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生活环境较差,可这丝毫不影响62岁的王兴绪美名远扬。 个子不高、体型消瘦,走路时略显驼背,就是这样一个站在人群中毫无起眼的“小老头”,却让村里人一提到他时就竖起大拇指,他凭啥这么牛? 其实王兴绪就是普通人,没做过惊天动地的事,只不过,他对家的悉心照料完美地诠释了又一种“汉子”的定义。 “别嫌难闻就行啊!”7月22日,刚走进开发区周营村王兴绪家的院子,一股刺鼻的臭味扑面而来,原来这股臭味出自院里养的300多只貉子。 “好的时候一年能多挣点儿,但这两年价格不太好。”貉子是王兴绪的主要经济来源,他轻轻出了一口气:“好在孩子们现在都有工作了。” 想到两个孩子都有出息了,不善言谈的王兴绪笑出了声,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的付出不是徒劳……实际上,过去这些年,不只是供两个孩子上学读书的事情压得王兴绪喘不过气,妻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年迈的四叔和哥哥都是五保户,需要他去照顾,家庭重担全落在了王兴绪一个人瘦弱的肩膀上。 养鹌鹑、养鸡、卖鸡蛋……1990年以后,两个孩子上学急用钱,为了多赚钱,他每天晚上11点前没合过眼,由于妻子患病,基本帮不上忙,他每天还要为一家人做饭。 1996年一个深夜,王兴绪在干活时不小心造成肩膀骨裂,虽然进行了治疗,但已经不允许他干重活。 为了养活一家人,王兴绪就这样硬挺着,2005年左右,他又开始养貉子。 喂饲料、清理粪便,为了省钱,王兴绪都是自己清理,舍不得雇人。 即便如此,雪上加霜的事还是发生了,王兴绪的哥哥在2013年突然得了脑出血,这让他的工作量更重了,但他从来没有怨言。 “在他这儿30多年了,把我照顾的没得说,看他这么累我也帮不上忙,心里真不得劲儿。”谈到王兴绪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81岁的四叔王印桥有说不完的话。 向村民传授养鸡经验、帮村民家的母牛接生……不单对家人这样,王兴绪的热心肠在村里也是出了名的。同村人唐凯说:“他人是真好,他的事儿,村里人都知道,他养活一家人不容易啊。” “说实话有时候也挺累的,可我不能歇啊,一大家子都等着我呢,我要是倒下了,他们咋办?”虽然孩子们长大了,可王兴绪丝毫不敢懈怠,他只希望自己的身板能更结实一些,因为这个家离不开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