会于昭化,商讨军情政务,费?t欢饮沉醉被魏国降将郭循剌死于大将军府。
费?t死后葬于昭化西门外,其墓历代有培修,自明代以来规模更加宏大, 墓地四周有围墙、神道、牌坊、碑亭、费公祠、草堂等,清代雍正十三年,果亲王送六世达赖喇嘛返回西藏时路过昭化曾谒费?t墓时题宣“深谋卓识”匾。可惜,现在的费?t墓仅存土半堆,高约3米,墓碑二块,上题“汉尚书令费公敬侯墓”。现在当地的老百姓还亲切的称他为费大将军。

15、上里
我们沿着清清的溪水,往镇子里走。朋友边走边介绍,上里是位于四川雅安市雨城区的一个古镇。清朝时每隔十里地要建一个镇,所以就在这里设了上里、中里和下里三个镇。下里就是现在很火的“碧峰峡”风景区。
  穿过古镇的石板路,绕过一排排明清时期的木板房,我们来到了镇外的二仙桥,这真是一幅小桥流水的好画卷。岸边是杨柳垂丝,河里是小鸭戏水。二仙桥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一个弧形的拱桥,桥上爬满了青藤,最特别的是桥对面还建有一个很大的香炉,上面记载有桥的历史。沿着河往下走,我们这才注意到上里的一大特色就是桥很多,粗约地数了一下,镇上的石桥和板桥就有5座,镇外的桥就更多了。
  天上开始飘雨丝,听当地人讲,上里的天空总是这样。我们步行来到了“双节孝”石牌坊,这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它建于清代道光十九年,系韩氏婆媳两代守节,遵诏而建的石牌坊。牌坊在一片水田的中央,显得很高大。共有四根柱子,牌坊上刻有戏曲故事和一些人物,雕工非常精细。离开牌坊之后,我们又来到了韩家大院。古镇上里有很多典故,当时号称“五家口”,就是“韩家的银子(钱多),张家的顶子(官多),陈家的谷子(田多),许家的女子(美女),张家的砣子(好斗)”。听当地人讲,韩家大院历经三代人的修建方才完工,占地几十亩,现在虽然很破旧,而且住有很多家人,但从高大的木结构和精细的雕刻上,仍依稀可见当日的荣华富贵。   下午,我们来到了山脚下的白马寺,寺外有一处喷珠泉,因池底不断有珍珠般的气泡喷出而得名,池边有清代雅州太守黄云鹄所书“喷珠泉”三个大字。进得寺内,我们看到了清澈无比的白马泉,汩汩的泉水从一个雕刻精美的石龙嘴里吐出。白马寺内的古物基本上是原汁原味,庙宇、塔林、石牛、石虎、高僧墓等,全是古色古香。沿着寺外的盘山公路,可以上行到山顶上,山上层林尽染,白絮飞舞,雾气缥缈,犹入仙境……
  路线安排
  第一天:早晨从成都坐豪华大巴去雅安,车费35元。2个小时到雅安。在车站转乘面包车(当地人叫“黄虫”)途经碧峰峡去上里,车票4.5元。下午参观古街、古桥。
  第二天:上午参观清代的牌坊。然后步行1公里看韩家大院,收费2元。再去看珍珠泉、白马寺(门票2元)。沿着白马寺外的盘山公路上到山顶,观赏美景(这是很多人不曾知道的好去处)。下午坐车经雅安回成都。

16、龙华古镇
从川南重镇宜宾市沿金沙江西行70余公里,经过屏山县城再沿着曲折盘旋的山区公路北行37公里,便到了龙华镇。
龙华,是一个依山临水古风依然的小镇,因龙华寺而得名。它的南面是起伏绵延的老君山,大龙溪、小龙溪在镇北口相汇后流入岷江,八仙山风景区隔溪与古镇相望,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有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立佛———八仙山大佛。由于大山的阻隔,使得龙华完好地保留下了它的历史风貌,有古镇活化石之称。
龙华镇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十分重要,是彝汉争夺之所,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曾亲率大军从这一带开进凉山,渡金沙江入云南。明代曾在此设驿站,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在此设平安营,建都司衙门,驻军,修建城墙和城门。至今,古镇尚保留有两座寨门及都司衙门旧址、兵房。
漫步古镇,龙华的特色扑面而来:古桥、古街、古巷、古风浓郁。一座颇具特色的风雨桥———龙华凉桥如长虹卧波,横跨在小龙溪上。步上凉桥,但见大小龙溪两岸古榕成排,枝叶垂溪,流水淙淙,鸭群戏水,石墩成阵,槌衣声声。岸上民居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好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市井风情画。
过了凉桥,进入古寨门,便步入了至今保存完好的清代三条街,名曰顺河街、新街、长街,皆是石板铺路,宽不过三四米,岁月在石板路上留下了道道凹印。古街左右两旁为清一色的木结构房屋,一楼一底,高低错落,层层叠叠,向镇中心延伸。顺河街沿溪而建,错落有致,三官楼临溪而立;新街实为老街,无一不是清代民居建筑;长街其实不长,曲曲弯弯。位于正街上的龙华寺由于年代久远,仅存遗址柱础和部分建筑,倒是不远处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禹王宫尚基本保存完好,主殿台基两侧的七幅高浮雕古代戏剧故事画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如“赵匡胤洗马救驾”、“三英战吕布”、“长板坡”等,深浮雕花格图案将这些图画连接起来,颇富装饰美。
龙华古镇最奇特的是,在八仙山上有一尊现今世界上位居第一的立佛——八仙山大佛。八仙山海拨850米,相对高度420米,山有八峰,有如八个罗汉排成一排,盘膝打坐,故而叫“八仙山”。立佛凿于主峰 紫红色崖壁上,据省内考古专家考证,该大佛建于明末,距今已有400余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近建成宽约2米的登山石梯1716级,直达山顶丹霞洞前,隔沟与大佛相望。

八仙山大佛高32米,《中国大百科全书》列入的世界十大佛像,八仙山大佛榜上有名。这十大佛像或坐或卧,八仙山大佛头盘螺髻,身着袈裟,端庄肃穆,左手当胸,右手下垂,手心向外,为深浮雕接引立佛像。2001年3月,阿富汗巴米扬两尊高53米和35米的站立佛像被塔利班的炮火无情摧毁后,八仙山大佛便成为世界第一立佛。遗憾的是,当年大佛只凿至膝部,若凿至脚,至少可增加10米。当地民众说,这佛脚刻不得,若刻出脚来,大佛就要洗脚,每年夏天,大小龙溪就要涨洪水,岂不有悖我佛慈悲?
八仙山丹霞洞窟群,由9个洞窟组成,皆为佛教和道教遗迹,外形为仿木结构梁柱,每洞皆镌有匾对,雕刻精美。最为奇特的是玉皇洞左右两侧的门联:日口晶口, 月朋口口。
其中双日、四日、三月、四月四字无人能识,内容无人能解,成为亘古之谜。正月十五烧龙灯,是龙华古镇特有的地方文化盛会。
入夜华灯初上之时,小镇成了欢乐的海洋,几十个耍龙汉子在锣鼓声中将龙灯舞了起来,沿街游行。小镇顿时沸腾,人们纷纷占据有利地形,点燃自制的竹筒焰火,对着龙灯喷射,此时,只见数十支焰火组成交织的火网,犹如下起了阵阵流星雨,场面十分壮观。楼顶、窗前、街头鞭炮齐鸣,硝烟滚滚,火光闪闪,炮声阵阵,巨龙在火光星雨中翻腾,人流随巨龙涌动,把新年闹元宵的欢乐气氛推向了高潮。
特色美食:叶叶粑,玉米粑,麻辣凉粉。
交通:如果你想去龙华古镇,你可以在重庆火车站乘直达宜宾的豪华大巴,从6:30到13:30,每隔半小时有一班,票价70元每张。再从宜宾汽车站换乘开往屏山县城的公车,票价12元/张。屏山县城直达或途径龙华镇的公车有7:00,11:00,13:00,14:00,16:00五班。票价每张8元。
住宿:龙华镇的镇政府招待所,粮站招待所,八仙招待所,每晚床位10-15元,卫生条件不错,洗俗方便。 ??
气候:龙华冬冷夏凉,燥湿多雨,雨具不可少。 ????
饮食:龙华的特色小吃有叶叶粑,玉米粑,麻辣凉粉都是价廉物美,一天30块就能吃饱吃好。
17、龚滩,是乌江流域上著名的险滩之一。地处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部,与贵州省沿河县邻界。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龚滩即是酉阳县的中心场镇。 龚滩镇古为巴人之境,是土家族先民“巴蛮”生息劳作之地。古蜀东南土家族史有“西南夷”、“黔洲夷”等七姓,龚姓为其中之一。唐代龚滩的居民多史龚氏血脉,因此得名“龚湍”,后来慢慢演化,成了今天“龚滩”这样的称呼。 龚滩临河的建筑多为干栏式的吊脚楼,在长达三里的狭长街道上形成了巴蜀地域里绝无仅有的最大的干栏大观。独到的公共设施和排水系统的设计,也是龚滩一绝。龚滩的美,是整体与局部的组合之美,地处峡谷之中,东西两山夹峙。上山数十米,即可尽收古镇全貌。
旅游提示:
1、重庆菜园坝汽车站每天都有发往酉阳的班车,票价132元,车程12小说。酉阳汽车站到龚滩的汽车很多,车程2小时,车费20元。也可在重庆各码头乘到龚滩的飞船,通票价120——140元,中途必须在涪陵转船一次。电话:023——75556441(酉阳县旅游局)
2、可在朝天门交通广场乘重庆——彭水的长途车(扬州亚星71元、凯斯鲍尔85元/人),所需时间5.5-6小时,晚宿彭水。从彭水——龚滩,每天只有一班车早上8点,票价二十元,所需时间3.5-4小时,也可在彭水坐飞艇到龚滩,仅中午12点一班,票价不详,时间约1小时。从龚滩——涪陵,一天一班高速船,票价90元,早上11点发船,加上在彭水停靠一个小时,共需4个半小时;从涪陵——重庆,高速路凯斯鲍尔35元/人,1个半小时。(来源:华龙网)
18、隆昌,云顶寨,
隆昌?o中国四川盆地中南部的一个小县城?o是古巴蜀交通的「中转站」?o今天?o她依然是联通四川成都?p重庆的中枢。
  据隆昌县志记载?o古代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以来?o隆昌县因地理环境得天独厚?o一直是商贾云集?p文人辈出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o一些官吏或当地颇有建树的名流?o为了给后人留下「万古美名」或「扬善除恶」的理念?o纷纷竖牌立坊。一些商人名儒也极力效仿?o拿出金银立下一座座「孝道」?p「善美」?p「清廉」牌坊。在明清年间?o隆昌的孝子牌坊?p功德牌坊?p德政牌坊?p百寿牌坊等个性突出的各式各类牌坊近 70座?o其数量?p规模?p工艺?p门类堪称中国之冠。由于牌坊修造?p雕刻?p撰文都极其讲究?o因此?o牌坊的高?p精?p理更显突出位置。
  高?o指牌坊要气势?p并有高大胜人之感?r 精,是雕刻工艺精到?p独特且用石讲究?r理?o是牌坊上刻写的文字颇具深邃的思想内涵?p有高深的文化?p生活哲理。
  隆昌在古巴蜀也是川?p陕?p云等地的陆路通道的中心?o俗称古驿道。因此?o为了展现牌坊这一独特的文化?o众多建牌立坊者便选择了在古驿道这必经之路。也正如此?o时至今日古驿道上的牌坊群成了今日的牌坊文化走廊。如今的隆昌石牌坊?o大多集中在县城南北二个地方?o现存仅有十七座。为了将这中华珍贵历史实物妥善保存?o去年?o隆昌牌坊已被正式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四川成都乘高速公路汽车?o只要3个小时便抵达隆昌?o从重庆到隆昌也只需要2个小时就到达隆昌。隆昌如今是一座繁华?p热闹的县城。我们走过县城亮丽?p繁华的街道?o仅几十分钟?o便来到了颇具千年沧桑历史感的大青石铺就的古驿道。一排排依次排列?p高大挺拔的石牌坊?o吸引了我们的视线。
  一座牌坊一个故事座座丈余高的石牌坊?o多为四柱八门重檐建造。每座石牌坊的正门上面分别刻有不同的碑文。上下?p左右两侧也分别刻有善长芳名?p立坊年代以及象征「善」?p「福」?p「寿」等浮雕。
  如座落在县城北面的节孝石牌坊?o牌坊所表彰的是一名郭氏妇女?o她二十三岁丧夫?o为了让九泉之下的丈夫瞑目?o她辛勤操劳?o将两个儿子哺养成人。两个儿子不负母亲厚望?o奋发读书?o双双中举?o在清朝道光十八年间(公元 1838年)?o县府将郭氏妇女为夫尽孝终身的事迹奏请朝廷获准?o建郭氏节孝坊。郭氏妇人的故事?o在今天看来?o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在紧邻节孝石牌坊的德政牌坊引起了我们注意。此牌坊为民众共同集资修造而成?o为的是表彰清朝咸丰年间(公元 1856年)时任隆昌知县的肃庆?o为官期间为民办事且清政廉洁?o当地百姓为了颂其功绩?o自愿捐出银钱?o修造了德政坊。一座座牌坊?o无论是孝子坊或是功德坊?p节孝坊?o上面镌刻着神形逼真的人物?p花鸟等图案。每座牌坊左右方依照年代?p人物辈份?o阐述牌坊的典故和传说。这对于研究和了解明?p清时代的巴蜀文化?p民俗?p经济?o无疑是活史料。
  在县城南北方的牌坊群里?o我们惊奇地发现有的牌坊正门上书刻的「乐善好施」的「善」字没有中间两点。隆昌文化馆的李光辉向我们解释说?o「善」字没有中间「两点」?o是表明善事永远做不完。平凡的「善」字?o给了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17座石牌坊有着 17个动人的故事。高大的牌坊?o栩栩如生的雕像?o在青石映衬下?o令游客心潮起伏?o恍若隔世。
  距隆昌县牌坊群十多公里处的云顶寨?o是一个有名的小场镇。隆昌历来以盛产麻布闻名中外。在云顶寨?o至今不少人家仍手工生产麻布?o其原始的织布机和繁杂的操作程序?o引得众多省外人好奇。小城充满神奇云顶寨早在明朝洪武年间由郭氏家族建立?o历经三个朝代?o传二十九世?o郭氏家族鼎盛时期时?o寨主几乎称雄一方。不仅建有防范严密的寨墙?o且有兵丁守护?o并开有煤矿?p酒厂?o全寨有庄园四十八座。
  郭氏家族是否在隆昌县内建造牌坊?o此已无法查证。但在隆昌县众多牌坊群中?o县城南面的功德坊是为郭玉峦建造。据说他在清朝道光年间任忠义大夫时?o购得千余亩良田?o其所收租金大多用于为百姓谋福利上?o其救贫扶困之举得到首肯?o后为其建立功德牌坊以示表彰。与此同时?o前文所述和郭氏的节孝坊?o也为郭姓?o可见郭姓当时在隆昌众多。
  目前郭氏家族后代散居海内外?o在四川?o恐怕再无其余家族可与郭氏家族相比了。郭氏家族的兴盛?o直接反映出隆昌明?p清时的繁华。我们一行在隆昌境内探寻中?o在牌坊群?p云顶寨?p郭氏家族等处深深感受到了昔日隆昌的繁荣。
  目前?o在中国其余省份?o也偶见牌坊?o但隆昌石牌坊群呈规模?p分类别的出现?o且建造工艺精致?p寓意深远?o这在全国是罕见的。
云顶寨所在的山脉,为泸县与隆昌的分界岭,此山东起荣昌,西止富顺,绵延一百八十余里。山脉进入隆昌后,经界牌、老鸭寨、正觉寺蜿蜒起伏,有峰突出名云峰,北高男低,面积宽大,寨即建于峰顶,距隆昌城四十华里,位于县城正南方。远看,云顶山脉似乎与龙观山相连,其实是各不相属。龙观山山势雄伟,峰回叠嶂,可以驻军藏匪,而云顶单峰独峙,挺拔有致,只可据守,难以出击,并非用兵善地,而此间富室,以石围墙,亦足以抵制外来攻击而保护自己。
寨墙高大坚固,雉堞密布。寨北与泸县接壤,是全寨最险峻的地方。墙埂修筑在峭壁?f岩上,山下仅有鸟道一条,曲折回环,名九道拐,循势逶迤蛇行,达半山为二 岩,岩上有洞,相传是神仙所居,由洞口探视,深邃莫测。鸟道尽,再往上,只能牵棘沿壁,攀援仰登。
   寨西横断成沟,沟深而宽,为云顶寨险要路口,沟侧山林茂密,明清两朝有豹子栖息,民国十六年及二十四年,寨人两次围猎豹子,捕杀两头,故名豹子沟。沟下有小径,蜿蜒山林间,非路熟者不敢行。山茶林中有小径直达西门和北门,北门外右方有小道直通正觉寺。
山西与天峰寺,响石镇遥遥相对,从山上俯看,望中一带丘陵,水光山色,与绿树烟霞相掩映,足以怡情悦目,开人胸襟。出通永门,有石板路两条直下,一通县城,一通胡家镇,路边青松夹立,人行其中,凉气相袭,觉青城峨嵋山道也不过尔。山脚下之西湾河上有牛牯桥,为清乾隆时建,据云原名广济桥。由桥侧逆行数百步,有名臣岩,系明朝万厉年间,陶望龄为正直名臣郭廉 郭元柱题壁处,其事已载史志
由寨东北,可俯视泸县太和乡一片田野。东北方女墙外三百步为云顶乡公所,此处岗楼耸立,与寨楼相呼应。乡公所下即云顶场,场街呈丁字形,上方通寨外两道子。下场口为猪市坝。由猪市坝出棚门,依山为道,经黄利坪 滩子口 ,往天洋坪,沿途可见山茶争艳,致山湾路断,又豁然开朗,实见田畴房舍杂陈于林木怪石间,使人恍惚有身临桃源之感
场头出水井坎棚子门即泸县界。云顶山脉到此勿坼一缝,形成左右峭壁夹一深沟,中距不过五尺,沟中青石为路,路宽三尺许,下百余级石磴后折而右转,又百余级,可见右侧有一山洞,内供摸肚佛一尊,小护法使者数躯,似是唐代遗迹。复前行数十步,左岩有小庙三楹,中以观音为主佛,诸神伴之。石板路依蜒里许始达平川,在此上仰云山,仓松蔚然,见寨墙隐约起伏,但巍峨伟壮,实是令人神思回荡,幽情难平。
云顶寨上占地240余亩,那1600米长6,7高的寨墙,加上炮台碉堡巍峨雄壮,大有欧州中世纪城堡气派。而寨内庭院林立,道路纵横,花草繁茂,环境宜人。室内陈设,竟争华丽,古玩字画,满目琳琅,颇有大观园风采。郭氏士绅们,既在山下建有豪华的庄园,又在寨内建有精致房舍,平时有享乐之地,战时有避难
之所,真是享尽人间富泽。
19、江安县夕佳山民居
夕佳山民居在一九九六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江安县夕佳山境内。根据史料记载明代锡姓富户在此建园。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进行扩建。规模宏大,现存房舍108间,建筑面积5146平方米,是典型的传统民居。  从大门而进,依次为前厅、后厅、两侧翼配有厢房,组成两个大的四合院。前厅是主要建筑,处在整个方舍的中部,两翼厢房之后是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四合院。左右是作坊、仓库及仆役住宅;右面长廊后是戏台,再后面是怡园,院内配有小桥荷花、假山竹树,环境幽静别致,四周设有琴房、书房等。
  民居的门窗木壁上均雕有花卉、山水人物、戏剧故事。石台阶、石栏杆上面的花莲云水、人物战场,雕刻精细,栩栩如生。 门前碧水荷花,古木参天,四周墙垣周绕,角口有碉楼。庄园曲雅幽静,四周簇拥着60多亩郁郁葱葱的楠木。每年春季数千只白鹭飞来此地栖息
行———自驾车者走成渝高速公路至内江站下,再上内宜高速公路至宜宾站下,行程277公里。宜宾到江安76公里,二级水泥。江安到夕佳山21公里,路况一般
20、自贡西秦会馆
我国唯一的盐业专业史博物馆。馆址设在西秦会馆,位于自贡市中心解放路中段。
西秦会馆,寺名武圣宫,主供关帝神位,亦称关帝庙,俗称陕西庙。清初,陕籍商人来自流井经营盐业,发家致富。为了“款叙乡情”,并显示豪华富有,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动工兴建,历时16载,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竣工。道光七至八年(1827-1828),又进行大规模培修与扩建,“较旧地址拓出十数丈,依山另辟一正殿”,“壮丽倍前”,共占地3451平方米。这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建筑,平面组合,总体方正,强调对称,中轴明确。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四周以廊墙及其它建筑组成有纵深、有层次、有京华的5个大小院落群体。 作为西秦会馆点缀、装饰的主要物色是木雕石刻,遍布全馆,多达数百件,以石狮、献技、金镛,贲鼓等楼阁的雕刻最为突出。大门石狮高2.27米,突目隆鼻,身披卷毛,四爪锋利,两狮正身向外扭头相望,张口作嘶吼状,颇显威严。献技、金镛、贲鼓3处的木雕,集中在长22.3米,宽6.7厘米的木栏上,人物有350多个,疏密得体,刀法明快。此外,额枋、衬枋、挑梁、垂花,栏杆上的木雕,有神话传说,有历史故事,有社会生活,戏剧场面,花鸟静物,均刻艺精湛,维妙维肖,至今清晰可见。 解放前,西秦会馆作为中华民国自贡市政府的所在地,年久失修,濒于毁圮。解放后,这座雄伟的古建筑,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手里。自贡市人民委员会在此办公期间,对建筑作了保护和维修。
????1959年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游览西秦会馆时,一再咛嘱,要好好保护起来。1959年由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倡议创建,郭沫若题写了馆名,主要负责收藏、研究、陈列以自贡地区为中心的四川井盐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文物、实物、资料。馆藏的中国古代钻井工具群,保存较完整的传统钻井工具群。馆藏的井盐经营契约、账簿、打井岩口簿等,为研究中国钻井史、经济史、经营管理及商业经济发展等,提供了极其难得的珍贵中料和实物,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为该馆的基本陈列,它全面地展示了从钻井、采卤、输卤、天然气开采与利用、制盐诸方面的发展和演讲,以及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中,伟大的创造,无与伦比的技艺;展示了自贡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内涵。
????提示:
????博物馆开馆时间为:8:30--17:00,门票价格为5元,联系电话:2202083
21、仙市
??自贡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镇,是釜溪河当年重要码头之一,建筑保留着原有风貌,寺庙祠堂众多。
  仙市镇依偎在釜溪河畔,这千年古镇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仍然风韵犹存。曾是自贡井盐出川的必经之地,被誉为古盐道上的明珠,又因“四街、四栈、五庙三码头、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筑群和佛教文化的兴盛而闻名遐迩。因此,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并相继确定为省级小城镇试点镇。
????改革开放以来,古镇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古代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连古镇之名都来源于美丽的传说:“玉帝之女被人间美景陶醉,下凡侧卧在釜溪河岸边逍遥酣睡而名——仙滩。”因此,古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韵味充满了这个古镇,明末清初的古建筑群:南华宫(建于公元1962年)、天上宫(建于1850年)红墙黛瓦、众鳌高翘、雕梁画栋、木雕飞禽走兽、花草虫鱼,造型各异、栩栩如生。这里的佛教文化也很兴盛,佛像雕塑林立,长年香火缭绕,古刹钟声回荡古镇,还有那“仙女峪”,曾有“瑶池”之称,内有摩崖石刻,石窟观音、月亮井等名胜古迹。
  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名的“金桥寺”,现为川南旅游线上的佛教文化景点,仙市这无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政府已规划、保护、开发、建设,促使古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这将为历史文化名镇谱写新的篇章。
22、富顺文庙
????富顺文庙自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建县至北宋初年(567-960)的近400年间,由于地处边陲,僚汉杂居,盐业虽盛而文风未开。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朝廷选派太常博士名学者周延俊来富顺任知监,努力兴教化,办学校,培育士子。在他任职的第六年,即庆历二年(1042),富顺县终于出了第一个进士-李冕,全县士民无不欢欣庆幸。在周延俊的倡导下,人们集资于庆历四年(1044),在县城中心的南门,建成一座文庙,主供孔子,时称"文宣网庙"。并在庙内立石质"雁塔碑",以刻全县历次中试者的名字。此后,历任富顺知监,均热心教育事业,亲任儒学教授,常在从政之余,来庙内为生员讲课,于是文风大开。宋代在雁塔刻名的进士即有67人之多。
  元代文庙改称"先圣庙"。至大四年(1311),富顺知州任显忠,建立戟门,安置礼器,补修大成殿,为两庑里栅栏。英宗时期,县佐王纳速建御书碑亭。
  明太祖朱元璋平定江山,诏天下立学育士,改先圣庙为"先师庙"。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知县钟铉重整庙坛,兴建学校,砌石泮池。以后又经8次修补和小增建。明成祖永乐年间始称"文庙"。此后,文风日盛,教育事业发达,入学中举者逐年增多。有明一代,赴京会试,中进士者达139人,占四川省进士总数的十三分之一,因而获得"才子甲西蜀",富顺才子内江官"的美誉。
  明末清初,蜀中大乱25年,文庙失修,残破不堪。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平定三藩后的第一任富顺知县钱绍隆,重新整修文庙,修大成殿明伦堂,恢复祭祀和学校。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县熊葵向集资修建文庙外墙,重建两庑,并砌日月坛。至道光中期,文庙虽经多次修葺,终属小修小补,其破败之状与以出才子名闻全川的富顺县颇不相称。清代立朝到道光中期,富顺仅出了11名进士,民间认为文章风水移动是因对孔圣不敬之故。
  道光十六年(1836),富顺知县邓任坤决定重建文庙,并与当时富顺县第一大财主、贡生肖永升商议。肖永升当即表示:为了保住富顺“文章风水”,愿尽儒生之责,独肩重建文庙之任。于是雇工请匠,立即拆除文庙,特派专人前往山东曲阜县,通过任县令的富顺进士张震,取回建筑文庙的规制图纸。又从雷波、马边运回巨木,从江西景德镇定制琉璃瓦,共费资三万六千,历时四年,于道光二十年(1840)建成。自崇圣祠、大成殿、月台、两庑、戟门、更衣祭器所、下至棂星门、名宦乡贤祠、礼门、义路、泮池、桥栏、宫墙、外贤关、圣域门皆高广坚致,逾旧数倍。共占地10余亩,建筑占地3000多平方米。庙正面为一带红墙,上塑“数仞宫墙”4个大字。左右有2门,曰“圣域”、“贤关”,非祭祀不开。进门为泮池,池上架桥三座;中为九龙桥,不通行,左右便桥,为祭祀过道。池左右有2门,曰“礼门”、“义路”,为平日出入之门,分别立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石碑。池后为石坊“棂星门”,有3孔通入,坊宽22.4米,高12.65米。再拾级为“明伦堂”-即戟门,左右为“更衣祭器所”,戟门后有广场,场后有“日月坛”,中为九龙镂空浮雕,左右有石梯登台。台后为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殿高35米,为明清时期典型斗拱结构,画栋飞檐,精巧华美,脊龙昂首,跃然欲飞,琉璃金碧,映日生辉,壮丽凝重,古色古香。殿后有一院落为“泮宫”(“泮宫丹桂是富顺八景之一)。再往后,是”崇圣殿“,左右有”龙池“、”风穴“,清泉常满,大旱不涸。壁间在乾隆时镌有石刻”龙池“、”凤穴“,笔力遒劲,近代罕见。崇圣殿隆起的坎上建筑是孔子之”寝宫“。寝宫较小,只有三楹中供木刻”空子神位“(宋代以前为石刻),情地金书孔子像,系唐吴道子所画,从曲阜拓回。左右廊庑,先后曾作生员学舍、县教谕署及名宦乡贤祠。
  光绪二十二年(1896),县人张世芳将先世所捐学田2处,改捐作维修文庙之业田。光绪33年(1907),诏生孔子大祀。于是改崇圣寺及宫墙为黄瓦(原只有大成殿、大成门准用黄瓦。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本飞机炸毁大成殿一角及西廊庑,后虽经修复,但技艺低下,终不复原。解放后,曾于1958年前后,对文庙粉饰一新。1980年7月,富顺文庙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后,省府又拨专款,予以修葺、粉饰,现在基本保持原貌,并增添服务设施,长年开放,供人民游览凭吊,2001年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顾县古镇
  顾县镇是岳池县最早的县城治所,置县于唐武周通天二年,至今已有1300年历史。在镇的西侧,金城河流经顾县镇辖区50公里。金城河发源于金城山,积雨面积大,稍有暴雨便洪水泛滥。据传说,这里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的洪灾。有一年,时逢伏月,大雨滂沱,三日不停,金城河水陡涨,市井可以行船,沿途冲走稼穑、房屋无数,犬豕之尸随处可见,时有人呼号救命,终因无力,眼看洪峰卷着杂物飞逝而去……??
  清朝康熙年间,金城河水变得驯服了,两岸杨柳青青,河水波光粼粼,有些河段,好事者还造了小船捕鱼载人。时令好转,风调雨顺,物阜粮丰,百姓安居乐业,顾县场上的商贸也繁荣了起来。据考证,那时的金城河已治理过了,其治理法则,是利用李冰治水的经验。人们顺水而下,淘滩作堰,截湾抽心,历时数十年。据不完全统计,从金城河源头到注入渠江长达100多公里的河道上就筑就了低矮水坝几十处,仅顾县镇域内,就筑有付家堰、大堰,小堰、干河坝堰、水口庙堰等10来处,这些水利工程至今都还在发挥防洪抗灾的作用。后人为了缅怀李冰功德,便集资在顾县镇修了川主庙,泥塑李冰神像,终年享受香火。现川主庙保存完好,修葺一新,翘首等待游客。??
  川主庙又名聚圣宫,位于中华街中部,座东朝西,据庙内保存完奸的《奉文优免》碑文记载,该庙建于清乾隆47年以前,由戏楼三开,大殿及厢房组成,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大殿供奉着李冰神像。朱漆大柱上有联云“深淘滩,低作堰,懿训昭垂为准为则;湾截角,正抽心,仪型作式无颇无偏”,横额上书“泽被后世”。殿堂以青石板铺就,显得雄伟庄严又十分雅致。沿阶而下是一长方形石坝,可容千人之众,石坝两侧为厢房、书楼,石坝前方是戏台,台枋上雕有花草人物,可惜在“文革”中被破坏,留下一段令人遗憾的历史。

24、柳江
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柳江镇
、独具一格的川西民居、民俗
曾家园:是曾壁光后人曾艺澄自己设计建造,将中西风格融为一炉,总体设计从天空俯视成“寿”字型,共建花园2个,戏台3个,庭院6个,大厅一幢,建筑面积2351。3平方米,总占地面积4766平方米,技艺精美,气势恢弘,是目前川西南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曾家园进行修缮后,陈设过去曾家尚存家具和当年的布局摆设,作为川西民俗博物馆以接待游人参观、品茶、看戏,餐饮住宿等。服务人员可穿当年曾家丫环小姐服饰。
王家宅:临河而建,充分利用地形、,巧妙合理布局,与自然溶为一体,推窗临河,两岸古树掩映,远山近水使人心旷神怡。王家宅可作观光和接待游人住宿。
吊脚楼:柳江吊脚楼远近闻名,省内外各种报刊杂志书刊都相继进行过文字和图片报道,别致的是柳江老街下场口沿河近百米吊脚楼、卵石垒坎,依水而立、巨树浓荫掩映,全国少见。
老街:柳江老街是原古场镇的街道,因公路改道,新区建成,当年的繁荣已不复存在,但老街被誉为百年建筑博物馆,其中有清末民初的建筑、解放初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建筑,风格各异,可观光怀古,休闲娱乐、餐饮等。
碑林:建于圣母山南坡的“洪雅县历代文化科技名人碑林”内有石碑坊一座,名人碑石二十八块,陈列室一幢,山顶建有“望月”楼,登楼眺望,可观赏柳江古镇和新区的全貌。
摩岩石刻:位于玉屏山西侧的摩岩造像群,刻于明代。还有刻于近代的观音岩送子观音,大佛像和世界最大的卧莲观音。
寺庙道观:佛教寺庙有观音寺,有在全国最大的卧莲观音像,道观教有老君山陵星院,寺庙道观中常年香火不断,香客云集,络绎不绝。
桥:柳江古镇内有石拱桥铁索桥两座。老石拱桥可修仿古木质房廊,成为廊桥,使它同柳江古建筑融为一体。
古遗迹:柳江古遗迹有抱朴洞、石柱房、木禅寺。   
水磨房:老街和山村有水磨坊遗址,可修复作为观光。
柳江保存至今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可谓资源丰富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开发前景十分光明。
25.中山古镇

中山古镇俗称三合场,又名龙洞场,地处江津市南部山区,距重庆市区125公里,约一个半小时车程,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面山一脉相连。古镇背山临水,场镇建筑靠水而建,由龙洞、荒中坝、高升桥三条小街连接而成。以前,三合场曾是繁华的水码头,为川黔山区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尚存的南宋题刻共82字,记叙李脊用、鱼子仙等泛舟游览一事,境内还有汉代古墓葬枇杷岩墓群。
????古镇商铺建筑最具代表性,依山势形成的商街纵向长1000多米,层层递进,其风雨场的过街建筑几乎都是能遮风避雨不见天日的“封闭式”建筑,由此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川东地区雨晴不定的特点。建筑多为两层“吊脚楼”,下层为铺面,楼上可住人,铺面开间做得较大,且易组合;整座古镇全系青色瓦片盖顶,红漆木板竹篾夹墙,圆柱承重,古朴凝重中透出原汁原味的巴渝人家风韵。

????古镇现居有209户人家,民间传统的经营业态如铁匠铺、中药铺、剃头铺等依然存在。此刻,晚冬的暖阳斜照着射进狭窄的老街,给灰暗黝黑的街面一隅镀上一抹金黄,古镇顿时有了勃勃生气。踏着块块黛青石板铺就的老街,在弯弯拐拐的石梯小巷穿行,穿场而过的风中不时弥漫着阵阵草药的清香,铁匠铺里飞溅的炉火和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合谐得竟有一种不需雕琢的艺术风味,而街畔屋檐下那剃头的白发老翁,安闲而自在,像一幅油画,烘托出古镇风韵独有的安居乐业图。 中山镇位于重庆市江津县境内,是重庆十大古镇之一。古镇依河而建,很似江南水乡的风格,只是形成形成一条长三公里的狭窄老巷。两旁以清朝建筑为主,保存的非常完好,加上地面的青石板路,给人一种古老和谐的感觉。

交通:从菜园坝长途汽车站乘坐去江津的汽车,车资为19元的空调大巴,收班时间为晚上8:00。从江津长途汽车站到中山的汽车为普通小中巴,车资为9.5元,下午4:30为末班车。下午从中山回江津的车是下午1:20出发,从江津回重庆的大巴则到下午7:00。

气候:中山古镇平时的气温略低于重庆市区,晚间较为凉爽,溪水比较浅所以受阳光作用明显,温度较高,适宜游泳。

住宿:中山古镇有“龙凤客栈”、“来福客栈”等好几家客栈,接待能力不错,其上游有少数农家,也可以提供食宿。在古镇对面的山上,古镇桥下及上游龙洞水库,都可以扎营。

饮食:古镇的农家乐30元一天吃住全包。
2#
发表于 2006-9-14 12:0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斑竹!
3#
发表于 2006-9-14 12: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收藏了
4#
发表于 2006-9-14 09: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
有钱有时间一定去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29 14:55 , Processed in 0.07446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