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放以往:1: 第36届武汉国际渡江节顺利闭幕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7日08:27 长江商报" \, c' h& {) G+ N4 y1 s
劈波斩浪 700人3小时全过江
9 d! y5 W: J- d9 F1 S 本报讯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昨日上午11点30分,距首位选手下水横渡长江仅3个小时后,700名经过精心挑选的健儿顺利到达终点站汉口江滩三峡石广场——第36届武汉国际横渡长江节顺利闭幕。
- o' P' w% u- U% W" H. Z | 昨日上午,虽然江城天气依然炎热,横渡长江活动仍吸引了上万观众前来观看,他们分别在汉阳门1号码头的观景台、长江大桥上、大禹神话园以及汉口江滩等地段为游泳好手们加油。有趣的是,“自由人冬泳爱好者”等还自发高举着毛泽东头像和红旗,作为“先头部队”给现场观众带来了意外惊喜。2 R0 }/ @: ^# Q$ _! m X' T' m% z+ D
正式下水的时间为上午8时45分。但7点30分,组委会处传来消息,此时的气温30.6℃,东南风2级,平均水流速度为1.4米/秒。从汉江口至终点,最快水流速度达到2.35米/秒,均高于前两次试渡。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渡江活动的顺利进行。- r! M: D! w/ B3 A+ z- w A
简短的开幕式后,8点45分,在阵阵呐喊助威声中,第一支横渡方队红旗方队在武昌汉阳门1号码头准点下水。在雄壮的渡江节会歌《拥抱长江》声中,红旗、海军工程大学、黄鹤楼科技园等12支横渡方队依次下水,终点为汉口江滩三峡石广场,直线距离4295米。 / q4 n3 R c" E3 [6 u9 a F
“因为此次渡江者的选拔工作非常严格,在最后的测试训练中,有几名队员因为身体情况不合格最终不能参加渡江,再加上个别选手没有按时抵达起点,总共参与渡江人数为700人, 成功上岸人数也是700人。再加上漂流的9个方队1300余人,昨天共有2000余人参加了此次渡江活动。”所有选手在终点汉口江滩三峡石广场登岸后,渡江节组委会第一时间通报了最新数据。& m( ~% c1 n0 o- {; E9 `
◇相关新闻2 l* |9 {' K7 X7 J8 U
渡江节拟固定为7月16日
# k. \0 U& z$ Y 本报讯 渡江活动的举办,并非一时兴起。从193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36届。由于长江的变幻无常,经历过不少困难,也曾遇到危险,武汉为何还会坚持举办渡江节?又如何将其创办成武汉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记者昨日就此专访了本届渡江节组委会新闻发言人万敏。
" l) _0 B+ I$ W4 w, \ 江流湍急,恰是长江魅力- D, l% [9 a9 [5 P2 k
“其实武汉横渡长江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有史料记载,当时的下水点就在武昌汉阳门。武汉有长江,还有100多个湖,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5%左右,这在世界各城市中都是少见的,所以武汉人亲水、乐水。曾经因为长江防汛等原因停办了四年,其间收到了200多封市民要求恢复渡江活动的信。毛泽东数次来武汉畅游长江,并写下《水调歌头·游泳》,更是鼓舞了人们参加横渡长江活动的热潮。”$ C8 }, }. j9 D5 T1 n% U& O0 z
江流湍急,却恰是长江的魅力所在。“2001年抢渡活动由于气候、水流、水温等复杂原因,参加抢渡的135名运动员只有33名成功登岸。可正是因为长江的艰、险和不可预测性,才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游泳好手连续几年来汉参加……”. ~) g/ e K2 z' c# E" J
欲打造“7·16”渡江品牌
' X4 a& H0 s! u; P( z& v- F" o 正如大连的足球,潍坊的风筝,洛阳的牡丹,哈尔滨的冰雪一样,渡江活动早已成为武汉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i9 ]; K! }/ @+ U7 t$ ]
“游泳已经成为武汉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渡江活动多年举行也进一步打造了武汉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并对武汉经济、文化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万敏透露说,“接下来,相关负责单位打算将渡江活动固定在7月16日这天,系统打造‘7·16’渡江品牌。7月16日,也是毛泽东最后一次在武汉渡江的时间。我们还会增强渡江活动的广泛参与性,通过宣传吸引更多的游泳好手来武汉渡江,吸引更多的人来武汉观看渡江。”. R% _! K6 @0 b6 o4 E
◇声音0 h0 v3 w7 S, r
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副主任原家玮——
4 w+ {$ {7 }7 S& R, c8 j& `1 ^ “渡江节没必要刻意追求国际化”
5 G" C6 p ] F- l3 b, Z 第36届武汉国际横渡长江节昨日闭幕。虽然打出的口号有“国际”二字,但前来参加的国外人士仅有两人,似颇有些尴尬。对此,来汉的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副主任原家玮表示: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国际化,武汉渡江节比他预想的要好得多。
3 K6 W3 L6 a3 G' }2 E' X1 B 原家玮说,他也了解到国内外,如重庆、加拿大等都设立有公共水域的比赛,但像武汉这样,能够连续举办36届的不多。. R% |" e# A& ?3 Y# R5 t; m
采写 本报记者 饶建平 周玥廷 郑力强 万李 付凯$ W" Y9 {$ D+ e' S" E& r9 o; l
独腿选手陈汉军遨游长江,体院好姐妹不让须眉,两外籍选手武汉圆梦) O: S o9 d- G+ D0 K1 D
泳者无敌 渡江快感无法压抑
- U# Y5 l3 T7 ]4 ~; S% y 渡江是个体力活,更是勇敢者的游戏。在横渡方队和漂流方队的1000多名水手之中,有65岁身体依然硬朗的老将,还有身残志坚的勇士。2 w8 d9 ^- D1 v: M; K8 l
当700名游泳健儿昨日在长江中踏浪前行时,岸边万余观众也是毫不含糊,敲锣打鼓者、吹号叫好者、啧啧称奇者甚多。- u# ^, B: O4 C1 U1 o
水手3 P) w; m7 U9 A! `
渡江——勇敢者的游戏
7 V2 @- k+ ?. s u2 [/ M* { 首批上岸的陈永凸( ?- F D/ p' S* [6 S
没想到渡江这么轻松
4 V1 Z" L- K3 ^: n7 Q" D0 Q 上午8点35分下水,不到一个小时,陈永凸就和海军工程大学的队友一起渡过长江,成为第一个游过长江的方阵。, H: ^, m1 o) h2 \9 J% A$ T, s. J
“刚起来的那会,我还回头看了一下长江,心里还在想,不会吧,这么容易。”这位来自重庆的21岁小伙,面对记者甚至还有些腼腆。他介绍说,重庆和武汉一样,也有一个渡江节,但那时,他压根就没有想过要横渡长江。考学来到武汉后,听说有这个活动,他动心了。正式报名后,他和队友们一起训练了四个月。2 p5 s4 }0 i4 v3 w( Z3 w* O. Q( w
成功上岸后的陈永凸,打心眼里感谢他们的教练蓝桥——参加过四次横渡长江,对长江夏季水性了如指掌的领队。“今天水流偏快,水温也偏低一些。入水后,我告诉他们别怕,掌握好自己的节奏就行。”蓝桥介绍说,陈永凸他们也很聪明,4个月的训练也帮助他们打好了基础,游起来自然很顺利。/ i0 R! E2 ?9 y* W% D$ K# D) q
残疾选手陈汉军
" N4 y% y# @ z" O/ K$ X 我还有搏击自然的力量
* l- _( M& I9 L: ?8 E6 R8 P 今年49岁的陈汉军,参加的是残联组织的方阵。这是第5次参加横渡长江活动。
) W, n) \' j5 G) K1 ] 6岁,一个人生本应笑得很灿烂的年龄,他却遭遇了一场残酷的车祸,并因此失去了右小腿。但凭借着坚强的意志,陈汉军没有放弃。独腿骑自行车和遨游长江,让他充分体会到了人生的乐趣。“我已经骑自行车横穿了大半个中国。独自骑行,让我充分领会到大自然的乐趣;而横渡长江,则更是让我体会到自己并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还有可以搏击自然的力量。”
N! O( E* c) \1 J5 ~% d* q 陈汉军说,他永远记得自己第一次游过长江时欣喜若狂的情景。而自那以后,这种欣喜的感觉,像上了瘾一般缠上他,只要有机会,他就报名参加。
8 d j3 K" X7 v* x7 ? 全家总动员
* P/ }. A9 I0 `# m, e: w. r 虎父无“犬女” 上阵“母子”兵( h8 W/ G" o! r* K& d! N
在参加漂流的武船方阵中,一对父女引起了记者的注意。46岁的爸爸叫吴海鄂,站在他身旁的是女儿吴晓露。曾多次参加横渡长江活动的吴海鄂告诉记者:“在江边长大的武汉人,就应该参加这样的活动。我的女儿从3岁就开始学游泳,今天带她来感受一下气氛!”尽管只有15岁,但吴晓露显然继承了父亲的良好水性,在抵达终点后,这位小姑娘说:“一点都不累,很轻松的。”
6 a2 b; q( P# k' Z# h% y E- B4 j 除了这对父女,武船方阵中还有一对母子兵,妈妈代泗芳是武船方阵的领队,谈起儿子魏任天,她笑得合不拢嘴,“我的儿子也是从小就爱游泳,还在体校训练了一段时间。明年我还会为他报名横渡长江,让他变成真正的男子汉。”魏任天则显得很腼腆,他说:“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活动,心里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感到骄傲。”
& M0 U3 n6 Z, E, P 巾帼不让须眉
! G7 F6 e# B. s4 [ 体院好姐妹:别小看我们" d3 K5 R0 n: M9 a* d( f/ A
横渡方队的716人中,不乏女将。其中既有50来岁的奶奶级选手,又有20出头的青春少女。4 Z$ ?1 D+ L+ Z
记者在现场发现3位统一着装的“姐妹花”,一问,原来是武汉体院毕业的“专业班子”。“我们三个是同学兼好友,以前是学游泳的,不过现在已经毕业了。”其中一位介绍道。- x/ T; u( g+ t8 o
众所周知,横渡长江对选手的耐力要求比较高。看她们弱不禁风的样子,记者怀疑地问道,以前在长江游过吗?“当然游过,别小看我们,可没有什么问题。”三位美女异口同声地回答。
6 g( i3 D E' o5 r( |$ N3 @ 两名外籍选手
4 c5 M/ J/ G, X 我们明年还会再来- v5 S: |, h% @1 T
本次渡江活动有两位外籍选手参加,来自克罗地亚的伊万和来自吉布提的爱力取。虽然两人都游到了终点,但过程却不一样。伊万是靠自己的努力游过来的,而爱力取则是在众人的“帮助”下才到达终点的。
1 ?& D' u2 o* h b! E “说是帮助,其实是我们架着他,说得不好听点,有些像绑着弄了过来。”联合方阵的一人介绍说。上岸后,伊万对记者说:“很开心,我真的很开心,这次横渡成功,让我实现了梦想,也弥补了3年前留下的遗憾。以后只要有机会,我还会来参加。”7 E% f% u' ?& P7 l
爱力取则对帮助他的队友表示了感谢,“有点累,你知道的,我的水平并不是很好,但我们方阵的朋友帮了我很多,谢谢他们让我成功渡过长江,明年我还会再来。”' ~% o. G' g" D8 Z
本报记者 饶建平 周玥廷 郑力强 万李 付凯2 A$ E; m* R- D
◆插曲( S, V2 ^6 {* w9 J
76岁“通讯员”差点中暑
- Y: o! U7 ^3 W) } [3 ^# d) s* \ 背着专业相机,76岁的周代昌老人行头整齐,十足的摄影记者派头。昨日,老人仍然来到江边,拍摄渡江节新闻。但不幸的是,由于天气太热,他昨日一度热晕,差点中暑。
0 l0 v/ @( M' r% ?# {& C 这位和省市不少记者相熟的老人,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些单位的通讯员。“原来在单位是宣传干事,和新闻单位的人混熟了,就成了朋友。”他介绍说,昨日的渡江节,他本来不知道时间提前了,后打电话给一位记者朋友才得知,因此特地让儿子开车送他到汉口江滩,临时决定来的。
! R/ M: C% G5 A( E& ` 周代昌说,他是从1956年开始拍摄武汉渡江节的。不过,由于接近不了“大人物”,他镜头下的主人公,都是普通群众。毛主席来武汉游泳那么多次,他却没有一次机会接近主席进行拍摄。这使得他觉得自己的渡江作品缺乏“代表作”。
$ l2 j( _( s5 F 昨日渡江进行到中午时分,江滩温度甚高。老人一时受不了,突然晕倒。所幸经过专业人员救护,没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T: ~* ~# r) i3 d
观众
7 r6 F) H$ _8 }: c8 w 观战——万余人的盛宴+ {" `) H8 B5 K" P. M
91岁太婆为孙子压阵
" W1 h3 g( ^$ S1 b# R/ T% p 满头白发,脚步蹒跚,一个对着长江翘盼的身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我是来看我孙子横渡长江的。我姓zhai(翟),据说我这个姓比较复杂……你别问我怎么写,我不识字的。”经过一番交谈,记者了解到91岁高龄的翟婆婆,清晨7点就从硚口家中赶到汉口江滩,希望看到孙子成功渡江。( i$ {/ L* _1 U
翟婆婆骄傲地告诉记者,“我孙子在派出所上班,这次随他们单位参加渡江。以前我的两个儿子也曾参加过渡江。”
' V' a' p2 s+ c+ a$ _! C 每一个方队上岸时,翟婆婆便会站在一旁,不顾太阳直晒,静静地寻找着孙子的身影。但不知是因为婆婆眼睛不好,还是实在人太多,直到最后一个方队起水后,翟婆婆依然没见着自己的孙子。记者提出可以陪她去其他地方找找,却被翟婆婆婉拒了,“不用了,不用了。他跟单位的同事们在一起,肯定要统一听安排。现在的渡江活动比以前热闹多了,又这么安全,我一点儿不担心,而且非常的开心。”9 |. N4 N2 P; F) S) V
武汉大妈追捧非洲小伙
6 F! p+ \% ]2 K* `& W3 _8 @( z5 Q “HELLO,PHOTO……”作为昨日成功渡江的两位外国选手之一,来自非洲小国吉布提的爱力取,尽管目前身份还是一名华科的留学生,但却名副其实当了一次明星。要知道,和众人合影才是其渡江前的主业。
$ D n: u+ I3 l; t 皮肤黝黑的爱力取,昨天在四五名同学陪伴下,自从早上7点来到汉阳门下水地点后,就成为众多武汉晨练大妈的追逐对象,“嘿,你来自哪里啊?”“你知道我们长江么?”“你行不行啊?”“能和我们照相么?”总之,一身横渡专业装备的爱力取,相对于其他横渡选手而言,显得格外瞩目,因此当众人摩拳擦掌热身准备下水时,爱力取还在一边笑呵呵地和众人合影留恋。那一刻,爱力取成为下水点最耀眼的明星。
: _( @. v( }4 v) H5 @5 d6 B0 d6 J 摩洛哥助威团崇拜毛主席3 O" O' `3 E+ w% X) g$ h
虽说渡江的选手只有两位外籍人员,但这并不影响众多留学生前来观看的热情。至少,来自华科的助威团,在为爱力取加油打气之余,也趁机和武汉的乡亲父老拉起了家常。这不,其中爱力取的死党、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张口便是毛主席,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令其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通。0 X* A* n' \6 y
“我可是中国人啊!”面对一位武汉阿姨的询问,一位来自华科、为爱力取加油的摩洛哥留学生自豪地说道,正当众人哈哈大笑时,他又使出鬼脸笑道:“嘿,我其实是来自摩洛哥的。”不过虽然是外国友人,但他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导致跟随在其左右的翻译苦于无处发挥。值得一提的是,身为摩洛哥留学生,他不仅不厌其烦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祖国在哪里,还非常自信地称道:“我知道毛主席,他很厉害,我很崇拜他。”8 o8 z% }% r1 }7 S& D0 s
◆记者手记
. \) a. f# h G$ Z6 ^6 ^ 渡江有不可压抑的快感
; r4 j6 N, P2 I+ k; F( c* q# o* G4 W2 y 这是第二次参与武汉渡江活动的报道。与上一次的抢渡不同,经过了严格选拔、两次试渡,且组织得有条不紊的横渡方队,安全了许多。游泳者身上的救生圈变成了一种叫做“跟屁虫”的浮球,高档了不少。
& _, j2 L, s: _7 } 数百人高喊口号、扎入江中……整个场面必须用“磅礴”“浩瀚”等大气之词方可形容。而回到办公室,与同事们分享时,我却提起了渡江活动前的一段小插曲。
2 M' e) M2 O5 m/ ~/ H/ X. d7 T ——在江中新闻船上,突然看见一群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去向何方的泳者,他们有的高举红旗,有的还托着以示纪念的毛泽东画像,在江中欢快地畅游……我们不相识,相互间却主动挥手致意。' ?% ~& `7 [5 {" [2 \
以前常听说,江城人与水的感情很深厚,包括寒冷的冬天,也会毫不犹豫地到长江“报到”。这对非常怕冷的我来说,完全无法想象,也就谈不上感受了。不过,就在昨天,就在见到数百泳者的那一刻,虽然彼此没有半句言语,依然不相识,但他们让我感受到了——渡江有不可压抑的快感!
# ^& |7 k2 q, s- |8 R1 B 记者 周玥廷
+ b# @" m2 |0 u2 Z5 s; R0 ?: C: V; c6 c& H$ [2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