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台湾路电鱼 于 2013-12-27 14:05 编辑
49岁的老何原来是保安,为了发明救生衣把工作都辞了,耗费4年投入3万多元
影片《泰坦尼克号》受到很多影迷的喜爱,片中沉船的场面更是震撼人心。对于家住渝北大竹林的何国举来说,这部电影给了他发明的灵感。
带着儿子和侄儿,49岁的老何花了4年时间,试验了多种材料,终于制作出了3种不同类型的防水保温救生衣,并获得国家专利。
试验 不会湿身还能浮在水上
昨日下午,嘉陵江边,细雨飘飘,远处的双碑大桥在雾中若隐若现。何国举从后备厢里拿出三个编织袋,里面放着他这4年来的心血———三件防水保温救生衣。“我这件衣服,穿上后不仅防水,可以浮在水面上,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持体温。”说着,何国举掏出一件长1.7米的救生衣,这件救生衣能把全身密封起来,用防水材料制成。尽管这件救生衣有6斤重,但老何穿起来很利索。救生衣的上衣前后各有两个浮力袋,一侧设有充气管和两个小阀门,“可以用嘴吹,也可以用充气筒。”
老何缓步向嘉陵江里走去。走到深水区,依靠救生衣浮起的老何张开双手,向岸上挥手。老何说:“我这种衣服,最适合仰泳了。”
老何上岸后,抖了抖救生衣上的水,拉开上衣拉链一看,毛线衣一点都没湿,摸起还热乎乎的。伸出脚后,袜子也是干的。
发明
为找合适材料辞了工作
《泰坦尼克号》是很早以前的电影了,老何4年前的夏天才看过。他说,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很多人虽然穿着救生衣,但仍未能幸免于难。
“我想,要是救生衣能够把全身都包住,而且能够保温,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了。”老何当时是一家汽车配件厂的保安,不久,就动起了自己发明一件救生衣的念头。
“做这件衣服最大的难题是找材料。”老何只好和儿子一起上网查找资料,再到外地购买材料。老何买材料的地方多集中在浙江嘉兴一带,他请假前往,住几十元一晚的小旅馆,走访多家供货商。为此,老婆不高兴了:“放着工作不好好干,一天到晚拿着破布瞎捣鼓。”
一年前,老何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把工作都辞了。最后,老何终于设计出了可充气的救生衣、无需充气的救生衣和救援衣三种防水保温救生衣。算下来,救生衣的制作成本在300元左右。
今年5月,老何收到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前后投入3万多元、花费4年时间找材料制作的老何终于得到了回报。
希望
儿子能领会创新意识
翻开两份专利证书,申请人一栏上写着三个名字:何国举、何桥、何力。何力是何国举的侄子,他跟何桥一样,打打下手。“主要是爸爸在做,我们没帮什么忙。”
老何说,之所以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参与救生衣的发明,是希望孩子们能领会创新意识,“我希望他们能在生活中多多留意,有想法就去做,付出了就不怕有遗憾。”
老何介绍,这种救生衣还可以用于消防队员到化粪池救人,想冬天游泳又怕冷的市民也可以穿上这种衣服游泳。老何希望,能有感兴趣的商家联系他,把他的产品投入生产,“如果真的投产了,我会拿出一些救生衣送给消防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