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克明 于 2015-8-24 14:58 编辑
整齐划一掷地有声是怎样练出来的 姚克明 推荐 博主按:媒体说, 99年阅兵方队横排面为25人,创造了世界之最。这个世界之最,的确是“最”,是极难达到的。这次9.3大阅兵,也是采取这个25人的横排面的。请想想,25人的横排面,人挨着人,肩并着肩,不允许有任何凹凸不平,就像是木匠用线盒弹出来的一样,仅此一项就够难的了。可受阅官兵,硬是把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千难万难踩在了脚下。但是,他们也为此奉献了太多太多。请看今天的军报记者的报道吧! 雄姿迎阅,校场点兵话“锤炼” ——解读受阅官兵在酷暑中苦练精练科学练的精神内涵 解放军报作者:本报记者徐叶青、特约记者李志涛周景红 铁流滚滚、战鹰高翔、利剑藏鞘……酷暑时节,京郊阅兵训练场上精兵汇集,全军和武警部队的威武雄姿在此凝聚成一幅幅壮美的强军画卷。 如果说,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是战斗力的生成源,那么,此次汇聚三军的阅兵训练,同样是铸军魂、励斗志、强本领、育人才的综合练兵场。 擦亮历史之镜,阅兵训练成为特殊课堂—— 练的是队列,“炼”的是军魂 “刷、刷、刷……”正步铿锵有力,每步75厘米,每分钟112步。当三军仪仗队护旗组前脚踏在正步停止线上时,计时结果显示:96米、51秒,米秒不差! “米秒不差”背后的付出不言而喻。不过,若非从历史的堞口审视,很难理解中国军人在这些细节上追求极致的深层精神动因! 第21集团军“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藏族上士杨燕军,参加过出国维和、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训练中,白天别人休息时,他给自己“开小灶”;晚上战友们入睡了,他悄悄从床上爬起来,对着镜子自查自改,最终,硬是从一名“板凳队员”练成了排面基准兵。 “跟随军旗走过天安门广场,别人看到的也许是振奋与豪迈,但我们眼中还有使命和担当!”杨燕军所在的方队里,有来自蒙、藏、回、满等7个民族21名战士。他们说,对抗战史了解越多,对党的感情越深,越是想要在此次受阅中展现出最昂扬的姿态! 擦亮历史之镜,阅兵训练成为特殊的课堂,既锤炼技能,也淬炼灵魂。 作为第54集团军“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的“一号旗手”,陈海在训练中铆足了劲。参训以来,他接连实现了由训练参谋、编队队员、预备队员、预备旗手、正式旗手到一号旗手的“六级连跳”。 “铁军面前无困难!”陈海告诉记者,抗战中,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刘老庄连”82人全部壮烈牺牲,朱德总司令称赞其“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今天,擎起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染红的战旗,不仅是荣耀更是担当,强军路上,我们将永葆军魂、铭记宗旨、不忘初心! 险难科目走上阅兵场,眼睛盯着未来战场—— 练的是“米秒”,“炼”的是能战 低云密布,细雨蒙蒙,飞行气象条件恶劣。空军某航空兵师师长宋卫依旧驾机呼啸升空。紧随其后,僚机也跟着腾空,穿云破雾…… 预警机、运输机、加油机、直升机……一架架战机组成“鹰阵”掠过天空,恍惚间,阅兵训练场俨然一片“准战场”。 这里当然没有战场的硝烟,但仍有近似战场的惊心动魄:一些空中编队飞机数量多,间距近,飞行稍不稳定,轻则影响队形,重则危及安全;阅兵是一项定时定点的任务,为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训练中,天气差要飞,难度大要飞,风险高仍要飞。 “阅兵训练不是实战,却时刻折射着实战化训练的标准。”被中央军委授予“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的戴明盟说,米秒不差是驾驶歼-15战机在航母起降时的基本要求。如今,这种从严治训、精细施训的理念也同样体现在阅兵训练场上。 此次受阅,驾驶舰载机梯队长机的戴明盟,身后的僚机里全是歼-15培训学员。为此,每个操作、每项指令他都一一细抠,并借助高倍高速监控设备、地面测量、飞参判读等手段,快速准确评定训练质量,既保证阅兵训练进度,也提升舰载机实战化水平。 “阅兵,既练‘米秒’,也‘炼’能战水平。”第二炮兵受阅部队的一位将军领队举例说,此次受阅,有的导弹车是直接从厂家拉到训练场,有的部队是直接从发射场千里机动至阅兵村,训练中,他们狠抓专业训练,练号手的操作程序、心理状态,许多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砥砺斗志历练血性,着眼使命树好样子—— 练的是形象,“炼”的是铁血 人文关怀排忧解难,科学施训降低强度,科技元素提高效益……走访阅兵训练基地,处处可见这样的“暖新闻”。不过,最令官兵们津津乐道的,还是身边一个个砥砺斗志、历练血性的“硬新闻”—— 朱佳春是“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中的一名团职干部。1997年香港回归时,他是仪仗队执行分队长;2009年,他参加了首都国庆阅兵;今年,他本想转业离队,却心又不舍,再次参阅。从最初的方队总教练到领队,再到预备队员,最后成为正式队员,为了走上阅兵场,短短几个月,他完成了4次身份转换。 这背后的坚韧与刻苦,谁能理解?对此,不少有类似经历的受阅官兵往往淡然一笑:我们只有“刻”没有“苦”——把“军人形象”刻在脸上、刻在心里、刻进血液! 三军仪仗队中队长张洪杰是今年阅兵的军旗手。他先后8次参加国家级阅兵,5次出国受阅。此番受阅,张洪杰的训练强度却仍是其他队员的好几倍。 “一天不练手生脚慢,两天不练功夫减半,三天不练成了门外汉……”张洪杰说,阅兵是中国军人形象、军队形象乃至大国形象的重要展示,良好的形象从哪来?就得瞄准使命任务,用血性斗志去砥砺。 砥砺当在训练场。盛夏,水泥地上热浪升腾。一遍一遍重复练习动作的行列里,从将军到列兵,个个汗流浃背,却个个精神抖擞,目光坚毅……那样的目光里,看到的一定不只是自己接受检阅时的光彩,还有一支大国军队昂首阔步的身影。 2015-8-24 1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