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3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连站:城市历史的缩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3 2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海人 于 2012-7-3 20:55 编辑

大连站:城市历史的缩影

来源:人民铁道网  



       核心提示:大连,城市因铁路而兴起,城市和铁路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日俄战争时期,沙俄的铁路管理中枢,日据时期南满铁路的管理中枢,都在大连留下了印记。




大连老站外景


1900年的旅顺火车站


满铁全景


1907年从东京迁到大连的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亚细亚展望号从大连火车站整装待发


大连火车站


1990年代大连火车站远眺




   这里是十七世纪北方民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龙兴之地;这里是100多年前山东、河北破产农民背井离乡,满怀希望去淘金的关东;这里是溥仪1932年全部的踌躇满志经营满洲的地方;这里也是日本军国主义垂涎的所在——他们扬言宁可放弃本土,也绝不放弃满洲。大连,城市因铁路而兴起,城市和铁路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日俄战争时期,沙俄的铁路管理中枢,日据时期南满铁路的管理中枢,都在大连留下了印记。大连火车站更是名声远播,从1937年6月投入使用直到今天没有停息过一天。

  大连名称的来历

  大连这个名称是怎么得来的?据说源于大连湾,早在1879年李鸿章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就已提到这个名称了。但是,明清时对这个地方的正式称呼叫清泥浦。大连名称的来历可谓众说纷纭。

  清朝末年,俄国人在大连地区统治了7年之久,大连的自由港是由俄国沙皇下令建设的,当年沙皇在其颁布的《暂行关东州统治规则》中,已将大连定为俄国直辖市,隶属于沙俄财政部管辖,俄文称之为“达里尼”,意为“远东的城市”。这样看来“大连”一词似乎是俄语“达里尼”的汉文译名。

  清末日俄战争后,日本强占大连长达40年,因日本人总想把此地区变成日本的一个州,故而将该地区的“青泥洼”和“旅顺口”两个汉文地名合并,再重新冠名为“大连”二字,“大连”是日文中的汉字词组。

  若从空中俯视大连地区的地貌之形,沿海有两个岛屿的形状,很像老满族人及汉族人在生活中所使用的行囊物品“褡裢”。久而久之,人们便使用“褡裢”之音来称呼此地区,进而将“褡裢”之土语定名为“大连”两个汉字。

  也有人认为,“大连”来源于满语音译。从唐朝至清朝这1000多年,辽南地区的居民所使用的主要交流语言是满语(或称女真语)。清王朝统一全国以后,中国的官方语言已由汉语转换为满语,国家的军政外交大事皆由满文记载,尤其是对邻国俄罗斯与日本的外交活动,全部都是用满语和满文进行。查阅清朝的满文历史档案,对辽东半岛的史料记载中,没有所谓“大连”的地名记录,只有“金州”与“旅顺”的地名称呼。这说明,当时在金州与旅顺之间还是无人居住地区,尚属于“无名”的荒山野地之列。

  1898年3月,清政府被迫与沙俄政府在北京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条约中第二次出现了“大连湾”的地区称呼,19年前李鸿章首先提到。俄文中的“大连湾”即是满文中“海滨之湾”的意思。满语中称呼“大海之滨”或“河岸”之地为“嗒淋”。随后,俄国人在此地建立商港,“大连”作为地名的称呼便被沿用下来。日本人接管此地后,又继续沿用当地居民及俄国人的习惯称呼,并采用“大连”二字作为标准的汉字地名。

  俄国人在此地区统治时,沿用清政府官方的满语“海滨”作为该地区的名称;日本人在其统治时,又借用汉语中的“大连”二字来标注满语之音“嗒淋”。故而,才以“大连”二字作为城市之名。

  青泥洼桥旁的老火车站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连老火车站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现在仍然在使用的,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是已经作为旧物仓库的平房建筑,建于上世纪初。这两座车站都在清泥洼附近,相隔大概200米。

  青泥这两个字和大连挂上钩是在唐朝的贞元年间,官方第一次称大连为“青泥浦”。当时,在青泥河(从劳动公园通黑嘴子湾)入海口处分布大片淤泥海滩,从海上向陆地看呈乌色,故有此称。明代时,在今解放广场西山、寺儿沟后山及甘井子老龙头建有烽火台,青泥浦一带人口增加。因当时习惯将半岛统称为岛,将海湾称海口,故明代又称青泥浦为青泥岛、青泥海口。至清代,始称青泥洼,因其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每逢雨季积水连片而得名。1899年,沙俄殖民统治当局辟建港口时,今大连城市中心区有两个村庄,分别称东青泥洼村(今大连港一带)和西青泥洼村(今劳动公园北部一带),共有居民50余户。在沙俄和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青泥河上建有一座木桥(今大连火车站西侧),故青泥洼又称青泥洼桥。今桥已不复存在,地名沿袭至今。

  今天的大连火车站所在的青泥洼都是用煤灰垫起来的,一百多年前还是一片汪洋,现在是大连最繁华的地区之一。从寺儿沟坐上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一路摇着晃着就来到了青泥洼,大连火车站便赫然出现在面前。这幢古老的建筑仿佛是大连人的老朋友。虽然这里早就没有桥了,但很多本地人还是喜欢把这个地方叫做青泥洼桥。

  对于饱受蹂躏的中国来说,铁路的产生与发展和被侵略被侮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连就是根据1898年3月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旅大租地条约》而被迫开放的。这一年的7月6日,沙俄又和羸弱的清政府签订了《东省铁路公司续订合同》,沙俄从法律上攫取了自哈尔滨至大连、旅顺铁路的筑路权。1898年9月,开始修筑旅顺至哈尔滨间单线铁路。1903年7月,东省铁路(又称中东铁路)全线通车营运。

  其实,最初的大连老站并不在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最初的老站在现大连火车站往东200米处,在喧闹的菜市桥附近。饱经沧桑的老站,经过了一个世纪,还在高楼大厦的夹缝里顽强生存着。这幢看上去质朴敦厚的站房默默地伫立在那里,以其独有的方式见证着大连一个世纪的变迁,100多年的历史。

  达里尼老站

  最初的大连站位于今天大连市西岗区胜利街46号处,在铁路线北侧,是沙俄修建的东省铁路南满支线大连至旅顺的起、终点,旁边就是沙俄殖民统治时期的行政街。一片空旷的土地上,低矮的平房就是老大连站的站屋。俄国人称之为“达里尼”站。

  从远处望去,这座俄国人建造的达里尼老站已经残缺不全了,它的三分之一已被拆掉,代之以三层高的办公楼,斑驳的墙壁也早被刷上了白色的油漆。然而走近观赏,于细微之处,还是可见旧日的模样。屋顶较陡,虽然外立面看上去是平房,实际上里面有阁楼,大大方方的门窗,砖木式的结构,这种典型的俄罗斯建筑特色使老站于钢筋水泥之中别有风味,也越发显得沉静和富有沧桑感。

  100多年中,老站有过辉煌,也有过落寞。辉煌时,人潮涌动,康有为、周恩来等历史名人的足迹都曾踏过这里。落寞时,却只有岁月的灰尘陪它度过。

  自1903年后的33年里,老大连站一直作为客运站使用,因为那时的政府行政中心所在地就在前些年才搬走的大连自然博物馆旧址,距离不远的老站便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1937年6月,当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修建的现大连火车站正式启用后,这座俄罗斯风格的老站即宣告结束了其作为客运站的功能。上个世纪50年代初后,老站的产权归大连铁路分局(现为大连铁道有限责任公司)所有,而使用权则交给了大连铁路分局
电务段。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老站一直充当木工房的角色,木工们在里面为铁路运输加工桌子和椅子等设施。80年代后,老站先是成了电务段的检修所,后则成为堆积杂物的仓库。再后来,又成了员工们的乒乓球室等。从表面看来,老站确实没有什么作用了,许多年轻人来甚至不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这座俄罗斯风格的老站。老站孤寂地站立在城市的一角,尽管附近的人们还是天天看到它,但是司空见惯,它真正的身份已经被人们遗忘。

  老火车站在大连百年历史中曾写下过极其重要的一笔,已经被列入保护建筑名单。铁路的发展史是大连史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大连已经有了房史馆、党史馆和海港馆,铁路馆和空港馆也即将建立。老车站将会进行修复,然后在里面展示搜集来的相关资料和实物,百年老站或许可以成为大连铁路历史博物馆。

  若非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座位于现在大连火车站后身、胜利街胡同内的一座破败的尖顶平房就是曾经的大连火车站。这座建成于1903年的俄式建筑,在现在的大连站建成之前,扮演了大连客运站的“角色”长达33年。如今,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中,曾风光无限的老站异常落寞。它正在等待大连文物保护部门的最终评估和认定,这座在一些人看来已“毫无作用”的老站,甚至要面临着可能被拆除的命运。

  老站在大连胜利街上的大连铁路电务段的院子里,这是一座鲜为人知的低矮平房,距离现在的大连火车站只有200多米!这是一座典型的俄式风格建筑。独特的砖木结构,大方的门楼和夸张的落地窗,陡峭的屋顶上还有一个别致的青色小烟囱。现在的老站已经成了堆放杂物的仓库。房子前面的三根高耸的旗杆旁,杂乱地停放着3辆机动车;当年的“候车大厅”内,堆满了木箱和杂物;曾经富丽堂皇的车站外墙,只剩下裸露的木纹和后来涂上、如今已脏兮兮的淡黄色油漆;车站东侧已有三分之一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办公楼。

  老站曾经是大连33年的重要交通枢纽。据有关资料介绍,这座火车站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站台为1200平方米,于1903年修建完成。从1903年至1937年,这座火车站一直作为大连的客运站使用,是当时大连的重要交通枢纽。到1937年6月,现在的大连火车站正式启用,这座老大连火车站才完成了它作为大连客运站的使命。

  1937年6月的大连站

  今天的大连站位于今中山区胜利广场北,铁路线南侧。始建于1935年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937年6月16日正式启用,时称大连驿。早在1924年由满铁组织了大连火车站设计方案竞选,最终在满铁工事课工作的太田宗太郎的方案中选。这座建筑合理利用地形,在较低的广场空间上,通过弧形大坡道将车站建筑与广场外的城市空间成功地连接起来。建筑的空间功能组织明确合理,造型简洁明快,清新大方,经受住了时代的推敲。

  什么叫“经受住了时代的推敲”呢?假设设计方案是在1924年成形的,那么一直到2006年的82年后,这个设计仍然属于先进的。最主要它遵循了航空港式的旅客高进低出的理念,便于旅客方便地乘车和换乘,所以至今为许多著名的大站所使用。2005年竣工的南京火车站是高进低出,2006年竣工的上海南站也是高进低出。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而站前广场则有一万五千平方米。所以,大连火车站看上去显得高大气派,是日本人的“政绩工程”。1937年6月,抗战火种即将如火如荼在全中国爆发,大连火车站竣工了,同时日本在海外唯一的一个州——关东州,办公地点从旅顺搬往大连,那几天,日本人在火车站右前侧的马路上拉了大大的横幅,上面写着“祝关东州厅移转和大连新驿竣工”。



作者:刘建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石槽大姐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2-7-3 2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7-3 2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7-4 1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7-13 22:15 | 只看该作者
大连站:城市历史的缩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3 00:14 , Processed in 0.03966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