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团战友 于 2015-2-14 15:28 编辑
看老知青《爱在春节》很受感染,本来嘛,春节是我们大家的年味要靠大家共同营造——
《人间的盛宴》
过大年那是太温馨、太甜蜜,太热闹、太火爆,太庄严、太盛大了,怎么形容它都不能算过分,人们的生活因它而升华,这是重要得与生命相联系的时段。
过年,人们不辞辛劳走亲访友,相互礼拜,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恭贺新春。此时,老年人成了家庭活动的主角,营造着满目的欢乐气氛。有人提醒老年人要自我减压,吁请他们“悠着点儿”;孩子们更是欢天喜地,到处挥洒着天真和灿烂。 这时灶王、财神、张仙被人想起并奉为上宾,有家谱和祖先龛的,祭祖的供品早已摆满了祠堂神龛,当香火燃起的时候,老人妇女那是一脸的虔诚和敬畏。
过年是个好日子,当婚当嫁的姑娘小伙尽可能让亲友领略“又娶媳妇又过年”的喜上加喜。
上有老、下有小的当家人,在过年的时段要筹划开春哪块地里种什么。春华祈盼着秋实,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庄稼一岁一枯荣,人间一年一台阶。
孩子们盼过年,盼着放鞭炮、穿新衣,接过红包你看他连头都不抬,手里一遍遍地数着压岁钱。奇怪,爹娘竟然满脸堆笑,不见了平日里对自己恨铁不成钢的数落和训喝。
老人和漂亮媳妇并不十分乐意过年,总嫌日子过得太快,慨叹自己又长了一岁。世上惟有将军和女人是不能言老的,因为来日方长,胜利和精彩在前面招手,要一直往前走,顾不得往两边看。
所以,过年可是个大事,每到这个时候人们都要拱手相庆,声声祝福,相约来年,说出的话比蜜还甜。
过年可不能大意,有的人一到这个时候就惶惶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那也不要紧可以“看邻居”,人家怎么过,咱就怎么过呗,落不下-
恭祝今生有幸相逢的每一位朋友:
新春快乐,阖家幸福,抬头见喜,岁岁平安。(2009)
《过大年》
过大年确实是大事,会不会过也是学问。天津的年俗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道酉,三十儿晚上熬一宿。”的口诀,不会过年的可以跟着走,不必“问邻居”。
我想既然是十几亿人口的节日,没有个章法也不行,到了初二“姑爷节”,大家都回娘家,你去拜访同事,或者三十晚上看晚会时你登门造访,就是送礼也会成为不速之客。
但也没必要那么千篇一律。这些年时兴假日旅游,老人们也不再固守堂屋等着人去拜年,他要是不来呢?这个年你还过不过?有些常见面的朋友你打个电话不就结了吗?
对于你认为应该来而没来的,你若是不想放下身段儿主动打个电话,那就请您也不必介意,更不可耿耿于怀,施恩望报毕竟境界不高。
短信拜年也是一样,你在岗位上时,到了过年,手机响个不停,退出岗位后即使主动出击,也难免“入不抵出”。所以,乐得远离喧嚣,一切坦然面对,交友之道亲疏随缘,彼此都轻轻松松。
七个多月了,我们两口子一直围着小外孙转,过年的安排也要优先考虑外孙的照看。相信许多人的日子也是这样打发的,天伦之乐。因此,今年过年一切从简,不给自己添麻烦。
三十多年前,刚来天津时,三十晚上我专门放“二踢脚”,左手掐着几个,右手拿着香烟,一个紧接一个地点燃,“二踢脚”从手中一个个腾空而起,飞到天空炸响,围观者瞠目结舌,“东北小伙子胆子就是大!”那时的“五大道”,居住者文化层次高,说话是另一种天津味儿,人家放鞭就是“意思意思”,意思是“点点卯”,走走形式。。
放最后一挂鞭是2000年春节,后来就不再放了,因为妻子女儿不感兴趣,要不只生有闺女的家庭慨叹“过年连一个放炮的人都没有”。后来看到街头烟花琳琅满目,包装精美,但制作粗糙,时不时听到有人炸伤手眼。后来看一些燃放者什么都不讲究,想什么时候放就什么时候放,让人不得消停。
社会上有一种人就是这样,说起来他什么都明白,但就是什么规则都不遵守,他认为规则都是定给别人的。尤其是一些大款阔佬用爆竹炫富、斗富,上千元买来天字号爆竹,鞭炮声震耳欲聋,我开始讨厌了。
这两年好一些,人们素质提高了,生活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了,那些只想借鞭炮炫耀宣泄的,因为看客少了,群众评价低了,兴趣也开始随之降低,再好的表演也怕没有观众不是?
有些城市如北京开始禁放烟花爆竹,我们的领导不同意禁放,说是要以群众开不开心作为标准,但没考虑有人闹心,你开心不能让人闹心你说是不是?
老年人、心脏病患者、婴幼儿过年最怕放鞭炮了。这不,七个月的小外孙,我还不知道受到惊吓会怎样?原来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欢乐有人愁。
天价年夜饭出现了,一顿饭钱可以买一部汽车甚至一套房子,差别真的拉开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口号变成了现实。下一步就该共同富裕了,您别着急,君子当“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
我曾经把过年说成《人间盛宴》,用以自我欣赏,沟通朋友,并留做纪念。现在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年味儿,怎么过年是自己的事。年届花甲,即将退出职场,还是轻松随意点儿,少给自己添麻烦。忽然觉得过年其实也很简单,集中时间休息,而且要放松随意,有时间看看电视、看看书、写写字、聊聊天、干点家务、跑跑步、伸伸懒腰,时间很快也就打发过去了,有钱难买人自在。喜欢看文化部和中央电视台的晚会,戏曲晚会和地方台的晚会较少看。
年俗节俗上总有“吃”的时令,够俗,我的原则偏偏是“一不做二不吃”。那些想减肥的注意了,三天能吃出个胖子,信否?(2011)
(粘两篇旧作烘托一下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