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25|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沈阳:9个知青家庭 30年的相聚记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26 1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海人 于 2015-2-26 18:10 编辑

9个知青家庭 30年的相聚记忆

2015年02月26日 06:19   来源:华商晨报


知青9兄弟与家人们一起合影留念■本组图片由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张诗尧摄


       报讯(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佟阳丁晓丹) 2015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初五,9个家庭,30多人,围坐在一起,“纪念知青相聚三十周年”。

       三十年间,聚会成员从最开始的九人,发展到如今的携妻带子30余人。
三十年间,发生了很多事,也有很多改变,惟一不变的是,每逢大年初五,9家人欢聚一堂,从未间断。

       将九个人,乃至后来的九个家庭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他们所共同经历过的那段知青岁月。

       1975年,9位知青兄弟在小韩台村相识

       2月23日,正月初五16时左右,沈阳一家KTV包间中。

       红色的条幅上写着:“纪念知青相聚三十周年”,两个大圆桌旁已满满坐下30人,大家忙前忙后,有人张罗着开席的饭菜,有人围在电视屏幕前回顾过往的老照片,有人相互间挽着手促膝长谈。随着聚会正式开始,30人站起身来共同举杯庆祝再次聚首,这里面有九位年近60岁的当年的知青,还有他们的妻子儿女。

       1975年,韩洪光、陈克达、王宝忠、李君义、陈维忠、刘一明、赵海山、孔祥坤、陈奇九个年轻人,先后来到了沈阳市苏家屯区的小韩台村当知青,当时,他们中年纪最大的不过19岁,最小的刚满17岁。

        “如果有时光机那多好啊,可以把我们送回到四十年前,我真的还想重温一下过去。”说这话的是老二陈克达。

        “岁月的洗礼总能给我们留下淡淡的回忆,正是插队的这段经历把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每当自己感到浮躁时,陈克达就会想起过往的经历,让自己好好沉淀一下。

        第30次聚会的承办人恰好是九个人中的老大韩洪光,为了这次具有节点意义的30周年聚会,韩洪光从去年12月份就开始谋划:“光是找饭店就找了30多家,这差不多是我这两个月以来最重要的事情了。”

        为了能给大家一个温馨的回忆,韩洪光还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关于聚会的100多张照片拿了出来,让准女婿王卓熬了大半夜制作成VCR。

        现场展示的时候,大家围在VCR旁边,静静地看着这30年从年轻到年老的历程。
第一次参加这个盛会的王卓有些遗憾:“背景音乐是《时间都去哪儿了》,可惜条件所限,无法播放。”

         1977年,老九考上大学第一个离开知青点

        1977年,中断了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老九陈奇成为所在青年点200个知青中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他被辽大生物系录取,在他看来这个专业有些偏门。

        “从17岁那年我便成了下乡的知青,那时候,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回到城里。”如果没有当年的恢复高考,陈奇很难想象自己的命运会怎样,“青年点的生活是单调的,成天除了劳作、吃饭就是睡觉,惟一的乐器就是口琴,一本《欧阳海之歌》当时被广为传阅,让不少青年热血沸腾。

        但也正是那段时光磨炼了自己,学会了坚强,懂得了坚韧。他还清晰记得,当年搬稻子一屁股累得坐在田间地头时,几个老大哥二话不说肩挑背扛,当时结下的友谊是如此的弥足珍贵。
在陈奇考上大学后的两年里,青年点的其他几个兄弟也因招工、征兵先后离开农村,在老四李君义看来,大家的前途各有精彩,有的经商,有的务工,有的做学问,有的进入了政府部门。

        此后的几年中,他们忙于工作,忙于娶妻生子……

        1984年初夏的一天,老二和老六来到了老五所在单位的楼下小饭店小聚,席间老五提议,哥几个要好好聚一下,时间初定在1985年的正月初五,时至今日,老五陈维忠也没想到,此后每年的正月初五,成了雷打不动的聚会,30年中任何的亲友聚会,同学聚会,都要给他们的知青聚会让路。

        1985年,第一次聚会十多块钱做了一桌子菜

        陈维忠清晰地记得,1985年的第一次聚会是在老四的家里,当时花十多块钱能做一桌子不重样的菜,而且还不乏肘子、扣肉、河鱼这样的“硬菜”。

        当时说的啥已经没人能想起来了,喝了多少酒大家也记不住了。

        按照老五的说法,头三年的聚会都是在家里面,之后辗转饭店。这一说法遭到了老六的“反驳”:“你说的不对,我明明是记得我们哥几个轮流坐庄一圈之后才去的饭店。”

        这个问题尚未解释清楚,新的问题又来了,“五哥,我们是哪年开始带的媳妇”“五弟,我们又是哪年带的孩子”……在陈维忠看来:“记忆就好像是一块被虫子啄了许多洞的木头,上面补了许多的腻子,还罩了很多遍油漆,日久天长,究竟哪些是木头,哪些是腻子,哪些是油漆,我已经很难把它们分清了。”

        但有一点陈维忠记得很清楚的便是,自从聚会的阵容开始增长,兄弟们开始拖家带口后,每次大家都交份子钱,只不过20来年份子钱从来就没涨过,一直就是每家掏200元,超出的部分由做东的补齐。

        老二陈克达回忆:“有一年我们9个家庭,30来口人,大伙在一起谈天说地,好不热闹。”
“还有一年我们全部聚在大连,回忆当年的青葱岁月,更懂得珍惜当下的好日子。每次聚会大家都在感叹美好的时光总是显得那样的短暂,往往是这次聚会还未结束,我们就憧憬和期望下一次的到来。”陈克达说。

        老七赵海山告诉记者:“我们当中有经商的,也有下岗的,有条件不错的,也有经济一般的,岗位是暂时的,情感是永久的。兄弟之间不需要攀比,大家在一起的目的只有一个,重温往日的峥嵘岁月,再叙当年知青情怀。还有一点就是让我们老一辈的情谊在我们下一辈中传承。”

        老八遇车祸,在医院首先想到老五的电话

        与老五爱人宋军聊起这些年随丈夫参加知青聚会,宋军说,丈夫就好比纽带,通过参加他们兄弟间的聚会才认识了这么多“亲姐妹”,虽说没有血缘,但却胜似亲姐妹,平时,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只要能帮的大伙儿都帮忙。除了每年初五的聚会,平时他们私下也会经常相互串门、在一起逛街、过生日、去户外旅行。

         老七爱人邵泽云说,平时要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第一个想到诉说的对象就是这些姐妹,连家里亲戚都认识这些兄弟姐妹们。其实大伙儿都特珍惜这份感情,从1985年到现在,三十年了,大家在一起就跟亲人一样,以前有事就相互打个电话,现在科技发达了,相互间都有了微信,平时互相点个赞、评个论,让沟通更紧密了。

        老八孔祥坤的爱人告诉记者,1998年是让她感恩、难忘的一年,那年老孔出了车祸,蛛网膜下出血、右腿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当时人失去了意识,只记得有人向他要家人联系方式,他顺嘴就说了五哥的电话号。当她赶到医院时,几个哥哥已经在病床前守候。

        “让我更加感动不已的是,老孔当时必须等头部伤痊愈后才能做手术,为了能让他尽快做上手术,几个兄弟没日没夜轮番护理他,并且轮流给他送饭,让我心里感动。老孔时常跟我说,没想到就是那段知青经历让他认识了这帮患难与共的兄弟,这么多年能每次都来参加聚会就是这份友情一直支撑着我们。”

        “宁可推掉同龄人的聚会也要参加”

陈雪是这拨“知青二代”中的老大,1982年生人的他是辽宁中医的一名医生,对知青的了解大多是通过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还有就是父辈的只言片语。

        作为一名80后,陈雪很理解当年父亲和叔辈结下的那份特殊友情。所以从记事起参加初五的聚会,陈雪就没落下过,“我是一名医生,过年期间要值班,就算是串换到大年三十晚上值班,我也要把初五这天空出来。这么多年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我的朋友同学,从来不在大年初五这天约我。”

        25岁的王雅婷,是个90后,在北京科技大学读研二,是老三家的孩子,也是晚辈中年龄最小的孩子,目前只有她还在上学。说起从小跟随家长参加知青聚会,雅婷说,小时候每次聚会都和哥哥、姐姐们一起放鞭炮、唱歌、跳舞。但随着年龄变大, 每一年聚会大家聊的话题也会发生改变。虽然因为年龄有差距,有些话题会融入不进去,但每年初五聚会仍然坚持来。如果同学聚会与初五同一天,她宁愿推掉同学聚会,因为这么多年已成了习惯。

        在23日当天,还出现了“知青三代”——老六刘一明将自己4岁的孙子也带了过来,刘一明说,今年是孙子参加聚会的第二年,孩子特别愿意来。

        之所以选择带孩子来参加这样的聚会,孩子的爸爸刘仲元说:“主要想让孩子来体验气氛,从我们这辈人开始就已经是独生子了,没有亲兄弟姐妹,所以就想让我的孩子从小就融入到这个大家庭当中,让孩子不孤单。”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7 收起 理由
日不落 + 6 赞一个!
如意小舟 + 3 赞一个!
四元柱 + 3 赞一个!
露桥闻笛 + 2 赞一个!
成龙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5-2-26 1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2-26 19:07 | 只看该作者
忆往昔,难忘那个激情岁月的年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2-26 19:41 | 只看该作者
知青30个春夏秋冬的相聚-----一起经历了甜酸苦辣的岁月----大家的情谊深情意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2-26 1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2-26 20:04 | 只看该作者
抹不掉的记忆,往事如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2-26 2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2-26 20:12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1975年上山下乡的知青,真的羡慕你们年年聚会,峥嵘岁月犹如昨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2-26 20:3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76年下乡知青,我们也经常搞搞聚会庆祝什么的,但家庭式的还是第一次见到,我感觉很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2-26 20:2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知青,喜欢知青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2-26 21:23 | 只看该作者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本应该是学习向上的青年,然而一声令下,把他们推到黄土地上,开始了知青生活,艰苦的生活岁月,难忘的历程,让她们铭记心上,知青生活的结束,各自奔向工作岗位,相继成家立业。但是知青生活相聚的情谊,让她们没有忘记那年、那月、那情,30年,弹指一挥间,再聚首,岁月的沧桑,发自内心的感慨,知青生活家庭故事的流露,让我们感动,祝福他们,家庭幸福,健康快乐永远陪伴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2-26 22:14 | 只看该作者
   我是1974年下乡的知青,在春节前,我们知青点的部分知青集聚了13人,回到了40年前的下乡点,去看望了我们当时在农村时的部分老队长。
  难忘的岁月,永久的记忆,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增长了知识,融入了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2-26 22:21 | 只看该作者
之所以30年相聚,因为他们有难忘的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2-26 22:34 | 只看该作者
友谊长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2-26 2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2-26 2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2-27 06:24 | 只看该作者
激情的岁月,难忘的记忆,珍贵的友情,美好的团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2-27 0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2-27 08:48 | 只看该作者
激情岁月老知青,大年初五喜相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2-27 09:06 | 只看该作者
难忘的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5-7 19:14 , Processed in 0.05145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