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肥妮 于 2012-5-31 15:10 编辑
打上小学那天起,六一节就成了当时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最盼望的一个节日,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过六一被老师按排表演节目那也是何等的荣耀,那份自豪、那份被重视的感觉现在想起都会觉得好笑,那时的生活条件大家都差不多少,不象现在贫富差距这么大,就是地主家也没多少余粮啊,(呵呵,开玩笑哈,我那个时代早已没有地主了),但整体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大人们朝出晚归下田干活挣工分。晚上回家孩子们唯一有兴趣的就是围着大人边帮忙剥玉米,边听大人讲故事,那时过六一都是要穿着兰色卡叽裤子,白色的棉衬衣,把衬衣都束缚到腰里扎起来,各班级各自按排表演节目,有诗朗诵,有大合唱,有小话剧,有独唱,上午表演过多节目,下午由老师带队到县城里的电影院去看电影,兜里揣着妈妈给的一毛钱买上一支冰棍或是一杯瓜子那快乐的心情无以言表。 六一当天早早就来到班上等着让老师把自己的小脸抹上红红的胭脂,把嘴唇也用红纸染红。个个画的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然后穿着整齐的衣服依次排好等待着上台表演,女孩子一般都留有长发,所以就会在中间把头发分开分别扎两个马尾,或是单独扎一个马尾,再别上或是系上难得一见的各种颜色的扎头纱。记得我那时的头纱还是一位有机会去大连出差的邻居爷爷给带回来的,当时拿着那五颜六色的头纱那真是高兴的不吃饭的。然后睡觉前都要拿出来观赏一番再放起来的,因那时的条件限制,不可能每家孩子都拥有一套这样的衣服行头,所以当老师公布由谁参加表演节目后,都会回家和父母说一声要表演服,那时的条件哪象现在这样说买就买呀,虽然那时的酱油才几分钱一斤,但也是日子过的紧紧巴巴,所以父母就会和有条件的同学家里去借衣服,有的孩子到上台时一看那衣服都好笑,因为不是大的不行就是小的不行,但还是那样的乐此不疲的排练着,表演着,记得有一年老师让我和同学表演一个小话剧,在剧中表演一个叫红鼻子的精灵。老师要求借一件红色的表演服,那时哪有那么多的花花绿绿的颜色呀。回家告诉老妈,最后还是老妈在邻居家借的人家孩子的一件红色衣服参加了表演,每每想起这些往事还是非常的回味,那时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就是男孩子打弹子,打纸牌,就是那种用废纸叠出来的纸牌,滚铁圈,女孩子就是拾巴个,跳方,打沙包,跳皮筋,跳绳,踢键子,那时要是拥有一套小人书,那同学下课就得围着你转,好言好语才会把心爱的小人书借给他她们看看,要是哪个同学把小人书弄脏了一点那都心疼的不得了。 现在的孩子把六一看的可有可无了,因为玩的东西太多,所以自然对六一也就没有多大的兴趣了。也自然少了些许的童趣,可能再过N年,他们长大后在他们看来六一只不过是个形式罢了。而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却是值得终生回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