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2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北四大书院之冠——关中书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4 2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北四大书院之冠——关中书院

“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西北四大书院之冠,现位于西安市南门内东侧。书院建筑规模宏大,中间讲堂6间曰“允执堂”,左右南屋4间,东西号房各6间,讲堂后边有假山,“三峰耸翠”,“宛若一小华岳”,讲堂前半亩方塘,竖亭于中,砌石为桥。书院有门两重,大门二楹,二门四楹,郡丞刘孟直书“八景诗”以壮其观,学者王大智书隶字为书院题名。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陕西著名学者、御史冯从吾疏忤神宗罢官归里后,与友人萧辉之、周淑远等在此地之西宝庆寺讲学多年,弟子日众,而寺地狭隘。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十月,陕西布政使汪可受、按察使李天麟、参政熊应占、闵洪学及副使陈宁、段猷显等,为冯从吾另择宝庆寺之东小悉园处创建关中书院。书院中建讲堂六楹,题匾名“允执堂”。冯从吾《关中书院记》云:“书院名关中,而匾其堂为允执,盖借关中‘中’字,阐允执厥中之秘耳。”讲堂左右各为屋四楹,皆南向若翼;东西建有生徒宿舍号房各六楹。堂前有方塘半亩,树亭于中,砌石为桥。堂后有假山一座,三峰耸翠,宛然一小华岳。大门本南开,后改于西巷。三年后,新任布政使汪道亨于书院建“斯道中天阁”一座,以祀孔子。至此,书院已初具规模。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拨给关中书院帑(tang音躺)银一千两,作为书院经费补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御赐书院“秦川浴德”匾额。三十六年(1771年),巡抚毕沅莅任之初,以为“移风易俗,教化为先”,重视学校教育,于是重新修建关中书院,并延请江宁进士戴祖启来陕主持关中书院,还在全省选拔一批优秀生徒于书院学习。关中书院规制,设山长一人由抚台聘请,掌管教务;监院一人,专管庶务;斋长二人,代表生徒,协助书院管理。课程有经、史、子、集,考课有诗、古文、词、八股试帖、策论、杂著等。每月一官考,分月由大吏来主考。除此之外,每月课堂测验2—3次,由山长主考。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陕西巡抚升允改关中书院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

说起关中书院的兴衰,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明末西安有个著名学者冯从吾,官至工部尚书。为官清正,性情耿直,嫉恶如仇,他上书批评皇帝沉溺酒色、荒于朝政,直言触怒了皇帝,因而愤然辞朝归故里,在故里,他潜心经理之学,讲学于宝庆寺,万历三十六年(1609年)陕西最高行政长官汪可受等人在宝庆寺“联镳会讲”,来听讲学的多达几千人,因此改寺东“小悉园”为“关中书院”供冯从吾等学者讲学。书院建筑规模宏大,中间讲堂6间曰“允执堂”,左右南屋4间,东西号房各6间,讲堂后边有假山,“三峰耸翠”,“宛若一小华岳”,讲堂前半亩方塘,竖亭于中,砌石为桥。书院有门两重,大门二楹,二门四楹,郡丞刘孟直书“八景诗”以壮其观,学者王大智书隶字为书院题名。


明天启五年,阉党魏忠贤得势专权,诬陷镇压东林书院一帮文人,关中书院及其主讲者冯从吾先生累及。天启六年(1626年),熹宗下旨“一切书院俱著拆毁”,十二月关中书院被毁。

时至清代,康熙三年(1664年),西安知府、咸宁知县督修关中书院,并扩院址,增设东廊,作为讲学先生之寓所,并设西圃,作为学生憩息之场所,又建“精一堂”五楹,左右胁堂及两厢各五楹。使书院一度成为督学使署。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关中书院再度修葺一新,院内房屋总计370余间,书院占地130多亩。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关中书院改建为陕西省师范大学堂,当时成为西北5省的最高学府,民国时改为省立师范学校,直至解放。现已是西安文理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山水星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4-12-9 17:54 | 只看该作者
“关中书院”以壮其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8:00 | 只看该作者
浪里游大张 发表于 2014-12-9 17:54
“关中书院”以壮其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28 18:27 , Processed in 0.04889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