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连十冬腊月里的“碰海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30 1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冬日“蛙人”
大连日报  2011-12-27 00:15 转播到腾讯微博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大斌
123456             “蛙人”,在大连又叫"海碰子",他们常年与海为伴,在近海潜水打捞海珍品。早些年"海碰子"多是本地人,现在取代他们的是清一色的外来农民工。        寒冬腊月,大海在北风的吹拂下,碧绿清澈,一望无际,是碰海的大好时节。每年冬季,“海碰子”便会聚集在大连老虎滩渔港等地,专事碰海,捞取海参、海胆和贝类。冬日“蛙人”,成为海边一景。    张颜的外号叫“老猛”,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人,1972年生,20岁随老乡来大连闯海,当渔民有20年的光景。结婚后孩子留守在老家,老婆郭艳随他来大连碰海。夫妻俩租住在寺儿沟的一处简易房里,月租金300元。2010年“老猛”落脚老虎滩渔港,置办了船只,专事碰海。在大连,“老猛”有众多的渔民老乡,而从事潜水碰海的却没有几人。在老虎滩渔港,“老猛”是唯一的安徽籍“海碰子”。在“碰子”当中,“老猛”是夫妻搭档碰海的第一人。        张颜很勤奋,每天出海他总是第一个来到港里。第一件事便是看天观海,能否出海就在这一刻决定。看天是观察天色阴晴、风级大小与天气预报有无不同;观海是判断潮流走向、水色清浊,一般需要现场判定。这水清水浑至关重要,是碰海的先决指标。水下视线不好,下水不但捞不到海物,还会不辨方向。        港外不远处就是“碰子”们出没的地方,穿着厚厚的棉袄外加潜水服,这样在水下作业没有冷的感觉,但在离开水面时需要忍受温差的折磨。碰海需要在水下行走游动,身上绑着20公斤重的铅块配重,还要克服水的阻力,体能消耗较大,需要多次浮出水面休息。        早年的“海碰子”多是水性高强的本地人,他们喜欢“裸碰”,不穿潜水衣,没有船只运送,只带水镜、脚蹼等必备工具。海域是开放的,碰海几乎是零成本。海域承包以后,本地“碰子”消失了。取代他们的是清一色的外来农民工,配备船只、潜水衣、氧气泵等装备,是以碰海为生、靠海吃饭的群体。大连老虎滩渔港的“碰子”众多,分别来自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安徽等地。他们分组碰海,以船为单位。在承包的海域里,“碰子”需要与包海人(又称东家)签订合约,有的是雇用关系,有的则是按比例分成的协作关系。        “老猛”碰海有10余年了。足迹遍布大连东海头、傅家庄、长海县等地,是一个老“碰子”。在老虎滩碰海时间不长,不到两年。他喜欢这片海域,水下地势平缓,少有暗礁,盛产大蛤、海胆,还有海参。2011年夏天,他利用休渔期学习驾照。到了年底,他花4万元买了一辆“长安星光”微型面包车,实现了交通工具的升级换代。     1. 一大早晨,“老猛”夫妻俩艰难地避开岸边冰层,登船出海作业。     2. 跳入冬日的海里,展现在“老猛”面前的是一片绿色的世界。     3. 收获的大蛤。     4. 丈夫碰海,妻子在船上看护氧气泵,俗称“把管人”。老虎滩渔港仅有的一对夫妻碰海人。     5. “碰子”们将“战利品”装进编织袋,扛上岸边过秤。     6. “老猛”在雪中结束了一天的碰海。

2#
发表于 2012-1-4 09:14 | 只看该作者
“海碰子”很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3 23:36 , Processed in 0.04142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