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爱冬小注:当时就算是儿歌,因为这是哪个时期天津很有特色的东西,人们伴随着它一起走过儿时,现在读起来记忆犹新,当然,用现在的眼光审视,儿歌里面可能有一些低指标的东西) 儿时的天津老儿歌 大秃子有病二秃子瞧, 三秃子买药四秃子熬, 五秃子找了几块小木板, 六秃子钉了个小棺材,七秃子抬、八秃子埋,九秃子坐在炕头哭起来,十秃子问他为啥哭,他说咱家死了个秃葫芦
老街__这首儿歌可够早了,当年这样的儿歌不少,如果能回忆并记录,也是一份民间口头文化遗产。
老核桃__东来的风,西来的风,吹到咱这来个秃老兄来!欢迎欢迎
老猫皮皮__前面好像还有两句: 太阳出来照南房 ,十个秃子站一行 .大秃子有病二秃子瞧 ,三秃子买药四秃子熬......
龍貓__秃子招谁惹谁了
老砖__如此名字又如此儿歌,定有什么典故吧。
花场胡同__这个儿歌听上去好恐怖的
老砖:当年的一首儿歌,不过,意思一直不明白:
谁是我的兵,跟我走;不是我的兵,拿屁嘣;一嘣嘣到娘娘宫;娘娘宫,没有门,一嘣嘣到小树林;小树林,没有树,一嘣嘣到大马路;大马路,没有车,一嘣嘣到莫斯科;莫斯科,背大筐,一背背到谦德庄;谦德庄,万德里,梳小辫儿的不讲理。
最不明白的是梳小辫儿的如何不讲理,大概当初有一小伙儿失恋,埋怨对方而编出来的吧。
龍貓__好家伙,感情这儿歌这么长,我小时候听的是这个版本: "拾茅篮的背大筐,一背背到谦得庄 .谦德庄,万德里,梳小辫儿的不讲理"
天津老乐儿__这首儿歌很多版本,最早流行于天津“西头”的版本:
谁是我的兵,跟我走 .不是我的兵,拿棍儿楞(平声) "一楞楞到娘娘宫 .娘娘宫嘛都有 ,三尾巴(乙巴)羌子油葫芦(鲁)(最后两句,根据采风我曾有解:官、儒、佛、道、俗,集大成之谓也)“一嘣嘣到莫斯科”这个版本,我也唱过,应该在1950年以后流行。因有莫斯科一词,小孩子颇觉时髦,入夜常有大孩子带领,排成一排纵队,双手拍打着自己屁股,结合两脚踏响地面,以此儿歌唱词统一动作,在昏暗的路灯下行进,很有些踢踏舞的味道。不过老街__老乐兄这番描绘非常真实,当初小儿童时,就是大家一起拍着屁股跺脚唱的。
二秃__记得还有这样一个儿歌 :。。。起起起不来,来来来上学,学学学文化,画画画图画,图图图书馆,管管管不着,着着着大火,火火火车头 。。。这记得这些,前后回忆不起来了,大家帮忙想一想
曾一智__最后一句:头头大锛儿头!
二秃__天津卫一般家里儿子多 没闺女 就叫秃子多 .介就肆天津卫!
谢谢老砖及各位朋友帮助回忆 呵呵
老猫皮皮__前面还有,我也想不起来了,
..........................老师嫌他年纪小 他背起书包往家跑 跑跑跑不了 了了了不起 起起起不来............
老街__老乐兄这番描绘非常真实,当初小儿童时,就是大家一起拍着屁股跺脚唱的。
看来这个儿歌是全国性的啊,能够在哈尔滨同时流传。
龍貓__哈哈,人多力量大,会想来的。
结尾啊,好多版本,我们唱的是:头头,大鼻头,大鼻头里面盖洋楼,楼里住着一群猴,楼倒啦,猴儿跑啦 ,大鼻头气得摔倒啦
老猫皮皮__想起来了........
XXX,穿花鞋,扭搭扭搭去上学。老师嫌他年纪小,背着书包往家跑........(XXX处随便按个谁的名字就可以了)
龍貓__老猫皮皮,穿花鞋,扭搭扭搭去上学........是这么这吧
天津老城__一米二米三 ,三乘三 。骑红马过江南 ,三面红旗解放台湾
滴血雄鹰__我就知道这一个版本!一米二米三 , 三一(yao一声)三 。骑红马过(落,可能是我记错了)江南 ,三面红旗解放台湾,台湾没上去,请你滚下去!
我们西窑洼的版本是:一米二米三,三油油,星星斗,斗斗星。
天津老乐儿__儿歌、民谣有时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大背景,譬如这首儿歌,常使人想起当时的一首流行歌曲:“提起来苏联嘿嘿,咱们的老大哥……”继而眼前浮现一张毛主席和斯大林握手的宣传画,那是什么背景啊?中苏签订了友好条约。此后的儿歌便与抗美援朝、三反五反有关了,不信您就回忆吧。
追梦者__仿佛又回到了以前
老九__美好的童年记忆~~我也说一个版本的:谁是我的兵啊,跟我走,不是我的兵啊,拿屁崩,一崩崩到娘娘宫,娘娘宫啊,有老道, 一崩崩到和尚庙,和尚庙啊,没有人儿,一崩崩到小树林儿,小树林,没有树, 一崩崩到大马路,大马路,没有车,一崩崩到莫斯科,莫斯科,嘛都有,三尾(念yi )巴腔子,油葫芦(鲁)。
最后两句速度加快一倍,哈哈~~~~~~
光阴似水,老歌谣也随之而去了~~
天津老乐儿__有意思,老头儿乐——时光一下子倒流半个多世纪。老九这个,是经典的五区六区(大河北)版本。老砖那个算作一区、二区(和平河西)版本。——基本都算山寨版,原版不知道在哪儿啦!我那个姑且算七区、八区(南开红桥)版本。如果打版权官司,我那个很容易判为原版,哈哈……老几位想想看。
二秃__谢谢大家捧场。真哏儿,乐死我了
老街__儿歌还真捯出历史来了,老乐兄理出了民国时天津划区法,一区,二区,。。。不光如此,这里还有天津发展史,从娘娘宫开始,这是天津早期成型的标志,天津老城的标志,直到大马路,每一个版本都提到大马路了,大马路就是意租界的建国道啊,既然能将大马路一地名引入儿歌,而不是建国道,就说明这个儿歌诞生于解放前某一时期,租界地已经存在,而且很有规模的时候。至于后来加入 莫斯科,那是刚解放后小孩儿加入,让这个儿歌国际化了。小小儿歌,了不得啊。
二秃--提到大马路应该还有一首仅还依稀记住两句:大马路,宽又宽,警察叔间,.....叔站中...... 花场胡同--或者可以做一个文本分析
随便看看--星期天的早晨大雪白茫茫,卖破烂儿的老头排成行,队长一指挥,冲向垃圾堆…………
XXX放了一个屁,穿过铁丝网,来到意大利,意大利的国王正在看戏,闻到这个屁,很不满意……
旧社会--来到天津卫,么也没学会,学会开汽车,~~~
老猫皮皮--轧死一百多.....................
花场胡同--警察来找我 我钻进耗子窝
老猫皮皮--和平河西版本好像是:警察来找我,跑进女厕所,厕所没有灯,掉进粑粑坑,跟着粑粑做斗争,壮烈牺牲.............
二秃--还有一版:~~~,的屁震天动地,震到意大利,意大利的皇帝正在看戏,闻到这种气不但不生气,还给奖励,给了一个本一管钢笔。
又一版:XXX的屁,震天又动地,震到巴拿马,震到意大利。意大利的国王下了(liao)决议:不但不批评,还给奖励。一管小钢笔,两本小日记。美的XXX直放嘟嘟屁
二秃--秃脑亮,搞对象,搞了半天没搞上,白上花园溜一趟
龍貓--哈哈哈哈,这帖子太娱乐了
曾一智--抗美援朝时期的:李承晚,不要脸 ,帮着美国打朝鲜 。朝鲜人民力量大,打得美帝叫爸爸
花场胡同--我们的生活就是娱乐
天津老乐儿--由儿歌引发我想起了苏联小花布,各种图案的小碎花,以粉红色为主调,奇怪的是,百分之九十是大老爷们儿穿,那几年(最多两三年)入夏,无论城乡不分工农不分职业,满世界花裤衩和花小褂,想起来真是蔚为壮观,斯大林死后小花布一下子消失了。
飘零雪--和平河西版本好像是:警察来找我,跑进女厕所,厕所没有灯,掉进粑粑坑,跟着粑粑做斗争,差点儿没牺牲.............
二秃--刚刚下完雪,谢谢飘零雪。黄家花园那面是“壮烈牺牲”你那是河西的吧?
皮皮老猫--你这个是佟楼,吴家窑,八里台一带的版本
傻冒--这个版本的末一句是“最后壮烈牺牲”
二秃--找找找朋友,找到一群好朋友,敬个礼来握握手,你们是我的好朋友。
老街--俺也返老还童,将当年幼儿园时的儿歌重复唱出 找找找朋友,找到一群好朋友,敬个礼来握握手,你们是我的好朋友。
海光寺--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吃杜鲁门。
胖子胖子练杠子,杠子折了摔胖子。
胖子胖,打麻将,该人钱,不认账。
巴结(读作八级)巴结吧,上开洼,捡了一只鞋,卖了一块八。
跟人学(读作“小‘二声’”),变老猫,老猫老,吃青草,青草嫩,吃白粪,白粪白,今年死了明年埋,前面打着幡儿,后面跟着个小棺材儿。
(边逮“老贺”边唱)飞高挨(读作“耐”二声)刀,飞矮(读作“耐”三声)不逮!
麻子麻,上北查,北查高,倭了麻子腰,麻子捡了个麻大钱,麻子买了个麻烧饼,麻子吃着麻子看,麻子打架麻子劝。
掌柜的,柜张的,掌柜的。。。四方的,方的方,圆的圆,掌柜的。。。撑大船。。。。
拾呀拾呀拾骨头架呀,拾到黑天怪害怕嗒,找个门墩坐一坐吧。
“我们要求一个人,我们要求一个人。” “你们要求什么人,你们要求什么人。” “我们要求XXX,我们要求XXX。” “什么人来同搭起,什么人来同搭起。” “XXX来同搭起,XXX人来同搭起。”(大致的曲调是5535165,61355321)
编编编花篮儿,花篮儿里面有小孩儿,蹲下起不来,坐下起不来。
下雨了,冒泡了,王八带上草帽了。
老九--支持海光寺一下,知道的还真不少~~~
老街:强烈支持,太好了,连着一读,又像到了儿童时代了。
二秃--支持海光寺!!!
天津老乐儿--是个普及面十分广泛流传持久的“圆舞曲”,通常情况下这样表演:里外两圈人数基本对等的小朋友,在集体拍手合唱中,里圈的小朋友纵队跳跃作环形行进,唱到“找哇找哇找朋友……”(立定)扭脸与外圈对应的小朋友,做同样的表演动作,“你是我的好朋友,敬个礼来我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相互指对方鼻子、行少先队礼、握手,里外圈的小朋友集体交换位置)接着唱“再见!”(相互招手)换到内圈的小朋友继续行进循环往复,直至尽兴为止。这个“圆舞曲”可以在体育课上进行也可以在课间进行,联欢、聚会,小孩子们的这个节目特别能烘托气氛。
——这首儿歌所以持久流传,在于蕴含的心灵陶冶、人与人之间和谐氛围的培育功能,反映出社会整体的本能追求。这首儿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诞生这类儿歌的时代背景、社会状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物质生活那么贫乏,却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与人之间相互提携相互关爱,人的心灵是透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值得当今所有人(特别是社会主导人群)深思。
恶作剧——瞅准一人,偷偷往人家头上放一物(纸屑、草叶类),得逞后在场的小朋友不约而同马上唱:“唧唧呱呱鸟,王八戴着草,我说摘下来,他说带着好。”有时小孩子也会以此捉弄不喜欢的大人。
海光寺--天津卫的小白脸儿,脑袋不疼挤红点儿。
跟人学(xiao二声),变老猫,跟人走,变老狗。
(看到死猫或死狗时用手摸着自己的头发唱)死猫死狗别跟我走!死猫死狗别跟我走!
大摩登,过马路,沏茶咔嚓拉一裤,西瓜皮,擦屁股,越擦越腻糊!
(用163,243,32162123的曲调唱)要拉稀,你茅房去,千万别拉在裤子里,拉在裤子里头,臭,臭,没地方去洗。
(用《我是一个兵》的曲调唱)我吃了一块冰,吃完肚子疼,先拉稀来后拉脓(能音),我得了个痢疾病。
旧社会:1、一个鸡蛋皮呀,得了一场病呀,什么病,脑膜炎,打的什么针,吃的什么药,蹲在地上不许动!
2、小孩小孩砌灯台儿,摸摸这,摸摸那,摸摸~~(随机一物)再回来,~~~
这好像是那时儿童的两种游戏。
打灯笼(leng一声),烤火(手)了,你不出来我走了
用于过年的时候用一个破茶缸子横过来,提着把,里面放着一个洋蜡头去满处捡地上的炮。
锯大碗,锯大缸,大刚的媳妇儿会做枪。枪对枪,碗对碗,12点半当当当,战斗英雄黄继光。黄继光,邱少云,他们牺牲为人民。
海光寺--讲卫生,讲自由,为嘛女的不剃头。男的剃头真好看,女的剃头大鸡蛋。
锛的锛,凿的凿,骑红马,过红桥。问问大官小官饶不饶?不饶还得挠三挠·剁三刀!
老九--支持~~ 老几位可是亮出宝贝来了 凑个热闹 :输地多,赢地多,赚俩大钱儿买饽饽~
参木拉--我记得一个,有一句想不起来,顺序也不是很准 :天津四大怪:海河水能腌咸菜、大闺女比小子还厉害,前门烟见抽不见卖......
二秃--天津四大怪:汽车没有自行车跑得快(修三环十四射之前)。。。
老九--来个多点的怪
天津十大怪 :自来水腌咸菜 ,新修的马路再翻开 ,汽车没有骑车快 ,下雨全家泡起来 .不用好人用无赖 ,BB机手机随身带 ,固定资产随便卖,白吃烟酒白打牌 ,妈妈奶奶张口来 ,女人傍头儿夫不怪
海光寺--猴皮筋,我会跳。三反运动我知道。反贪污,反浪费,官僚主义也反对。
看里看面,一摔八瓣!
点点点牛眼,牛眼花,七个碟子八个瓜,不是别人就是他。
耶律寒烟--哈哈~~~太有趣了:我也来了
小孩小孩去(念气)登台儿,摸摸(念猫猫)这(念界儿)摸摸那儿,摸摸XXX的脑袋(身体任意一部分)再回来!
刮大风,下大雨,山洞里住这个白毛女,白毛女就是她!
没提名儿,没提姓儿,没提老头戴眼镜儿!
气斗斗,斗斗气,气的XXX直放屁!
小手绢,四方方,天天带在我身上,又擦鼻涕有擦汗,干干净净真好看。(尤其有津南口音朗读,尤为动听)
天津老乐儿--在天津卫,有一种不明状、集妖魔鬼怪奇禽怪兽为一身的东西,大约诞生于祖爷爷的祖爷爷的老娘口中,谓之“老哞儿”(音:老闷儿)。老哞儿因发出的声音“哞儿……”而得名,什么样子永远不得而知。当小孩子反腾一天该睡觉还不睡觉的时候,妈妈只要一吹灯,老哞儿马上就来了。
老哞儿出现在各类老娘版催眠曲的前奏——迅速把孩子揽在怀中,以恐怖的气声发出预警:快,老哞儿来啦!于是在妈妈轻轻拍打屁股的节奏中,老哞儿悄然而至……“狼来了,虎来了,老哞儿背着鼓来了……无论多么可怕的东西来了,只要躺在妈妈怀中老老实实别动就会安全无虞,于是在孩子寻思“老哞儿如何背着一面鼓”的疑惑中睡去了。
补白诉求类儿歌一首: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哼哼唧唧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嘛?……(这句忘了),点灯说话,吹死灯打喳喳。
补白警示类儿歌一首:返冻河死老婆儿,返冻坑死摩登!
补白循环逻辑类糊弄小孩“故事”一段: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道,老道干嘛呢?老道给小孩讲故事。老道讲的嘛呢?山上有座庙,庙里……(没完没了的讲去吧,一会儿小孩就睡着了。这样的骗术一次管够,绝不可能屡试不爽。)
海河人家--1. 箩箩缸,卖咸姜.咸姜辣,卖皮蜡.皮蜡碗,卖香碗.香碗没有底儿,咕嘟咕嘟冒凉水儿.<大概是这些字>
2. 扯大锯,拉大锯.姥姥门口唱大戏.接闺女,接女婿,小外甥也要<去>气.
3. 老天爷别下雨,收了麦子都给你.老天爷别下雪<读"一声">收了麦子给你爹.
4. 家归家,庙归庙.和尚归老道,老道归学校.谁要不回家---------谁耐<读2声>cao !〈属脏口,只供参考〉。
5。 咕嘟咕嘟馒头,我儿在我前头,咕嘟咕嘟豆腐,我儿在我后头。〈互相戏耍语言,只供参考〉
海河人家--老天津快板节选:
竹板这麽一打, 别的咱不提, 说一说,刘少奇访问印尼. 话说这一天, 正赶礼拜一, 雅加达的机场上喳喳唧唧. 牛鬼蛇神,来了一大批. 男不男,女不女,介叫嘛玩意. 有的牵着狗,有的抱着鸡. 还有地没嘛拿,他抱着照相机. 总统苏迦诺, 流氓地痞,迫害华侨刽子手, 他是头号的. 叼着一颗雪茄烟, 腆着大肚皮. 打着一把小黑伞, 站在人群里. 眼珠往上翻, 专找刘少奇.......... <历史题材,仅供参考>
万壑风--哎呦我的天儿呀,皮鞋露脚尖儿呀,老师叫我交杂费,我说过两天儿吧,。。。。。。。。 后面的,不记得了。哪位老师知道,请给补充,谢谢! 是和平黄家花园版吗?
海光寺--虾子虾,拿棍儿夹,夹到河边喂王八,王八不吃虾子肉,虾子回家挨顿揍。
二秃--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儿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儿梳小辫儿;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儿吃饼干;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儿写大字;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儿敲大鼓;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小孩儿炖大肉;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小孩儿宰公鸡;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儿吹喇叭;你拍九,我拍九,九个小孩儿喝啤酒; 你拍十,我拍十,看谁打倒蒋介石。通常是两个小朋友面对面,一边互相拍手,一边按文字描述做出相应的形象化动作。
天津老乐儿--一百岁,二百长,姥姥念叨舅母想。
扯大锯,拉大锯,姥家门前唱大戏,接闺女,叫女婿,外孙(多为直呼名字)闹着也要去。——此类儿歌堪称思念型儿歌,均系初为人母的内心流露。这种流露只待时机,思念家人的情绪如洪水积蓄,只消孩子打个喷嚏,也会打开这扇闸门。更甭说母子二人消磨寂寞之时,美妙幻想随时都会成为一曲动人的儿歌。(江浙一带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概莫如此。)
海光寺--劈劈拍,劈劈拍。大家来打麦。麦子好,麦子多,磨面做馍馍。馍馍甜,馍馍香,从前地主吃,现在自己尝。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这是65年时小学语文一年级的课文。
天津老乐儿--这首儿歌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后被收入小学课本。这首儿歌稍显文气,很可能出自儿童读物作家之手。两句口号最初没有,是收入课本后加上去的,愈发失去这首儿歌的稚气。
儿童的视角只能反映社会表象,并非排斥“政治”,高明的政治家十分重视儿歌的传播感染功能,历代的农民起义(如陈胜吴广)乃至孙中山,都在起事前后抛向社会大量的民歌童谣制造舆论。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都有相应时期的儿歌问世。比较好的儿歌如“猴皮筋,我会跳,三反运动我知道,反贪污,反浪费,官僚主义我反对。”堪称:符合童心,稚气十足,节奏鲜明,通俗上口,主张清楚,立场明确,符合民心,寓教于乐。
海光寺--不带来,打搅牌,打完搅牌还带来。
卫德大院--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哭啼啼要媳妇儿。。。
滴血雄鹰--还有一个玩捉迷藏时喊的!如果谁当选捉人的(谁都想跑,不想捉人),耍赖了或者不好好玩,大伙一起就喊上了:“当装的不完是屁眼儿加小孩儿,加了一年又一年,屁眼儿直发炎。
|