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蓝色海湾 于 2019-6-14 04:21 编辑
 希望 de 由来 转载<br><br>1981 年,秋季的清晨,天刚蒙蒙亮.一个身手矫健的青年从中央美术学院的紧闭的大<br><br>门上面鱼跃而出. 紧接着,一个被缠紧的军用挎包从门里抛出.在挎包即将落地,间不<br><br>容发的一瞬间,这位青年轻舒猿臂,一招海底捞月将挎包抄在手中.随即从中取出一架<br><br>险些被摔坏的海鸥 120 相机. 这时,另一个年龄稍长的青年也费尽心机的总算从大门<br><br>上爬了过来.抹了一把头上的汗,俩人向火车站跑去 ……<br><br>临近毕业,77 级的同学们纷纷酝酿着要给母校也给自己留下点什么有纪念意义的<br><br>东西.几经反复,最后在校团委和学生会的联席会议上达成三点共识: (一) 出版 77 级<br><br><br><br>同学通讯录,由各系各班负责汇总,校印刷厂铅印装订(<br><br>我们班的几页已经在湖上出;
(二) 设计制造 77 级毕业纪念章, 由物理系学生会主席王平分牵头.记的造型是红<br><br>色的字母 NK 嵌在一本打开的书上;
(三) 以 77 级的名义为学校留下一座雕塑(设计<br><br>未决).三项创意都非常之好(<br><br>并成为后来毕业生的一种经典模式<br><br>).当时钱不是问题,但<br><br>问题是没有钱!会议决定 77 级同学每人象征性的出资一元用于购买石材(由校学生<br><br>会生活部长,哲学系的祝宝忠亲赴河北联系采购),预算为 800 元.其他所需费用由团委<br><br>书记赵耀民寻求校行政帮助解决.<br><br>当时挂靠在学生会体育部的摄影组(<br><br>绝大多数都是我经济系同学<br><br>)成员周恩威与中<br><br>央美院雕塑系 77 级的同学相识.本着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的原则.经与美院<br><br>同学接触,试探,有了初步的意向 – 即由美院的同学无偿提供设计方案.恩威,刘实(<br><br>见<br><br>月半在<br><br>2007年5月日未署名同学所发的”希望”照片下的评论<br><br>.<br><br>另外我也借此幅照<br><br>片一用<br><br>,<br><br>谢了<br><br>)也 许还有其他同学曾作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上述联席会议责成恩威与<br><br>我赴京与中央美院雕塑系 77 级的班长(姓名已不记得了)进一步落实敲定此事.但当<br><br>恩威和我连 夜赶到北京时,得知那位班长已到云深不知处的房山十渡采风去了.我俩<br><br>就在主人的宿舍里合衣而睡,转天赶早班火车进山寻人.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br><br>一幕.<br><br>长话短说,我们近乎奇迹般地居然就在四渡(<br><br>至此方知”十”渡是统称<br><br>,<br><br>原以为是类似<br><br>八里台儿的”一个”地方<br><br>) 附近的一个饭棚里巧遇那位仁兄.又一同折返北京,与该雕塑<br><br>系 77 级的全体同学(一共五人)订了项君子协定.他们(甲方)在限期内每人提交一个设<br><br>计方案(也 是他们的毕业设计)并派人送到南开.南开 77 级同学(乙方)投票决定哪一<br><br>件作品入选.入选的作者即为主持雕塑的人,甲方的其他同学则全力辅助进行雕刻,在 <br><br>双方毕业前完工.于甲方来说,这是一个”借鸡下蛋”留下传世之作的天赐良机(<br><br>那时全<br><br>国的雕塑都屈指可数<br><br>).对乙方而言,这是一个”唾沫粘家雀”可遇而不可求的省钱妙计.<br><br>看似互利,双方一拍即合.<br><br>学校车队已派车将购买的石材拉回.甲方的一位男同学也送来了六件作品.老实说, <br><br>那些未来的雕塑大师们的审美观念与我们这些外行确实有着天壤之别.这六件”阳春<br><br>白雪”的作品没有一件能入南开学子的法眼.在学三食堂陈列侯选时,大家的” 贬”评如<br><br>潮.有的评论简直就象是”投枪与匕首”一样.最后本着天津人”不能白吃馒头还嫌面黑”<br><br>的原则理念,大家捏着鼻子”从矬子里拔将军”.于是,题为” 创世纪”的作品 (一个从内<br><br>部顶端打开的蛋壳)以最高票数中选.这时,甲方又生变数.因为他们觉察到那个送作<br><br>品的同学参送了自己的两件而不是原先君子协定中所说的每人一件.而中选的那个”<br><br>创世纪”又偏偏是这位先生的作品之一.这是绝对的不公平竟争.甲方欲以得票数第二<br><br>高的作品取而代之.作为乙方的我们则见好就收,就坡下驴了. 于是君子协定就被君子<br><br>般的解除了.<br><br>后来通过其它途径了解到天津群众艺术馆有一件少女与和平鸽的作品(“希望”的<br><br>原型).于是经与设计者联系,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如改变鸽子的位置(原在肩膀)及增<br><br>加少女手里的书籍使其更象个学生等. 这时又发现所购石材颜色不适合用于后来被<br><br>命名为”希望”的白衣少女雕塑….. 无论如何,77 级离校之前是不能竣工了. 到了这一<br><br>步,压力反而轻一些了.于是,77 级同学们肩负着时代的重托,按计划奔赴了希望的原<br><br>野.而那块本来能成器的石头终因非己的因素而被改作它用.<br><br>1982 年秋, 南开举行“希望”落成揭幕仪式.<br><br>[跋: 因曾参与了”希望”前后的一些工作及其落成典礼,故对” 希望”有一种特殊的感<br><br>情.2006 年 10 月回南开与部分同学欢聚时就有去瞻仰的想法.无奈在参拜了”圣湖”之<br><br>后,又急忙赴约. 只能在暮色苍茫中,遥望着那方向致注目礼.而那方向还是在南开教<br><br>书的表妹指点的. 看到今年五月七日湖上发表的”希望”之照,又唤起我的”写作”冲动.<br><br>现仅就个人记忆所及,串珠成链,以就教于知情湖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