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天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上的今天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8-2 10:07 | 只看该作者
伊拉克军队进攻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2时,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北部边界,占领科威特首都的大部分地区。双方部队在海湾大道北端展开了激烈战斗。

  据目击者说,8月2日上午有四五十架伊拉克直升飞机在科威特市上空盘旋,30多辆伊拉克坦克在海湾大道向北驶去。伊拉克的战斗机遭到科威特地面炮火的袭击。

  伊拉克部队上午占领了科威特市的主要街道,一些政府部门和埃米尔王宫也被包围,科威特国际机场已关闭。据外电报道,埃米尔王宫和科威特国际机场已被伊拉克军队占领。

  科威特和伊拉克的部队在科威特市内的战斗仍在继续。科威特电台当天反复播放爱国歌曲,并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抵抗伊拉克的军事入侵,呼吁“阿拉伯国家拯救科威特”。

  联合国安理会当天通过一项决议,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地将其入侵科威特领土的全部军队撤至入侵前的位置。

  决议谴责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认为这一事件破坏了国际和平与安全,并呼吁伊科两国立即举行谈判解决争端。

  这一决议是在联合国安理会应科威特政府要求举行的紧急会议上通过的。

  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李道豫在会上发言时恳切呼吁伊拉克、科威特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国分歧。他对伊拉克军队越过边界袭击科威特的事件表示遗憾。他说,伊拉克应当停止此类行动,将军队撤退到事件发生前的位置。他指出,中国一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应当和平解决,而不应诉诸武力。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是中国的友好国家,希望两国能和平相处,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两国之间的分歧。

  美国政府当天对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军事行动作出强烈反应。布什在与其国家安全顾问和国防部长紧急商量后,于上午8点半在白宫说,美国强烈谴责伊拉克对科威特采取的军事入侵,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地撤出其入侵军队。布什说,为表明美国对此关切,他已指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要求安理会召开会议。他说,他已签署一项行政命令,冻结伊拉克在美国的财产,禁止同伊拉克的金融交易。美国还将同各国政府保持接触,协商可以采取的措施,以结束伊拉克的“非正义行动”。布什声称,美国将考虑采取必要的行动,“以保护美国在海湾的长期的切身利益”。

  当时美国在海湾地区有6艘军舰。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4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8-2 10:09 | 只看该作者
电话发明者贝尔逝世

  1922年8月7日,美国所有的电话机都变成了“哑巴”。人们在这一天深有所感——没有电话,多么不方便啊!

  为什么电话机全都哑然失声呢?

  原来,电话机的发明者贝尔在前几天——8月2日不幸去世,他的葬礼就在8月7日举行。人们为纪念贝尔,在这一天特地停止使用电话,象征“失去了贝尔,就犹如失去了电话。”

  1847年3月3日,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生在苏格兰的爱丁堡。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他们在聋哑人中间工作过很多年,对人体发声器官的构造、功能和人的听觉特点等都有深入的研究。贝尔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从小受到熏陶,对语言的传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贝尔并不是神童,他在语音学方面算个小内行,可是其他功课总是跟不上。贝尔很淘气,书包里常常装着麻雀、老鼠这类小动物,经常在课堂上把同学逗得哈哈大笑。

  贝尔后来被祖父接到伦敦,由这位语言专家直接管教。因为祖父知识渊博,简直是一部百科全书,贝尔同他生活了一年,学到了不少东西。这激发贝尔踏上了探索科学真理的道路。

  17岁时,贝尔考进了爱丁堡大学。这所大学是英国北部的重要学府,有不少著名学者在这里读过书,如麦克斯韦和达尔文等。贝尔受父亲和祖父的影响,选择了语言学当做自己的专业。他的出发点是想解脱聋哑人的痛苦。

  在爱丁堡大学,贝尔系统分析和研究了人的语言原理。1867年,20岁的贝尔从爱丁堡大学毕业了。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进入伦敦大学,继续攻读语言学。后来,贝尔在波士顿开办了一所聋哑学校,给聋哑人上课。

  贝尔想,聋人的耳朵虽然聋了,但眼睛是好的,能不能把声音转变为聋人能够看见的讯号呢?

  贝尔做了许多实验,都失败了。有一次,他在接通、断开电源时,发现螺旋线圈里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这件事给贝尔一种启示:能不能用电流来传递声音呢?

  于是,贝尔向一位老教授约瑟夫·亨利请教,得到支持。亨利说:“你的发明理想很好,努力干吧!”

  就这样,贝尔着手研究电话。

  他对电磁学不大熟悉,就刻苦自学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另外,他请了一位18岁的电学技师华特生与他合作。

  他们在两个房间里装了电话机,中间安装了电线。经过一次次试验,都没有听见对方的声音。

  1876年3月10日,贝尔往电池中加入硫酸,不小心,硫酸溅到他的腿上,顿时象被火烫了似的,疼痛异常。贝尔连忙喊:“华特生,你快来呀!”

  谁知华特生竟在电话机里听到了贝尔的呼救声,连忙奔过来。首先倒不来救贝尔,而是紧紧拥抱贝尔,祝贺他试验终于成功了!

  就这样,两位青年人发明了电话。

  由于电话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方便,所以在它诞生之后,很快就得到推广。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4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8-2 10:11 | 只看该作者
爱因斯坦致函罗斯福

  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应其他几位科学家的请求,写信建议美国务必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一封由别人起草、爱因斯坦签名的信中写道:

  总统阁下:

  我读了费米和西拉德近来的研究工作手稿。这使我预计到,元素铀在最近的将来,将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的能源。考虑到这一形势,人们应当提高警惕。必要时,还要求政府方面迅速采取行动。因此,我的义务是提请你注意下列事实: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制造出一种威力极大的新型炸弹。

  为此,我建议,请授权一位你所信任的人士,使他可以非正式地和各政府机关联络,经常向他们报告全部研究情况,并向他们提供建议,特别是要努力保证美国的铀矿供应。同时,和有关人士及企业界实验室建立接触,来促使实验工作加速进行。?

  据我所知,目前德国已停止出售它侵占的捷克铀矿的矿石。如果注意到德国外部次长的儿子在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工作,该所目前正在进行和美国相同的对铀的研究,就不难理解德国何以会有此举了。

  阿·爱因斯坦(签名)

  罗斯福在白宫办公室里,默默地研究了爱因斯坦的信,开始感到举棋不定。但当他想到德国正在加紧研制原子弹时,就暗暗下了决心。经过一星期的全面考虑,他对来信作了肯定的回答,并发出了进行核试验研究的指令。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4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8-2 10:12 | 只看该作者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英雄。
  青春换得山河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

  这首诗是郭沫若为纪念赵一曼而作的。

  赵一曼是四川省宜宾人,原名李坤泰。她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就在学生中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秋天,她受党的派遣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一年后回国,先后在上海、湖北、江西等地做党的工作。“九·一八”事变以后,党又派她到东北从事抗日活动。赵一曼先是在哈尔滨满洲总工会做组织工作,后又担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由于哈尔滨党组织遭到敌人的破坏,她被派到珠河中心县委。在那里她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斗争。

  1935年秋天,赵一曼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第三军主力转移后,她率领第二团留守在珠河根据地,继续开展游击战争,以牵制敌人的兵力。部队在滨绥铁路北边的一个山沟里作战时被敌人包围。赵一曼和战士们经过一整天的血战,击退敌人多次进攻,但终因寡不敌众,弹药不足而失败。赵一曼身负重伤,被敌人俘虏。由于她伤势很重,敌人怕她很快死去,便连夜进行审讯。敌人问不出口供,就用马鞭子抽打她的伤口,但她坚强不屈,怒斥敌人,毫不动摇。敌人并不死心,为了得到她的口供,把她送到医院治疗。在医院里,她耐心地对护士和看守进行宣传教育,终于把他们争取到自己一边。1936年6月28日,她与护士和看守一起逃了出来,不幸又被敌人追捕回去。敌人施用各种酷刑折磨她,但她始终没有泄露一点党的机密。敌人从赵一曼嘴里得不到任何东西,决定把她押解回她曾经工作过的珠河。在从哈尔滨开往珠河的火车上,赵一曼给自己的儿子写下了遗书。1936年8月2日,在黑龙江省珠河(现尚志县),赵一曼被敌人杀害,那年她才31岁。

  新中国成立后,赵一曼的名字传遍全国,她的事迹被拍成电影,她的光辉形象也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哈尔滨人民把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要街道“山街”改名为一曼大街,在她遭受非刑的地方,建成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志永久纪念。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4
25#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09:32 | 只看该作者
英国在香港创办汇丰银行

  1864年8月6日,英国在香港创办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正式营业。汇丰银行,亦译“香港上海银行”,或简称“香上银行”。初由在华十大洋行的英、美、德商人共同发起,后为英商垄断,成为英国在华经济权益的代表,是英国资本在远东所设银行之一,为控制旧中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外商银行。设总行于香港,开业后设分行于上海。以后陆续在汉口、厦门、福州、天津、北京、广州、青岛、哈尔滨、大连、沈阳、汕头以及日本、东南亚各地设分支机构。该行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伦敦委员会。该行在华活动范围:一、经营汇兑,操纵外汇市价。二、吸收中国人存款和发行银行券、银两券两种纸币,流通于香港、上海、广州等处。三、通过贷款,控制中国政府的财政经济命脉。到1911年,向清政府先后贷款达23000多万两,并取得了关税、盐税的收存权。此外还承受中国铁路借款。到1936年,该行在华资产已达15000万美元,占全行资产总值的44%,直到抗日战争时,仍保持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首要地位。解放后,在中国的分行除上海分行由中国政府指定经营外汇业务外,其余均已歇业。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4
26#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09:33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


  1945年秋,日本败局已定。美国总统杜鲁门和美国政府想尽快迫使日本投降,也想以此抑制苏联,于是杜鲁门决定在日本的广岛、长崎等四个城市中选择一个目标投掷原子弹。在此之前,美国、英国和中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出于军事和政治的原因,美国政府便按照原定计划,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早晨8时整,3架B-29美机又从高空进入广岛上空。这时很多广岛市民并未进入防空洞,而是在仰望美机。在此以前,B-29已连续数天飞临日本领空进行训练,但这一次的3架飞机中,有一架已经装上了一颗5吨重的原子弹。此时正奉命来轰炸广岛。

  9点14分17秒,那架装载着原子弹的美机上的视准仪对准了广岛一座桥的正中时,自动装置被打开了。60秒种后,原子弹从打开的舱门落入空中。这时飞机作了一个155°的转弯,俯冲下来;一瞬间,飞行高度下降了300多米。这样做是为了尽量远离爆炸地点。45秒种后,原子弹在离地600米空中爆炸,立即发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强烈的白色闪光,广岛市中心上空随即发生震耳欲聋的大爆炸。顷刻之间,城市突然卷起巨大的蘑菇状烟云,接着便竖起几百根火柱,广岛市马上沦为焦热的火海。

  原子弹爆炸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10亿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20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又把所有的建筑物摧毁殆尽。处在爆心极点影响下的人和物,象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离中心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那间被烧毁的男人和女人及儿童的残骸。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虽侥幸还活着,但不是被严重烧伤,就是双目被烧成两个窟窿。在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们仍然可以感到闷热的气流。

  当时广岛人口为34万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当日死者计8.8万余人,负伤和失踪的为5.1万余人;全市7.6万幢建筑物全被毁坏的有4.8万幢,严重毁坏的有2.2万幢。

  但是,广岛的悲剧并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最后通牒,即无条件投降。他们竭力掩盖广岛事实真象,把希望寄托在苏联的调停上。但8月8日,日本从苏联领导人那里得到的回答是:日本仍在继续进行战争,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政府请求苏联调停的建议已失去一切根据。苏联政府遵守对联合国的义务,接受联合国的要求,宣布从8月9日起对日宣战。就在苏联出兵这天的上午11时30分,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长崎全城27万人,当日便死去6万余人,从而酿成了广岛以来的又一次悲剧。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5
27#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09:29 | 只看该作者
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被害

  1863年8月6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被杀害于成都,年34岁。

  石达开(1830年生),广西贵县客家人,地主出身。自幼喜读书,胸有大志。因受土著地主排挤,乃入拜上帝会,为贵县会众首领。金田起义后,领左军主将在永安封翼王。太平军由武昌东下,任前线指挥,迭克九江、安庆、南京。定都天京后,出巡安庆,设官安民,政绩颇佳。1854年西征军失利,即受命主持军务,在江西湖口痛歼湘军水师,夺回武昌,始扭转战局。次年进军江西,克五府六十余县,困曾国藩于南昌,使太平天国在皖赣鄂三省基地联成一片。1856年率师救援天京,大破江清大营,复西上援武昌。9月“杨韦内讧”即回天京,遭韦昌辉迫害逃出天京,誓师讨韦。1856年11月回京提理政务,深得天国军民拥戴,但遭到洪秀全为首的洪氏集团的猜忌、挟制,“终疑之,不授以兵事,留城中不使出”,以至阴图谋害。为免杀身之祸,石达开于1857年5月被迫离京出走,并带走十几万精锐之师,数年间转战于东南、西南各省。1863年5月在四川大渡紫打地(今石棉安顺场附近)被清军包围,6月13日乃入清营谈判,在洗马姑被诱执,全军将士被骗缴械后全遭杀害。石达开于25日解至成都。他在敌人面前,“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气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之语。”8月6日被凌迟处死,“临刑之际,神色怡然”。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有杰出的军政才能,“文武足备”,深得人心。定都天京的胜利进军和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时期大好局面的开创,石达开都有重大贡献。但是天京事变后,石达开的遭遇却是一个历史的大悲剧。尽管他们出走是被迫的,而且仍然保持太平天国的旗号和坚持反清斗争,但此举客观上毕竟使太平天国力量遭到严重削弱,陷自己于不义;大渡河前幻想“舍命以全三军”,轻信统治者的允诺,结果先自己解除武装,客观上方便了敌人对太平军将士的屠戮。石达开的才能和品质,使他在太平天国领导人中成为最博得人们同情的人物。因此,他被害后,四川民间还长期流传着关于石达开没有死,被扣押的是与他像貌酷似的养子,若干年后,还有人遇见过隐居四川的石达开等等之类的传说,足见民间对他的怀念。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5
28#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09:38 | 只看该作者
新中国组建生产建设兵团

  1954年8月6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由人民解放军第二军第五、六师和第六军第十六、十七师等大部、第二十二兵团全部以及第五军一部组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是新中国最早的屯垦戌边部队。兵团战士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开垦了大量荒地,兴建了大批农工企业。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5
29#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08:45 | 只看该作者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
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为鄱阳街139号)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因出席的中央委员不到半数,既不是中央全会,也不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故称为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由于时局紧张,交通不便,只有在武汉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共青团中央委员和湖南湖北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有: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有:李震瀛陆沉毛泽东,中央监察委员有:杨匏安王荷波,共青团代表有: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湖南省委代表彭公达,湖北省委代表郑超麟,中央军委代表王一飞,中央秘书邓小平等22人。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及另外两位俄国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由于白色恐怖,形势紧迫,会议仅开了一天。会议共有3项议程:1.
共产国际代表作报告;2.中央常委代表瞿秋白作报告;3.改选临时中央政治局。

首先,由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作了关于《党的过去错误及新的路线》的报告和结论。然后,他就《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草案的主要内容作了发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罗亦农、任弼时等先后发言,尖锐地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在发言中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事等问题上的错误,强调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接着,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就党的任务和工作方向问题作了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
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会议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员为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候补委员为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会后,临时中央政治局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南方局和长江局,决定王荷波任北方局书记,蔡和森为秘书;张太雷赴南方局,任广东省委书记;罗亦农赴长江局工作;毛泽东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总之,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
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现,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5
30#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08:48 | 只看该作者
                      九江
九江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她左邻鄱阳湖,右连洞庭水,京九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在这里构成了中国南北、东西交流的轴心,九江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旅游资源博大精深,便利的水陆交通曾促进了中华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享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九江成为天下“眉目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封天下三十六郡,其中就有九江郡。发达的水陆交通使具有两千余年历史的九江成为军事重镇商业、文化交流中心。
    九江境内的鄱阳湖水域是中国最早的渔业基地,也是现今世界上最大
候鸟越冬栖息地。每逢冬春之际,大约有两百多种鹤类珍禽在此翔集,有“中国第二长城的美誉”。九江现代交通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历史上便利的交通,曾经使九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中心,成为古代中国著名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今天的立体交通网络,特别是
九江长江大桥的通车,将大大方便各位宾朋一睹九江风采,推动九江腾飞,让人们更了解九江,使九江走向世界。


[此帖子已被 天空 在 2007-8-7 8:56:20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5
31#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09:00 | 只看该作者
阿波罗15号
任务名称: 阿波罗15号
呼号: 指令/服务舱:奋进号
登月舱:猎鹰号
成员人数: 3
发射地点: 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
LC 39A
发射: 1971年7月26日
13:34:00 UTC
登月: 1971年7月30日
22:16:29 UTC
26° 7" 55.99" N-3° 38" 1.90" E
Hadley Rille
月表行走时间: 登月舱站立舱外活动:33分钟7秒
第1次:6小时32分钟42秒
第2次:7小时12分钟14秒
第3次:4小时49分钟50秒
总共:18小时34分钟46秒
月表停留时间: 66小时54分钟53.9秒
月球标本质量: 77千克
指令舱驾驶员
舱外活动: 39分钟7秒
降落: 1971年8月7日
20:45:53 UTC
北纬26度13分,西经158度13分
任务时间: 12天7小时11分钟53秒
远地点: 189.8千米
近地点: 185千米
地球轨道周期: 88.16分钟
地球轨道倾角: 32.54°
环绕月球轨道: 74周
月球轨道时间: 145小时12分钟41.68秒
远月点: 257.1千米
近月点: 115.9千米
质量: 指令舱:30,370千克
登月舱:16,430千克


    阿波罗15号(Apollo 15)是
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中的第九次载人任务,也是人类第四次成功登月的载人登月任务。阿波罗15号还是阿波罗计划中首次J任务——与前几次任务相比在月球上停留更久,科学研究的比例更大。

    指令长大卫·斯科特(David Scott)和登月舱驾驶员詹姆斯·艾尔文(James Irwin)在月球表面停留了三天,在登月舱外的时间总长为十八个半小时。两位宇航员驾驶的历史上第一辆月球车使他们在月球上穿越的距离比前几次任务遥远了很多。他们一共收集了约77千克的月球岩石标本。

    与此同时,指令舱驾驶员阿尔弗莱德·沃尔登(Alfred Worden)留在指令舱中环绕月球,使用科学仪器模块(Scientific Instrument Module,SIM)中的全景相机、加玛射线光分计、绘图相机、激光高度、质谱以及任务后发射的子卫星等等设备对月球表面环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任务成员
    大卫·斯科特(曾执行双子星8号、阿波罗9号、阿波罗15号任务),指令长
阿尔弗莱德·沃尔登(曾执行阿波罗15号任务),指令舱驾驶员
詹姆斯·艾尔文(曾执行阿波罗15号任务),登月舱驾驶员

替补成员
    替补成员同样接受任务训练,在主力成员因各种原因无法执行任务时接替。

    理查德·戈尔登(Richard Gordon,曾执行双子星11号以及阿波罗12号),指令长
    文斯·布兰德(Vance Brand,曾执行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STS-5、STS-41-B以及STS-35任务),
    哈里森·施密特(Harrison Schmitt,曾执行阿波罗17号任务),登月舱驾驶员

支持团队
    支持团队并不接受任务训练,但被要求能够在会议时代替某位宇航员,并参与任务计划的细节敲定。他们也经常在任务被执行时担任地面通讯任务。

    约瑟夫·艾伦(Joseph Allen,曾执行STS-5以及STS-51-A任务)
    罗伯特·帕克(Robert A. Parker,曾执行STS-9以及STS-35任务)
    卡尔·海因兹(Karl Henize,曾执行STS-51-F任务)

任务数据

登月舱-指令/服务舱对接
分离:1971年7月30日 - 18:13:16 UTC
对接:1971年8月2日 - 19:10:25 UTC

舱外活动
斯科特 - 站立舱外活动 - 登月舱上舱门
开始:1971年7月31日,00:16:49 UTC
结束:7月31日,00:49:56 UTC
全长:33分钟7秒
斯科特和艾尔文 - 月表行走1
开始:1971年7月31日,13:12:17 UTC
结束:7月31日,19:45:59 UTC
全长:6小时32分钟42秒
斯科特和艾尔文 - 月表行走2
开始:1971年8月1日,11:48:48 UTC
结束:8月1日,19:01:02 UTC
全长:7小时12分钟14秒
斯科特和艾尔文 - 月表行走3
开始:1971年8月2日,08:52:14 UTC
结束:8月2日,13:42:04 UTC
全长:4小时49分钟50秒
沃尔登 - 返回地球舱外活动4
开始:1971年8月5日,15:31:12 UTC
结束:8月5日,16:10:19 UTC
全长:39分钟7秒


【任务过程】

计划和训练
    阿波罗15号的三位宇航员此前曾担任阿波罗12号的替补团队。成为宇航员之前都是空军飞行员的斯科特、沃尔登和艾尔文在阿波罗12号任务的准备过程中曾与都来自海军的三位主力成员进行了友好的竞争。


    指令长大卫·斯科特于1971年3月19日在新墨西哥州进行地质学训练。
原计划中,阿波罗15号会与阿波罗12号、13号以及14号一样,是一次H任务。但1970年9月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宣布阿波罗15号的任务会被修改,阿波罗18号之后的任务都会被取消。为了最大化接下来阿波罗任务的科学成果,阿波罗15号被改为J任务,并会首次使用月球车。

    阿波罗15号的训练中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地质学训练。尽管在之前的任务中宇航员们也接受了野外地质学训练,但地质学项目在阿波罗15号的训练过程中首次变得尤其重要。斯科特和艾尔文跟随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地质学家李·席尔沃(Lee Silver)学习地质学。席尔沃是由哈里森·施密特推荐的,以替代之前航空航天局为宇航员们准备的地质学教师。五十年代末,席尔沃曾对使用铀和铅衰变测年的方法做出重大贡献。

    起初席尔沃带领主力和替补团队去各种地质景点,就像大学里真正的野外地质学课一样;但当发射日期逐渐开始逼近时,席尔沃开始逐渐模拟登月之后的真实情况。斯科特和艾尔文会背着宇航服的背包模型,使用无线对讲机向不远处帐篷中的“指令舱宇航通讯员”(Capsule Communicator,CapCom)讲述周围的地质结构(真实的任务中,只有指令舱宇航通讯员和宇航员们保持正常通讯)。真实任务重,指令舱宇航通讯员身边往往会坐着一组地质学家;由于他们对于球上的地形不了解,宇航员们必须要对月球表面做出准确的描述。

    登月点选择委员会(Site Selection Committees)于1970年9月选择了哈得利溪(Hadley Rille)作为阿波罗15号的登月点。当时两个最终的候选是:哈得利溪或者马里尤斯环形山。尽管最终选择权并不在他,但指令长的意见一直都很被看重。斯科特的选择很明确:哈得利溪会是“最佳探索地点”("exploration at its finest")。

    当斯科特和艾尔文进行着描述地形和采集标本的训练时,指令舱驾驶员沃尔登在进行着不同的地质学训练。他跟随埃及地质学家法鲁克·埃尔-巴兹(Farouk El-Baz),驾驶能购模拟月球地形对于指令舱的移动速度得的飞机观测地球地形,练习从空中准确描述下方的地形结构。


硬件
    月球探险车,或称月球车的研制从1969年5月开始,承包商是波音(同时也是土星5号S-II第二级的承包商)。月球车能够被折入一个1.5米乘0.5米的空间。空车质量为209千克,在装载两名宇航员及设备时质量约为700千克。月球车为四轮驱动,每个轮子都有独立的四分之一马力(200瓦)的电动马达。尽管两个宇航员都可以驾驶,月球车每次被使用都是那次任务的指令长担任司机。月球车的最大速度为每小时10至12千米,意味着宇航员们会有时间驶离登月舱很远而仍然有时间进行长时间的科学实验。

    阿波罗15号使用的土星5号的序列号为SA-510,是该系列中的第十艘可发射火箭。阿波罗15号的指令/服务舱的序列号为CSM-112,呼号是“奋进”(Endeavour),以詹姆斯·库克18世纪第一次远征时所统帅的帆舰皇家奋进号(HM Bark Endeavour)命名。序列号为LM-10的登月舱的呼号是“猎鹰”(Falcon),以美国空军学院的吉祥物命名。如果阿波罗15号是一次H任务,则会使用CSM-111号指令/服务舱和LM-9号登月舱。CSM-111号指令/服务舱后来在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中使用,而LM-9号登月舱则未被使用,目前在
肯尼迪航天中心展出。

    任务的修改导致火箭载荷有所增加,土星5号本身的发射轨道也因此进行了调整。火箭的发射角度更加偏南(80到100°方位角),地球停泊轨道(Earth parking orbit)高度也降低到了166千米。这两项调整使有效载荷增加了500千克。备用推进剂被减少以减轻火箭质量,S-IC第一级的制动火箭系统数量也从八台降到了四台。S-IC五台主火箭都需要比原计划燃烧更久以获得足够的推力。S-II第二级也进行了调整以避免纵向藕合振动(pogo oscillation)。


阿波罗15号服务舱科学仪器模块部分 (NASA)
    登月舱降落部分和起飞部分的燃料和氧化剂罐都被加大,降落部分的底部的钟形喷管(engine bell)也被加长。登月舱上还增加了普通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以增加电力。这些修改使登月舱的质量于之前的型号相比增加了1800千克,达到了16,330千克。

    宇航员们的宇航服也与之前任务有所不同。之前的任务中,包括没有去月球的阿波罗7号和9号,指令长和登月舱驾驶员穿的宇航服带有生命支持系统、液体冷却系统以及两排胸前连接口,每排三个。阿波罗15号任务中使用的新式A7L-B型宇航服胸前的连接口位置有改变,形成两个三角形。此外,宇航服的拉链也从之前的上下开口改为斜拉——从右肩到左臀部。这两个调整使宇航员们可以在穿着宇航服时完全弯腰,甚至坐在月球车上;更新的宇航服背包还可以使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停留更久。从阿波罗15号起,不进行登月的指令舱驾驶员需要在返回地球途中进行一次舱外活动以取得指令/服务舱外部摄像机中的胶片,所以其宇航服也从三个连接口改为五个以增加液体冷却系统。

    科学仪器模块(SIM)给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技术人员制造了很多问题。阿波罗15号是科学仪器模块首次被使用,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各种仪器都是设计在零重力下使用,却不得不在地球表面的1g状态中测试。比如质谱和加玛射线光分计只能在模拟的太空环境中测试,效果很不理想。当技术人员尝试将整个科学仪器模块安装在航天器上时,几个系统的数据流做不到同步,使得技术人员反复进行调试,直到发射前不久。测试加玛射线光分计时,测试点周围16千米内的一切机器都必须被暂时关闭。

    当所有航天器部件都被安装到土星5号中后,土星5号从火箭组装大楼移动到了39A号发射台准备发射。六月末七月初期间,火箭和发射架至少被闪电击中了四次。好在损坏并不严重,仍然可以按时发射。


【飞向月球】

发射和月球转移轨道射入

阿波罗15号发射
    三位宇航员于凌晨4点19分(EST,当地时间)被叫醒。在简单的身体检查后,他们与替补团队和支持团队一起吃了早餐。然后,他们6点45分时被基地车辆送到发射地点。此时离发射还有两个半小时。发射时斯科特坐在指令舱的左边,沃尔登坐在中间,艾尔文坐在右边。

    阿波罗15号于1971年7月26日早晨9点34分0秒(EST)发射。在S-IC第一级和S-II第二级火箭分离时,第一级火箭的熄火过程拖延较长,从百分之二到零推力的时间超过四秒钟。这意味着第二级火箭点火时与第一级之间的距离比预计短,使得第二级火箭的点火损害了第一级的遥感勘测系统。

    发射11分钟34秒后,航天器进入地球停泊轨道(Earth parking orbit),轨道长轴为171.3千米,短轴为169.5千米。在这个高度,由于地球大气层的阻力,太空飞行非常不舒服。由于一个排放口未被关闭以及在S-IVB第三级火箭关闭后火箭倾斜速度过快导致约220千克的液态氧燃料被损失。

    阿波罗15号上有一扇窗户经过特殊设计只传播紫外线,让宇航员们拍摄地球和月球的紫外线照片。从进入地球轨道起,三位宇航员们就开始通过这扇窗户拍摄照片。当窗户不再使用时,指挥中心指挥宇航员们盖住窗户以降低紫外线辐射。

    发射2小时50分钟2.6秒后,第三级火箭重新点火,进行月球转移轨道射入(Trans-Lunar Injection,TLI‎)。燃烧时间为5分钟49秒。这次点火使航天器的速度从7,809米/秒增加到10,827米/秒,飞行高度增加到310.0千米;航天器离开地球轨道,开始向月球飞行。


推进器的问题
    离开地球轨道后的下一个重要步骤是指令舱掉头,与登月舱对接并将其从S-IVB第三级火箭中抽出。登月舱发射时位于指令舱下方,头尾相接。指令/服务舱从第三级火箭分离后,飞出一段距离,用十分钟作180度转弯,与登月舱对接并将其取出。半小时后,在给登月舱加压并确定对接完全锁牢后,三名宇航员从S-IVB中抽出了“猎鹰号”。第三级火箭按照计划将在月球上南纬3度39分,西经7度35分处撞毁。

    在掉头与对接时,控制面板中输入监视系统(Entry Monitor System)上的服务推进系统推进器(SPS Thrust)信号灯突然亮了。服务推进系统(Service Propulsion System,SPS)是指令/服务舱上的主推进器,突然亮的那盏信号灯是用来显示推进器阀门是否开启的。如果阀门被开启,服务推进系统将点火,而此时阀门应该处于关闭状态。为了安全起见,三位宇航员关闭了控制阀门的电路使阀门关闭,确保服务推进系统不会点火。

    经过分析,问题的起因被认为是来自于Delta-V推进器(Delta-V Thrust)开关的短路,阀门是由它开启的。问题出在开关表示推进器本身一切正常,但是需要有防止其突然点火的办法。

    阿波罗计划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关键系统上的冗余措施——比如在服务推进系统中,推进器有两个各自独立的阀门系统。短路只会影响一个阀门系统,使在关闭一个系统后推进器仍然可以点火。每次点火时并不开启全部阀门而只使用正常工作的那一组;被短路影响的阀门在点火后十秒才开启,在燃烧结束前就会关闭。

    指挥中心决定取消第一次中期轨道纠正(mid-course correction‎),意味着服务推进系统的点火只能留到计划中的第二次中期轨道纠正了。轨道纠正的取消使宇航员的睡眠时间得以提前。在宇航员们可以开始休息前,他们还需要向太空排除一些舱内废水,并将航天器调整为被动热控制(Passive Thermal Control,PTC‎)模式,也称为烧烤模式。这个模式使航天器大约每小时沿着长轴旋转一圈,保证航天器上平均的热分布 (在阳光直射时,航天器表面温度高达200摄氏度,而阴暗面只有零下100摄氏度)。高温差会使隔热板裂开或者燃料舱爆炸。发射十五小时后,三位宇航员熄灯睡觉。


第二天
    阿波罗15号的第二天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计划中的第二次中期轨道纠正和对登月舱“猎鹰号”进行一次检查。指挥中心首先要求三位宇航员让服务推进系统在第二次中期轨道纠正开始前点火0.7秒,以孤立Delta-V推进器开关短路的位置。这次点火使指挥中心确认服务推进系统只可能因为故障开关而突然点火。任务结束后的调查显示一段1.4毫米长的电线掉入了开关中并导致短路。检查性质的点火本身使航天器速度增加了1.62米/秒,使挥中心决定取消计划中的第二次和第三次中期轨道纠正。

    在排出了登月舱中的空气(以防止有可能的毒气)并从指令舱补充了足够的空气后,三位宇航员打开了奋进号和猎鹰号之间的舱门,进入了登月舱。斯科特和艾尔文检查了登月舱所有的开关、电力系统、建成环境以及通讯系统。他们发现某个长条状仪表的玻璃盖破了,登月舱中飘浮着玻璃碎片。虽然这对仪器没有太大影响,但三位宇航员担心玻璃碎片可能会被吸入鼻腔。返回指令舱并关闭舱门后,他们在进食后在太空已经度过第一个整天并开始睡觉。


第三天
    第三天的“早晨”的主要任务是眼睛闪光实验(eye flash experiment)。之前的一些任务中,一些宇航员在合眼之后仍然能看到亮光,艾尔文在前两次睡眠中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实验中,三位宇航员戴着眼罩面对同一个方向,背对窗户。他们报告了所看到光斑的颜色、位置和闪烁时间,整个试验进行了一小时。光斑被认为是高能宇宙辐射造成的。

实验结束后,三位宇航员第二次进入了猎鹰号。按照指挥中心的安排,他们对登月舱进行了吸尘,吸完之后进行其他清理工作时吸尘器不关,以尽可能清除舱内标浮的玻璃碎片。这时阿波罗15号已经进入月球重力影响,换句话说,月球的重力对航天器的影响比地球的大。

非常平静的一天后,舱内出现了水泄漏。在零重力情况下,水呈球型;尽管整个航天器内部都防水,但水球要是变得过大最终破裂的话,湿漉漉的环境会变得很不舒服。水的泄漏来自某个松动的氯注射口:飞行过程中,宇航员们需要向水中注射氯,起到杀菌的作用,泄漏是因为注射口出现了松动。


【争议】

    大卫·斯科特的宇航服目前在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
    在一次非常成功的任务之后,三位宇航员的与商人瓦尔特·埃尔曼(H. Walter Eiermann)之间协议的曝光对他们的名声多少有些不利。斯科特在他的宇航服中携带了398枚未经许可的首日封。埃尔曼答应在事成之后给每个宇航员七千美元的活期存款以换取一百枚首日封。他还告诉宇航员们他在阿波罗计划结束之前不会将首日封出售。

    斯科特在任务结束后将一百枚首日封寄给了德国斯图加特的埃尔曼。埃尔曼又将首日封给了最早想出这笔生意的德国Lorch的邮票商人贺尔曼·塞格(Herman E. Sieger)。塞格公开将这些首日封以平均一千五百美元的单价在德国卖出。得知消息后,斯科特通知埃尔曼停止销售活动。三位宇航员还决定不接受来自埃尔曼的任何钱财。航空航天局没收了剩余的298枚首日封。

    三位宇航员都被正式警告,他们的正式军队勤务评定报告中也包括了这个事件,以反省其“缺乏判断”(参见阿波罗15号邮票丑闻)。

    另外一个小争议与两个计时器有关。斯科特的一个朋友希望他能将一块手表和一块秒表在执行阿波罗15号任务时带在身边以测试性能。斯科特考虑到两块表在人物中也许能派上用场,尤其是任务中需要人工计时的点火,就在没有得到航空航天局允许的情况下将两块表带到了月球。

    最后一个争议发生在任务之后。三位宇航员希望
比利时艺术家保罗·范·霍伊东克(Paul Van Hoeydonck)能制作一个小雕塑,以个人名义纪念那些在航天事业中牺牲的美国和苏联的宇航员们。这件8.5厘米高的铝制雕塑被叫作《倒下的宇航员》。《倒下的宇航员》被斯科特和艾尔文放在了月球上,旁边还有一块刻着十四位在航天飞行或训练过程中牺牲的美国和苏联的宇航员的名字的纪念牌。他们与范·霍伊东克达成协议,不制作任何复制品。任务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三位宇航员提到了《倒下的宇航员》。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要求得到复制品作展品之用。宇航员们答应了,要求展览要“有品味并且不要宣传”("with good taste and without publicity")。1972年5月,斯科特发现范·霍伊东克计划制作更多的复制品以谋取利益。斯科特感觉这样会违反两人的协议,劝说范·霍伊东克停止销售《倒下的宇航员》复制品的活动,但范·霍伊东克还是在纽约的瓦德尔美术馆(Waddell Gallery)以每件750美元的价格售卖了950件。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6
32#
 楼主| 发表于 2007-8-8 09:02 | 只看该作者
苏联对日本宣战

  1945年8月8日晚,苏联政府向日本驻莫斯科大使声明,苏联根据雅尔塔会议精神,忠于同盟国义务,宣布从次日起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1945年4月5日,苏联政府宣布苏日中立条约到期后不再延长。同一天,日本小矶内阁辞职。80岁的铃木贯太郎于4月7日组阁,一面继续进行战争,一面寻求停战门路,争取尽可能有利的条件。1945年春夏,日本或通过瑞士、瑞典等中立国与美、英同盟国秘密会谈停战媾和问题,或请求苏联充当和平调停人,要求签订日苏互不侵犯条约,但都未获结果。7月,日本天皇指派近卫公爵赴苏洽谈和平调停问题,再次遭到拒绝。

  欧洲战争结束以后,苏联调集大军到苏中边境地区。6月30日,苏中会谈,8月14日签订的《苏中友好同盟条约》中规定苏联尊重中国对东北的主权,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中共同经营长期铁路和共同使用旅顺军港,宣布大连为自由港等,这就为苏联对日作战创造了条件。7月26日,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布后,日本天皇于次日主持最高作战会议,但没有作出一致的决议。铃木首相在7月30日记者招待会上宣称,要把大东亚战争进行到底。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便参加了对日战争。


[此帖子已被 天空 在 2007-8-10 15:44:19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6
33#
 楼主| 发表于 2007-8-8 09:04 | 只看该作者
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文革”十六条


  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主持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 命的决定》(即《十六条》)。这是继“五·一六通知”后,从全局指导“文化大革命”的又 一个纲领性文件。

  决定共分十六条,阐述了文化大革命的性质、目的、斗争对象,及采取的方式和有关政治规定。决定说:“当前开展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一个更深入、更广阔的新阶段。”“在当前,我们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决定说,党的领导敢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将决定这场文化大革命的命运。决定申明:“党中央对各级党委的要求,就是要坚持正确领导‘敢’字当头,放手发动群众,改变那种处于软弱的无能的状态。”决定强调:“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只能是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不能采取任何包办代替的办法。”“要充分运用大字报、大辩论这些形式,进行大鸣大放,以便群众阐明正确的观点,批判错误的意见,揭露一切牛鬼蛇神。”。决定说,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必须严格区别各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用文斗,不用武斗。警惕有人把革命群众打成“反革命”。决定说:“文化革命小组、文化革命委员会和文化革命代表大会是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自己教育自己的最好的新组织形式。它是我们党同群众密切联系的最好的桥梁。它是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权力机构。”决定还就教学改革、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相结合的部署问题,抓革命促生产等作了规定。决定最后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行动指南。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6
34#
 楼主| 发表于 2007-8-8 09:03 | 只看该作者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

  美国的第三十七届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于1974年8月8日被迫宣布辞职。

  所谓“水门事件”,是指1972年6月17日,在华盛顿水门公寓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查获的窃听事件。当时(6月17日凌晨2点30分)有5人被捕,他们带着手套、电筒、复杂的偷听工具和电子窃听器。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尼克松吩咐查尔斯·科尔森去搞民主党全委会总部主要负责人拉里·奥布赖恩的情报。可是,由于民主党对此早有提防,而中央情报局又自始至终监视着窃听者的行踪,所以窃听者的一切努力都败露了。

  这件事发生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后来追究到“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中的官员们,一些政府官员先后辞职了。其他一些官员,包括前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前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前内务部总顾问埃利希曼,由于极力掩盖这个事件而触犯了法律。尼克松则否认这个事件和自己有任何瓜葛。但是法庭强迫他交出那些表明他实际上企图逃避调查的录音磁带,结果他不得不把磁带交了出来。

  1974年7月8日,最高法院以八票对零票通过了对尼克松不利的裁决。与此同时,报纸社论发出要他辞职的舆论,国会也不停地呼吁,要对他进行弹劾。

  尼克松于8月7日在给霍尔德曼打电话,告诉他已决定辞职时,他说:“我简直得不到国会的政治支持,而我要继续担任总统是需要这种支持的。我不能眼看由于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弹劾审判,国家陷于分裂,我们的对外政策遭到破坏。”于是他在第二天宣布辞去了总统职务。1个月之后,尼克松被赦免一切与“水门事件”有关的罪名,而20名自认为是代表总统采取行动的总统下属人员都被定了罪。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6
35#
 楼主| 发表于 2007-8-8 09:05 | 只看该作者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逝世

  梅兰芳出身于京剧世家。他8岁学戏,11岁登台。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他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梅派”艺术风格。梅兰芳和杨小楼、余叔岩并称“三大贤”,又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一起被誉为“四大名旦”。

  在中国京剧艺术发展史上,梅兰芳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位表演艺术家。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将京剧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而且在于他把中国戏曲舞台艺术推向国外,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戏曲的了解。梅兰芳于1919、1924、1956年先后三次赴日本演出;1929年底到1930年初赴美国演出;1935年赴苏联演出。他的艺术成就受到国外艺术大师卓别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聂米洛维奇一丹钦科、梅耶荷德、布莱希特等人的一致推崇。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艺术表演体系,被公认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梅兰芳多次不为赢利地出国演戏,其目的就是要向海外宣扬中国的文化艺术。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国际文艺界逐步认识到中国戏曲的绚丽多彩,博大精深,从而对中国戏曲刮目相看。梅兰芳几次赴日表演,使日本剧坛对中国文化产生极大兴趣,以中国故事为题材的剧目逐渐增多,梅兰芳的名字在日本家喻户晓。在苏联,梅兰芳也备受赞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称京剧是伟大的艺术,第一流的戏剧。梅耶荷德看过节奏严谨的京剧后深受启发,彻底重排了他正在执导的话剧《智慧的痛苦》,并在说明书上特地注明“献给梅兰芳”以表敬意。

  1930年,梅兰芳自费率京剧团赴美演出。一时间,京剧艺术风靡美国。梅兰芳这次访美是经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介绍,所以受到美国教育界的极大重视。梅兰芳成为沟通中美文化的使者。他所到之地,各大学教授、专家抱着研究东方文化、探讨中国古典艺术的目的前来观赏,并在美国各报刊上撰文大加称赞。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旧金山大学、芝加哥大学及芝加哥美术博物院等院校纷纷款待梅兰芳,邀请他来参观、演出或举行座谈会。罗森城波摩拿大学还决定赠予梅兰芳文学博士荣衔。该校毕业生授衔典礼本应于6月16日举行, 但因梅兰芳将去檀香山,学校破例将授衔典礼提前到5月28日举行。典礼上校长亲自向梅兰芳颁发了文学博士证书。不久在南加洲大学50年校庆之际,梅兰芳又荣获该校授予的文学博士荣衔。当梅兰芳上台领取文凭时,全场上千人起立鼓掌表示祝贺。从此,梅兰芳不仅被称为中国京剧艺术家,还被称为梅博士。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逝世。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6
36#
 楼主| 发表于 2007-8-9 15:04 | 只看该作者
维新派创办《时务报》

  1896年8月9日,维新派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旬刊,石印。总理汪康年,主笔梁启超。载有论说、上谕、奏折、中外杂志、域外报译等,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强为宗旨。数月之间,风糜海内,销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百日维新期间,清廷允御史宋伯鲁之请,改为官办。1898年8月8日终刊,共出69册。由汪康年改办为《昌言报》。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6
37#
 楼主| 发表于 2007-8-9 15:05 | 只看该作者
苏联百万大军进攻东北日军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苏联百万大军分四路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驻守东北军之关东发动全线进攻。同时,苏海军太平洋舰队也先后在朝鲜北部、千岛群岛登陆,协同陆军作战。在苏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关东军节节后退。自2月雅尔塔会议以后,苏联最高统帅部即开始对日作战之准备。到8月初,已在东北边境部署了150多万军队、2.6万多门大炮、5500辆坦克、5000架飞机,总兵力远远超过日本关东军。

  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投降诏书。17日,苏联元帅、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向日军发出通牒,要日军放下武器,全部投降。18日,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下令向苏军投降。20日,关东军开始向苏军缴械。至8月30日止,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关东军全部解除武装,苏军对日作战结束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6
38#
 楼主| 发表于 2007-8-9 15:06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讲演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讲演。下面是讲演摘录: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中国人民表示热烈的欢迎。由于苏联这一行动,对日战争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就在一切可以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财,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必须放手组织武装工作队,成百队成千队地深入敌后之敌后……,组织地下军,准备武装起义,配合从外部进攻的军队,消灭敌人。解放区的巩固仍应注意。今冬明春,应在现有一万万人民和一切新解放区的人民中,普遍的实行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组织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加强民兵工作,加强军队的纪律,坚持各界人民的统一战线,防止浪费人力物力。凡此一切,都是为着加强我军对敌人的进攻。全国人民必须注意制止内战危险,努力促成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新阶段已经到来了,全国人民应该加强团结,为夺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此帖子已被 天空 在 2007-8-9 15:10:01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7
39#
 楼主| 发表于 2007-8-9 15:07 | 只看该作者
南非黑人矿工大罢工

  1987年8月9日,在素有“黄金城”之称的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附近的矿区,爆发了南非黑人矿工斗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大罢工。

  这次大罢工是由南非黑人矿工的最大工会组织——全国矿工工会发起和领导的,罢工人数达34万之多。罢工使南非一半的金矿和1/5的煤矿陷入瘫痪,损失达1.35亿美元。罢工的黑人矿工提出了明确而又坚定的要求:提高工资30%;将每年14天的假期增至1个月;将抚恤金从相当于2年的工资收入增至相当于5年的工资收入;将6月16日定为矿工的假日,以纪念1976年6月16日的“索韦托事件”。1987年8月25日,矿主联合会终于被迫与罢工工人进行谈判。罢工工人的部分要求得到满足。矿工从7月1日起普遍增加15%到23.4%的工资,节日津贴从领取工资的55%增至65%,抚恤金增至相当于3年的工资。此外,矿主联合会同意让罢工期间被解雇的工人恢复工作。南非矿工工会认为罢工斗争已取得“重大胜利”,于是宣布罢工结束。

  南非是非洲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根据统计,1984年南非矿工为71.1万人,其中黑人为60万,而黑人金矿工人就占51.4万。黑人矿工用双手创造出巨额财富,他们理应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合理的经济待遇。但事实恰恰相反。他们的工作条件最差,长年工作在地下2000—3000米的狭窄矿井中进行着繁重而危险的劳动,工资待遇最低,居住条件十分简陋。黑人矿工的工资只有白人矿工的1/5。近几年,南非物价飞涨,失业人数增加,其中黑人为300万。黑人矿工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他们对种族主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已忍无可忍。

  在蓬勃发展的南非黑人工人运动中,全国矿工工会迅速壮大,工会会员已从1984年的8万猛增至1987年的36万,成为黑人矿工罢工斗争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者。全国矿工工会十分重视加强南非黑人工人的团结和统一。1985年11月,它与南非工会联合会等三十多个工会组织合并成立了南非工会大会,大会拥有70多万会员,创立了“南非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最近几年,全国矿工工会根据黑人矿工的强烈要求,不断组织要求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的罢工斗争。

  由于全国矿工工会在争取黑人政治和经济权益的斗争中表现出极强的斗争精神,它在黑人矿工中的威望日益提高,被称为“政治性最强”、“最有生命力”的南非工会组织。

  这次黑人矿工的罢工斗争及其胜利表明,在南非人民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中,南非黑人工人阶级已成为一支最有组织、最有战斗力的队伍。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7
40#
 楼主| 发表于 2007-8-10 08:37 | 只看该作者
陇海战役获胜

  1946年8月10日,晋冀鲁豫军区举行陇海路战役。为配合中原和苏中解放区的作战,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在开封、徐州间开辟战场,调动敌人,求得在运动中歼其一部。8月10日起,以其主力和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分东西两路,向驻守在陇海沿线砀山至徐州段和开封至民权段的 国民党军发起突然进攻。经过3天战斗,先后攻克砀山、兰封和杨集、柳河集等车站10余处,控制与破坏铁路300余公里,随后乘胜南下豫东,攻克杞县、通许。15日,争取了夏邑、永城、虞城联防总指挥蒋嘉宾率部5000余人起义。至21日,全歼柳河集以西地区国民党整编五十五师一八一旅,连同保安团队共16000余人,截断了东西交通线,迫使国民党军将追堵中原解放军的3个整编师和已投入及准备投入华东战场的第五军,整编第十一师调到冀鲁豫战场,打乱了国民党军南线作战计划。战役过程中,太行、太岳、冀南等军区部队有力地策应了主力作战。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30 19: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3 13:15 , Processed in 0.08294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