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48|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津老知青”忆:七个馒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4 1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海人 于 2015-5-4 18:09 编辑

      写在前面:

      这两天,我连续转发了两篇“老知青忆”的回忆录,在网友中、特别是当过知青的网友,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那个蹉跎岁月的酸甜苦辣情感不由得涌上心头......

      不少网友回帖讲述他们下乡的情景及表达他们的心情,像崔大嘴网友说:“我是在流着泪水回的帖,真的忍不住了......。”崔大嘴网友回帖还恬怪地说我:“你真“坏”,发这个帖子!”,说实在的我也是流着泪转发的帖子......

      今天,看见我们资深的秀才网友“天津老知青”回忆当年知青生活的佳作《七个馒头》,我觉得这是一篇难得的知青回忆录,现转发给大家,以飨下过乡的知青朋友!

      同时,恳切的希望下过乡的网友,把你们难忘的知青生活写出来,让大家分享,谢谢!


七 个 馒 头

作者:天津老知青



    有生以来,凡经历过的事,到你走的那一天,也不会忘记,好在往事已经过去,可故事在我心里永远挥之不去,我讲的是五零后那个既无奈又现实的一代人,在那个年代一个小小的生活经历。

    生在红旗飘飘的建国年代,长在三面红旗下,十岁那年节粮度荒的经历,动荡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停课闹革命,复课闹革命,就这样“忙忙碌碌”到了一九六八年。十八年中虽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又荒废了,上大学的苗子,被连根拔起。

    那一年,用我们的小肩膀担起了共和国的困难,“不在城市吃闲饭,到边疆区,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老三届这一时代的名词,说的就是我们,三个年级的同学们打着背包举着红旗徒步奔向延安。有的同学到了新疆、云南、军垦农垦、北大荒,和全国需要我们的艰苦农村。

    我到农村的一半年里,已经锻炼的有棱有角了,结实了,脱俗了,坚毅了,真正锤炼成了大小伙子。那年棉花丰收,村里妇女摘棉花,男人往棉花加工厂送棉花,小板车上装满了用大布袋撑的满满的棉花,派我跟车,因为跟车出勤管饭又管饱,车把式赶着一头驴来拉车,这一车冒尖的棉花走在土路上晃晃荡荡,几次险些抛锚,八华里的路走了近一半,载太重,驴不走了,真是个犟驴,肯定我的事来了,车把式撇过来一根细缰绳叫我拉帮套,我二话不说套好绳和驴并排前进,到了棉花加工厂我已汗流浃背,瘦弱的身板,没有油水的肚子咕咕直叫,饿瘪了。

    车老板上点年纪,慢悠悠的掏出队里给的伙食费,叫我去食堂买七个馒头,他想七个馒头两个人吃差不多了,我自作主张五分一个的馒头我买了十个,当地的馒头又实在又大,一大碗炒咸菜,一共花了八毛钱,看着这相当于一斤半干面的大馒头我美坏了,开饭!   狼吞虎咽,一会连菜带馒头一共吃了七个,还能吃呢,同时吃完的车老板吃了三个饱了,地上的布包只剩下几丝咸菜,车老板善意的看着我问:还吃吗?我说算了,饱了,不吃了。想想天天吃苞米面,大碴子,来了一次改善,对于知青是多么奢望,虽然只是几个馒头,那也是意犹未尽。

    回来后向战友们炫耀,鼓动的几个人跃跃欲试也想去送棉花......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7 收起 理由
三石泉 + 2
林中老屋 + 11
天津老知青 + 4 淡定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5-5-13 21: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天津老知青 于 2015-5-14 05:26 编辑


光阴的故事

  
    我八岁的时候是一九五八年,正赶上大跃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街道的墙上都画着比学赶帮超的墙画和标语,那时的我们正值快乐童年,解放后出生的我们这一代被命名为新国家的第二代,祖国最有希望的花朵。

  我最淘气的年代也就是大跃进时期,几个小顽童在大炼钢铁堆放的废铁中捡铁圈圈推着走,满街跑,那是当时是一种时尚的玩具,我们的玩耍项目是几乎天天弹玻璃珠,打劈材(嘚材),掷铁饼,砸杏核,有时候约几个玩伴坐汽车逃票,坐20路德国大鼻子(笨死)奔驰公共汽车到中心花园下车遛劝业场,天祥商场,看八大天,天外天,听相声大鼓书。不知道烦恼,不知道饥饿,家长叫都叫不回家,那时真的无拘无束,感谢国家为我们营造了安定的环境,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灿烂的美好远景和美丽的画面,走到哪都笑傲天空,一路欢乐,一片笑声。

    上学背着妈妈手缝的书包,唱着儿时的歌“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我们向春天一样……。背着墨盒,算盘,拿着苍蝇拍和装苍蝇的小瓶去上学,接受教务处“摩登”蔡老师的检查,当时庄严的校园,和蔼的老师们,万象更新新中国,新宪法,国家下大决心培养这一代人,师资的雄厚使我们50后学习最刻苦,成绩最优秀,成就了我们第二代,骄傲的回忆,想想那些光阴是再也回不去的似水流年。
                                                                                                                        
  母亲原来是一个乡村女教师,当时有限的文化只能教小学,她也像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里的瓦尔瓦拉瓦尔尼夫娜一样,教孩子们为什么白天会变成黑夜,告诉他们河向哪里流,谁在海的那边……,届时享受着桃李满天下的幸福感,解放前期随夫进津当起了家庭妇女,相夫教子,和别人一样过着平平淡淡的小日子。

    记得最深的一次,她因为两元钱伤心痛苦了好长时间,妈妈有着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相夫教子,持家度日,有一次擦桌子误把一个包着两块钱的小纸团擦进了洋炉子烧掉了,后来发现晚矣,五几年的两块钱一个人能过一个月,妈妈伤心的样子让我至今难忘。建国时代全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致使爱国建国,勤俭持家蔚然成风。

    那时的冬天特别冷,每逢冬天我们上学时,慈祥的妈妈总是早早起来,把我们唯一的一套的棉衣反过来放在洋炉子上烤热,看着妈妈执着的眼神,觉得天下的妈妈都是水做的,热乎乎的衣服穿在身上,紧贴着的是妈妈的心,享受着的是妈妈的爱,我们的童年是在国家的关怀下,在妈妈怀抱里度过的。

    小学的情结犹如匆匆光阴消失的无踪影,记忆留给的痕迹还在,有些刻在了脑海里,一个个故事被流逝的时间雕刻的更加珍贵和难忘,同龄人中我属于比较“伟大先驱”的,注重教育的家庭为我的成长铺垫了许多,少年宫是我周末的家,在那里学会了航模,率先学会了二胡,加入了魔术小组,被选拔了足球队,曾代表河西小学生足球队到半山腰的大连辽师附中参加友谊联赛,游历了美丽的大连湾,星海公园,老虎滩,至今还在我的记忆力。

    那时的我们都刻苦学习,祖国需要我们人脉,祖国的建设需要我们这批后人的力量,我各科学习均属优秀,刻苦是有原因的,家庭的熏蚀占大比例,不排除学习中的碰壁,一次语文老师念学生作文,讲,个别同学不努力,错字连篇,如,写我们老百姓的姓字,写成了老百娃,后来念到“作者”是我的名字时,我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从此努力学习,立志做一个好学生,看来成绩是靠努力的。

    写光阴忘不了发小要好的同学们,他们是起点,想起了童年、回味着少年时代,如同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时刻。略带口吃但非常善讲故事的冯德光,课间坐着桌子踩着椅子讲起了他在莫斯科电影院看的新电影《林海雪原》,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英雄杨子荣,讲起了打死老虎的快慢机手枪,我们几乎都没看过,倾耳聆听,羡慕的不得了。倔强的唐恩林下课疯玩上课举手上厕所,老师不许后,再举手报告已尿裤,老师叫他去厕所换裤子,他提着卷起湿了的绒裤高昂的头大步回到教室,宁折不屈。班长简宝森细高的个头,细声细语,外号“二娘们”。帅气的王品发常常穿着国外带回来的洋服不可一世。住在平房里大哥哥一样的刘国栋总在为我们出谋划策。会武功的孙双喜,他们家里刀枪剑戟样样俱全,令我生畏。吃米饭不嚼的李新华,学习一般,不知怎么考上了新华中学。住在“老美大院”单亲家庭的同学言双双,总是用乞求的眼光看着大家,我们都喜欢他的与世无争。家境殷实长相英俊的唐绵冲,最近听说已经谢世,还有我懵懂爱慕的漂亮女生陈元明。还有下乡被老鼠咬了脚趾头,患了鼠疫葬在北大荒的蔡保真,想起在一起嬉戏玩耍,想起他漂亮的圆圆的脸蛋,稚声稚气的童音,难忘!不能释怀。忘不了的童趣和玩伴,一群追逐幸福的孩子,一群小天使,忘不了的那光阴故事,记忆在我们心中是永远也挥之不去的。

     从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轰轰烈烈,到动员在校学生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十六岁的少年成了大潮的弄儿,小小年纪就扛起来共和国的困难,不在城市吃闲饭,我们这一代“老三届”做出了表率。新中国只有我们这一代人最现实,最诚实,最老实,最踏实,小肩膀最结实,共和国的困难挑的瓷实。光阴逝去,同学现在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花甲又去,暮年已到,但我们童年的情趣依在,幸福的回忆永远碰撞着我的心,如今最珍贵的是活在当下......。

    编后:写了一个简化文,(有微缩)想发在天涯,又一想还是放在我的朋友中间,看看我总怀念旧情,总想着过去,那真真正正说明我们已垂垂老矣。

(同学的姓名都属实名)
天津老知青
2015.4.3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5-4 18:15 | 只看该作者
那一年,用我们的小肩膀担起了共和国的困难,“不在城市吃闲饭,到边疆区,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赞!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收起 理由
江南宜春冬泳 + 10 赞一个!
上海人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18:19 | 只看该作者
铁锚 发表于 2015-5-4 18:15
那一年,用我们的小肩膀担起了共和国的困难,“不在城市吃闲饭,到边疆区,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

谢谢朋友在第一时间的关注和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5-4 18:34 | 只看该作者
真的不堪回首啊!经历  磨难、锻炼、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个红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5-4 18:38 | 只看该作者
四十年了,别提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18:43 | 只看该作者
快乐海洋 发表于 2015-5-4 18:34
真的不堪回首啊!经历  磨难、锻炼、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个红心。。。。。。。

是啊,那个年代的知青是一颗红心哪!

点评

每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人下乡全家揪心  发表于 2015-5-4 19: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18:44 | 只看该作者
醉老虎 发表于 2015-5-4 18:38
四十年了,别提它了!

怎么,提起来就心酸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5-4 18:53 | 只看该作者
难忘的知青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18:57 | 只看该作者
夏橙 发表于 2015-5-4 18:53
难忘的知青岁月!

的确是难忘的岁月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5-4 19:32 | 只看该作者
每个知青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回首往事,难以忘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19:42 | 只看该作者
弥勒佛 发表于 2015-5-4 19:32
每个知青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回首往事,难以忘怀。

是啊,常想想过去有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5-4 20: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20:37 | 只看该作者
快活鱼 发表于 2015-5-4 20:26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5-4 21:11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分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5-4 21: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5-4 22:05 | 只看该作者
嗨,我下了七年乡,一言难尽也。工作再苦也比不了乡下苦啊,工作的苦没法和乡下比苦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上海人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5-4 22:46 | 只看该作者
蹉跎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02:59 | 只看该作者
冰客 发表于 2015-5-4 22:46
蹉跎岁月

是啊,的确是蹉跎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03:03 | 只看该作者
滴水穿石 发表于 2015-5-4 22:05
嗨,我下了七年乡,一言难尽也。工作再苦也比不了乡下苦啊,工作的苦没法和乡下比苦啊,------。

哦,版主下了七年乡,酸甜苦辣什么都有啊,是啊,今天的工作比起农村的农活是天上地下,珍惜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滴水穿石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5-2 07:39 , Processed in 0.12524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