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国大典宣为人知的前期工作·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23 2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30万军民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反复探讨确定新中国国名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经过反复探讨,终于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名。
  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中原本提出的是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直到最后一天的讨论,清华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张奚若提出质疑。他说,他和几位老先生都觉得这名字太长,不如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好。有了“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何况,“民主”一词democracy来自希腊字,原意与“人民”相同,于是,经过层层讨论和表决,终于采纳了这个提议,确定新中国的国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不能简称“中华民国”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政协筹备会第三小组在起草《共和国纲领》时,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民国)“的表述方式。
  对“中华民国”这一简称的使用,大家有不同的看法,考虑到这个问题的敏感性,周恩来和林伯渠极为慎重,联名设午宴邀请30 位辛亥革命时期的前辈征求意见。反复交换意见以后,大家终于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中华民国只能代表旧民主主义,二者不能混淆,因此不能用其作简称。
   这样,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所有大会文件中,统统去掉了“(简称中华民国)”几个字。
         
       旧貌换新颜整修天安门广场
   
在开国大典筹委会确定的三项议程中,无论哪一项,首要的问题都是选定场地。最初选择场地时,曾考虑到天安门广场和西苑机场两处,经过周密对比研究,最好选定了天安门广场。
   1949年3月下旬,北平市人民政府曾组成清运委员会,动员党政军民学商各界对全市积存多年的垃圾进行清除。据估计,当年在北平市区的垃圾有数十吨,不仅偏僻的地方堆着垃圾,连大街小巷,甚至天安门广场,也堆着垃圾。当时规定,无论公家还是私人的各种能载物的车辆,凡空车出城,都必须先载运垃圾。
   从3月下旬到6月底,九十多天里,经过清户、清巷和清理大街及重点地区两个阶段,从市区清除垃圾几十吨,天安门广场也得到初步清理。
   8月9日至14日,北平市举行第一届市民代表会议,会上又做出整修天安门广场的决议。遵照这个决议,北平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制定了天安门广场整修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四项:一 整修广场场地供群众集会用;二 修补东西长安街道路供游行的群众队伍和阅兵式军队通过用;三 粉刷天安门城楼;四 在天安门广场最适合的位置设计并修建与天安门城楼顶一样高的旗杆,供大典时升国旗用。四项任务重的第四项为重中之重,全部整修工程必须在9月份完成。
   共青团北平市筹委会和北平市学联,要求各校在9月10日星期六下午组织4300名学生到天安门广场 义务劳动。消息在报上和各个学校一公布,两天时间内,就有18000人报名。
   在广大学生的影响下,北平市各界群众纷纷来到广场,参加义务劳动,广场很快就旧貌换新颜了。
        
       好事多磨修建广场旗杆  
   
   修建旗杆是整修广场工程四项任务中的重点,市建设局相关技术人员主持这项工程。当时提出要求,国旗自动升降,升旗时间要同国歌演奏时间相协调,国歌奏完,旗升到顶,并自动停止。
   施工人员日夜加班,靠搭手架,把22·5米高的旗杆竖起来,在底座上固定牢,同时安好了自动升降装置。在装上旗杆前,对这套装置进行了仔细认真的调试,基本做到了正常运行,时间上也符合要求。
   为了能在天安门城楼上操纵开关,他们又在修补天安门前东西长安街道路时,预埋了一根横穿马路的钢管,导线通过钢管横穿马路,沿金水桥越过金水河,从城楼东角引到城楼中央,在那里一按开关按钮。经过多次试验,确认自动装置运行正常了,施工人员才撤出了旗杆四周的脚手架。
  9月30日,在正式启用前,技术人员做最后一次试验,没想到的是,旗子升到顶了,马达还在转动,结果旗子铰到杆顶的滑轮里被绞破了,卡在里面退不下来,这时,脚手架已经拆除,无法修理了。
   这下,可急坏了大家,马上向建设局领导报告,很快,调来了组建不久的消防队,可消防队架起的云梯比旗杆顶还低好几米,根本够不着。这时,有人急中生智,提议找来两位善攀高、在当地有些名气的搭彩棚的高手,哥俩到现场一看,二话没说,冒着危险从云梯爬过去,,再攀到杆顶,把旗子从滑轮里取了出来。
   技术人员又连夜进行多次试验,直到10月1日凌晨,终于有把握保证升降装置正常运行了。但是,他们还是怕“万一”再有意外,经报请大典指挥部批准,又准备了一套保障措施,即:开会时,让一人守在旗杆下,万一再发生旗子升到顶自动装置不停的情况,便立即手动切断电源使升降装置停下来;另一个人守在天安门城楼安装开关电钮的三脚架边上,以便从技术上保障升旗顺利完成。
         
        踌躇满志准备阅兵式
   
     此次阅兵式是人民解放军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阅兵,对全军上下都是新课题和新考验。
   阅兵指挥所的同志们大量翻阅书籍,向我军中这方面有过阅历的高级将领请教。刘伯承回忆了他所见过的阅兵式的许多细节,最后概括指出:阅兵式无非是展示一种特定内容的礼仪,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
  秉性豪放的陈毅说:“没有什么了不起,多少大仗都打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不就是队列吗,通过队列把我们的军威显示出来,让中国的老百姓看看,这就是自己的军队,这就是新中国的军队!”
   在首长们的指示和鼓励下,指挥所的同志们很快拿出了《阅兵典礼方案》,获得了中央军委审批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批示。
   按阅兵方案要求,开国大典的受阅部队官兵总数为1·64万人,序列是:一 海军代表队,由海军学校和东海舰队各一个排组成;二  陆军代表部队,编队由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各一个组成;其中战车师包括摩托化兵团、装甲车团、坦克车团各一个组成;三  空军,飞机17架。受阅的陆军大部分是二0兵团和平津卫戍部队派出的,海空军组建时间短,是由有关的首长指定的。
   7月底,艰苦的阅兵训练正式在北平郊区几个地方同时展开。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对阅兵的各个环节和当天可能遇到的情况,都考虑的十分周到。并作出应对措施。在谈到阅兵式上的防空问题时,他下了一道严格的命令:万一在阅兵进行时遇到敌人空袭,全体受阅部队原地不动,保持阵容和队形!就连分列式进行中。如发生车辆熄火,骡马失蹄或拉屎撒尿,采取什么措施,他都一一问到。
    海陆空三军部队,经过一段时间各军种单独训练后,再集中到一起合练,在训练后期,阅兵指挥所组织受阅的三军部队,夜间在天安门广场进行过两次合练,也就是正式阅兵前的“彩排”。
  9月30 日午夜,受阅部队开始入城集结。阅兵指挥所设在天安门东侧的城墙根,用有线电话与各分所联系。
         
       举世瞩目举行开国大典  
   
    10月1日开国大典的各项准备工作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了。调练参加阅兵仪式的各兵种部队,准备好要放的礼炮、礼花,城楼和广场的布置,保证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顺利升起,以及组织30万群众参加庆祝而有条不紊,所有这些都自上而下层层有专人负责,而且不断检查,在那时,对新生的共和国而言,这一切都是头一回,没有经验,但又不能出一点差错,10月1日,天蒙蒙亮,周恩来还亲自登上天安门城楼作最后的检查,然后又来到广场审视了整个布局。
  这一天,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8盏宫灯,八面巨大的红旗迎风飘扬,使古老的城楼发出媚人的青春。当时还没有电梯,得一步一步迈上那古老的台阶,每一个登上城楼的人,都是那么意气风发,心花怒放。当毛泽东、朱德。宋庆龄沿着台阶走上来的时候,只是笑着举手和大家亲切打招呼,并没有组织什么夹道欢迎。
  下午3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正式开始。广场上军乐队奏起了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毛泽东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与此同时,鸣礼炮二十八响。接着,毛泽东以他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摘自《天津日报》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0 收起 理由
天罡星 + 2
霸王鱼 + 2
湖光一帆 + 2
水枫子 + 2
秘书帝国 + 2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26 03:36 , Processed in 0.06062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