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大海的风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静心茶馆》择吉新开张!好茶应有尽有

[复制链接]
36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22:08 | 只看该作者

 

绿    fficeffice" />

不能同什么一起喝

    

   人们去餐馆吃饭,总习惯点上一壶茶清脂解腻。现在,“用料丰富”的八宝盖碗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红红的枸杞、鲜嫩的绿茶,再配上爽口的冰糖,味道十分讨喜。            
     绿茶和枸杞都很有营养,绿茶含有儿茶素与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等多项功效。枸杞性平、味甘,具有补肾益精、滋阴补血、养肝明目、润肺止咳的功效,很多保健养生的药物中都含有枸杞。不过,这种看上去健康的搭配,其实却不太合理。

  绿茶里所含的大量鞣酸具有收敛吸附的作用,会吸附枸杞中的微量元素,生成人体难以吸收的物质。     因此,如果从健康角度考虑,倒不妨将绿茶和枸杞分开喝。上午喝杯绿茶,开胃、醒神;下午泡饮枸杞,可以改善体质、有利安眠。如果担心绿茶的提神作用会延续到下午或晚上,只要把一开始冲泡约3分钟的茶水倒掉,再续上水饮用,就可以了。

 

36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22:48 | 只看该作者

宋茶文化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茶业是王朝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支柱产业之一。因此,茶业政策的制定,茶政法规的颁行,茶税的征收管理,茶叶生产、流通及消费体制的建立与调整等等,都是政府密切关心和需要解决的。中唐以后历代政府调控茶业经济的制度政策法规等的总和,被称之为"茶政"。茶政与历代财政、国防、文化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其首开先河于唐代,完备、严密并典型者于宋代。其中实行的以茶易马政策,通过内地茶叶控制边区、利用边马强化内部统治,客观上对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唐代虽已首见茶马相易,却未形成定制,至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才确定为一种政策。从此,宋代及明、清时期都长期推行。茶税、贡茶、榷茶、茶马互市的有关上谕、法令、规定和奏章等,唐代以后的文献有关茶叶法规的记载连篇累牍,眉目清楚。
   在典籍文献中,记载有大量的茶诗、茶词、茶曲、茶赋、茶画、茶书法、茶的传说故事、茶谚、茶歌、茶舞、茶戏剧。茶之所以与各类文化联姻,有多方面的原因:茶具有清幽儒雅品格,是清醒头脑、陶冶性情的朋友,中唐以后的文人以茶叙友情已是寻常之举。茶能助文思,助诗兴,吟着诗饮茶也更有味道。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朋友们称之为"别茶人",他可说是终生、终日与茶相伴:"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对茶极为嗜好的卢仝说得浪漫夸张:"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北京社会科学院王玲研究员在谈到从汉至唐茶酒地位的变化,很有见地的概括为:"从酒领诗队到茶为诗魂"。茶既幽雅又隽永,内涵和容量很大,总能品出各种滋味,不断生发各种新的意境。因此,中国大文人很少不与茶结缘的,著名诗人几乎都有茶诗,著名画家又有茶画,著名书法家有茶帖。但是,文人骚客多喜品饮活动,多与高雅艺术结合,大部分茶诗、茶画描绘文人与僧道品茗情形和个人感受。而民间由于长期从事茶叶生产活动,所以多是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重点表现种茶、制茶、饮茶和以茶交友、普惠人间的思想,其中有许多感人肺腑和启迪智慧的佳作,成为上层文化的母本和摇篮。典籍文献中的记载,提供了许多生动的原型,也有利于进行分析比较。
   茶文化典籍文献中的载录,虽然表面上大多是具体的人和事,但从更深层次的透视和思考,我们可以洞察到其中深沉而博大的茶艺思想。我曾在《东方闲情的精神品貌--中国茶文化价值显示悖论》(收入第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汉城大会论文集,后又载《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1996年第2)一文中论述道:历史悠久、形式完美、内涵厚重的中国茶文化.是一个从形式到内容,从物态到精神的结合体系,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特殊创造和中华民族思想的集中体现。陆羽倡导茶文化之始,就把精神追求和价值评判贯穿于茶事之中,《茶经》把饮茶作为 "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锻炼志向,陶冶情操的重要环节。唐代刘贞亮提出茶有"十德",除自然功能外,强调要"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其核心是贯穿和谐、中庸的思想。中国茶文化是一个"多媒体",渗透着佛家的禅机,道家的清寂,儒家的理念。佛茶虽然最初是为了养生、清思,但禅宗使佛学精华与茶文化互相结合,佛理与茶理真正贯通,禅的哲学精神与茶的深蕴内涵融为一体。最早以茶自娱的道家,虽然是先从药理出发认识茶的作用,但当饮茶后的神清气爽与道家修炼的主张内省沟通后,道家从饮茶中得到自身与天地宇宙合为一气的真切感受,饮茶主要是为了"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朱权《茶谱》),所以强调创造饮茶的美学意境,进而发掘了茗茶艺术中的深刻哲理。儒家观念是中国茶文化的思想主体,诸如饮茶与中庸、和谐的伦常道德相关连,民间茶俗与气氛欢快浓重的儒家乐感文化相沟通,养廉、雅志、励节与积极人世的操守,秩序、仁爱、敬意与友谊的规范,无一不在其中,甚至饮茶可以蕴含兴邦治国之道。从"茶之味",到"人生之味",进而到"宇宙体味之味",这就是饮茶时所展现的"三重境界"。这些结论的得出,决不是主观臆断,也都源自于典籍文献的研究。
   当然,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的内容和内涵是一个多社会结构、多层次的文化整合系统,在历史的显示屏上曾呈现出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人同人员、不同风貌的价值和影响。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辨析和剥离。只有从宏观的整体把握,到微观的仔细探究,才能既抓住核心和本质,又了解枝末和个性。

----待续fficeffice" />

363#
发表于 2007-12-4 20:14 | 只看该作者

一份情缘好温馨 fficeffice" />

一杯清茶香馨扉

一片真情叙天长

一声问候意殷殷

一位朋友不嫌少

一个微笑胜元宝

                                             

好诗!

 

364#
发表于 2007-12-4 21:44 | 只看该作者
女人二十一枝花,男人三十一杯茶。
36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21:56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冰岩[/B] 发表: 女人二十一枝花,男人三十一杯茶。

女人二十一枝花

男人三十一杯茶

茉莉配方龙井茶

芬芳香浓蝶恋花

盟主视察静心馆

财源滚滚名气大

366#
发表于 2007-12-4 21:46 | 只看该作者
人生就是一杯茶。由浓到淡,由冲动到平静,随着时光的消逝而看破滚滚红尘。也许只有从茶中饮出淡淡清香时,也就会细细品位人生了……
36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21:14 | 只看该作者






风霜洒下银乔装

海潮激起万重浪

冬泳彭湃高歌唱

磨练意志我坚强

小李飞刀好兄弟

江河联起友谊桥

精心茶馆好兴旺

老板娘不在帮忙

友情之花永漂香

 

 



[此帖子已被 大海的风帆 在 2007-12-4 21:38:29 编辑过]
36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9:16 | 只看该作者

                                    

         宋茶文化

                                        之四
      任何学术的突破,都要有赖于原始资料。有高屋建瓴的视野,但没有脚踏实地的钩沉,学术的大厦犹如建立在松动的沙滩上。前面我们对于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作了宏观的巡礼,其实,诸多原始资料的排比、辨析、研究,更有利于我们解开一些历史个案的谜团。我们不妨信手拈来几则。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但是,中国是否茶道的故乡呢?有的人是心存疑虑的。也有人把中国茶道对日本的传播和影响,推迟至宋代;甚至有人把茶道两个字的专礼都奉献给日本。其实,只要翻阅一下典籍文献,这个问题就会一目了然的。中国有四五千年的吃茶史,茶道的出现起码已有一千多年。中唐诗僧皎然的《饮茶歌诮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崔石使">崔石使ersonName>君》即出现"茶道"二字:"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道,唯有丹丘得如此。"唐代封演约于 8世纪末撰写的《封氏闻见记》亦载:"开元中"(公元713-741年间)"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中国茶道成熟于唐代陆羽,其"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陆羽茶道强调"精行俭德"的人文精神,注重烹瀹条件和方法,追求恬静舒适的雅趣。
     唐代茶道以文人、僧侣为主要群体,而宋代则走向多极:文人茶道有炙茶、碾茶、罗茶、候汤、温盏、点茶等基本过程,追求藉茶励志的操守,淡泊清尚的规度。宫廷茶道突出茶叶精美,茶艺精湛,礼仪繁缛,等级鲜明,以教化民风为目的,致清导和为宗旨。民间还有以斗香斗味为特色的斗茶,"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的分茶。明代朱权改革传统茶道,"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茶谱》)。他晚年崇尚道家思想,认为茶发"自然之性",饮者要"清心神""参造化""通仙灵",追求秉于性灵、回归自然的境界。明清时代,由于紫砂茶壶的兴起,茶由煮向冲泡发展,茶道程序由复杂转向简单。但茶道仍重用水、茶具、茶叶俱佳,并要"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明代张源《茶录》)现代茶道虽然衰微,却未失传。据《金陵野史》载:抗战之前,中国茶道专家夏自怡曾在金陵举行茶道集会,所用的四川蒙山野茶、野明前、狮峰明前等三种名茶,烹茶之水汲自雨花台第二泉,茶道过程有献茗、受茗、闻香、观色、尝味、反盏六项礼序。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的茶道又得到复兴和弘扬,出现了众多的流派,涌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茶艺队。
     中国茶道在走向海外的历程中,对于日本茶道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中国茶文化传播于日本,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这已经成为中日两国专家学者的共识。日本神户大学教授、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文学">文学ersonName>博士仓泽行洋先生在《日本茶道文化概论》序言中恳切地说:"日本茶道是生出于中国白勺,她的母亲就是中国茶道,目前,孩子已长大成人。"中国茶道对日本茶道的影响是长时期和多方面的,日本茶道的历史是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日本茶道史的第一个时期是平安时代,受中国唐代的饼茶煮饮法影响。日本茶道史的第二个时期是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受中国宋代的末茶冲饮法影响。日本茶道史的第三个时期是江户时代,受中国明代的叶茶泡法影响。日本民族是善于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养料的,正是长期和多方面的学习与借鉴中国茶道的精神、程式及技巧,并与本民族的特色和文化相融合,才创造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茶道。这些,都是有典籍文献依据的。
      中国茶文化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综合性文化,带着东方农业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借品茗贯彻和普及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但是,也有人对于道家和道教是否与茶有关联颇有怀疑,这也是由于对有关典籍文献缺乏系统了解。从大量文献记载看,最早对茶的精神功能引起重视的还是道家。在两晋南北朝的许多传说,往往把饮茶与神仙故事结合起来。《宋录》载,有昙济道人以茶茗待客。著名道士兼医学家陶弘景曾作《杂录》,说茶能轻身换骨,所以传说中的神仙丹丘子、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黄山">黄山ersonName>君都饮茶。《广陵耆老传》说的老婆婆卖茶水,晋朝官吏以败坏风气为名将她逮捕入狱,夜间她带着茶具从窗户中飞走了。由于饮茶有所谓"得道成仙" 的神奇功能,是修练时的重要辅助手段,故《天台记》中说:"丹丘出大茗,服之羽化。"皎然的《饮茶歌送郑容》有诗句:"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唐代道士之中,喜啜茗者也不乏其人。开元年问,道士申元之深得唐玄宗宠幸,玄宗曾命宫嫔赵云容为序侍茶、药。唐肃宗赐给道士张志和奴、婢各一名,志和将他们配为夫妻,取名渔僮、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南部新书》)。道士施肩吾将"越碗初盛蜀茗新,薄云轻处搅来匀,"认为可以与"琼浆"相比美(《蜀茗词》)。李商隐的《即目》诗则生地描绘了道士用茶伴棋的情景:"小鼎煎茶面曲江,白须道士竹间棋。"唐代著名道家茶人大概首推女道士李冶(又名李季兰),她与陆羽交情很深,德宗朝时与陆羽、皎然在苕溪组织诗会,有论者认为:"完全有理由说,是这一僧、一道、一儒家隐士共同创造了唐代茶道格局"(王玲《中国茶文化》),道士们还以茶待客。大历十四年(779)淄州刺史王园等登泰山,"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时真">时真ersonName>君道士卜皓然,万岁道土郭紫徽,各携茶、果相侯于回马岭"(《道家金石略·岱岳观碑》)。萧祜游石堂观,享受了"碧瓯浮花酌春茗,嚼瓜啜茗身清凉"(《游石堂观》)的美好礼遇,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温庭筠的《西陵道士茶歌》,描述西陵道士煎茶和饮茶的情况,更是传神传情:"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馀味,更觉鹤心通杳冥。"品啜名茶真是快意之事,他感到心灵深处已经和仙境相通。
     后来,茶叶在道士手中使用得更为频繁。像宋代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曾将名贵的龙团茶赠送给"来似浮云去无迹""颍阳道士青霞客"(《送龙茶与许道人》)。元代曾任东平府学正的散曲名家张养浩游泰山时,也品尝道观茶饮,留下"鼎铛百沸失膏火,风水万里忘萍逢"(《过长春宫》)的诗句。明代朱权晚年兼修释老,他沉缅于茶道之中,主要是为了"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清末刘鹗为创作《老残游记》,曾多次游历泰山,了解泰山风俗民情,所以第一回写老残与慧生夫妇游岱庙雨花道院,就见"道士端出茶盒""大家吃了茶"。道教在打醮,即祭祀祈祷作法事时,献茶也是其中的程式之一。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姚国坤研究员介绍,有人写文章说清代皇帝不喝茶。但一批清代的典籍文献,却否定了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清军入关之后,专设有御膳茶房,负责管理皇帝、皇后和皇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日常膳食,并承担部分筵宴方面的事务。奶茶是清官御膳中主要饮料,皇帝每次用膳毕,茶房都要适时备供,并是祭祀和各种筵宴上不可缺少的。在清宫中,帝后、妃嫔、皇子及福晋等每天所需熬制奶茶的物料,都是各处按一定份例备办的。皇宫的饮茶嗜好和规定,也影响到皇帝的亲族子弟和功臣。贵族们普遍嗜好饮茶,常用的品种主要有香片小叶(即花茶,以茉莉双熏为贵)、龙井、红茶、普洱茶等。招待客人,必用盖碗 (下有铜、锡茶托,上有瓷盖,或镂银盖),或另有折盅。
     此外,康熙皇帝为碧螺春题名,事见《郎潜纪闻》卷。

    -----待续

369#
发表于 2007-12-6 17:57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大海的风帆[/B] 发表:




幽径芳草清香浓fficeffice" />

静处花开独自放

群蝶流丽争春意

哪知鸳鸯会唱歌

垂柳万丝随风舞

荷花池里映涟波

静心茶馆隐花处

春诗化意写年华



[此帖子已被 大海的风帆 在 2007-11-30 8:58:27 编辑过]
37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19:44 | 只看该作者

 




闲坐茶馆品香茗fficeffice" />

茶香四溢歌声传

竹林深处山泉涌

茶香万里有情缘

371#
发表于 2007-12-8 10:4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冰岩[/B] 发表: 人生就是一杯茶。由浓到淡,由冲动到平静,随着时光的消逝而看破滚滚红尘。也许只有从茶中饮出淡淡清香时,也就会细细品位人生了……
37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19:38 | 只看该作者




独自欣影月好圆

风竹相处无人烟

清湖泻畔水中月

手捧水滴月不见

一壶清茶对天饮

芬芳悦心我笑天

 

37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9:0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老头鱼[/B] 发表: [quote]原文由 [B]冰岩[/B] 发表: 人生就是一杯茶。由浓到淡,由冲动到平静,随着时光的消逝而看破滚滚红尘。也许只有从茶中饮出淡淡清香时,也就会细细品位人生了……
[/quote]

精心茶馆好吉祥

古今喜庆鱼翻江

万物之尊头首航

一杯茶清一杯情

酸甜苦辣画人生

沧桑岁月人皆老

淡淡清香慢回肠

374#
发表于 2007-12-10 20:49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一天到晚游泳的鱼[/B] 发表:

 

天水地水合为一壶水

老情旧情连为一种情

37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22:57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文由 [B]一天到晚游泳的鱼[/B] 发表:

 

天水地水合为一壶水

老情旧情连为一种情

风吹涌动浪波起

山静树摇风有请

千万江水东流去

大海宽容宵归入

山泉甘露茶才砚

品味人生情第一

 



[此帖子已被 大海的风帆 在 2007-12-11 23:28:07 编辑过]
376#
发表于 2007-12-13 10:51 | 只看该作者

问世间情为何物!

只让人生死相许!!....

37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6 22:45 | 只看该作者






日落夕阳霞满天

岁月易老月还圆

沧海卷起千层浪

百炼严寒意志坚

熬雪冬泳情义燃

饮茶品味写人生

健身路上高歌还

37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12:50 | 只看该作者




星移月走风中情

静夜林中鸟无声

丈高浪花涨潮起

精心茶馆好清冷

客随茶香溜风中

天涯丝鸟传雁鸣

 

379#
发表于 2007-12-26 19:23 | 只看该作者
花开又花落,梦幻人生能几何.......


38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23:32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文由 [B]冷雪无名[/B] 发表: 花开又花落,梦幻人生能几何.......

花开花落春常在

枯草复生添年华

岁月易老风和日

梦幻演绎故事多

自古人生情悠远

茶香移风万里香

企君衷肠记心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6 12:32 , Processed in 0.05737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