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过去的20年中,游泳技术的多数改进都是来源于对运动员核心力量上更加有效的利用。这当中 最著名的例子是80年代的蛙泳技术改进和90年代的水下游泳技术,改进的蛙泳技术是通过核心力量驱动围绕人体短轴获得更加有效的能量转移;水下游泳技术则通过海豚式打水获得有效的驱动力,这也是利用核心力量的结果。
新的仰泳技术是采用海豚式打水,并已有例子证明采用海豚式打水的新仰泳技术比采用传统式打水的技术游得快。这个例了发生美国,1999年夏季的SANTA CLARA游泳俱乐部国际邀请赛上,两位日本选手SEIKO KOBAYASHI和AYA TERAKAWA在女子100米仰泳比赛中采用这种海豚式打腿新技术分获了比赛的第一、二名,并战胜了美国优秀选手 NATALIE COUGHLIN和CATHERINE FOX。引人注目的是这两位选手在比赛时是交替使用海豚式打水和传统的打水,KOBAYASHI还在第二天的200米仰泳比赛中采用同样的技术和战术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在游泳史上多数新技术都是起源于某一位运用这种新技术并获得很好的成绩而流行或发展起来。例如在80年代末,美国的著名选手海曼(MISTY HYMAN)采用水下侧身位的海豚式打水;DAVID BERKOFF在仰泳中采用水下海豚式打水。这两位都 是世界优秀的选手。蛙泳的技术改进也是由于10年前世界纪录创造者迈克·巴罗曼(MIKE BARROWMAN)采用新的技术。而这种仰泳新技术不一定会因为这两位日本选手的成功而流行起来,但如果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有选手采用这种新技术并获得了好成绩就另当别论了。
有些选手也许认为这种新技术不会带来巨大作用的。这主要是因为这项新技术比较复杂,它涉及到很多因素,如:打水频率、时机、身体旋转、打水幅度、力量、身体稳定性、协调和身体的流线等。如果这些因素掌握不好,可能还不如传统的打水技术。另外,每一位选手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改这种技术,这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才能由传统技术改为这种新技术。传统的蛙泳技术改为现代的蛙泳技术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并花去了几年的功夫,仰泳技术的新革命可能也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下面我们就仔细地看看影响仰泳新技术的七个因素。
二、影响仰泳新技术的七因素
1、打水频率
我们知道爬泳的打水频率有2、4、6次,那么海豚式仰泳也应与之相似,但最常见的是2次,即每划水一次打水一次。象蝶泳一样,一开始有较2 次更高的打水频率,但事实证明每划水一次打水2次最有效。运动员在出发和转身时可以采用较高的打水频率,但进入划水阶段时要采用2次打水频率的节奏。
2、打水时机
最有效的打水时机是在手进入抱水阶段。划水的节奏决定打水的时机,在划水阶段的低推进部分时采用打水阶段的高推进部分是符合逻辑的,即在一只手入水几英寸深时,另一只手己完成高推进部分的最后推水进入空中移臂阶段,这时正处在划水阶段的低推进部分,所以此时采用打水可以帮助身体向前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