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漓江冬泳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桂林冬协訾洲冬泳队谐趣集(每日五则,滚动更新)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09: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5-8-28 10:02 编辑

36,“这是只母的!”
     农历八月十六赏月夜,訾洲聚会时,天未向晚,队友们到河滩信步。见两只鹭鸶双栖竹筏,遂趋前观之。靠外一只不避生人,任由男队员抚其胸背,亲热有加。袁教授见这只鹭鸶温顺可人,不由心喜,亦伸手欲抚。不料此时鹭鸶凶相毕露,脖子一伸就往她手上啄去。吓得袁教授赶紧缩手,退至安全距离后,一扫平日学者风范,怒目圆睁地嗔道:“你这家伙不讲道理,为什么不啄他们专啄我?”
哈哈大笑中,快人快语的小爬前来调侃:“这只(鹭鸶)是母的!”
正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母鹭也易辨,近男排斥女。

点评

异性相吸,同性相斥  发表于 2015-8-28 20: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09:45 | 只看该作者
37,自创语录
秋日遇龙河,恍若处处飘香的果园。黄澄红亮的金桔、甜橙、蜜柑硕果累累,好不诱人。孙老师是北方人,从未见过坠满枝头的大片柑桔,这回可真受震撼。在她看来,如此美丽而神圣的美景,不该因人摘果而破坏,故而出面敦促人人自律,率先提议:“咱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啊!”
正准备摘个果子尝鲜的大爬当即反对。他接过话头说:“毛主席教导我们,‘树上有了果子就要摘’!”
正是:满树嘉果见者喜,不应采撷当自律;自创语录编谬误,拿来搞笑充真理?

点评

欢乐的果园  发表于 2015-8-28 20: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10:01 | 只看该作者
                  38.“话筒”
      据说,旅游业界有句隐语,停车“方便”称为“唱歌”。我队亦有沿用此隐语的习惯。那日,停车“唱歌”毕,古哥拿个苹果给身旁的马姐。马姐不接,憨笑揭晓其由:“你那手刚才拿过‘话筒’的。”车上立马一阵哗然嬉笑,弄得古哥满脸尴尬。既然“唱歌”就是“方便”的代名词,那“话筒”之意,自然也就不言自明了。好个马姐,不便出口之语,却另冠“雅号”称之。(“零零”撰稿)
正是:既然停车去“唱歌”,“话筒”定被手把着;再抓果品递过来,玷污之物莫授我。

点评

隐语雅号  发表于 2015-8-28 20: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10:05 | 只看该作者
39,不许照相
有过多年军旅生涯的苹苹,回到地方上也直来直去,听不懂正反话,琢磨玩笑话她往往也比别人慢半拍。
元旦冬泳后,队友们在拍新年集体照。大爬过来指着苹苹一本正经地说:“你出来,没游泳的人不许进来拍照!”
“啊!这是什么道理呀?……”没听懂是句玩笑话的苹苹满脸委屈:“就一次没游泳就不许我和大家拍照啊?!”
正是:多年投身军旅,从来直来直去;不懂昵言戏语,只觉心中委屈;明明老实受欺,还问“什么道理?”

点评

军人的特点  发表于 2015-8-28 2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10:17 | 只看该作者
40,讨要狗鞭
马姐与另一“吃货”在菜市场买了三条狗,找禽畜加工摊档宰杀。待劏洗停当取狗时,发现少了两条狗鞭。二人心中大异:“莫非净膛还须净身不成?”
狗鞭市价不菲,一次被黑两条鞭,岂不亏大了?
二人找到档主,开口讨要:“我们的狗鞭呢?”
档主辩称:“你们的狗太小(20多斤),那个东西还没长出来!”胡说八道的歪理说词,令她们又好气又好笑。
两位女人讨要狗鞭未遂,至今仍是泳友们的取笑谈资。
正是:劏狗变成劁,觅不着“鸟鸟”;回身去讨要:“别夺我佳肴。”托词“狗太小”,档主怪论“高”;维权成泡泡,可气又好笑。

点评

上当了,狗小鸟鸟大啊。  发表于 2015-8-28 2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5-8-29 10:18 编辑

41,夜泳奇遇
      融水县雨卜寨,静静的香粉河,夜凉如水。苗家歌舞晚会后,众友不约而同地舍弃卫浴冲凉,选择去夜泳。
      朦胧夜色里,河边有个白色的人影在撩拨着水响。五妹拧开手电朝前照去。聚合的电光投射处,一位裸泳女子正出浴登岸。颀长惹火的身材,白晳亮丽的肌肤,以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展示着人体美的神话。
     五妹大概脑子出现了间歇性断电,毫无反映而将手电光全打在那位浴女身上,似在帮其照明。奇的是,那位裸泳女既不避光亦不避人,“光身糖”般裸裎仍举止如常地朝岸款款而行。令现场几位男泳友无法顾及“非礼勿视”的古训,眼睛何曾“流浪”?想避也避不开呀!
     所幸,身旁的四妹还算清醒,觉得手电照人不雅,赶紧提醒五妹“关机!快关...”迅即熄灭了手电。
    事后谈及那次香粉河夜泳,在场的三位男士仍是矢口否认自己眼睛曾经的“艳遇”。甲首先声明自己当时戴着墨镜(漆黑的夜里谁戴那玩意?);乙则声称自己已经下水,手电逆光下,什么都看不清(信口胡诌);丙说已返身回驻地取毛巾,不在现场……
     林妹妹说得好:“不管你们怎么狡辩,当时的三个男人中,至少有两个在现场,‘胀死了’眼睛!”
     正是:浴女娉婷,袒裎体形;现场男儿,“胀死”眼睛。

点评

看了就看了,认了也没什么。  发表于 2015-8-29 2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0: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5-8-30 08:48 编辑

42,“小花蛇”选瓜
    在八仙湖湿地泛舟,龙头山下那片瓜地里,满地的大西瓜5元一个任你摘。秋阳如火的时节,在芦苇荡里转悠,能摘瓜解渴真让人心喜。于是为摘取满意的好瓜大家献计献策。如何听敲击、弹击、拍击的声音,怎样辨别花纹清晰度、皮色深浅度、脐眼凹陷度,识别“瓜熟蒂落”与“死藤瓜”的基本方法,以及判别瓜形是否周正……地头上简直成了西瓜甑别的经验交流现场会。
    综合所有经验之谈才下地摘瓜的我们,自信心瞬间就遭重创。原来,这里的好瓜早被摘去,地里留下的基本上就属“歪瓜裂枣”。参照现学的选瓜技术,勉强摘了两个,谁知打开来全是生瓜。此时声称不会选瓜的“小花蛇”摘来一个。眼见花纹不清,皮色很浅,脐眼不凹,拍击不闷,瓜形不正,全然不符我等拼凑的选瓜标准。哪曾想,就是这个饱受非议的瓜,又甜又起沙,完全颠覆了我们的常识经验。
   当问及为什么声称不会选瓜却偏偏摘得了好瓜?“小花蛇”的回答让在场那些所谓“行家”大跌眼镜:“这个瓜是被农民用破草帽遮盖的,既然不想让人发现估计就是好瓜。”
  诗曰:汇集经验学选瓜,不如现场来“斗法”;看破瓜农遮掩意,羞躁众位大“行家”!

点评

个个自封砖家  发表于 2015-8-29 22: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0:30 | 只看该作者
43,坑爹的面食发酵法
   某队友(暂隐其名)在网上新学了一招面食发酵法,首次用于实践就把蒸出的馒头带去驴行。不料,面未发起,又遇冷收缩而发硬、变糙。野餐时,这些馒头遭遇了无人问津的尴尬。马姐不愿看到糟蹋粮食,遂捡拾装袋,准备带回家喂鸟,以免暴殄天物。旁人损了一句:“你家是不是喂养了啄木鸟!”
诗曰:面食未发酵,无功又徒劳;家禽皆莫喂,只酬啄木鸟!

点评

面食不至于硬得咬不动吧  发表于 2015-8-29 22: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0:33 | 只看该作者
44,“初”到何时才是头
   某日,有泳友问:“今天是(农历)初几?”
   “快乐人”扳着手指默算片刻,仍不能肯定地答道:“大约初十一或者初十二。”
   “嗨!”泳友打趣说:“十一、十二还算‘初’?再‘初’十几天就初三十了?那么一年岂不是可以‘初’到头啵!”
这真是:掰着指头来算数,数到十二还言“初”;若还“初”日永无休,一年三百六十五。

点评

新农历叫法  发表于 2015-8-29 2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0:36 | 只看该作者
45,“暖”到心里
   人们在冬泳时,远离心脏的肢端,神经末梢处,一般都能感觉到一种特别的冷。当然,现在有了专用于冬泳的手套、脚套及泳帽,即便水温低于8℃的“冻泳”期,受到保护的头、手、脚,也不会感觉很冷。只是男人有个特殊部位,很难获得有效保护。于是冬日里,在女队员不在场的场合下,“言论自由”的男泳友之间就有了“我的××缩进去了”;“我那个东西不见了”……之类的戏言。
   那年冰灾雪祸,河里满是漂浮冰凌,水温只有2.5℃,小爬冬泳才上岸,其它尚未下水队员就问他感觉如何。他四下张望见无女队员,笑着来了句双关语“哦!‘暖’(卵)到心里了!”
  正是:寒雪冻雨,江似冰渠;冬泳酷寒,“暖”(卵)到心里。

点评

自己做个套套啊  发表于 2015-8-29 22: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15-8-29 12:14 |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15-8-29 22:35 | 只看该作者
等待下一章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15-9-11 21:13 | 只看该作者
漓江冬泳人谢谢你的游记,看到你们一帮泳友旅游玩得这么开心,真羡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09:18 | 只看该作者
山水游 发表于 2015-9-5 10:55
下回分解。

谢谢您的持续关注及点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09:19 | 只看该作者
牛弟的阿哥 发表于 2015-9-5 22:29
谢谢漓江冬泳人,辛苦了。

谢谢您的持续关注及点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09:28 | 只看该作者
80,混乱称谓
   闹闹是訾洲队最小的队员,14岁就混迹于我们这个老者麇集的队伍,与一帮“祖”字辈的长者打成一片,她居然有说有笑,毫无代沟。也许是受老龄队员的潜移默化,她竟也生发了横亘秋空的一番老气,有几分老练而自负的神态。或许她觉得整日嘻嘻呵呵的队友们毫无老者派头,于是乎在一帮老队员面前她随其母俨然以同辈自居。这样一来,在称谓上就难免出现乱状。女队员还好说,一律统称“阿姨”,谁都没意见。男队员就“惨”了,几乎全成了她“哥哥”。尤其是“大爬哥哥”和“小爬叔叔”的称谓,把个大爬气得够呛,若非宽容者恐致心理失衡。古哥也郁闷,他外孙比闹闹小不了多少,也被叫了好长时间的“古哥”,最近总算改称他为“伯伯”了,还是个奇怪的称呼叫“古哥伯伯”。
少不更事的闹闹啊!你真是:爷爷称叔还算高,“哥哥”加“伯”也堪妙;最是大爬休烦恼,你那老伴我叫嫂!

点评

不要轮辈,投缘就行了  发表于 2015-9-6 21: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09:34 | 只看该作者
81,沙滩“埋”人
  放鸡岛海泳后,队友们聚在沙滩。开始还安安静静地享受冬日午后惬意暖阳,不久,不安份的骚动就露了头。先是挖坑,再是集体将小爬强行拖入坑里,用沙子埋得只露头。郭老师见大伙玩得开心,她也自挖沙坑躺下去。五妹眼尖,第一个跑上前去,边戽沙子边说:“我一个人来埋你就够了!”
  此话若是换一场合,或换一位心存芥蒂者说来,估计十之八九要犯忌讳。但却恰恰是我们泳者人人率性自然的真切流露。
正是:沙滩“埋人”多欢喜,队友玩得好开心;众人伺弄他一个,我就单独“埋”了你!

点评

百无禁忌  发表于 2015-9-6 21: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09:38 | 只看该作者
82,枵腹也爬两个岭
     耍耍与泳友骑行去贵州从江,那天中午的预定目标是一个叫芭莎的地方。谁知山路崎岖,骑行艰难。临近中午,腹饥难耐,本想就此打尖休息,以饮水用餐,补充能量,恢复体力。刚歇下来,就听当地人说这里离芭莎只有“两个岭”。一行人听成了只有“两公里”,顿时来了精神,众口一词“走!”
   放弃了这个打尖地,大家才晓得错,原来所谓的两个岭,每座岭都有7、800米的等高线,弯弯绕绕的盘山路,翻上爬下,爬上翻下,折腾到下午两点多才到芭莎。山高坡陡太阳大,以又累又饿的身体状况,翻越两座大山,炼狱般的经历让他们刻骨铭心的记住了村民口中的“两个岭”。
这正是:只怪你未听仔细,说“岭”以为论“公里”;下回只能由自己,枵腹乏力就休息!

点评

只能怪自己  发表于 2015-9-6 2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09:42 | 只看该作者
83,队内“爱称”
  天天在一起游泳,经常结伴驴行,队友们之间总有一种难以言表但却总能感觉到的亲切,互相之间的称呼于随和中透着亲热。“X哥”、“X姐”、“X妹”等,是拉近彼此距离的一种默契。而把名字变声为乡音来喊,就是一种带有戏谑成分的亲切。如:“小番”(晓芳),“小盘”(小庞),“甘花”(钢花)……而队里的教育工作者,都被叫成“老西”(老师)。尤其是汪老师,被叫成了“弯老西”(连老西都是弯的)。在别的团体或其它场合,这些称呼也许被认为是一种不尊重。但是在我们队里,这些随口叫着的称呼都透出一种非常难得的亲密无间!也许,这是我们队内的爱称吧?!
这正是:我用乡音叫一声,以示队友情义真;你来亲热应一句,那是队内的爱称。

点评

更显出亲切  发表于 2015-9-6 21: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0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5-9-6 09:51 编辑

84,“我还以为老家来人了”
    常在乡间行走,队友们爱听也爱学乡音,久而久之,队里一度形成了一股乡音大搜罗的风气。
  一次户外驴行,登车等人时,队友们就你一句我一句在学说乡音。什么“关荣版”(光荣榜),“干了一干”(麻将开杠之“杠了一杠”),“滥打滥”(浪打浪),“甘甘下班”(刚刚下班)“万关关”(桂林市井俚语“望光光”),“你要七喜(吃屎)”,“得的,得的”(可以,可以),“屌个闭股先”(汽车掉头叫“调个屁股先”),“给隔人一个吻”(给客人一个碗),“丁”(听)不懂……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迟到的五妹在车下听见都是操着乡音的人在说话,以为找错了车。待她探头望时,不禁哑然失笑,嗔道:“尽说我们家乡话,我还以为我老家来人赶‘闹几’(圩)了呢?!”
这正是:常在乡间走,乡音学上口;众人操土谈,尽是脱口秀!

点评

那不是乡音,应该是白话吧  发表于 2015-9-6 2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8 13:43 , Processed in 0.095201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